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体育 军魂不熄??辉煌不止

军魂不熄??辉煌不止

麦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再见八一队,再见铜盘山!”去年年底,朋友圈里再次出现这一句句旗帜鲜明的话语。当我们再次想起这支在中国羽毛球史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球队时,我们已然站在了告别的路口。随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的调整…

麦妍

“聚则一火,散则满天!”

“再见八一队,再见铜盘山!”

去年年底,这种旗帜鲜明的话语再次出现在朋友圈。当我们再次想起这支在中国羽毛球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球队时,我们已经站在了告别的十字路口。

随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的调整改革,“八位一体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中国的一名优秀教师,培养出、李、赵婷婷等一大批著名球员的八一羽毛球队也退出了羽毛球圈。

我想用这篇文章向八一羽毛球队致敬。来源:全军代表,来自四合一

70年代,全军有四支羽毛球队:八一羽毛球队、广州军区羽毛球队、空军区羽毛球队、福州军区羽毛球队。所以在当时的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上,会有很多代表军队的队伍同时出现。

1980年全军精简整编,这四支队伍相继解散;1985年,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1992年全军重新安排体育项目,各军区、军兵种实行不同项目。羽毛球项目都是在南京军区落下的,所以其实当时球队的全称是南京军区政治部羽毛球队,是全军唯一的职业羽毛球队。

这支日后屡战屡胜,为我们所熟知的八一羽毛球队,就是整合全军资源重建的。隶属于南京军区,解散前最后采用的“八一羽毛球队”名称源于1974年在广州沙河(现天河区)成立的八一羽毛球队,基地和配置以福州军区羽毛球队为蓝本。福建福州铜盘山八一羽毛球队基地

基础:铜盘山港,八一港。

说起八一羽毛球队,就不能不提福州的铜盘山。这个大家口中的“小山”,孕育了历代的八一羽毛球英雄,启迪了无数羽毛球世界冠军。

八一羽毛球队原主教练高路江就是铜盘山发展的最好见证。1972年刚进福州军区羽毛球队的时候,球队的基地还在鼓楼中心。当时基地不大,和军区其他很多运动队共用。之后,军区在铜盘山指定了新址,新建了两座崭新的体育馆。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搬迁,铜盘山基地于1974年底正式启用。当时两个健身房各司其职。1号馆供篮球队和排球队使用,2号馆供羽毛球队和乒乓球队使用。作为首批进驻铜盘山基地的队员,高路江对基地附近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当时,他们在整个山头周围播种,见证了树苗的发芽和成长。到现在40多年了,一排排大树已经有好几层楼高,超过了竞技场,就像竞技场的守护伞。

今天,当我们走在翠绿的小径上时,这两个体育馆仍然坚定地欢迎我们的老朋友归来。1992年后,两个场馆共20个场地全部由八一羽毛球队使用。在成为中国羽毛球协会训练基地的20多年里,国家青年队集训、身体对抗赛、国家队集训等众多国家级体育赛事都在这里举行。可以说,铜盘山不仅包含了八一队的集体记忆,更是整个中国羽毛球发展三十年来的成长记录本。丹琳是八一羽毛球队最杰出的代表。

重建:选料难,种希望难。

1992年重组后,八一队马上面临明年全运会的挑战。重新出发的队伍等于清场重新出发,招募球员比争夺冠军更难,因为12年前,那四支老牌球队的球员早已超龄退役或者分道扬镳。当时包括高路江在内的几个教练,为了拿下球员,都要跑遍全国。各省市已经离队的老队员成为球队重建后的第一批主力,包括兰林、叶思纯、郎秋菊、刘桂梅、秦继华、李丽君、杨辉、赵智勇等。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全新的八一队不如其他国家强队,球队只是以运动的姿态参加比赛,拿不到奖牌是意料之中的事。1997年的第八届全运会,八一队虽然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但这四年来,球队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枚奖牌,因为他们在全新的全运会周期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年轻的后备人才。

1995年,八一队迎来了第一批少年球员。真正意义上的八一队自己培养的这批球员,包括著名球员丹琳和赵婷婷。说到羽毛球,我们不得不提到丹琳,说到丹琳,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两位老师——高路江和陈伟华。

作为八一女队的主教练,陈伟华多年来带着弟子历尽艰辛,缔造了中国一代帝王女队,但他和丹琳的故事却比八一女队更早。上世纪80年代,陈伟华在福建龙岩上杭体校当教练,见证了丹琳的父母从恋爱、结婚到生子。当时,陈伟华对丹琳的父亲开玩笑说:“如果你儿子不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去上学,那就跟我练吧!”真是个笑话。刚满5岁还在上幼儿园的丹琳,在陈伟华的指导下开始拿起羽毛球拍,直到9岁进入一所初级体育学校。陈伟华是丹琳真正的第一任教练。赵婷婷、江燕娇、王新都是因材施教的成功范例。

教育:因材施教,成功率高。

丹琳是中国羽毛球的缩影,也是八一羽毛球队培养球员的最佳典范。他恰恰代表了八一队最典型的两个方面:因材施教和军人作风。

1995年,12岁的丹琳在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中获得男单冠军,他灵敏的协调能力一下子被人看出来了。但他没有加入福建队,而是被招入八一队,从此开始了他二十年的军旅生涯。

像丹琳这样入选八一队的球员不在少数,包括后来大放异彩的江燕娇、王新等名将。这些球员在没有被地方队录取的情况下,被八一队“收编”。高路江曾这样描述:“我们没有跟省市队抢人。”陈伟华过去常常对球员说一些不恰当但刺激的话:“你们是别人的精选,但我不相信你们是垃圾。你得给别人看!"

球队重新组建的前十年,选材真的是八一队面临的最难的事情之一。但就是这些“别人挑剩下的”幼苗,在八一队老教练手里培育出了花朵。在丹琳刚刚在青年赛进球的时候,高路江就非常关注他进攻的质量和连贯性,同时让他慢慢理解推弧这个命题。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是:面对1.9米的鲍春来,如何做到不出界,不给对手进攻机会?

江燕娇和王新个子不高,但教练们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路线:出手更多,速度更快。2005年十运会女单决赛前,高路江已经和江燕娇提出了一个方向,让她充分发挥体力,多出手,以后更有优势。在决赛直到第三局与对手龚睿娜交手时,江燕娇凭借着不喘一口气就能按住对方几十拍的能力获胜。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身高,同样的入伍年限,同样的左手,王新历尽艰辛,成名的时间比江燕娇晚了很多。王新是当时唯一一名没有留在国家队的球员。在福州集训时,球队积极创造条件让她去国青队男单队,当时在铜盘山集训。最终,她凭借自己独特的速度和进攻,走出了一条自己个子不高却能以速度和进攻取胜的路。

世界冠军赵婷婷年轻时是国青队最好的女单选手之一。进国家队的时候,出于球员能力和球队需要,高路江强烈推荐她到双打组。在他看来,赵婷婷爆发力不错,在单打中表现出拦网和挡网的优势,打双打可能更有效空。

事实证明,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风格大大提高了八一队的成功率。八一男团2013年全运会登上领奖台。

信条:军纪,军魂

军人的作风、纪律、精神是八一羽毛球队的钢铁信条。每当新兵入伍,八一羽毛球队都会组织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军魂和部队纪律。“你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运动员。”这是高路江经常教孩子的。

高路江回忆说,丹琳刚入伍时活泼调皮,偶尔会违反纪律,于是高路江组织了一次教育总结会。会上,八一队全体队员身着军装集合,队员代表出去批评丹琳违纪,随后丹琳出去为全队做检讨。这个过程是严肃而正式的。面对这样的姿态,当时还小的丹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审稿改了好几遍,深受教育。

1997年八运会后,八一队组织丹琳这一批新队员到驻岛部队体验。当时这些队员普遍只有十三四岁,都分散在部队的不同阶层。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完全放下了球拍,过着和部队士兵一样的生活。一个多月后,高路江去接孩子回铜盘山时,惊喜地发现大家都瘦了,黑了,高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面貌焕然一新,纪律、作风、举止全面进步。

除了一系列的部队纪律,八一队还注重生活作风,包括宿舍清洁,评比制度,晚上看报纸等文化学习活动,睡觉前检查店铺。铜盘山上的场地和宿舍,多年不变。这个条件在20世纪是好的,在当下显然是艰苦的,但军魂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正如队员们所说:“我以前觉得我们球馆的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后来发现我们习惯了在(铜板)山上打球,在别的地方打球也能适应,水平也不错。”丹琳取得全运会男单四连冠的成绩是史无前例的。

何汉斌/赵婷婷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混双金牌。

上升:上升到顶端,多面开花。

经历了前十年的难料,随着丹琳、赵婷婷等第一批球员的出现,八一羽毛球队逐渐进入稳步上升的新局面,很多地方开始主动派优秀苗子来福洲。正如陈伟华所说,“是丹琳和赵婷婷为我们八一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八一队的兰林/叶思纯获得女子双打铜牌。

在2001年的九运会男单决赛中,初出茅庐的不敌罗,为八一队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2005年十运会,丹琳和江燕娇双双夺得单打金牌,丹琳开始了全运会四连冠之路。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何汉斌/赵婷婷获得混双冠军,破冰。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八一羽毛球队在全运会上不断努力,尤其是在全国比赛中,尤其是阵容齐整的女团。2002年,八一女队在全国团体锦标赛中首次进入半决赛,当时队伍平均年龄16.3岁。一年后,他们再次获得第四名。连续两年无缘领奖台的姑娘们说,来年一定要进前三。

2004年的全国锦标赛,他们真的拿到了第三名,可惜当年的全国锦标赛只颁发了冠军和亚军。继2005年全运会女团第五名之后,2006年八一女团终于爆发,以姜燕娇、赵婷婷为核心的队伍首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女团冠军。

2006年,八一队很出彩。女队登上了全国冠军的宝座。那时,未来的奥运冠军李还没有进入八一队。同年,姜燕娇和赵婷婷作为国家羽毛球女队主力获得尤伯杯冠军,这是八一女队两位女将首次同时获得世界级团体冠军。在此之前的2004年,丹琳和赵婷婷分别代表中国队参加汤姆斯杯和尤伯杯,都获得了冠军。这是八一队成员第一次成为羽毛球世界冠军。巅峰:充满运气的梦,双线新高

经过多年的准备,八一羽毛球队终于在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登上巅峰。当时,除了和李两枚单打金牌外,女团还历史性地获得了女团金牌。其实陈伟华以为女团的巅峰应该在2009年,但当时在八强赛中失利,用了四年时间才补回来。

除了这三枚金牌,男团铜牌也创历史新高。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五局大战,最后一局的第三单是最后一局的最后一分。前四场比赛,八一队的丹琳、周玉洁和北京队的张南/陈志本、于小雨/刘各得两分。在第三场单打比赛中,23岁的小将吴昕对阵北京队的老将艺鹭。已经是晚上12点了,观众席上只剩下这一场了。在打破僵局并增加分段后,艺鹭多次获得该位置,并被吴昕解决。最后,吴昕在28-29落后的情况下连得两分,球队以30-29的极限比获得了历史性的男团铜牌。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八一女团首次获得金牌。

对于那届全运会来说,30-29的成绩可能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了。当年八一男团的四个男单都是左撇子,但那块铜牌的珍贵事业永远不会褪色。虽然2017年八一队未能在接下来的全运会上延续金牌梦想,但在解散前的那些年,八一队依然在全国赛场上大放异彩,八一队的队员们依然活跃在国际大赛上,包括2019年在军运会上的成绩,以及2019年女团在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女团冠军。告别:脱下军装,故事还没完。

2020年底,重建了28年的八一羽毛球队正式解散。那段时间,朋友圈被一个叫《最后一节习题课》的视频刷屏。这段四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全队穿着军装,在操场上奔跑,教练为队员们梳理仪容,队员们最后一次穿着军装向军人敬礼。非常催人泪下。

这一年间,原八一队队员陆续回到铜盘山基地,回去的人无不叹息感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现任国家队女双队员郑宇坐在铜盘山基地的球馆里,大声哭泣,喃喃自语:“不,不,我不想去。我喜欢这里。我非常喜欢这里。这里挺好的。”作为国家队为数不多的现役球员,郑宇经常把球队的期望和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但他的老师陈伟华经常告诉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如果你肩负重任,你必须承担责任。何汉斌/赵婷婷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冠军。

铜盘山基地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还培养了许多羽毛球裁判。

八一羽毛球队是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奇球队。高路江说,球队这些年的成绩,靠的是部队各级的坚强领导,靠的是教练团队的科学教学,靠的是全队的团结奋斗,靠的是铜盘山基地的建立和发展。

在潘通山上,两座体育馆依然矗立,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见证了这支球队的兴衰。在这一砖一瓦之下,这支“政治方向正确、军事特色鲜明、竞技水平高超”的队伍一路前行,无惧风雨。

就要进入2021年了,关于八一羽毛球队的故事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永远不会结束,因为它会永远被人铭记。

不要哭,要热泪盈眶,要记住他们的军礼——只要军魂在,光荣就要延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0093.html
上一篇八一女队陈伟华:巾帼须眉共荣辱
下一篇 韩呈恺:“话痨”能胖有赖搭档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