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澳门施家伦议员办公室

澳门施家伦议员办公室

富子梅1977年出生于福建晋江,6岁时随父母移居澳门。2010年加入澳门民众建澳联盟,现任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见到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施家伦时,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作为澳门立法会议员、民众建澳联盟主席,施…

澳门施家伦议员办公室

付梅

1977年出生于福建晋江,6岁时随父母移居澳门。2010年加入澳门人民建设澳门联盟,现任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

见到澳大利亚全国人大代表施嘉伦是在一个雨后的下午。作为澳门立法会议员、人民建设澳门联盟主席,施嘉伦日常工作繁忙,但他欣然同意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畅谈他眼中的大湾区和澳门的未来。

“其实,我是澳门人居民委员会的主任。”这番接地气的话,仿佛摘掉了NPC代表和澳门立法会议员的“高帽”,经得起施嘉伦亲切热情的真情流露。

简单的不仅仅是施嘉伦的言语和外表,还有他每天亲自做的每一件小事。

“我的电话号码是全澳门开放的。”施嘉伦递给记者一张写有头像、姓名和电话的名片,打开手机,一系列澳门居民的诉求和信息扑面而来——

有要求就近安排核酸检测的,有求助办理珠海社保证明的,有医疗问题严重的,有堵厕所的,没有彻底解决财产问题的...但施嘉伦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协调解决。

采访中,记者看到不少居民都远远地向施嘉伦打招呼:“石议员您好!”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温暖着人们的心。

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一个又一个澳门市民,汇成了人民建设澳门联盟的服务理念——“用心服务澳门,用心服务人民”。

记者跟随施嘉伦来到人民建澳联盟的办公室。这是一座由剧院改建而成的办公楼,位于澳门半岛北部,居民集中居住。如果门上没有“建设澳大利亚人民联盟”的牌子,可能会因为外观太普通而错过。但施嘉伦说,只有身处居民的生活环境中,才能感同身受,给予最实际的帮助。

走进楼里,看到墙上贴着各种服务住户的功能介绍,还有各种住户求助后留下的档案记录,以及几乎无处可挂的相互贴的感谢锦旗。这个场景真的很像内地的居委会。

施嘉伦告诉记者,人民建设澳门联盟目前设有社区建设服务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医疗、妇儿、委员、社会事务四个委员会、遍布澳门的七个地区服务办事处、两个社区医疗中心,帮助建设业委会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在人员方面,人民建设澳门联盟有60多名全职工作人员,每年面对几十名澳门居民提供5000多项个性化服务。还有40多名来自法律、工程、社工等行业的志愿者骨干。每周都有公众接待日,他们到社区宣传政策,倾听诉求。

施嘉伦2010年加入人民建设澳大利亚联盟,近12年来一直全职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的许多年轻朋友都受此感染,加入了社区服务。

最近最重要的当然是疫情防控。施嘉伦告诉记者,目前澳门特区的疫情防控标准和措施与内地完全衔接,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总体上是稳定积极的。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我国仍能保持动态清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安全环境,如期召开两会,凸显了我国强大的制度优势。”施嘉伦说,“作为澳大利亚全国人大代表,我见证了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我深感自豪,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施家伦(中)在街头询问民意。施嘉伦(中)街头问民意。

施家伦在菜市场了解物价等情况。施嘉伦了解菜市场的价格。

很多人都问过施嘉伦:他为什么不继承家业,选择富裕悠闲的生活?施嘉伦的回答永远是一样的:“也许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澳门居民。”

当然,这种使命感不是从小就有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

“我父亲是澳门福建同乡会的首任会长。从小看着他忙忙碌碌,不是帮村民化解矛盾,就是很少在家陪家人。但我小时候真的没想到,我会是他的接收者。”

施嘉伦坦言,刚步入社会时,在金融行业工作,收入尚可。然而,熬夜的生活让他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常常会对自己说:“我的未来在哪里?你就这样度过余生吗?”人生的路该怎么走,让年纪轻轻的他感到迷茫。

迷茫中,施嘉伦决定边工作边学习,通过读书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找到了新的方向——创业。

1998年,海峡两岸尚未实现“三通”,澳门是大陆与台湾省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施嘉伦看到了商机,开始做两岸物流生意。

刚创业的时候,为了快速熟悉业务,摸清行业情况,施嘉伦都是自己搬货,知道每个集装箱装多少,怎么装。三个月后,他知道了物流行业的所有流程。公司从2001年开始赚钱,逐渐做到澳门当地行业第一。

26岁时,施嘉伦当选为澳门航空空快递货运协会会长。但疲劳和压力也让他的身体几近崩溃。

“突然胃出血。如果晚一个小时去医院,我可能会死。”施嘉伦回忆道。离开鬼门关后,他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只关注赚钱,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两岸物流交流。后来证明,他的新选择不仅来自内心,也开启了另一种人生格局。

2005年,施嘉伦成立了中国青少年进步协会。章程中明确写着促进祖国统一。在协会的推动下,两岸人员交流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再到参与者群体,涵盖学生、教师、医生等群体。两岸人民在交流中不断增进了解,协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08年,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何厚铧支持和鼓励施嘉伦,对协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施嘉伦仍是支持协会开展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创会会长。

为澳门居民服务让施家伦感到快乐与充实。为澳门居民服务让施嘉伦感到快乐和充实。

2010年,施嘉伦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接受人民建澳联盟创会主席陈明金的邀请,出任联盟负责人,投身社会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施嘉伦的母亲反对,怕他工作太辛苦,怕他个性太强在社会上受挫。

“我跟我妈说,帮助居民解决一个困难,或者完成一个愿望,会比做大生意更让我开心,更有成就感。”看到施嘉伦发自内心的爱和付出,家人最终选择了支持他。

自从当上人民建澳联盟主席后,“落区”(澳门俚语,意为走街串巷,深入基层)成了施嘉伦的日常。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找我,说她唯一的儿子去了台湾省,再也没回来。她很怀念,过着孤独的生活,更害怕再也见不到儿子。”施嘉伦一边安慰奶奶,一边答应帮她找儿子。他给台湾省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请那里的朋友帮忙寻找。没想到,才过了两个月,外婆的儿子就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澳门看望外婆了。

“找到我儿子的奶奶,把我看得像亲生儿子一样亲。那种幸福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石谷伦沉浸在回忆中,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坚定。“我给住院医生的往往只是一点点努力,他们回馈给我的却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因为这份纯粹的投入与热爱,十多年来,施家伦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阅读、写作,编辑“家伦读报”,发到各群组和朋友圈,从特区政府做了什幺、国家做了什幺等方面,简明扼要地传递正能量,帮助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建设性的思考方式,一点一滴积聚、传递爱国爱澳的资讯和信心,获得了越来越多居民的称赞和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4060.html
上一篇“英”“雄”伉俪,《前锋》为证
下一篇 儿童岛事件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