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议论文

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议论文

刘洁从考试作弊被发现后坠楼,到军训中晕倒,一直以来,青少年“玻璃心”、抗挫能力弱、身体素质差等问题为人诟病。在忧叹“这样的孩子能否撑起祖国的未来”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当下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

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议论文

刘洁

从考试作弊后跳楼到军训晕倒,青少年一直被诟病“blx”、抗挫折能力弱、身体素质差。在感叹“这样的孩子能否支撑起祖国的未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现在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教育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相关教育工作者参与讨论。

孩子是一面反映教育的镜子。在你看来,当代青少年的“blx”和“身体素质差”反映了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吴班:毫无疑问,这反映了当前的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身体素质和意志素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边缘化了?这其实涉及到学校教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首先是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目前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师生的标准主要是分数、升学率等硬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专业自主权。现在的教育似乎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涉足的领域,而且越来越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当学生出了事,公众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学校和老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息事宁人,还要求学校承担很多不该承担的责任。这必然导致学校和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尽可能减少具有一定生理和心理挑战的教育活动,如体育和户外活动。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越来越差。

最后是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一直是中国家庭教养的重要实践逻辑。大多数家长都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成长环境,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生怕孩子可能会磕磕绊绊。这种过度的照顾,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吃苦的能力。

白薇:“blx”这个词这几年经常被提起,用来指代那些脆弱的心灵。其实“玻璃”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玻璃的种类很多,有薄而脆的普通平板玻璃,也有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普通玻璃高3-5倍的钢化玻璃。

成为钢化玻璃,需要比普通玻璃多几个经历——高温烘烤,突然冷却,就像一个孩子,只有经历才能变得坚强。而我们现在的孩子缺乏这些经历,让他们的内心无法承受沉重的负担和打击。家长和老师,在“胜者为王,败者通吃”的扭曲观念指导下,教育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追求一路狂奔,但不要告诉孩子摔倒了,掉队了怎么办。每年高考结束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因为考试失利而丧命。我们不能只指望分享一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和他一起面对失望、失落、挫败、失败,教会他如何面对挫折,接受失败,战胜绝望。

周颖:确实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片面的学习评价和错误的价值观形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对我们的孩子施压、扼杀甚至是扼杀,学校教育往往无能为力。

首先,社会评价导向单一,缺乏以个人多维度自我实现来实现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和导向。学习成绩几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的弦从六岁甚至三岁就绷紧了,一半左右的学生体验不到教育的成就感。

其次,幼儿时期的过度关注和呵护,启蒙教育的高期待和高度紧张,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基本习惯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争取最好的学习资源,同时剥夺了孩子娱乐、运动、社交的时间——父母负担的生活注定是艰难的。

最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智育至上、分数至上的倾向,缺乏多元评价。不同的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和排名来衡量。与此同时,心理教育的不足使许多学生感到焦虑、沮丧和不知所措。

如今,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对孩子“过度呵护”的现象更加突出。为什么教育会变成今天的样子?

吴显友:教育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家庭和学校“勾结”的结果——

第一,近年来学校风波不断,使得学校管理者谨小慎微,“过度关心”其实是一种“不得不”的被动选择。随着那些具有挑战性和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逐渐淡出学校,虽然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体质的恶化却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二,对成绩的过度追求,使得如今的教育管理更加精细化。社会和家庭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只是基于成绩,高频检测和鉴定。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老师分三六等,自然让一线老师不敢放松。在教师的能力和自我发展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延长教学时间,增加作业自然成为首选。几门学科的老师同时发力,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此外,很多学校还倡导所谓的“无缝对接”理念,让学生的时间管理精确到每一分钟,实现机械化操作。况且在很多家长眼里,只要成绩优秀,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可以管。

吴班:可以说,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过度照顾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是片面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一半,也就是更多的看到了他们身体的健康,知识的丰富,完全的理性,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完善,情感需求等关注不够。归根结底,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内心认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人,而是把孩子当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在社会上获得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完整性被缩小到身体生命的安全性和物质生命的竞争性。这两点几乎构成了家庭和学校过度关爱孩子的重要原因。

其次,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动态了解。成年人认为通过解决他们孩子目前的生活困难,他们可以确保他们的孩子在未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不可能为孩子挡住生活的所有艰辛。所以,除了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安全和就业竞争力,还要思考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质是什么。毋庸置疑,道德、审美、自立、乐观、毅力等。将是孩子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可惜现在的家庭和学校太短视了。

最后,家庭和学校缺乏对教育物质基础变化的准确把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是在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的,基于生存的教育需求主导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相当一部分当代父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对人生苦难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物质匮乏的苦难。但是现在,孩子成长的物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生存或谋生不再是优势需求,他们更关心的是生存后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而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仍然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缺乏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爱。

周颖:我记得从教书开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几乎占了班级的一半,也有溺爱孩子的家长。但更多的家长会对老师说:“老师,要严格,孩子不听话就打。”

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让孩子成了家庭的绝对中心。两大家族所有的战利品和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每个人都努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把最坏的东西挡住,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风雨。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198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和体罚学生。从规定上来说,老师和学生都是受到保护的。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一法律规定颁布后,实际上逐渐造成了教师害怕、不愿意、无法管理的问题。当学生的立场被当作一个标准甚至被无限夸大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合理管教就成了被绑在背后。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少了点苦,少了点苦冷,少了点磨炼。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吴班:如果孩子成长的所有风暴都被大人遮住,那么我们培养的孩子就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和养育方式最终会导致精神和身体两方面的缺钙。就精神而言,孩子会缺乏独立的人格,一切都依赖家庭。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就是社会上的“啃老”问题日益突出。同时,这也会导致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自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求更多,很少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孩子也会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而丧失生活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从而导致生活格调低下等问题。就身体而言,孩子会缺乏一个强壮的身体来迎接社会挑战。健康的身体是一个孩子生活和从事任何职业的基本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容易患上各种小病,还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力。

对于国家和社会,其影响更是深远。一方面,缺乏独立性、身体虚弱的人很难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人的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培养的是精神和身体都缺钙的人,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失去了基本前提。

周颖:教育没那么苦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重社会矛盾和社会需求相互交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学”转变为“学”。当每个家庭都在追求优质学校,而评价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的时候,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会比较短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被社会办学机构推波助澜,产生了提前学习的“剧场效应”。不同群体出于兴趣炒作升学率,压力不再层层传导,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最终的压力在老师和学生身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辛酸。

但这种冷淡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必须经历的寒冷、苦寒和磨炼,才能成就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性格、乐观的态度和拼搏的精神。最近有一个视频相当流行:一群俄罗斯小学生在零下50℃的大雪天气里步行回家,巨大的风几乎把他们吹到地上,但孩子们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我觉得今年一月份有一次寒潮。江南某地气温降至-7℃时,教育局发文要求学校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鼓励家长接送大三学生上下学”。一个罕见的小测试。最后很多同学连在雪地里和寒风中行走的经历都没有。

当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封锁和遏制愈演愈烈,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全球化进程的倒退,产业链的断裂等挑战,我们的应对方案是什么?

虽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未来的建设者要有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毅力、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这些品质必须从小培养,系统推广,学校教育责无旁贷。但今天的教育,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方案设计还是措施落实,都缺少一些魄力和魄力,缺少一些对孩子培养的热血和恒心。如果他们身心不够强大,面对猜疑、对抗、撕裂的外部环境,面对日益激烈的民族竞争,我们不禁担心今天的学生能否在明天残酷的角斗中取胜。

在你的理想中,一个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的少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培养这样的孩子,学校和家庭应该怎么做?

白薇:心里有温度,肩上有责任,眼里有光,是我理想中的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南联大旧址时感慨地说:报效国家和民族是学习的动力和动力。恶劣的环境恰恰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是时候了,家长和老师不仅要给孩子留一张安静的书桌,还要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我们要明白:如果一个孩子只为成绩和名次而读书,那是功利的,是无力的,总有一天他会因为得不到,看不到而失落,甚至放弃。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就要让他带着感恩、激情、责任去学习。对父母对家庭的爱的回馈,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使命,对教育和守护他的人的感激和感恩,都会成为他成长的不竭动力。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你的能力越大,你的责任越大,你的人生价值越大,你的幸福感越强。我们要给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成绩和排名,不是名利,而是爱、承担责任和创造快乐的能力。请向他们承诺一个光明的未来。

吴显友:“培养个性,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职业追求。著名教育家杨东平先生呼吁教育要善待儿童,保护儿童免受恐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睡眠和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育诉求不仅指向学校,也指向家长,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教育的健康发展自然期待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在目前,学校不能失去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责任,不能被家长和社会绑架,这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在我们的课程中重新列出兴趣、爱好、特长、健康等内容,创新开发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功能。同时,将失败教育和挫折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

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自然是坚持学习和自我发展,陪伴孩子变得更好。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那就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教育——社会精英很少,更多的人是平凡而真实地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勤奋而快乐。

吴班: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的青少年,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他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还要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要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素养,要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创新的头脑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能力。

要造就这样的新一代,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境界和格局。不能只从单一维度来看待我们的教育对象,也不能只从现在的教育收入来思考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孩子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孩子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立体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片面的、物质的存在。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超越对具体孩子和学校教育的关注,从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人类的高度定位个体教育行为的时间空意义。

周颖: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其中,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学生素养是《独立发展与健康生活》中表述的“健全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自制力,调节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然而,今天的国际环境与核心素养制定时的背景大相径庭——2014年合作共赢是主旋律,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碎片化对抗加剧且这种对抗将长期存在。因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中“健全人格”的表述应该伴随着强健的体魄、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这样公民才能迎接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挑战。

家庭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人的兴趣和特长是多维的。家庭和学校要给学生创造各种体验、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然后根据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知识逻辑,学生的学习逻辑,老师的教学逻辑,辅以爱、宽容、鼓励,发展兴趣。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清醒过来,点燃学生。一旦有了发展成长的内驱力,学生就会觉醒,国家和民族急需的大智慧、高水平、大能力、大德才就会在年轻一代中萌芽成长,这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要树立“大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各种“blx”之所以显现,是因为心中只有小我。我们要告诉学生,他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集体,属于国家和社会。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独断专行,得过且过,自暴自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867.html
上一篇温室里的大学生
下一篇 精致的教育成长的枷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