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 游荡的“核幽灵”

游荡的“核幽灵”

李文胜携带了核武器的海上平台自冷战时代就是世界安全的重要威胁,近年来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备了实战化更强的W76-2小当量核弹头,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愈加明显。外界因此评论称,美国已再次回到了与苏联海上对抗的冷战时代。实际上,美国自拥有核武器以…

李文胜

自冷战时代以来,携带核武器的海上平台一直是对世界安全的重要威胁。近年来,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了实战能力更强的W76-2核弹头,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因此,外界评论称,美国再次回到了与苏联海上对峙的冷战时代。事实上,自从美国拥有核武器以来,它一直试图通过在海上部署核武器来寻求海上霸权,这是非常危险的,教训也很深刻。美国海上核武器部署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海上部署核武器既是美国对外核霸权的体现,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更是军种之间斗争的结果。

与空军队的“核竞赛”

核武器出现后,几乎都被美国空陆军“占领”了一段时间,使得美国海军在资金和战场功能上被忽视。空陆军认为洲际核轰炸机完全可以取代麻烦又昂贵的航母。海军希望将航母作为核投送的主要手段,不仅在理论上提高了这种认识,而且用各种演习和试验来验证航母发动战略核攻击的可能性。不过当时核弹的体积和质量都挺大的。投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重约4 ~ 5吨,只能由特种重型轰炸机携带。这种飞机几乎不可能在航空母舰上起降。为此,海军于1947年9月在航空母舰中途甲板上发射了V-2弹道导弹,但最后发现在军舰上储存大量液体推进剂是非常危险的。此后,海军改装了11架P2V-3海王海上巡逻机,以携带大型笨重的原子弹。这些巨大的飞机可以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但不能在上面降落和返回。为此,海军研制了AJ-1“野”式飞机。不像海王星可以在航母上起降,但是飞机数量非常有限。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核武器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减少,这种情况才得到初步解决。现阶段装备25架舰载F2H-2B女妖战斗轰炸机和165架AD-4B舰载机,可携带较轻的MK7和MK8核弹。海军设计的第一架携带核弹的攻击机是著名的A-4“天鹰”舰载机,于1956年投入使用。A-4“天鹰”舰载机准备着陆

美国海军运载核轰炸机的超级航母计划

疯狂的“超级航母”美国空陆军的B-36“和平使者”远程核轰炸机

美国海军在发展核舰载机的同时,也在努力搭载更大的舰载机。早在1947年底,海军就通过决议,寻求建造65000吨级的超大型航母(目前不是很大,但在当时绝对是超大型航母),配备相当于今天尼米兹级航母的330米超长甲板,供50吨级核轰炸机起降。计划建造5艘,第一艘命名为“美洲”号,舷号CVA-58。该计划于1948年7月获得国防部批准。新航母采用全通甲板。甲板上没有建筑,包括舰岛、雷达、飞控塔台等建在甲板下的设施。烟囱也设计成可收放式,可搭载10 ~ 18架可携带2 ~ 3枚核弹的重型轰炸机,护航战机40架。这个疯狂的计划无疑遭到了空军的抵制,以成本高为由与联合军强烈反对。最后,新航母在建造的第五天就被新任国防部长约翰逊叫停,资金也转到空陆军研制的B-36轰炸机上。时间长了,海军只能在战术核武器上做文章。比如舰载小猎犬号对抗空导弹和406mm舰炮使用的S23核弹壳。1958年,美国在航空母舰和陆基反潜巡逻机上部署深水核弹,后来又研制部署了配备核弹头的反潜鱼雷(“阿斯特”)。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潜射弹道导弹的出现。

“北极星”为了挽回面子

1957年春,美国海军制定了北极星导弹计划,设想在1963年发射装载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但苏联在1957年10月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促使其加快“北极星”计划。为了缩短时间,美国海军将正在建造的鲤鱼级攻击核潜艇第二艘天蝎号(Scorpius)从船中部切开,并增加了一个39.6米长的导弹舱,可容纳16枚北极星A1导弹。新船名为“华盛顿”号,于1959年6月下水,此后连续建造了5艘。弹道核潜艇的出现使海军挽救了核霸权的衰落。海军为此专门为北极星A2导弹建造了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艾伦”级,并于1962年5月完成了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拉菲特”级,距离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不到3年。从那以后,31艘I级潜艇被建造,北极星A2,北极星A3,海神C3和三叉戟I导弹被逐渐替换。如此多型导弹的改造,使其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也说明美国海军急于争夺海上核霸权,美国核武器部署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

海上流浪的“俄亥俄”

1981年,在冷战高峰期,美国建造了第四代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被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核潜艇。基于经济利益,核潜艇装载的导弹数量从16枚增加到24枚。共建造18艘,三叉戟I型和三叉戟II型导弹陆续装备和改装。根据美俄达成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自2002年以来,美国战略导弹潜艇的数量被限制在14艘。同样受条约限制,潜艇的发射装置数量从24个减少到20个,这意味着美国海军应该有280枚导弹部署在潜艇上。但常规维护的潜艇总有两艘,所以海上实际部署的导弹有240枚,占美国目前拥有的420多枚三叉戟ⅱD5导弹的一半以上。其余导弹基本用于备份和年度测试及训练发射。为了提高安全性,增加威慑效率,美国海军在海上部署了尽可能多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做到“拦人不拦马”。美国海军通常采用两名艇员(金队和蓝队)轮流管理一艇、定期值班的方式,提高了核潜艇在海上的部署率。

美国海上部署核武器的动机

2008年,在庆祝“俄亥俄”级潜艇1000次海上巡航期间,美国海军部长唐纳德·温特(Donald Winter)表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我们的三叉戟导弹潜艇部队能够随时发射导弹,一周7天,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以维护世界和平与自由。自从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世界上死于战争的人数大大减少了。从此可以看出我们坚持巡航的意义。”那么,美国在海上部署核武器的动机真的有那么高吗?其实这是由近海部署的特点决定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从巡航返回基地

隐蔽,位置难以确定

核潜艇的航行率一般在60%以上,续航时间可达60 ~ 120天。它几乎只受限于人的耐力,而不受潜艇机械性能的限制。所以它可以在广阔的海域里长时间游动,位置不固定。因此,敌人很难准确定位潜艇,也不可能对其实施打击。冷战时期,美苏都研发了各种反潜技术来搜索对方的水下核力量,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各国使用的反潜方式,大多是在近岸或岛链周边水下架设“线水听器网”,或者使用拖船布设“拖曳线水听器”,配合声纳浮标,在潜艇巡逻区域采集水声数据。然后利用拖船或中继卫星将数据传输到大型地面计算站进行计算,大致确定潜艇的位置,再派出反潜机或潜艇进行验证。此外,借助海洋监视卫星和毫米波雷达,利用潜艇在深海航行产生的内波、温差、尾流、污染航迹等海洋现象,对潜艇进行搜索。但由于战略核潜艇可以在深海潜航数月,利用舰队、鱼群、海沟或海洋水温差等现象躲避探测,也可以长时间沉入海底,甚至长期潜伏在周边反潜控制区,因此其确切位置可以说是无法预测的。为了保护战略核潜艇,美国通常使用两到三艘攻击核潜艇在其周围建造巡航堡垒。比如,外媒从其攻击核潜艇的规律和范围推测,美国在夏威夷和大西洋北部建造了类似的大型堡垒区。美国海军马里兰号(USS Maryland)舰长杰夫·格里姆斯(Jeff grimes)在2008年执行巡航任务前对媒体表示,“为了让敌人难以获取信息,我们不断调整巡航计划和事故应对机制,使我们能够随时作战”。

机动性广,生存能力强。

冷战时期,苏联考虑使用一批核武器对美国的堡垒巡航模式进行火力掩护。核武器在水面以上爆炸时,大部分能量被海面反射,对深海潜艇的威胁非常有限。但如果采用水下爆炸,则可以利用水下核爆炸冲击波效应,对水下潜艇形成超压,破坏其艇体。因为在水下爆炸中,能量通过辐射加热使附近的水汽化,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球。高压气球的膨胀形成向外的冲击波,作用在潜艇上的压力很大。冲击波向四周膨胀的同时,膨胀球内部会形成真正的空超低压。当膨胀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反方向冲击超低压区,形成冲击波。这种现象会像松开的橡皮筋的摆动一样反复出现,膨胀收缩形成的正负冲击波经过海底反射后会多次作用在潜艇艇体上,形成叠加效应,对潜艇壳体造成较大的载荷。潜艇的船体虽然设计为耐压,但在水深压力和冲击波的多重作用下,可能会破裂。1946年在比基尼岛的“贝克”核试验场,部署了很多舰船目标。

“贝克”核试验升起的烟云。照片中的黑色垂直物体是倾覆的战舰阿肯色号。

但由于潜艇的巡逻区域太大,这种核打击的成本很高。冷战时期,美国研究人员计算过,如果一艘苏联堡垒巡逻区的核潜艇遭到攻击,需要150枚当量为100万吨的核弹头。如果苏军潜艇隐藏在北极冰盖下,既无法探测其位置,也无法实施这种覆盖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也曾设想像苏联那样利用北极冰盖部署战略核潜艇。事实上,随着潜艇技术和潜射导弹射程的提高,战略核潜艇的巡逻区域已经越来越大,也可以越来越接近当地,使其受到自己的海、陆和空武装力量的保护,大大提高了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

近距离部署,突然袭击

战略核潜艇发展初期,以潜艇远航弥补导弹射程不足是海基核力量的独特优势。即使在今天,印度和其他新兴核武器国家在发展核力量时也在考虑这一因素。早期美国海军的北极星A1、A2、A3和海神C3导弹的射程分别只有2200公里、2800公里、4600公里和4630公里,无法从远海打击苏联腹地的目标。直到俄亥俄级装备了射程7400公里的三叉戟I C4导弹,才初步具备打击莫斯科和乌拉尔工业基地的能力。因此,在到达大西洋和太平洋方向之前部署苏联是必然的。虽然美国未来部署的三叉戟II系列导弹射程达11000公里,几乎可以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攻击苏联,但如果潜艇出到尽可能靠近敌方领土的深海区域,无疑会增加攻击的突然性。

部署攻击L 空灵活发射的三叉戟I C4潜射弹道导弹。

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潜艇拥有远比陆地上灵活的阵地,这使它们能够围绕潜在的敌对国家从多个方向选择合适的阵地发动核攻击。例如,在北极星导弹系统的研制中,美国考虑到如果北极星从大西洋到苏联打击首都莫斯科的射程为2200公里,第一,潜艇需要突破波罗的海的反潜防御,进入该海域,这样导弹射程才能覆盖莫斯科;第二,导弹需要突破苏联在列宁格勒附近建造的反导系统,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任务完成率。如果导弹射程增加到4600公里,潜艇可以从白海这样的地方发射导弹,从而避免列宁格勒反导防御系统的拦截。这促使美国将北极星A1的射程从2200公里提高到4600公里的A3,并进一步研发射程更远的三叉戟系列导弹。另外,由于潜艇平台可以靠近敌方领土,所以对导弹射程的要求不需要太高,这就使得牺牲射程换取灵活弹道的攻击成为可能。众所周知,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取决于飞行距离和导弹采用的弹道飞行方式,而决定导弹射程的主要因素是关机速度(即主动段的最终速度)和发射角。在一定的关机速度条件下,导弹以最佳射击角度发射,导弹射程最远。在这个射击角度发射的导弹的飞行弹道称为最大射程弹道或最小能量弹道。如果潜艇接近部署,可以交换导弹的多余能量,使导弹降低发射角,通常称为“降低弹道”。这种“低弹道”飞行模式可以大大缩短导弹飞行时间,大部分弹道都隐藏在反导探测雷达下,从而缩短敌方反导预警时间。

分散火力,加强当地安全。

陆基导弹最大的战略问题是将敌方针对己方核力量的核火力吸引到国家腹地,这也是英法相继放弃陆基核力量的主要原因。正是战略导弹潜艇可以完全摆脱地面设施,独立作战,使得敌人在攻击战略核力量时,只对海上的潜艇实施核打击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了对国内陆地设施的攻击和对陆地人口的附带杀伤。今年美国也有很多要求放弃陆基核力量的呼声。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开当地的核目标。美国核武器海上部署事故

部署在舰船和潜艇上的核武器可能会因事故带来独特的风险。因为舰船和潜艇可能会相撞、起火甚至沉没,其核武器受损或丢失只是时间问题。虽然美军非常重视海上部署核武器的安全性,但平台运行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军历史上多次发生事故,也使得海上部署核武器的方式广受诟病。与“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相撞后的“贝尔纳普”号巡洋舰

失火

虽然核武器的设计本身就考虑到了各种防爆、防火的情况,但运载核武器的飞机、舰船等平台在运行中可能会发生事故,使核武器面临爆炸和火灾的威胁,从而导致核材料的泄漏和污染,甚至发生核爆炸。1975年11月22日,美军在海上进行夜间训练演习时,“JFK”号航空母舰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以东海域与“贝尔纳普”号巡洋舰相撞。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切入了“贝尔纳普”号的上层建筑,导致巡洋舰起火。巡洋舰失去控制,燃烧了两个半小时。肯尼迪号上的美国第6舰队航母打击群指挥官向上级发出“断箭”警报,称“贝尔纳普号上的核武器(V745核导弹弹头)很可能参与了火灾和爆炸”。幸运的是,在距离“贝尔纳普”号核武器舱几米远的地方,火被扑灭了。肯尼迪号还携带了大约100枚舰载机使用的核弹,航母上的火势很快得到控制。6年前发生过类似事故的另一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该航母在夏威夷珍珠港西南方向巡航时,一架F-4“幽灵”飞机上的一枚火箭炸穿了燃料箱,引发猛烈大火,导致其他火箭和炸弹爆炸。爆炸异常猛烈,航母坚固的钢制甲板被撕开了几个大洞,大火吞没了全舰尾部。后来船长说:“如果火势蔓延到机库甲板(下面),我们肯定会失去整艘船。”因为航母的机库甲板下大约有100枚核弹和8个核反应堆。1970年11月29日,“企业”号航母事故发生后,一艘美国潜艇支援舰在苏格兰圣湖的潜艇基地起火。当时两艘弹道导弹潜艇“弗朗西斯”号(SSBN657)和“詹姆斯”号(SSBN645)与支援舰停泊在同一泊位,火势失控达4小时,造成3人死亡。当时两艘核潜艇携带了32枚北极星A3导弹和96枚核弹头,附近的潜艇补给舰也携带了导弹和核弹头。

海上碰撞

1968年8月9日,在一次战略威慑巡逻中,美国潜艇SSBN632在西班牙南部海岸64公里处与水下拖缆发生摩擦。当它浮出水面时,与油轮Hiledi号相撞,潜艇的上层建筑和主甲板受损。当时,潜艇携带了16枚北极星A3导弹和48枚核弹头。事故发生6年后,1974年11月,潜艇SSBN627在离开苏格兰圣湖基地时,在北海与一艘苏联潜艇相撞。碰撞在麦迪逊号上留下了大约3米长的划痕。美国军方估计,它与一艘在港口外监视的苏联维克托级攻击核潜艇相撞。当时,Madison携带了16枚海神C3弹道导弹和160枚核弹头,可能带有核鱼雷。碰撞后,“麦迪逊”号不得不在圣湖基地的干船坞里接受为期一周的检查和维修。1993年9月24日,“马里兰”号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738)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进行战略威慑巡逻时搁浅。当时,潜艇携带了24枚导弹和大约192枚核弹头。事故导致这些核武器失控两天。

通常情况下,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巡航时会被1至2艘攻击核潜艇尾随,这也可能导致意外碰撞。1998年3月19日,美国战略导弹潜艇“肯塔基”号(SSBN737)在距离纽约长岛200公里的海面上作业时,被攻击型核潜艇“圣胡安”号(SSN751)击中。肯塔基号的舵被损坏了,圣胡安号的前压载舱也坏了。当时,为了避免舆论压力,海军不承认肯塔基号携带核武器,但事实上,它正在携带其第21战略威慑巡逻队,携带24枚三叉戟ll导弹,估计有192枚核弹头。

遗失

冷战时期,由于运载平台事故,美苏丢失了核武器。据国外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的冷战中,由于船只、潜艇或飞机的沉没,数十枚核武器丢失在海上。例如,1965年12月5日,在从越南到日本横须贺的行动中,一架载有B43核弹的A-4E飞机从2号航空母舰的升降舵侧翻,导致飞机、飞行员和核弹沉入4940米的深海。核弹还没有找到。美国国防部仅在1981年披露了这起事故,称事故发生在距离陆地805公里的地方。但海军文件显示,事故实际发生在日本琉球岛链以东约129公里、日本九州岛以南约402公里、冲绳以东约322公里处。国防部的声明回避了日本禁止在其领土内存在核武器的法律规定。事故发生三年后,1968年5月27日,攻击核潜艇“天蝎”号(SSN589)在亚速尔群岛西南约644公里的大西洋上沉没,船上99人全部遇难。美国国防部直到1981年才承认这起事故,但核事故的类型一直保密。据信,该潜艇当时应该携带了两枚“阿斯特”核鱼雷,但这两枚核武器至今没有找到。[编辑/山水]美国潜艇“斯蒂本”号与一艘油轮相撞,潜艇上层建筑和主甲板受损。

美国潜艇天蝎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发生事故沉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0261.html
上一篇美国核武器海上部署面面观
下一篇 南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实战化训练掠影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