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情调引领,打造家校沟通“生命场”

情调引领,打造家校沟通“生命场”

郭晓霞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是家庭,最正式的环境是学校,最理想的环境就是家校共育。在家校共育中,如何让家校关系更和谐,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青岛定陶路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21年的老校,面对学校接收随迁务工子女入学、学生生源日益多样化的学情,…

郭晓霞

孩子成长的初始环境是家庭,最正规的环境是学校,最理想的环境是家校共育。如何让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青岛市定陶路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21年的老学校。面对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接纳和日益多元化的生源,教师以“做家长的知己、家庭的引路人、家校沟通的探路者”为目标,让“共赢、美颜、一起”的大爱情怀渗透家庭,形成家校沟通的“生活场”。

面试心情,家校讨论。学校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方位、全员、全覆盖”家访。学校50多名干部教师深入近700名学生家庭,详细了解情况。

在2019年的家访工作中,一年级班主任林老师接手后不久,学校干部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家。小新的家在学校附近的回收站里。林老师得知的父亲是智障,母亲失联,爷爷奶奶承担着抚养和照顾父亲的重担。面试结束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全员关爱小组”,在假期对肖鑫进行面对面的精神沟通和课程指导。从孩子越来越挺直的腰板和幸福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自信和成长。

家访进“心门”,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传递了老师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同时,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感受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面试的情调打通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了坚实的服务步伐,凝聚了家校合力育人的力量。

敬业,家庭,学校互助。学校牵手“青岛蒲公英公益平台”,组建“乐淘暖阳”服务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在传统节日走进有需要的家庭,相互关爱,相互同情,分享“人送玫瑰,手留清香”的奉献精神。

学校与莱阳市偏远的谭格庄中心小学携手,为60多个贫困家庭捐款。每年冬天,学校的老师、学生、家委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把家里闲置的冬衣、棉被、文具等统一消毒、整理,送到学校。小小的善举温暖了需要帮助的人,让贫困孩子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贴心的温暖,增强了家校的集体荣誉感,实现了家校同舟共济的情感共鸣。

服务氛围,家校共享心。将学校所有教师纳入“家庭教育服务站”服务队伍,与学区云南路街道合作建立“乐淘家庭教育服务站”。老师们利用假期和周末走进社区,开展服务和咨询。为社区居民提供小升初衔接教育、心理调适等重点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与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等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交流对话中,答疑解惑,受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的好评。

小香的妈妈是学校服务站的“常客”。离婚后,她独自带着宝宝,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年仅10岁的小香身上。一次课后练习的正确率,一次合唱比赛是否占据“C位”是小香妈妈焦虑的重点。在每周的社区服务时间里,无论哪位老师“坐诊”,她都会和小香的妈妈聊一会儿天,帮她解决问题。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到引导孩子独立改正错题,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小香妈妈如何与孩子相处。“创造一个出口,提供一个倾听的机会,服务一个母亲,拯救一个家庭”是教师们在服务过程中达成的共识。大爱的道德精神和服务的情感基调使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分享心灵。

协同情绪,家校共频。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技术基础,学校搭建了“乐和”线上平台,老师和家长根据学生培养的需求,共同打造视频学习资源,并在平台上推送,供所有家庭学习,从而缩小家庭文化的差异,营造家长和老师同频共振的教育氛围。

初一数学学科杨老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大多来自于对题中生词的不认识。于是杨老师做了一系列“识字微课”,推到网络平台上,向家长征集孩子在数学题中不认识的生词。在此基础上,杨老师充分发挥识字教学优势,对生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一年级数学实际问题词汇库”,制作了10节“一年级数学问题生词之友”微课,有效提高了孩子解题的正确率。

老师和家长联手打造微课学习资源,打破家校壁垒,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定陶路小学)

编辑:王妍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8449.html
上一篇如何筑起园所安全“防护墙”
下一篇 家校合作如何迈过“实效”的门槛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