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影像 悟道风景

悟道风景

林路悟道风景是一个非常玄妙的话题,然而落实到摄影家王达军40余年的风景摄影历程,则会带来许多非常实在的思考空间—从个人的实践到整个中国风景摄影的大格局。一悟道风景,首先是王达军的风景之道与中国风景摄影四十年的发展之道。这是一段中国摄影史上绕…

林路

理解风景是一个很玄妙的话题。但如果落实到摄影师王大军40多年的风景摄影中,会带来很多真实的思考空-从个人实践到中国整体的风景摄影。一个

要了解风景,首先要了解王大军的风景和中国风景摄影40年来的发展。这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去的话题。其中隐含了许多伟大的悲欢离合和大起大落。它只是将王大军的摄影实践探索与中国风景摄影的艰难历程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0年前,中国的景观是建立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这个转折点是一片废墟。它起源于香港摄影师在内地风光摄影的惊艳亮相。后来又引进了一些西方风景摄影家的作品,比如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美国西部摄影》。但由于当时的误解——亚当斯摄影完美的自然光影和精致的后期制作所呈现的影像结构,在中国摄影师无意识的放大下成为了唯一的参照标准,从而或多或少地在忽视地域文化背景和个人内心体验的语境下,成为了审美摄影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进而与香港沙龙风光摄影汇成一股壮观的视觉洪流。总的来说,唯美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风景摄影的独特旋律。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袁、、王建军(摄影界三大势力)的出现,给中国风景摄影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视觉财富。作为其中一员,王大军此后对风景摄影的坚持,伴随着整个中国风景摄影的风风雨雨,发人深省。

当时,王大军数十次深入青藏高原,拍摄了大量中国西部风光和西藏风情的影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艺术风格,因而被视为20世纪后期中国西部风景人文摄影的代表摄影师之一。1988年,他的“喜玛拉雅之光”系列获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风格奖,1990年,他的“大地系列”系列获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1992年,他获得中国摄影艺术的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奖...在中国西部,它在他的镜头里被定格为一个永恒的传说。

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单一之后,一切心灵深处的东西都有了萌动发芽的可能和需求。尤其是对于视觉艺术来说,西部摄影所带来的冲击力,在当时是可想而知的。当年王达军的西部影像,其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力度,已经具有了一种“前卫”的色彩。而在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努力,经历了多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尤其是遭遇了后来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简单模仿所带来的视觉疲劳,许多人都迷失在一种麻木的状态之中,偏离了应有的“航道”,无法再一次去切身体验曾经有过的惊艳。

山悟013 号,2020 年4 月上旬摄于四姑娘山双桥沟四姑娜措。王达军 摄那时候,一个中国之后,心中的一切都有了萌芽的可能和需求。尤其是视觉艺术,西方摄影的影响在当时是可想而知的。当年,王大军的西部形象,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具有一种“先锋”色彩。然而,多年的“风霜雨雪”经过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努力,尤其是后来无数摄影师的简单模仿所带来的视觉疲劳,让很多人迷失在麻木的状态中,偏离了应有的“通道”,无法再一次体验到惊艳。吴013号摄于2020年4月初四姑娘山双桥沟那错。王大军摄

回顾“三军”,尤其是王大军当年延续至今的创作实践,我们在寻找更为独特的“道”。启蒙的风光背后,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导向。他一方面借助山水中深邃的道来书写人生的艰辛,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真实的山水来寻找一种本我的“真”。2011年,他开始通过黑白画面悄悄探索风景摄影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影像的力量带回一个特别的视觉空室。在那个时候,王大军所想的超越了风景的限制。他意识到,自然界万物繁衍,无始无终,每个人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过客和暂时的寄居者。为了使这种短暂的存在超越瞬间走向永恒和自由,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存在审美化,而应该使其与自然和谐,或者与自然形成冲突,这将引起令人兴奋的思考。在生命的终极诗意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轻松有序的永恒。后来,王达的军队用了5年时间,20多次进入附近的四姑娘山(他的射击半径不断缩小,从遥远的西部回到了附近的景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震撼。

回顾一路走来的中国风景摄影,你会发现王大军的实践是如何多次转变和变化的。有趣的是,他同时代的很多摄影师也在风光摄影的漫漫征途中苦苦挣扎。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有些人习惯于自己的风格修修补补,总是很难有大的改变和突破。也有志存高远的。在突如其来的求变灵感之后,他们几乎完全脱胎换骨,进入了另一个面目全非的风景迷宫。而王大军却在突破中坚持不懈,不断否定和创新,表现出一个摄影师少有的勇气和自信,从而能够在40年风景摄影的漫长道路上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为中国风景摄影40年带来了一个不可替代的“里程碑”。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二

从王大军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文化带来的对“道”的感悟。他让“人与地、地与天、天与道、道与自然”的哲学理念渗透到风景摄影中。

2003年,在邳江古镇城隍庙会的启发下,王大军开始了他的巴蜀提问之旅。于是,川渝100多家道观成了他十几年来“修身”的最好空间。他不仅获得了道家文化“玄妙之门”的博大精深,而且将其转化为无价的视觉文学和影像艺术,同时,这种经历也为他不断的风景摄影带来了一种新的“风景”。的确,随着对道教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摄影艺术境界的提高,他运用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拍摄手法,将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融入到他的摄影艺术创作中,努力表现出一种东方哲学的神秘精神、隐逸美学和人文关怀。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人性和性格的综合培养过程。所以他在风光摄影上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前面说过,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以道来探讨自然、社会、人生的关系。说到底,“道”就是“自然”。王大军的风景怎么样?同样从对“道”的感知,变得更宏大空但精神更自然。

“道法自然”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而是关系到玄学的根本问题——道与万物的关系。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与道家文化的拍摄并驾齐驱的山水影像中,王大军的认知点和表现力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画面中抛弃了单纯的美,变成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以空看似极简的精神寻找本我的一种“真”。尤其是近几年四姑娘山的拍摄,通过无数次的变奏和固执的重复,就是为了不断探索那个主题:人迷失在反复变化组成的时间迷宫里,人发现自己是不朽的,征服了死亡却无法征服时间和空。因此,时间和它的自然形象在我们直接意识的镜子前跳舞。极度简化、取之不尽的风景,变成了既苛刻又充满幻想、理性又任性、坚定又明亮的几何构图。归根结底,其中体现的终极价值是每个人有限的生命节奏的年数。换句话说,就是对“道法自然”这一宏大叙事的简化——最终的底线是坚守不变的信仰,保持最纯粹的信仰空,让宽广的胸怀敲打出山川无尽的本色。

在四姑娘山的那些日子里,王大军常常独自坐在群山之中,花上一两个小时凝视和冥想。我会一直走,直到河水拦住我的去路,然后坐下来看冉冉升起的云彩——只有这样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处处都有意外,处处都有“无意的相遇”。这样,你可以想象生命与自然空最微妙的对话,已经凝结在看似“坐”的过程中。所以一旦按下快门,外观无拘无束,自然轻盈超脱。

有意思的是,在王大军发表代表作《问》的那一刻,很多人疑惑地问我,“大君为什么要搞道教?”其实朋友都不够了解他。王大军因其早期独特的西方风景摄影而出名。他曾在部队从事摄影和文化工作。1993年底,他调到当地一家杂志社,进入一个新的编辑出版平台,于是开始了从摄影师到编辑的转变。在受到更广泛的视觉文化影响后,他的摄影实践有了更多的选择空。此后一直坚持主题摄影,包括西藏寺庙系列、西南石窟系列、羌族文化系列、蜀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系列甚至道教文化的拍摄。对于王大军来说,这个过程不仅证明了他不仅仅是一个风景摄影师,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视觉文学价值观的背后,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恰恰让他的生命感知有了质的同步提升,反过来也带来了他风景摄影的可能性。在营造四姑娘山整体意境的过程中,他巧妙地加入了数百个大熊猫面部的尴尬特写和同样生活在山中的贾蓉藏族村民肖像的并置——风景与人文之间的自由出入。唯一可以证明的是,艺术的体验其实就是生活的体验,启蒙的深度转化为艺术的优越性,一部艺术史已经证明了这一切。三

理解风景也是王大军在风景摄影的形式上不断寻求新的想法和变化的方式。40多年的变与不变,构成了王大军对风景摄影热情背后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对风景摄影新语言的探索。从客观形态的真实到思想形态的真实,让人感受到了摄影艺术在青春里的样子。

这里缩小半径,从40年风光到近5年王大军拍摄四姑娘山;在空房间里,也是从广袤的中国西部收缩到他身旁的四姑娘山。自2016年以来,王大军已经深入四姑娘山20多次。每一次的跋涉和等待都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或者说王大军在谈完他对生命的感悟和疑问的升华之后,从视觉元素上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不一样的风景?

或许,对于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摄影师来说,最恰当的视觉呈现才是最终带给人内心震撼的唯一方式。王大军深知摄影有其独特的视觉表达语言,这是其他艺术词汇无法支撑的。关键是如何将这样的人生体验转化为最精彩的摄影方式。如前所述,各种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熏陶对他的心灵影响很大,对他视觉语言的提炼和提升有目共睹。事实上,这样的视觉语言在他的道家文化的表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风景摄影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可预知的能量。

所以,面对王达军四姑娘山黑白之间的浩然之气,既非简单的极简主义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也非现代主义的抽象构成可以理清。在一幕幕计白当黑或者计黑为白的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于风景的瞬间捕捉、出人意料的影调处理和关系构成。我们看到,在王达军四姑娘山系列的第一组画面中,瞬间的表达力量往往是通过虚与实的构成巧妙转换而成的。他特别擅长于转虚为实,或者化实为虚。比如《山悟012》中的瞬间错构,让人在惊愕中感受自然神奇的同时,进而领略摄影家巧夺天工的瞬间营造。而在第二组竖构图的画面中,视觉的诱导仿佛在暗示你,这是一组具有中国画立轴模式的视觉呈现,但是其画面的营造又恰恰打破了我们对于国画传统表现力的认知,如《山悟039》在山水立轴似与不似之间的万千气象,就是摄影视觉语言探索在突破了传统艺术语汇之后,又找到了摄影自身表达空间的精妙之处。到了第三组画面,我们感受到了更为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那些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的瞬间,好似生命的灵光恰到好处地在那一位置上闪亮登场,如《山悟024》,已经让人无法分清是自然的灵性还是人的灵性使然,令人叹为观止。

山悟005 號,2019 年10 月中旬摄于四姑娘山海子沟八角棚海子。王达军 摄所以,面对王大军在四姑娘山黑白之间的高贵精神,无论是简单的极简主义都无法概括,现代主义的抽象构成也无法厘清。在白或黑为白时冲击力强的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景物的瞬间捕捉、意想不到的色调处理和关系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王大军《四姑娘山》系列的第一组画面中,瞬间的表现力往往被虚实的构图巧妙地转化。他特别擅长化虚为实,或者说化实为虚。比如《开山启示012》中的瞬间误构,让人在惊叹之余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进而欣赏摄影师巧妙的瞬间创造。在第二组竖轴画面中,视觉感应似乎在向你暗示这是一组具有中国画竖轴模式的视觉呈现,但其画面的创作恰恰打破了我们对中国画传统表现力的认知。比如《吴杉039》中山川竖轴的同与异之间的万千气象,意味着摄影视觉语言的探索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语汇之后,也找到了摄影本身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微妙空。在第三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是那些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的黑暗瞬间,仿佛生命之光就出现在那个位置,比如《开山024》,让人分不清自然灵性和人类灵性。太棒了。吴005,摄于2019年10月中旬,八角棚海子四姑娘山海子沟。王大军摄

山悟041 号,2020 年4 月上旬摄于四姑娘山双桥沟隆珠措。王达军 摄吴041号摄于2020年4月初,四姑娘山双桥沟龙珠厝。王大军摄

山悟035 号,2019 年12 月中旬摄于四姑娘山双桥沟隆珠措。王达军 摄吴035号,摄于2019年12月中旬四姑娘山双桥沟龙珠厝。王大军摄

山悟012 号,2019 年6 月下旬摄于四姑娘山海子沟犀牛海。王达军 摄吴012号摄于2019年6月下旬四姑娘山海子沟犀牛湖。王大军摄

山悟047 号,2019 年6 月中旬摄于四姑娘山海子沟犀牛海。王达军 摄吴047号摄于2019年6月中旬四姑娘山海子沟犀牛湖。王大军摄

有人说,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观看史。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由固定的光学规律,甚至不是适应生存的本能所决定的,而是由发展或建构一个可信世界的欲望所决定的。王大军从四姑娘山带给我们的这些画面,看似随手可得,实则“早有预谋”。正如王大军所说,“我以四姑娘山为主题拍摄的风景作品,属于当代语境下的直接摄影范畴。虽然直拍是充分发挥摄影最基本的特性,对客观场景的视觉呈现,但我的创作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些场景的影像再现上。”

所以,我们才会面对王达军的四姑娘山,发出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叹。这些具有巨大创意空间的构成,既非刻意的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目的的求新求变,而是发自摄影家内心的一次次心灵的呼喊,从而转换成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常理的视觉呈现。尤其是你在细细审视这些大起大合的魔幻组合的同时,更能体验到细节呈现对于风景影像的价值所在。这一次,王达军结合了宏大的叙事和细微的描述,颠覆了传统风景摄影各种极端的尝试,将一切的可能都融合到了尽可能浑然一体的层面上。大张大合之间的强韧结构、宏大幅度和崇高品格,又呈现出内容隽永、意味悠远和情致曲尽—面对这样的风景,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如同王达军当年坐看这些山水一样,静下心来,一次次延长生命体验的時空“长度”。

山悟002 号,2019 年10 月下旬摄于四姑娘山长坪沟羊满台。王达军 摄所以,我们会面对王大军的四姑娘山,发自内心的感叹。这些极具创意空的作文,不是刻意故弄玄虚,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求新求变。而是一次又一次来自拍摄者内心的呐喊,从而转化为意想不到的理性的视觉呈现。尤其是当你仔细审视这些神奇的组合时,你会体会到细节呈现对于风景图像的价值。这一次,王大军将宏大的叙事与精妙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颠覆了传统风景摄影的各种极端尝试,将所有的可能性尽可能融合到无缝融合的层面。张大和与张大和之间的结构之强、气势之宏伟、性格之崇高,也表现出意味深长的内容、深刻的意义、深刻的情感。面对这样的风景,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静下心来,一次又一次地延长生命体验的“长度”,就像当年王大军坐着看这些山川一样。002号山,摄于2019年10月下旬,四姑娘山昌平谷杨满台。王大军摄

我突然想到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形式越大,用来填充它的精神就越丰富。”对王大军来说,是否可以从另一方面说,即精神越有活力,用来体现这种精神的形式就越强。从王大军风光摄影与中国风光摄影的关系,以及多元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对王大军风光摄影的影响,直到王大军对风光摄影视觉形式的把握,不知是否暗合了艺术在于把握“终极真实”的说法。

摄影师作为个体,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艺术功力,以纯粹的形式直觉去把握生命体验的“终极真实”,于是就有了四姑娘山的一系列未完成的“传说”——开悟的风景,成为一个可以延续的永恒的价值观话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4530.html
上一篇富士相机独步江湖秘笈
下一篇 面向当代的风景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