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传统物宜子孙风

传统物宜子孙风

1 您这次演讲以《传统风物宜子孙》为题,而您一手创办的《汉声》杂志也一直关注传统文化,为什么您对传统文化如此钟爱?黄永松:这和我在台湾的成长环境有关。早些年我在台北工作,那时候两岸还不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文化交流和融合,不过,台湾的民间文化一…

传统物宜子孙风

1你的演讲题目是《传统风景留给后人》,你创办的《汉声》杂志一直在关注传统文化。你为什么这么热爱传统文化?

黄永松:这和我在台湾的成长环境有关。几年前我在台北工作。当时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没有今天这么多。但是台湾省的民俗文化一直很丰富,和大陆的母文化很像。今天的台湾省人,除了少数原住民,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迁徙过来的。在郑成功统治台湾省期间,大量的泉州人、漳州人和客家人移居到那里,他们也把家乡的风俗带到了台湾省。1949年后,许多官员、士兵及其家属也带着全国各地的风俗。大陆民俗文化一个接一个散落在台湾省各地。我们不轻易改变它,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丰富的保留。一到过年,山东的宁波年糕、红枣、包子,陕西的剪纸,唐山的皮影戏都会出来。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都是传统的民俗文化,所以一直对这一带有感情。

《韩生》1971年1月出版,到2014年已经43年了。是什么动力一直支撑着你和你的团队?

黄永松:我觉得用“信念”这个词更好,因为很多人做事情没有动力,却缺乏信念。动力可以让一个人做一件事,但是没有信念不可能长期做下去。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我们能够坚持43年,就是一直相信我们都是巨人肩膀上的孩子。这个“巨人”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文化始祖。它是一个伟大的巨人,我们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高人一等。尤其是今天,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把祖先传下来的优质文化分享给全人类,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要建立时尚文化的基础,那么我们必须热爱这个巨人,了解他,了解他。否则,我们的时尚文化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

3这期间,有没有对你影响很深的人?

黄永松:肯定有。我认识一个叫余纲的老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乔恩·琼森,你应该有个肚子。一开始,我不明白。我以为我要成为杜甫了。我说我不写诗为什么要当杜甫?他说不行,你要做“挺着肚子”,挺着肚子,挺着肚子。我就更迷茫了。他说,乔恩·琼森,今天,我们的文化缺肚皮。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头骨,我们已经把它抛在脑后了。现代文化就像两只脚,一直拼命往前跑。我们的文化是头脚分离的,有断层。你做了这件正确的事,你应该继续努力。俞老师虽然走了,但我时常想起他对我的期望,对我所做的事情的肯定。

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库的?

黄永松:1988年,我去福建南靖沭阳乡选土楼的题目。虽然重点是土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地人的衣食住行都很有特色,所以我就和这个题目同时做了,形成了一个体系,做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报告。在这个报告之后,我提出了希望建立一个民俗文化的基因库,像生物学一样,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这个基因库包括五大类,第一类是民间文化,第二类是民间生活,第三类是民间信仰,第四类是民间文学,第五类是民间艺术,每一类再细分,然后就是上千个项目。有这么多事要做,我们必须一路做,一路学。在某些领域,我们很肤浅,只是感兴趣。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花很长时间,就像邀功一样。通过做一个主题,我们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享受了40多年。

5你在外面采访,会遇到不配合的当地人吗?

黄永松:肯定有。因为你是外地人,当地人不用伺候你,所以你要努力接触他们,让他们知道,这样你才能接近他们,才能做采访。比如我们选土楼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和一个福建的朋友一起去的。他叫黄,是福建省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当我们到达土楼时,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拦住我们,问我们做什么。黄老师上前说,我们是省里的。因为你的房子很特别,我们想做个调查,然后拿到杂志上发表。年轻人不喜欢,一直赶我们走。后来黄老师又加了一句,说我们俩都姓黄。资料上看到你们土楼里的人家也姓黄,是宗族关系。年轻人问,你是哪种黄?黄灿老师没接。这个时候我就习惯说我是江夏黄。他连连点头,说是外族回来了。他马上抓起我们的包,背上背上,拎着,拉着我就走。走进土楼,我们大声呼喊,大人小孩都出来接待我们。后来,我们在这里的工作非常顺利。你要拉卷尺,很多人帮你拉。你必须爬上梯子,准备好梯子。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内地了解民俗文化的?

黄永松:应该从蒋经国先生允许退伍军人回家探亲开始。我的张越是湖北人,所以我和他一起去了湖北。当时退伍军人回家的情绪很复杂,紧张、哭泣、茫然,于是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寻根”的话题:台湾省泉州人、台湾省漳州人、台湾省客家人,让搬到台湾省的大陆人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寻根”系列完成后,我们将深入内地,广泛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并逐一进行。后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太大,我们力量有限,就提了四个条件:第一,只做中国的;第二,只做传统的,不做现代的;第三,我们只做民间的,草根的,也就是普通人的,不做上层的;第四,我们只做生物,不做考古。因为我们台湾省有经验,传统文化如果在社会开放进步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保护,就会受到伤害,可能会消失,所以要及时抢救。之所以设定这四个条件,就是要利用我们的力量,及时做好传统文化的整理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差异的缩小,本土文化的价值何在?

黄永松:关于本土文化,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本土,越是人性化。在当今时代,我们的文化重要的不是趋同,而是保持自己的特色。你会吃四川的麻,贵州的辣,山东的酸,浙江的甜,这是当地的特色。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吃麦当劳,我们当然不想过这种生活。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把当地的文化整理出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然后把当地风光中的好的智慧和经验分享给全人类,是非常有意义和迫切的。

8能否介绍一下新推出的“苏州风光”系列?

黄永松:苏州物产丰富,文化丰富,高雅文化繁荣。然而,许多传统景点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想制作这样一个系列,以此作为一个开端,唤起人们对家乡传统景点的关注。

刚去苏州的时候,那里的朋友都很开心,但是当他们知道我们要做的题目是《水八仙》的时候,都很惊讶,问我们为什么不做昆曲,不做园林。所谓“水八仙”是生长在水中的八种中国传统食品,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河马小厨师、菱角、莼菜和红菱。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苏州是一个水乡,千百年来一直依水而居。这些水草养育了苏州人。从2011年6月到2013年4月,我从北京到苏州20多次,在十几个乡镇采访了“水八仙”从育苗到采收的全过程,拍摄了大量的实地照片。为什么要附上这些照片?因为长期远离田间地头,我们很少再看到泥巴,我们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水八仙”是泥土生土长的。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整理完,一共做了九本书,一本《神仙》书,最后一本是《倒影》,讲的是今天苏州人应该如何对待植物和生态。

我们在做“水八仙”的同时,还做了四只大闸蟹,都是自然领域的景点。这还不够,所以我们还做了苏州版画,在人文领域,有三本。整个《苏州风光志》一共有16本。我们希望苏州的年轻人主动去梳理本地的文化,也希望各地去梳理自己的文化,这样全国加起来会更好。

2014年是马年,你也推出了《比马年还大》。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黄永松:从1992年开始,我们每年都推出“新年系列”,比如比蛇年更大,比龙年更大。《汉声》岁时非常重视节日,而我们刚开始选择民俗题材的时候,过年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每个家庭都会装饰得很有过年的感觉,但是我们杂志太小,放不下很多关于过年的图片,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海报册,摊开做一个大海报,贴在门上。

马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在马旁边加一个奇怪的“奇怪”。这是什么?意思是骑马。马与骑术有关。骑马只有用马才有可能,骑马与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长城是一个边界,它因马而存在。北与游牧民族接壤,南与农耕民族接壤。秋天马肥的时候,游牧民族开始南下到农耕民族社会掠夺粮食,影响我们的国防。强秦、达汗和盛唐都与马有关。因为马很重要,所以有很多马的文物,比如《一马骑燕》、《百马图》、《调好图》。也有很多马的问候,比如第一个成功。希望随着马年的庆祝,大家不要只把马看做成功,也要知道它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它在民俗中的地位,给我们民族一个历史的回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8725.html
上一篇明星跨界手作突起
下一篇 参观泥人博物馆感想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