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手艺是活化古村的灵魂,古村活化与传承,手艺是活化古村的灵魂

手艺是活化古村的灵魂,古村活化与传承,手艺是活化古村的灵魂

“首届中国古村大会”落户乌镇,现场从500人被迫扩容到700人,来自民间的力量着实惊人。在我看来,公益分为小公益和大公益两类。所谓“小公益”,即以资助为方式的公益。这种公益,在做《中华手工》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多以资助一项具体的民艺或非遗项…

“首届中国古村落大会”落户乌镇,现场被迫从500人扩大到700人。来自民间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在我看来,公益分为小公益和大公益。所谓“小公益”,就是以经济资助形式的公益。这种公益在做中国手工艺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大多是通过资助某个特定的民间艺术或非遗项目。“大公益”就不一样了。它用组织的方法,专业的方法,一定的手段,教会受益者进行自我良性运作。古村落保护正在从“授人以鱼”的小公益向“授人以鱼”的大公益转变。

如果说“古村落+公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那么我个人认为“活化”是古村落公益的最佳形式。但“激活”绝不是把古村落圈起来,让原住民搬出去,然后收高额门票的方式。“激活”需要几个要素。

1.文化是“激活”的核心。

古村落活化的核心命题是让古村落“活”起来,但一个没有人的古村落怎么活?答案是用“文化”把古村的人带回来。在我们的公益组织中,最好能组成一个专门的文化研究小组,寻找古村镇要被“激活”的文化根源。从祠堂文化、姓氏文化、邻里文化、孝道文化等方面,寻求古镇古村落的定制方案,找到“活化”的核心。

2.商业是“激活”的驱动力。

古村落的活化必须离不开商业,商业才是古村镇真正活力的驱动力。如果在家工作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城市做陌生人?

然而,商业并不鼓励所有人敞开大门做生意。商业的定义应该是很宽泛的,是让商业的基因在农村生根发芽。

3.工匠精神是被“激活”的灵魂。

我们做过一期《民间工艺的助推力》特刊,讲的是那些生活在村落之间的人,在某种力量(设计力、商业力)的帮助下,获得重生,然后回到村落的故事。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案例。

1)一村一品。泰国是大规模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它以一个村庄发展一门手工艺为突破口,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振兴了泰国的旅游业。但是一个村的一个产品在中国变成了什么?变成一个村庄,一个水果!村里承载的不是手工艺品,而是各种特色水果和农产品。

2)针和线。其实国内也有好的案例。李连杰在深圳创立壹基金,在四川设立“一针一线”发展基金。在汶川地震的羌笛,组织了大量的设计师为秀娘提供专业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符合当下的消费趋势,从而在成都宽窄巷子开设了中国消费级文化创意品牌“一针一线”。

3)设计新生。四川和重庆都是竹编基地,但老匠人的主要产品是家居用品,如蒸笼、簸箕等,但这些产品无法进入现代家庭生活。于是有设计师说:把产品整体降低10%,定价可以提高100%。结果很明显:销售额和利润都增加了。为什么?因为减少的产品脱离了原有的功能,有了“陈设”和“花器”的新功能。

总的来说,就是说我们的手工艺品两极分化,高的成了宫廷物件,低的成了日常用品,而中间最重要的消费层次却缺失了。如果能在古村落的“活化”过程中补充这一层次,不仅会诞生曲艺,还会诞生古村落,从而真正完成以“商”聚“人”的“活化”过程。

4.资本是“激活”的助力。

现代社会,要学会利用资本力量,充分发挥“激活”作用。政府搭台、公益帮扶、企业唱戏是三方合作的必然路径。

5.感情是“激活”的驱动力。

这是最近比较烂的一个词,但是参加“古村落大会”的大多都是有情怀的人。我们需要一群有这样情怀的人来做这个农村实践。

因此,激活古村落,必须借助“文化”的内涵,“商业”的手法,“工艺”的承载,再借助“资本”的力量,让有“情怀”的人完成古村镇真正的“激活”,从而走上复兴之路。

(摘自在“首届中国古村落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6670.html
上一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作者是谁(读书名言名句)
下一篇 老街坊新表情,老匠魂新生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