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在点线间漫游

在点线间漫游

廖少华2020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第8版“名家新作”发表了笔者《夏山飞云图》。这幅山水见报后,朋友们认为“气象新”“笔墨亦不同”。同年冬,笔者参加湖南省文史馆主办、省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参与的《红色潇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

廖华少

2020年7月12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第8版《名家新作》刊登了作者的《夏山飞云》。这幅风景画见报后,朋友们都认为“天气新”“笔墨有别”。同年冬天,作者参加了由湖南省文史馆主办、省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所参与的“红色潇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新化县尤溪桥村笔会上,省随行记者当时问我:“廖老师,你的画为什么不一样?”由于时间仓促,无法详细解释。不过这两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会通过文学生活和读者交流一些平时的经验。

一、山水画中的“点”

中国画作为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综合产物,无论有多少变化,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启发。黄先生在《谈画》中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认为:“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法律。这是中国画讲师的意图。以欧美自然为美,想出同样的道理。但是,就绘画而言,法律降低了。没有法律也要通过法律,就不要局限于法律。你要不可能的规律,你就有乐趣,然后你就出神入化了。”

中国山水画中的点也源于自然。在自然界丰富的场景中,许多小而生动的植物都可以用点来表现。尤其是在草、苔、叶等方面。,它塑造山川,应用广泛。中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人很多,以五代南唐的董源、北宋的范宽、米芾最为突出。范用点的范围很广,形状简单厚重,有豆瓣、雨滴、钉头等。点稍长,笔以中心为主,墨分浓淡。用它来代表岩石多、地表植被静止的西北山区,非常符合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西山之旅地图中的点阵法就是经典。董源,南方人,与范宽不同的是,点是圆的,湿的,适合南方丘陵地区雨水丰沛,花茂植被的画面,从潇湘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米芾里的米粒也表现了南方的山川,但它的点状是圆扁的。有人称之为茄子斑。笔尖方向比较单一,湿笔,匀笔。形容雨后青山很有效果。可惜的是,米点法的传人虽然知道的多,但传承者却很少。元代的高被认为是一位成功的继承者。

第二,为什么把笔引入山水?

从技术上讲,钢笔指的是花鸟画。一般来说,钢笔或手指直接敲击纸张,比普通钢笔略强。薛永年先生曾在电话里对我说:早年我在给学生讲绘画史的时候,给学生讲过花鸟画这种用笔的技法。许多花鸟画家在画花的茎、叶或根,地面的石头或地表时,用点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我把毛笔的技法引入山水画是有原因的。在创作之初,他并没有刻意将笔锋转向山水法。1988年创作《峡江萧晴》,参加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牡丹杯”国际书画大赛。我用米菲那样的米点做了个纹身。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为米点适合做横幅,而我的风景是垂直的,所以我对米点进行了一些即兴的改动,变成了不规则的点法。这幅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对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画家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1990年夏天,我从江西志愿到青海支教。我在青海民族师范学院教书,坚持写作。面对辽阔的草滩和山川,以往的传统方法无法表现出这种地域特色。在观察了风留下的斑点后,我试图用笔触塑造这些奇特的地貌,创作了多幅风景画,发表在《青海日报》、《西藏日报》和江西的一些刊物上。这让我走出了景观创作的困境。

第三,笔在山水中延伸。

三年后,由于严重不适应高原气候,作者回到了江南。1996年冬,我在天津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国画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在回答关于“山水画的物理表象与艺术表现语言的区别”的问题时,明显暴露了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山水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缺乏区分。后来在《中国书画报》和《美术大观》上发表多篇文章阐述我的观点,对青年学生有帮助。在教学的同时,我正式有意识地拓展了中国书法作为山水画方法的探索。通过把点变成点和线,点不仅起到了丰富物体表面形态的作用,而且在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上有了更多的语言选择,增强了山水画创作的学术意义。宋丽先生认为这是“意境的创新”,是意义,是匠人的进步(艺术只有意义才单调,只有匠人才容易陷入庸俗)。更加生动,满足了表现各种地貌特征的各种需要,从而加强了毛笔在山水画中的适应性和探索意义。

德国著名雕塑家、理论家阿道夫·希尔德布兰德在其著作《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指出:“艺术不仅取决于知识,还取决于行动。将知识付诸实践。……只有当艺术家遵循自然的创作过程时,艺术才能繁荣。”黄先生更直白地总结了这些问题。他说,“绘画理论和物理学的结合,使艺术成为伟大的成就。”在当代中国画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空呼唤一百句变革创新。不如踏踏实实地探索传统,仔细观察自然,在作品中融入自然的特质和艺术原理。

我经常重温黄先生在1944年提出的“力学、深思、恒常、变化”的箴言。以毛笔为基础的山水画创作已经持续了30多年。1999年8月,作者创作的《清江晨雾》、《武陵秋景》应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日中水墨画研究交流展。2009年第五期《中国画家》杂志刊登了翟墨先生对我的《山水》及六幅作品的评论。同年11月,《中国教育报》海外版发表了宋丽先生对我的山水创作形式的分析和三幅作品。2010年2月,《艺术新闻》转载了这篇文章和他的新作。202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夏山飞云》。这些都成为我山水画不同阶段的答案,在我探索山水画三十多年的时候,给了我一些信心。

艺术创作和研究需要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离开青海的时候,我的藏族朋友扎布博士给了我“润物细无声”的话,一路陪伴着我。《夏山飞云》见报后,我在回复朋友未来的想法时,用了一句打油诗说:“一笔一画写自然,知识之前对艺术的恐惧。不能做自己该做的事,就算流浪也不要闲着。”对山水画用笔的探索,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漫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996.html
上一篇画家张楚务
下一篇 画家廖少华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