首页资讯艺术 记取铭功处崖石为君磨

记取铭功处崖石为君磨

摘要:文章从潘霨致子嘉的一则信札谈起,围绕私人间往来通信但求达意、不以传世为目的,在方寸之间找寻这则信札内含的信息密码。书信主人潘霨作为潘氏家族的后人,虽科举坎坷,四试不售,但机缘巧合,因医获擢,最终辗转多地牧民执事,成为封疆大吏。潘霨工作…

本文从潘凯写给子嘉的一封信入手,以个人通信为主,但不以代代相传为目的,以搜寻这封信中蕴含的信息密码。信主潘恺作为潘氏家族的后代,科举失意,四次拒卖。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他的医疗,他得到了提升,并最终移动到许多牧师和执事,成为省级官员。业余时间,潘凯的书法交流非常密切。他学墨,触笔,往往在几行墨中,体现他的感受和学问。本文以苏州博物馆藏的两部流水函作品为参照,以时间为轴心,从潘凯同时期写作过程的缓慢与停滞,得出潘凯《致子嘉书》应该是被他人抄袭的结论。文章还从潘凯与家乡的友谊探讨了园林建筑和现代中医的发展,认为潘凯无愧于历史风云人物的荣誉,他的功绩将铭刻在历史的深处。

关键词:潘开信、古寿藏、名门望族、沐源、袁殊、苏州博物馆、“六种袁殊药”

长沙的娟平哥,得了一封晚清官员潘凯的信。他欣喜之余,发了一张图给我分享。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有两种文体是最受欢迎的,一是诗歌,二是书信。诗歌是表达感情不可或缺的体裁,而书信是传达信息的基本载体,涵盖竹简、书信、手书、书信等。,必须用来从贵族向普通人传递信息。最重要的表达形式是字母。然而,私人信件并不打算代代相传。而是它的写作心态很随意,很舒服。而是在心与心之间传递一种独特的信息密码。正如周作人在《日记和书信》中所说,“日记和书信是文学中特别有趣的东西,因为它们比其他文章更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个性。”因此,来往书信的内容成为后人追寻古人生活的绝佳史料。

潘凯签名的这封信的内容如下:

湛清:姚之信是一记耳光,而他孟本之饰是重复的,他从远处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为什么他可以大方?他要胸怀大志,求原谅是他的幸运。哥哥近身,我肯从众,不敢继续求缺。还好矿产还在旺,英国矿工被委派和我弟弟一起来贵州。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调查他们,我们对一切都有把握。所有的机器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工厂可以在秋天开业。看完谢谢。请用安景弼孝敬我家顺子大人。谦版只希望,亮版毫无准备。愚蠢的弟弟潘一点了点头。”(图一)

信中讲述了潘凯生日之际,子嘉送礼物,潘凯感谢他的“回报”,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你的手迹只有一百多字,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儒家思想。或许是因为潘凯是苏州人,所以看完展览后就充满了兴趣。对于潘凯、他的人、他的事、他的书,他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在与娟平师兄交流时,他建议行动要用语言,所以他并不刻薄,并谈了一些感受向方嘉求教。

风雨过后,身体不确定,山和云志不动摇。

苏州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来此定居,其中不乏名门大族,如清代的彭、宋、潘、韩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潘氏家族。在苏州,人们称之为“桂畔”、“福畔”。“富盘”,清代中后期苏州的富户,以潘应昌②为代表,主要经营丝绸、药材、茶叶等商品。鼎盛时期,其业务遍及全中国,甚至走出国门,到达印度等地。东北和华北是其重要的商业区,辽宁、沈阳和北京都有自己的商业名称。“桂畔”因客家的繁荣而闻名。乾隆年间,潘氏家族的潘仪君和潘一藻参加了考试③,开启了潘氏家族的成名之门。此后,潘④、潘祖荫⑤、韩林、等。人数众多,其中潘家族出过9名进士(包括1名状元和2名),36名,21名进士和142名进士。李鸿章曾为潘家题匾:“翰林之家,祖孙之”当人们盛赞“吴仲淹人文第一人,必以潘氏为名”时,“桂盘”之名由此而来。2018年12月,苏州博物馆举办“登上古界——清代苏州盘石藏品”展览,展出88件桂盘家族代表性藏品。

潘一是桂畔的后裔。

潘凯(1816-1894),初名燕山,后改为蔚茹,名罗源,末名新安居士。清代名臣,历任天津知府、山东使、福建使、湖北巡抚、贵州巡抚。潘是他的叔祖父,潘祖荫是他的堂兄弟。

然而,潘凯在科举仕途中却是“桂盘”家族中的异数。有三个不同之处:

一场“不一样”的科举坎坷,试了四次都没卖出去。5岁时师从堂弟尹眉(文)先生。15岁那年,他参加了一个男生的考试,没有通过。18岁时,虽然府县考试都名列前茅,但高考还是因为考帖中有拗口的句子而落榜。也许是第二次考试失败的打击。19岁那年,潘凯接受了鄞县庄杏园明府录音室的聘用,开始周游云南、浙江、湖北、福建、北京等地。丰富的旅行开阔了潘凯的眼界,结交了很多朋友,肯定了潘凯的才华和能力,获得了大家的推荐。最典型的是他受聘为袁明符录事室后抵滇,恰逢大兴李铁梅太师(段家)留学考试。他尝试用文字,试帖题目是《竹中鸣凤》。潘一在文中写了一句话:“敢与任何鸟比,愿与君结盟”⑦太师见之甚喜,认为自己有所希冀,地位极高,于是将潘恺留在身边,专事写作,随太师北上北京。我在北京的时候,和我的叔祖父潘一起管理散文。和舅舅陶福祥去湖北荆州做海关事务等。李铁梅寻求视察福建,潘凯一起去福建。此后,29岁时,纳苏报捐为国子监文凭。很多朋友让潘凯得到了大家的推荐,再次激发了潘凯的考试热情。他在29岁和31岁两次参加省考,还是没有通过。之后,他没有再参加考试。

两个“不同”是巧合,都是通过医疗手段治愈的。潘凯精通中医。据《徐内功图说》记载,王祖远年轻时身体虚弱,药不离口。十三年后,他认识了江西莱阳人周家富。他善打善练《易筋经》,所以跟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相当健康,能举十招”,随后前往嵩山少林寺。从这个说法可以推断,潘凯是在医学领域,潜心研究易筋经等中医多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苏州潘家正处于衰落之中。潘恺以监生的身份随京师进京,苏娜受顺天府委派监粮。由于潘姬能有所作为,咸丰四年(1854年),直隶总督桂良把他调到本省给女儿治病,接下后得到了桂良的信任。后又进京为宫和皇太后把脉,影响更为广泛。咸丰八年(1858年),桂良赴津考察,潘恺得以随行,并与英法俄美签订条约。之后,他陪同江苏考察了税则。咸丰十年(1860年),潘开编为昌平府周知,为第一个进京重地。由于在剿匪、护城、查田等方面的功绩,次年潘恺被任命为天津知府。

其牧者执事三“异”,明、慎、勤。如果说长平上任前的就业机会得益于黄绮的一技之长,那么从长平到天津,升任山东运盐使、按察使,转任福建按察使,升任布政使,转任湖北布政使,接任湖北巡抚,再转任江西贵州巡抚。正如潘一的诗所表达的,这些经历是这样的:“历经风雨,身无定所,不抖不抖地跨过了山,跨过了云志。”潘凯官位的一系列变化与其执政能力和道德操守密切相关。71岁的潘一在担任贵州巡抚时,曾为巡抚大堂题写对联:“养生,天直,天大;牧民执事,但要细心勤勉。”他在解释这幅对联的写法时说,地处魏坤西南的贵州,不得不靠服养自己,愿以三个字起誓,勉励一切同等级的君子。他确实做到了“细心勤勉”。官署、港口管理、外交处理、加固城墙、清野、整备部队、清理积案、整理田赋、稳定民心、提壶济民,都体现了政治的“慎”与“清”。潘凯给子嘉的这封信,为他的生日“拒绝客套”,也是清廉品德的绝佳证明。潘凯的施政除了“慎独、勤勉”二字,还体现在“新”字上,即善于接受新事物。潘凯自光绪十年(1884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担任贵州巡抚。上任仅一年,他就根据自己对贵州情况的了解,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是否可以在贵州大量观察和开采煤和铁?”,是清政府得到的,也就是本部仔细观察并启动的,不用问/[/K0。这就是智子嘉信中提到的贵州矿产的开采。信中,他告诉子嘉,将邀请潘璐到贵州兼营矿山;在技术条件上,我们订购了英国蒂赛德工厂的生产设备,聘请了英国矿工指导生产。此时,中国还没有一家现代化的钢铁企业,而他的弟弟潘璐是一个“审时度势、知机而动”的人,强调西学。所以后人评价潘凯开启了贵州工业的现代化。这比南通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兴办实业早了10年。不仅要建钢铁厂,还要发展电信,潘一开通了从毕节到桂阳的电报线,全长220多公里。他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官员的认知,体现了他异于常人的国际视野。

你在这门艺术上如此成功,每一个字每一张纸都可以收藏。

书信不仅可以反映书写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见证日常生活的互动,而且可以通过研究墨水和蘸几行墨水来反映书写者的感受和学习,特别是在不经意间,展示书写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

这封潘凯写给子嘉的信,写于潘凯在贵州创办钢铁厂的初期,也就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信批下来之后,已经是清末了。在清代,覆盖人群最多的书法群体是“亭体”书法家。马宗火《林代书》云:“圣祖爱董其昌之书...去庙里赶考,在庙里祭祀,靠发财求官职,算是一条速成之路。风倾向会所,香集一尊。高尤为脱俗,他专门修建了春华轩来隐藏春华亭的柱子...那时候时间长了,书的样式越来越丰富,董志的精致也逐渐深入人心。于是祥光退而带之,赵书变得很贵。”之后“率贵于贾道”。爱好书法不仅是科举考试的需要,也是官员跻身统治阶级的必备技能,会促进官员仕途的顺利。潘凯无疑是众多学者中的一员。虽然他年轻时四科不及格,但不难推断,作为一个勤奋的科举追求者,他的写作离不开“亭体”。亭体作为官方风格和主流形式,远远落后于钟繇、二王,模仿,继承宋明传统,笔法娴熟,格调高雅,章法严谨,风格含蓄内敛,“吴、方、广”贯穿始终,大小一致,整齐划一。审视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到笔墨充满阳刚之气,刚正不阿,大气磅礴,雍容华贵。笔法以颜真卿、刘公权为主,欧阳询为强。它是美、柳、欧的结合,没有一丝痕迹。笔力极强,笔力紧张紧绷,借势带怒。一动就能看到浓浓的,不经意间,偶尔还能看到美丽的波浪,可见作家的深邃。

潘凯的书法从小受潘氏家族的影响。5岁时,他的表弟潘文教他。8岁开始教经典。13岁的时候,他在我道姨的办公室跟他表哥潘吉学习。不仅他的诗练得很好,而且他的书法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据潘凯自述,他16岁时就给人写了一个小楷范,每把三钱,书一写完就卖,每天做几把。在父亲生活懒散,家里窘迫的时候,夏天和秋天,潘凯给人写了几百本扇子,成了补充家财的一种方式。23岁时,他借助叔祖父潘对文学作品的贡献,写了诗,学会了汉字。潘凯回忆的时候,觉得那是“唱一会儿歌的快乐”。光绪三年(1877年),潘凯62岁。光绪打听台湾省和浙江盐务。潘凯去北京,离开北京之前,专程去拜访了宰相潘祖荫。潘祖荫特意将王退谷的《赤苗归化颂》用印刷体赠送给潘凯。由此可见潘嘉对书法的重视。潘恺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从桂盘家族第一官员潘仪君,到潘尊奇、潘希福兄弟。当时,于进士在苏州盘石的书画收藏已经超过三代。《潘氏三松堂书画》共收录潘仪君祖孙辈收藏的历代书画名家作品180幅,其中绘画162幅,书法18幅。《云过眼记·静宅云》中记载的潘仪君、潘世煌父子的字画、碑刻、画卷共276幅:书法95幅,绘画118幅,金板画63幅。潘家在江南很有名气。南北藏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苏州,都是小船,带着古物上岸,登上三松堂,欣赏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潘凯、潘、潘祖荫这对表兄弟不可避免地相互接触。

潘凯的书法交流很密切。比如跟藏家说,这个笔记里的子嘉是南浔的古守藏。顾臧在上海开办了启昌缫丝厂和乾康缫丝厂。他不仅经营丝绸,还关注缫丝业。曾任上海丝业处主席,是20世纪初上海丝业和茧业的巨擘。咸丰末年,捻军和太平天国兴起,兵源不断不足,一些收藏世家难以为继。秘密保存多年的古物散落一地,顾家驹用剩余的力量进行了大量收购。这对父子被称为南浔的“四象”。现在拍卖会上还能看到“子嘉宝藏”和“子嘉宝藏”的印章。潘凯和子嘉不仅对现代工业情有独钟,对书画也有共同的爱好。顾守藏进入潘凯的“朋友圈”也就不难理解了。不仅是谷寿藏,就连潘凯的书法也成为他从政时重要的交流方式。匾额、诗词、画册题字,按他的指示赠书,贯穿了他的工作生涯。比如在福建,他为回春堂写的对联:“下课,桑麻如暖阳暖日,画三山胜;让我们开始种田织布吧,祝你生活富足,世界和谐。在此期间,他去南禅寺劝农时,喜欢在画春园游泳,题写孙来山的《涂山咏》,题写的《柯原诗集》等。他的朋友薛为农去金陵做乡试,向苏皖要画。潘凯也乐于写几幅山水诗。61岁时,潘凯得知三儿子中了乡试,到金陵为三儿乡挂匾。这段时间和朋友在金陵加入了一个书迷。

苏州博物馆有两幅潘凯的作品。我们可以考察潘凯书法的全貌。一件是楷书《我回Xi词》(图二),清代帛书,长20.9cm,宽184.4cm,此作写于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夏,题写“壬午夏将北上”,表明潘恺写于今年4月前。也是这一年,潘凯入京,后调任江西巡抚。另一个是“录几首古诗”的扇子(图三),落款是“好久没做了,手如姜”。我在坡上贴过,都不好。请石丰三兄弟嫁给世界成年法家。六月,指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时候,也就是前一年的十月,潘蔚奉命召来。第二年二月,潘蔚回苏联探亲,三月进京朝拜。6月,他接到一道圣旨:“贵州巡抚潘蔚。并得到最美好的祝愿,手纸,丝绸礼服,瓷盘,花瓶等。今年12月,潘凯以70岁的高龄抵达贵州。

潘恺录了几首古诗,说他在苏东坡附近;《重返Xi词》让人看到了董其昌和赵萌的影子,也看到了欧阳询清瘦、健康、帅气的外表。正如成康·有为所总结的:“邦朝书法有四变:在康雍时代,只仿香淡;长代,竟讲子昂;更贵的是贾与道之间;北碑萌芽于盂县,与此同时。”

回望白云,香雪归舟何时如昔?

这封潘一写给子嘉的信是这样写的:“哥哥近体,我愿遵公。我不敢要空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此时70岁的潘凯生病了,“不敢继续求缺”,这也说明他不止一次向朝廷要求退休养老回国。

事实上,潘凯到了贵州之后,发现贵州省贫瘠贫穷,到处都是山,工资不足,异常艰苦。连士兵的训练费都拖欠,军民都累。潘一对自己说:“我很担心。”虽然他是“一个牧民的执事,但他是认真和勤奋的”,他开始马不停蹄地调查和调查,并开始培养地雷。当他听到童谣“贵州要钱,除非有充足的水和米”时,觉得与自己姓“潘”不谋而合,感到一种使命感。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不得不让潘凯期待“逍遥自在”。他曾写过一副对联:“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归天;神仙可以学,道不可名。来人间前留点缘分。”他也经常做梦。有一次,他梦见和四哥一起去旅游名胜。醒后道:“春风吹我脸,酒醒,下马亭短。”一曲琵琶听不完,远山满眉泥人。“从字面上看,就是写一个场景。其实我的心早就回到老家停车了。

潘一,从32岁开始,在那须做九品官,33岁,随家人尽早北上。之后“翻山越岭,穿云过海”,周游列国,75岁离职。40多年来,他对苏州的感情丝毫没有减退。公务方便的时候,他也不失时机地回家,或者顺道告假,或者送别长辈。期间花了三次回苏联很久。有一次光绪元年(1875年),他被人暗中请教后,感慨地说:“你来享受菲律宾的和谐,率这么高。云一过,不碍晴空,可以听。”当年二月,圣旨“允其空缺”,六月,潘凯回到苏州。这次他在苏州待了一年半。光绪三年(1877年),潘恺到北京,奉诏为湖北省辅使。光绪四年(1878),接任湖北巡抚。第二次是在光绪七年(1881年)正月。因为母亲的去世,我在2月份出发去了苏联,直到第二年的4月底才离开苏联。第三次是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我奉命奉召,十一月回到苏州。这次待了九个月,第二年八月出发,十月到达贵州。

潘凯对家乡的情谊,可以从他的对联中感受到。获赔湖北的那一年,他在汉江,为江苏会馆写了一副对联:“来嘉善,水盾三秋,且酒如寻乡界约;相逢神仙眷侣,五月梅花,江城同为官旅。”《水盾》取材于《晋书·张传》。晋代汉斯张在洛阳做官,一见秋风就想到苏州莼菜、浓汤、鲈鱼。”“五月梅花”是指想起苏州的梅花和苏州的“香雪海”。

苏州“桂畔”与香雪海有着不解之缘。每一代都有在广府香雪海营坟、建招待所、隐山的人。200年间,先后有535名潘氏家族成员葬于香雪海。四代人先后在香雪海修建了三座园林。嘉庆年间,潘逸口在香雪海司徒庙后的湖亭桥旁修建了怡园。潘尊其道光年间在我山香雪海下建香雪草堂;同治初年,潘凯在香雪海北侧的小溪上修建了铲园。

船院建在陈“饭香居”旧址上。潘凯买下“番香居”后,就着手修建家族祠堂。前半段有韩云亭、镜湖草堂、王留居、禅禅亭、逍遥坞等景观。在第二部分,有范翔馆,鸟瞰云塔等。楼下有一栋好房子,回廊下有一个钢琴桌茶炉。花园建成后,举行婚礼。何、等著名学者为园题了一幅对联,特别是晚清名臣彭玉麟亲临园中,并在墙上画了梅子。据说这幅画历时两回,他写了七个长句,其中说:“园中粉墙雪纯,令我狂醉污。写梅花纵横,千枝似铁。......今天我泼墨梅花,与邓维荥阳府写。...... "潘凯为此特意“受朱兰保护”,并专门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寿眉阁”。因此,它被命名为荥阳别墅,因为彭玉麟的诗。

潘凯喜欢香雪海园,光绪十七年(1891年),潘凯邀其入朝,游了省亲墓,到家时病倒,于是离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苏州病逝。这些年,潘凯住在罗源。死后葬于光复通景山墓。

罗源是潘开建的家族祠堂,但潘开家住在苏州富仁坊巷。这个房子也是潘凯购买的,原是太平军谭绍光国王的府邸,所以叫沐源。同年后,潘开家迁入沐源,建民德堂、清润堂、普贵山宅。潘凯的后代一直生活在这里。抗日战争爆发后,潘甲卖掉了自己的宅基地。目前木苑仍存,有道光仁辰(1832)题写的砖、假山、亭台等。(图4)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潘凯都无愧于历史风云人物的荣誉。

除了书画、风景园林,潘凯还撰写或整理了一系列对现代中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中医丛书。比如百科全书式的医书《湟源六种药》。《罗源六药》是一部内容丰富、医学理论扎实、启发性很强的医学丛书。书中的内容有的是潘凯的原创作品,有的是前人医学文本的整理、归纳和注释。潘凯撰写或编纂的中医书籍实用性强,理论体系严密,为现代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世很多名中医世家和学者都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他的医学经验和理论。这些医学丛书的副标题包括《妇科概论》、《卫生学精要》、《内功图解》、《医通》、《灵芝益寿草》、《伤寒论》、《医学金针》、《外治方药》、《外科辨证论治全集》等。其中,《妇科学要略》和《伤寒论》的医学影响最为显著。

此时,我想到了潘凯第一次来烟台,和刘子英在烟台的观摩演唱。潘凯肯定了刘子英的功绩,并写道:“铭记赫赫战功,摩崖石为王磨。”也许,历史就像过眼云烟。虽然刀光剑影黯淡,黄尘古道失传,但历史还是会记住熟悉的名字,留下鲜活的面孔,让他们的功绩镌刻在历史的深处。

潘凯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注意事项:

①周作人:《雨天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②潘韦德。潘宅“礼农堂”的老话[J]。苏州杂志,2004 (02): 39-41。

③潘仪君(1740-1830),清代学者,本名寿裕,高蓉人,云水满士,宋三居士,本名宋三晚生。他的房间有三松堂、谭梅亭、云水亭和归范亭。潘贻藻(1744-1815),本名汤唯,思想品质出众。潘涓,潘一藻,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们的父亲潘勉,曾担任候选布政司,生有三子:易涓、易藻、易吉。

④潘(1770-1854),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大臣。

⑤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钟、、、邵堂、郑疃。大学士潘之孙,之子潘增寿,咸丰二年进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探索花卉,教授剪辑。张文恒宫考已经在南方学习了近四十年。光绪官至工部尚书。通史,经开法,藏石都很丰富。有《盘古楼仪插画》和《苦溪斋系列》、《共顺堂系列》。

⑥沈慧英。桂畔家族的尘封往事[N]。文汇报,2020-09-25(W02)。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61,64,62,86,86。

⑧王祖远。内功图序。系列积分第一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

在罗一民上学。“舍身喂虎”的是强国——张謇的“言商是学儒”[J]。江苏地方志,2021(02)。

史继忠。潘凯开启贵州现代化之门[J]。当代贵州,2006 (11): 55。

马宗火:《一个书林的编年史》,《一个书林的编年史》,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92页。

康有为:《易洸周爽集体编四》,《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777-778页。

张西。“你一定要等着看——清代苏州盘石收藏”展览探析[J]。文物世界,2020 (3): 82-87。

《商周夷仪通考》记载:“谷寿藏,字甲,武城人。监生,师老爷。”顾臧是顾福昌的次子顾福昌(1796-1868),本名春池。他是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有三子,长子顾守松,字容斋;子固守藏,子嘉;三子顾,三字褒。三人继承父业,经营丝绸,以谷寿藏最负盛名。古藏拓展祖业,从纯丝生意到缫丝业。20世纪初,顾寿章是上海丝绸业的领军人物。同时,顾氏兄弟是著名的古物、碑刻、书画收藏家。

李佳秋。苏州“桂畔”在香雪海建园[N]。苏州日报2019年7月20日。

(清)潘一丛书:罗源六药。(清)光绪九至十年(1833-1884)由江西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王有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会员,《艺术中国》特约编辑,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客座教授,苏州科技大学书法专业兼职教授,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989.html
上一篇开谈也说《红楼梦》,几本人物插图书
下一篇 谈谈书法博士的培养现状和责任所在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