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学生 什么是领军型人才,什么是领军型人才,飞鹰人才培养计划

什么是领军型人才,什么是领军型人才,飞鹰人才培养计划

宋韬 吴则良2020年2月25日,穆罕穆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MBZIRC2020)在阿联酋举行。上一届冠军北京理工大学飞鹰队,又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23支国际顶级院校…

宋吴涛泽良

2020年2月25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MBZIRC2020)在阿联酋举行。上届冠军北京理工大学飞鹰队击败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23所国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得冠军。这是飞鹰队继2017年夺冠后第二次卫冕。

飞鹰团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重点研究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前沿问题和瓶颈技术。多次参加无人系统领域高水平科研竞赛,不仅推动了关键技术的研发,也促进了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还构建了以“飞鹰”品牌为核心,“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并贯穿航天特色的培养模式,做到了一路领先。

与科学巨擘携手锤炼思维。

牛顿有句名言:“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兴技术的研发永远不会是独立的,不断与各国各领域顶尖学者交流探讨,不断拓宽思维模式。在国际联合研发方面,飞鹰团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在国际平台上与科学巨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鹰队拥有北京支持的国际合作基地,与英国、德国、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享学习资源,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019年,飞鹰团队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中德无人机飞行力学与自主控制论坛,邀请了瑞士、德国、英国等十余位欧洲顶级学者与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他们不再局限于现在的发明,而是着眼于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和先进的技术理念。

飞鹰团队硕士生丁于,本科专业是自动化。由于缺乏无人系统的专业知识,他在团队初期非常迷茫。2019年,在团队兄弟的鼓励下,丁于参与了MBZIRC2020国际挑战赛的筹备工作。经过十个月的训练和野外试验,他形成了一种浓缩科学问题,促进成果转化的思维。MBZIRC2020后回国,丁于带领团队成员整合大赛核心技术和实验室资源,创新研发了“基于视觉的抗干扰无人机集群系统”。该项目不仅在学校和城市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还通过联合留学生进入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他个人还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Eagle Team还将交流和学习机会融入到日常科研中。三年来,团队先后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院士、加州大学Merced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院士等中外学者和行业巨头在团队RD中心进行授课和讲座。团队成员除了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工程知识,还可以向前辈请教个人研究方向和未来规划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个人规划。

雏鹰也积极创造“走出去交流”的机会。在过去的五年里,团队成员游历了新加坡、英国、希腊、瑞士等国家,在顶尖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座,分享学术成果,与外国大学生合作,展示风采,深刻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研究模式的差异。

与高手过招,先成高手。

雄鹰队在成立之初,主要采取承办和协办高水平国际赛事的方式,从国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队伍。他们知道,要与大师竞争,他们必须首先把自己变成大师。

2016年,以雄鹰队为骨干,北京理工大学无人机自主控制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了国际迷你无人机飞行大赛(IMAV2016)。本次大赛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中国承办的外国参赛队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无人系统国际研究大赛。在赛事筹备过程中,成员们也意识到自己的无人系统水平并不比国外队伍差。这也坚定了大家“走出去”参加国际高水平比赛的信念。

2017年,飞鹰队首战阿布扎比MBZIRC(穆罕默德·本·扎伊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夺冠。同年在法国IMAV(国际迷你无人机锦标赛)挑战赛中获得室内飞行第三名;2020年再战阿联酋,卫冕冠军。

与2017年相比,2020年的MBZIRC挑战赛对空之间目标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导航制导与控制、多任务多目标的快速分配以及协同控制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考验。老鹰队从2019年开始备战,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分秒必争,做好技术方案。攻克了无人系统结构设计、视觉识别与感知、导航制导与控制、协同分配与路径规划等技术难题,实现了空间目标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强干扰下无人机航迹跟踪与姿态控制技术、高动态多目标场景下的协同任务分配等技术突破。在MBZIRC2020上,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文明发源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领域享誉世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强敌的压力下,以绝对优势卫冕,展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勇挑重担、永远争第一的风范。

浇灌知行合一的理念

目前大学生实践课程开设形式缺乏灵活性,内容与当前产业形势和技术发展不匹配。虽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大学生对行业的技术需求、产业结构、技术转化链等并不了解,缺乏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单纯依靠教学、课题和参加会议、讲座,已经不能满足本科知识结构延伸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他们缺乏“职业认同和职业存在感”的沉浸体验,以及同伴激励和同伴品质群体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飞鹰团队通过“竞赛任务+科学问题+团队研究+实际应用”的模式,带动不同学科、团队、个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开辟新方向,产生新成果。2019年,飞鹰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8篇顶级期刊。

在科技创新方面,飞鹰团队吴泽良博士等同学基于城市环境无人机防控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现有无人机对抗的不足,于2016年启动了城市无人机防控研究,创立了猎鹰——开创城市环境无人机防控新时代。四年来,去过很多地方调研,在北京某无人机公司实习过一年多,参与过很多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鹰队成员多次进驻试验场,最长时间达10个月,每天在零下10℃进行10小时的室外飞行试验。核心技术全部得到验证和集成,创新性地开发了一套以蜂群对抗蜂群的无人机反制系统,可精准捕捉市面上95%的微型无人机。现已完成全部核心技术,项目系统初步原型已应用于月牙湖机场等多地,累计避免社会损失1700万元。该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internet plus)大赛北京赛区北京市一等奖,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并推荐至全国大赛。

在成果转化方面,飞鹰团队多项关键技术得到转化应用,服务于国防急需。比如2017年MBZIRC拖曳的异构协同自主着陆技术,已经在军民两用无人机自主着陆平台得到应用;MBZIRC2020中设立的“多机合作自主空捕球”项目,通过比赛的牵引,可以大幅提高无人系统的自主能力,应用于空中合作与非合作目标的预警、高动态对接、低小慢无人机的控制与控制、多约束下的无人机自主回收、多点覆盖探测、智能交通、无人智能等领域。

在服务社会方面,飞鹰团队紧紧围绕国家全面脱贫战略目标,开发基于无人机集群的农田精准管理系统,为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团队还致力于青少年科普,先后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七中、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哈尔滨三中等多所中小学,开设讲座和科技创新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飞鹰团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赋予的“走出去”开展文化教育交流的新使命,与阿联酋哈利法大学共建智能无人系统联合实验室。通过高层次人才交流,促进中阿双边文化互信,将两国教育文化交流与技术本地化相结合,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

编辑:王新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7212.html
上一篇大学里的营养液、钥匙和加油站
下一篇 科学基于怎样的信念,科学家的信念是什么,科学基于怎样的信念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