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杨欣斌专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地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抢先筹建与未来产业相对应的新专业,重点发展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为了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深…

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杨新斌

专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地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紧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率先筹建与未来产业对应的新专业,重点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对应的专业。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深化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促进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近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推进专业转型升级,全面改造专业教育生态,构建数字经济背景下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字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继续扩大,达到31.8万亿美元。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数字经济在GDP中排名前三,分别占63.4%、62.3%和61%,而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6.2%。由此看来,以数字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它不仅改变着人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加速了现代社会人才需求观念的重建。数字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变革。《2019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70%的美国人认为纸质教材将在五年内被淘汰,近70%的美国人、英国人和欧洲人以及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AI)将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汇聚力量,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三大类、十八项重点任务、三个细化栏目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学校的应用创新。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

数字化职业转型的深层次行动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巨大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深圳职业学院研究发布了《专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专业群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旨在推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相关知识。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培养和输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向。

促进专业结构优化。首先,准备学校的“专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的思路,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形成与行业紧密衔接的学科专业布局。二是进一步完善专业群建设,聚集相关专业有效满足产业链或岗位群需求,提高人才供给多样性。三、加大对“四新经济”领域专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一批新兴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按照“强、优、特”的思路打造学校的专业品牌。

促进专业内涵的转变。一是提升人工智能专业内涵,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推动非人工智能专业数字化转型,拓宽学生知识技能边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迭代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智能时代的要求。四是进一步完善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课程体系的变革。一是继续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二是开发模块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网络逻辑结构。第三,深化专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选择符合行业或专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专业教育。

促进实践教学的变革。一是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优化由课程实践、综合实训、认知实践、在岗实践、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升级改造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型实践教学。三是开发实训室贵重设备共享平台、通用设备流通信息发布平台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促进专业培训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集约高效利用。第四,以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为牵引,竞赛引领教学,教学促进竞赛,竞赛与教学相互借鉴。

促进教学资源的转化。一是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容量。制定校内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案,以专业群为框架进行整体设计,使公共资源在群内共享。二是提高资源库建设的数字化水平。除了文字、演示、图形图像、音频等资源外,重点增加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的比重。第三,根据课程标准,梳理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构建支持标准化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数字化教材。

促进教师能力的转变。一是加强教师能力培养,重建智能增强时代教师的能力结构,着力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数字化教学能力,实现从一元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技能能力的转变。二是加强教学创新团队的培养、选拔和考核,推进模块化教学和协同式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教学由单打独斗向结构化、团队化分工协作转变。三是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四是建立高端人才引领的师资队伍新格局,激活现有教师,增加新生力量效率,为兼职教师添彩。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一、建设“网上教务处”成为智能教学指挥中心,提高师生日常教学管理的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二是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构建以“沉浸、嵌入、互动、应用、协作、虚拟、跨界、触达”为特征的现代化课堂。三是加快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泛在、个性化的教与学模式。四是推进问题导向、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方式改革,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教学内容向更加注重教学过程转变。

推动质量评价转型。第一,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智能化的评估、分析、反馈、沟通、监督和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学生学习大数据分析,为教与学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服务。第三,坚持成绩导向,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诊断与改革的指标和方法,把转型升级作为专业和课程诊断与改革的重要内容。

推动职业教育研究的转型。一是开展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背景研究,围绕服务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民生关切、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明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定位。二是开展新时期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引导职业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的创新。三是开展新时期职业教育实证研究,形成一批案例、标准、练习册等。基于“九个共同”的产教融合路径指导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第四,开展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达到世界水平。

促进扩大国际交流。一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引进国际通用的专业和课程标准。二是以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载体,探索“深度职业范式”重点专业和教学模式的整体输出,打造国际职业教育深度职业品牌。三是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职业学院和技术大学联合会秘书处、国际职业教育领导力和教师培训平台、永不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等合作平台,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第四,将学校打造成职业教育领域世界知名的青年教育交流中心,促进学生交流,提升学生国际素养。

改革的经验和体会

树立开放思维和前沿意识,推动专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于以往工业时代,未来社会将越来越需要全面创新的跨界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前沿的意识,紧紧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办学目标,用数字化思维重塑和再造工业化时代建立的高职教育体系。一旦偏离了这个方向,职业教育就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无法适应人机交互的新教学环境,无法研究新的专业、新课程和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纸上谈兵。

改造全方位职业教育生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四类人才,第一是高端研究型人才,第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型人才,第三是成果转化行业应用型人才,第四是一线运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来看,这四类人才中,后两类人才占全社会的80%以上。可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中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总量、知识体系、结构优化、培养体系、终身学习等方面迎接挑战。专业、课程、教材、教室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载体。教师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数字化思维,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和相关知识进入专业、课程、教材和课堂,建立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的对接对话机制,大力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市场需求,提高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的能力,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专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地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紧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率先筹建与未来产业对应的新专业,重点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对应的专业。根据区域产业链优化专业群布局,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树立专业集群意识,促进专业集群发展。专业转型升级要本着内涵集约、资源整合的原则,借鉴“以群建院”的思路,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整合。此外,要加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专业成果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教材、工匠精英培养等方面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径。通过转型升级,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将更加有效,专业动态调整将更加有序,专业协同发展将更加有力。通过专业群体的建立,资源配置会更有方向性,资源效益会更集约,资源共享会更可持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462.html
上一篇立德树人育英才
下一篇 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