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体育 东京奥运女单冠军是“躺赢”还是“真赢”?

东京奥运女单冠军是“躺赢”还是“真赢”?

程勇民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从比赛过程看,并没有太多对攻场面,多拍拉锯比较多,而且比分接近,通俗地讲,就是紧张而不精彩。从比赛表现形式看,戴资颖基本处在“主控”位置,一直主导比赛进程,攻势占优,只不过“得势不得分”,失误送分接连不断,甚…

程永民

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从比赛过程来看,对抗场面不算太多,对抗和拉锯较多,比分接近。总的来说,很紧张,但不刺激。

从比赛形式来看,戴资颖基本处于“大师”地位,一直主导比赛进程,进攻占优,但得势不得分,失误不断得分,甚至超过自己的主动。所以很容易得到她把金牌送人,拿了冠军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

要解开“躺赢”之谜,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首先,在最后的三场比赛中,戴资颖的失误是否令人发指?据笔者长期观察,戴资颖的特点是主动多得分,失误多送分。赢往往是主动多分,输是失误多送分。因此,在戴资颖的比赛中,一场比赛有10次左右的非受迫性失误是正常的。从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戴资颖在这场决赛的第一局和第二局出现了12次非受迫性失误,基本属于她的正常范围,并不离谱。在这一点上,陈获胜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的主动得分和她自己无谓的失误,从而推断她获得冠军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骗赢。第三局,戴资颖非受迫性失误多达17次,达到了历史记录的上限。但是第三局的离谱失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后面会具体分析。表1双方运动员得分比较

第二,戴资颖集团可以称为“死亡集团”。面对失误众多的戴资颖,为什么像拉查诺、辛德胡这样的一流高手都赢不了?只有陈能“赢”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理由认为陈应该是的上级,至少有能力轻松限制的得分。本赏析以“躺着赢”为题,深入剖析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胜负因果关系。

第三,陈、与多次交手,比赛成绩从差距较大到逐渐缩小,再到相互接近。今年4月,《羽毛球》杂志发表了《从全英赛成绩看东京奥运会女单金牌是谁夺得的》一文,其中有这样的分析:“从竞技实力来看,中华台北的戴资颖和西班牙的马林绝对是塔尖上的两个人,势均力敌,其他人都达不到。陈的竞技实力还是有所欠缺的。应该说她不如戴和马,但她的优点是耐打,稳定,发挥能力强,所以在比赛表现上不逊于戴和马。所以这三位是东京奥运会女单金牌的最强竞争者。”。果然和陈如约而至,双方都做了充分的战术准备,针对性很强。从的角度来看,以往的比赛经验表明,陈底线反击能力较弱,因此控制陈底线是的优势战术策略;从陈的角度来看,的网前停顿技术是其主要威胁,所以控制的底线也是陈占优的战术策略。所以获胜的焦点自然是谁的底线反制能力更强。为了更好地分析陈的制胜策略,我们先从的特长技术说起。1.戴资颖的特长:善于利用停顿假动作诱骗对手赢得主动,得分。

戴资颖的球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不像马林完全靠速度压制对手,她是空的高手。她善于利用各种不同节奏、线条、弧度的球,在视觉上给对手一种错觉,从而在时间上赢得优势,获得进攻的机会。一般来说,马林的打法会压倒对手,而戴资颖的打法是让对手无力回天。

如图1-1所示,陈(红色球衣)反手挡出一条直线。上网后,戴资颖做了一个“放网”的动作,然后稍微停顿一下,手腕突然发力,变成了一条直线。从图1-6/7/8可以清楚地看出,陈的移动步法有明显的顿挫感,是典型的二次起跑。身体重心先在网前晃动,然后刹车,再后移,可见陈的第一直觉判断是“放网”。被骗后,的头部成了陈的重灾区。图1-10显示陈已经处于反手击球的极端被动状态。虽然他全力拉底线高球,但是球明显不到位,因为他的被动太深。于是戴资颖在中后场再次进攻,但她没有全力扣杀,而是熟练地用正手滑板挂出了一条直线。从图1-15/16可以看出,陈又被骗了。第二次启动后,他再次上线救火。太晚了,他只能望着球叹气。

在戴资颖的技术体系中,她的假动作威胁更多地体现在网前。拦网、钩球、推挑等各种技术往往能让对手所向披靡,不仅创造了进攻机会,也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技术手段。

如图2-1所示,在中场以反手挡出直线网,陈以正手放网回应。注意图2-5。戴资颖的击球准备与“铺网”动作完全一样。但在球拍触球的瞬间,她的手腕和手指突然发力,变成了斜推(图2-6)。此时,的注意力主要是防陈的正手网(图2-7)。一旦他发现对手斜推,球已经过了,他就无法追回来了(图2-9)。

戴资颖底线假动作主要体现在高挂技术的一致性,尤其是头顶区的吊球。她越被动,越能把好球吊起来,杀伤力极大。

如图3-2所示,戴资颖在头顶区的击球情况表明她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状态下,高球很容易被网前的对手抢到,从而带来更大的被动。所以常规处理更多的是反击底线高远球。如果它遵守规则,那它就不是戴资颖。显然,她是高距离球的准备框架。她击球时突然向后拉,却变成了滑板挂直线。注意陈的身体姿势如图3-5所示,明显产生一种后坐力,然后开始上网。从图3-7陈的击球位置可以看出的高球质量极高,落点几乎都打在了正面发球线上。宸妃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仅仅够到球。因为力量不足空,捡球不到位(图3-10)。戴资颖随后起跳,在中后场扣杀,正手杀直线上的小对角。陈奋力扑救,失分(图3-15)。

以上三个实战传奇简单介绍了技术专长的威胁主要在网前,所以“敢控底线”是陈唯一的战术选择。剩下的问题是:陈对的底线控制力够不够?陈的胜利首先源于底线反控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羽毛球》杂志的鉴赏栏里,戴资颖和马林已经被介绍了很多次。她们超强竞技能力的基础在于她们强大的底线反控,这是赢得女单的生命线。在与的早期比赛中,陈输的比赢的多。主要缺点是底线对抗能力较弱,多拍相持不足。往往在失误之前,陈就有破绽(球没到位),所以每场比赛的比分差距都挺大的。近年来,随着底线对抗能力的不断提高,陈与的实力水平越来越接近,比赛成绩也逐渐开始逆转。只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队没有出现在世界赛场上。陈是否有实力夺得奥运冠军一直是赛前最受关注的问题。

奥运会女单决赛,三场比赛平均节拍分别为11.8拍、10.75拍、12.36拍。这在女单比赛中是比较少见的,说明陈对的对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她最终战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轮能坚持的节拍越多,戴资颖发点失误的概率就越高。图4是底线反控的实际案例。图4-1显示陈在底线顶区起跳回平高球。从图4-5可以看出,击球的姿态、击球点明显优越,这说明陈的过顶高尔夫球质量非常扎实。投出一记直高球反击,陈多次用斜线过顶控制底线。扁平高尔夫球的质量仍然很高,迫使戴资颖转身回击。从图4-15中的反手击球姿势来看,明显是一种深度被动状态,这就是陈控制高尔夫的力量。在被动状态下,戴资颖反手反手直拍高球,明显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导致球没有到位(图4-17)。陈在中后场快速起跳,果断突击,正手斜线角球,使陷入更加被动的防守状态(图4-21)。这一轮多拍对抗,充分说明陈的底线反控能力已经达到的水平,从而为的“失误手法”提供了更大的适用范围空。

仅仅用底线上的高球控制底线肯定是不够的。需要配合网前推捡技术。陈在网前推捡技术的掌握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从目前单打的发展趋势来看,网前控制底线的战术意义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大有超越传统“底线控制底线”的趋势。而陈在网前出色的推、挑技术恰好与当前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这也是他赢得比赛的重要技术条件。

图5是陈发球直接推球进攻的真实案例。图5-1所示为在右侧区域网前发球,陈接球推直球。注意图5-5中的场景。很明显,戴资颖已经做好了在后场发动突然袭击的准备。如果陈的接发球和推球技术失败,很容易被抓到,甚至直接失分,这在男单比赛中比较常见。然而,陈的接发球和推球的速度、角度和弧度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如图5-6所示,当陈推球时,他立即达到了他非凡的目的,并对他的对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图5-8显示了戴资颖的头顶高球非常被动,这当然影响了球的质量。回击一记直高球,陈起跳,在右区中后场用脚扣杀(图5-10)。正手杀斜角球,球落地直接得分。

陈的网前推球技术全面,无论是正手推球还是反手推球都很有威胁。如图6-1,陈网前反手推一条直线,出线几乎压到边线,弧线很平,对手推手时很被动(图6-4)。戴资颖在极端被动状态下对角撤退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图6-6)。好在陈未雨绸缪(预见并准备了的底线被动斜射),及时调整步法,正手直击反击。这一招还是比较刁钻的,几乎粘在边线上(图6-9)。戴资颖别无选择,只能反手直拍(图6-11),但质量很差,高球弧线太高(图6-10)。陈在网前抢到球后,无奈投降(图6-21)。

由此可见,陈底线反控(平高球、网前推球)的技术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整个底线对抗中没有掉队,并成功控制了在底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对手网前得球的机会和威胁,为赢得比赛铺平了道路。陈获胜的第二个技术要点在于加强网前得分技术。

在奥运会女单决赛中,相对处于“进攻”位置,相对处于“防守”位置。戴资颖主动得分,犯了更多不必要的错误。因此,相对来说,陈的主动得分率并不高。但如果完全没有主动得分能力,赢得比赛是极其困难的,要靠对手的失误来“送分”。在这场比赛中,细心的球迷朋友们一定会发现,陈的网前“搓”技术杀伤力极强,这在以往的陈技术中并不突出,说明在封闭训练期间,陈的网前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看一组数据:第一局陈主动拿下21分中的9分,对手失误给了12分。在主动得分中,搓球技术得3分,投掷技术因为搓球质量好得1分,所以搓球技术的得分贡献率高达44%,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传统女单的胜利更多的依靠后场进攻,这说明陈在网前确实下了很大功夫。

如图7-1,反手斜勾手,陈上网后反手搓球。从图7-6可以看出,陈的搓球“滚过了网”,质量极高。戴资颖被动地举起了球。因为球的角度有限,球碰到了网,球弹到了网洞口上方很高的地方。陈在网前轻松挑球(图7-13)直接得分。这是因为搓球质量过硬而创造网前杀机会的典型案例之一。

前网技术的攻击性和得分力并不明显,形式上“温和”,实质上极其犀利。

如图8-1所示,陈底线斜潜,质量很高,落点几乎淹没了前面的发球线。戴资颖被动地放出了网(图8-5)。上网后,陈不慌不忙,非常从容地正手搓球(图8-8),质量很高。戴资颖别无选择,只能尽力把球举得高高的,但它仍然没有到位(图8-15)。陈在后发球线起跳扣杀,正手杀直线。戴资颖接球后拉回底线,球更不到位(图8-22)。陈起跳再次扣杀,正手直道杀小斜角球。这一次的落球更加刁钻,几乎接近边线(图8-27),最终让对手远远落后。陈的组合进攻,从一个高球开始,到擦球,杀球,再杀球,被“控制”住了。实力不占优势,“准”和“稳”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策略,也是对付戴资颖最有效的方法。第四,“目的颤抖”让戴资颖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陈的底线对抗能力和网前技术在中国队挂上免试牌的一年多时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体竞技能力与不相上下。戴资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在与陈的较量中,为了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减少了停顿,在进攻力度上也有所折扣。所以前两局双方都正常发挥,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局的表现有点反常。戴资颖无谓的失误突然放大,主动送分达到17次。解剖“失误”可知,进攻失误6次(杀+吊+投),限制性失误10次(推+蹭),防守失误1次(投、投高球)。显然,异常数据集中在“限制性错误”这一技术指标上。

如上所述,网前技术在现代女单比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技术出现问题会对整个游戏的执行产生严重影响。

如图9-1所示,陈底线挂直线正手,质量一般。上网之后,戴资颖显然处于主动地位。图9-5显示,当准备触网时,陈仍处于底线位置。只要正常网成功,陈上网后肯定处于被动状态。但戴资颖要求太高,希望能进球入网,所以他会在正常的下网动作基础上增加一些“精准”的动作成分,这样会画蛇添足,破坏原有的自动动作结构,错误率不降反升,得不偿失。这种错误杀伤力极大。本来是限制对手给自己制造进攻的技术手段。结果变成了给对手加分。一进一出大约等于丢2分。

在第三局比赛中,戴资颖犯了多达10次这样的错误,根本原因是“目的颤抖”。因为过于强调“得分”,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技术动作反而变得“颤抖”。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只看第三局,很容易让人觉得女单冠军是“躺着赢”的。事实上,为了准备这场世纪大赛,双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陈因为对抗能力的全面提升,前两场战无不胜;然而,戴资颖对“奥运冠军”头衔的渴望导致他在第三局比赛中又犯了一个大错,他不得不接受自己是“奥运会亚军”的客观事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0028.html
上一篇“黑话”球拍,你了解几款?(十)
下一篇 全运赛场上的告别、坚守与成长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