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基于分析的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析的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

赵庆超 呼格吉乐摘  要: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国家森林步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潜力巨大。本文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紫林山村为例,聚焦挖掘域内综合生态资源,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WOT理…

赵庆朝胡歌季乐

摘要: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森林小径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潜力巨大。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紫林山村为例,重点挖掘该地区的综合生态资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理论模型分析其在推进苗岭国家森林小径乡村振兴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SWOT分析;乡村振兴;发展对策

近年来,以走进森林、体验自然为特征的生态旅游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国家森林步道作为其新的载体,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带动功能,在促进地区发展和增加人民收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1]。庙岭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局在贵州省推出的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肩负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增长等诸多使命[2]。作为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的绿色明珠,紫山村不仅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范例,也是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色典范。推出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SWOT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宏观研究方法,可以系统地分析研究对象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3]。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独山县紫林山村民族林道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产业规划的方向和实施途径,为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特别是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

1内部环境分析

1.1优势分析

1.1.1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紫山村下辖的村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族风情浓郁。大头集团拥有以千年红豆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数十种,保护价值极高的野生猕猴。以嘉定组尹田组和甲西组凤洞石组为代表的地质景观与非云茂林相得益彰,形成了黔南州地道的旅游景点,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观光群体。紫山村作为著名的水族聚居区,水族文化资源丰富,有古文字“活化石”之称的水书[4]、古段杰、毛杰,还有水玉、马尾绣、水族民居、铜鼓、芦笙、民间舞蹈等。,共同构成了庙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的“生态卖点”和“增收亮点”。

1.1.2人员保障未来可期。

穿越紫林山村的苗岭国家森林步道独山段是一个自然和文化综合体,需要熟悉沿线情况的森林导游和生态讲解员,而了解当地一草一木和村落情况的生态护林员是最佳人选。目前,紫林山村有100多名生态护林员,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是35-50岁的水族人。他们有一定的水族文化基础和外来务工背景,具备初级的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经过初级职业培训,能够满足路线引导、文化讲解、支持服务等综合条件。同时,组织生态护林员担任森林向导和生态讲解员,既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增强自我造血的创新模式。

1.1.3交通条件的显著优势

黔桂铁路、蓝海高速公路和210国道贯穿独山县城,渝安高速公路和蓝海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随着贵南快铁、独山至永州快铁、独山至三都快铁、独山商务机场等交通枢纽设施的规划建设,独山将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航空空和地方道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为紫林山村吸引外部旅游资源。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帮助下,紫林山村等多个国家一级贫困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拓宽、断头路畅通,既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也为引进外部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特别是英山镇高速公路匝道道口的开通,实现了贵阳两小时到都匀一小时的出行目标,交通优势正在释放巨大红利。

1.2劣势分析

1.2.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国家森林步道尚处于发展初期,配套服务设施较低。现阶段,现有基础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如户外徒步者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等供给能力较弱。,相关信息孤岛、公共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粗放等成为制约步道产业发展的瓶颈[5]。同时,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稳定,基建项目后续速度滞后。比如偏远林区公路建设水平低,林区公路密度指数远低于荔波等附近县市,简易公路占比大。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林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外部交通条件和改善内部基础设施是克服当前困难的唯一途径。

1.2.2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森林步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后续发展需要持续投入,但目前面临各种困难[6]。受县里负债影响,生态资金主要用于资源保护,发展林道的资金很薄弱,远低于周边荔波、平塘。从其他省份及附近地区森林旅游业的经验来看,资金投入的多少与产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很难实现林道产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集体发展[7]。由此可知,区域内资金投入与发展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是制约紫林山村林道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外部环境分析

2.1机会分析

2.1.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全民健身体育消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要以推进生态旅游为重点,建设一批森林家园和养生保健基地,把徒步、自然教育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贵州省原林业厅和省旅发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指导意见》[8]强调,具有民族森林步道特色的森林旅游要成为贵州省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中央和省两级的这些重要决策部署,为紫林山村巩固国家林道产业扶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

2.1.2定点帮扶措施有力。

紫林山村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村,获得了众多外部帮扶资源,其中户外名人雷殿生先生担任过滇黔桂精准扶贫形象大使。他特别指出,要扶持紫林山村发展国家森林步道产业,围绕紫林山村建设,规划推出40公里徒步线路,以紫林山村为起点和终点,实现嘉定、嘉熙、老紫森林三个村组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串联。雷殿生先生将携手中国登山协会、世界生态徒步联盟等知名户外运动组织,以紫林山村独特的景观资源为依托,依托生态游侠的文化载体功能,研发紫林山村生态体验方案,推出集云端深度徒步游、水族文化综合游、团建游为一体的精品线路。

2.2威胁分析

2.2.1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

贵州省的生态旅游业正在高速发展[9]。省内部分地区积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品质,既为紫林山村提供了学习样本,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竞争分流挑战。周边品牌如荔波七小拱门、平塘田燕科普游、三都水族风情游等。都在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部分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数量占全省总数的比重较大,地区的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也比较知名,产业规模也很有竞争力。紫林山村面临着抢占旅游市场份额的巨大压力,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挑战。

2.2.2资源开发的不可预测性

紫山村森林步道产业的发展难以避免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周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要充分衡量资源的不可逆性、环境的敏感性和空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特别是要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观光区。一旦发生建设性损害,必将造成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可行的开发保护模式,严格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实施项目建设,既降低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又使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发展对策和建议

3.1盘活社区沉睡的资源

紫山村生态家底厚实,可通过林间步道实现资产增值。一是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抓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援助的契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对社区周边的生态资源进行梳理,挖掘周边保护区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知识,开发满足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需求的专业课程。,从而为生态资源的“变现”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把自己的草窝变成金窝银窝。利用好村民盘活闲置房屋的积极意愿,统计上报的可利用数量,编制分户分类清单,建立装修风格和服务情况相册,形成接待住宿价目表,开展酒店业务培训,落实“家屋”到“酒店”的转换步骤。三是将巡山护林改为步道引导。拓展PRA研讨内容,巩固提高生态护林员普通话交流能力,增加引导式学习内容,帮助其掌握讲解和陈述技能,丰富野外安全和应急救援知识,增加水族文化学习比重,加快向服务型人员转变。

3.2进入外部消费市场

练好自己的内功很重要,从外部市场“吸金”才是关键。紫山村立足生态优势,依托森林步道吸引游客,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种是徒步搞“火”。与竞赛各方、企业、户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策划实施云中徒步活动,组织开展企业团建活动,尽可能接待小规模驴友团,以两个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景观提升知名度和人气。第二个平台民宿是做“住”的。充分发挥平台风光、云气候、水族文化的综合优势,打造“候鸟式”平台区,建设“云观光+短住”摄影基地,推出水族节庆、美食深度体验套餐,开展“白天走步道,晚上住水屋”平台系列活动。三是搞生态科普“合伙”。借助中国林学会、广州市黄埔区等招牌资源和成立的公益组织,以开发的科普课程为教材,以建成的森林步道为教室,以训练有素的社区村民为讲师,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亲自走进森林和荒野,实地学习生态知识,实现客流长、收入持续。

3.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步道对社区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集中体现在村民的收益上。成立的旅游专业合作社雇佣村民,统一分配调度客流资源,确保村民平等受益,运营良好。利益联结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解释指南。组织村民轮流担任生态导游、自然教育和研究的导游,向徒步者和青年团体讲解沿途的生态知识、村庄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根据徒步旅行,特别课程等。,结合具体工作量,对旅游专业合作社支付同等报酬。二是酒店接待。专业旅游合作社对接的BB旅游团,合理分流给村民。村民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负责住宿。除了管理费支付的部分收入,其余全部归自己所有,从而获得收入。同时,村民要服从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不得私自接团,破坏公平接待的运行机制。第三是特色产品的销售。村民自己的水族工艺品,特色食品等。不是由旅游合作社管理的。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他们可以自由交易,灵活出售,从中获得的收益将是他们自己的。

3.4创建协作管理模式

步道的完善升级需要持续投入,离不开多方的协同管理和共同维护。实现森林步道的有序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管理主体。明确旅游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负责制定森林步道管理制度,引入村民使用的奖惩机制,定期组织线路的维护和维修,落实各类群体和个人对森林步道的备案。二是负责真实的分段。依托旅游专业合作社划分森林步道路段,实行村民分段承包经营责任制,细化村民管理责任和管理方式,建立全线联系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三是保证持续投入。出台森林步道资金投入实施办法,确定旅游专业合作社为收费方,引导村民按接待收入比例缴费,构建由村民组成的第三方资金监管机制,自觉接受公益组织的监督检查,广泛吸纳社会渠道的扶持资金,切实保障森林步道的可持续投入和监管无死角。

3.5拓展生态保护的路径

促进社区发展和村民利益至关重要,而生态保护是核心。依托林道脱贫增收,不仅为保护社区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也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第一,发展模式有利于保护。充分发挥森林步道的综合带动作用,以保护区生态文化挖掘为基地,帮助村民以知识输出获取收益,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摆脱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二是增加收入渠道,帮助保障。以林步道接入消费市场,发展平台民宿、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实现村民就近就业。这种生态红利成为一种有实实在在利益的致富方式,既能提高社区村民的保护意识,也有助于增强来访游客的保护意识。第三,管理方式有利于保护。“旅游专业合作社+社区村民+第三方监管”组成的森林步道管理模式,能有效保护沿线生态资源。由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参与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通过利益联结实现的资源保护机制必然会得到强化,从而提高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作者为中国林科院研究所呼格吉勒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赵庆超)

参考

[1]班勇,李逵。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思考[J].森林与人类,2018,01: 10-11。

崔永红、岳新建、陈怡等。发展国家森林步道促进乡村振兴[J].林业勘测设计,2020,02: 77-80。

[3]魏源,苏清华。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 (03): 24-28。

[4]张振江,姚福祥。水书与水社:以陆道根源为中心的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5]万云。旅游者对国家森林步道的期望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6]LY/T 2790-2017。国家森林小径建设规范。北京:国家林业局,2017。

[7]陈克藻、崔永红、陈等。国家森林小径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林业勘测设计,2020,01: 66-70。

[8]王秋伯德。乡村旅游步道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9]庄·。浙江古林道景观保护特色恢复研究[D].浙江:浙江AF大学,2016。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4669.html
上一篇“长”在树上的读书人
下一篇 多彩自然 和谐共生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