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邓友谱:情倾麦秆话春秋

邓友谱:情倾麦秆话春秋

小麦中国做麦秆画的人不少,因为材质过于草根,但成为“国大师”的只有邓友谱一个。他做了哪些创新?技艺有何独到之处?工作室效益如何?带着重重疑问,我们来到中国体操之乡湖北仙桃。从市区坐车,到三伏潭镇不过十几分钟,很容易就打听到邓氏麦秆画创作室的…

邓友谱:情倾麦秆话春秋

小麦

国内做麦秆画的人很多,因为材料太草根,但邓友普是唯一一个成为“国画大师”的人。

他有哪些创新?有哪些绝活?工作室的效率如何?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来到了中国体操之乡湖北仙桃。从市区到三伏潭镇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很容易就能找到邓的稻草画工坊在哪里。工作室出乎意料的小,狭窄的走廊,宽大的工作案板,零零碎碎的稻草,忙碌的人群…

邓友谱就坐在最里面的工作台前。他身形微胖,阔脸细眼,戴着一副方框眼镜,有股老艺术家的从容。尽管说着普通话,但夹杂着浓浓的地方口音,把“麦秆”说成“墨干”。要不是眼前气势恢宏的麦秆画,会以为遇见了略略发福的邻家老爷爷。邓友普坐在最里面的工作台上。他微胖,宽脸窄眼,戴着一副方形眼镜,有一种老艺术家的从容。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夹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把“稻草”说成“墨干”。如果不是你面前那幅壮丽的稻草画,你会以为你遇到了你胖邻居的爷爷。

六十老斗奥运

已过耳背之年的邓老,精神矍铄,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他的作品。壮丽辉煌的河山,精致独特的水榭,抚袖起舞的婀娜舞者...没有鲜艳的红紫色,而是电焊后的麦秸本色,像一幅古代的泥金丝画,也像一幅清淡纯净的写意山水。这套《水浒百单八将》不仅展现了人物细致的动作,还为每个人物刻上了专门的印章。《大闹天宫》中的孙武空脸上的汗毛分明,仿佛一根根粘在一起,颇有立体感。

1990年,40岁的邓友普开始创作稻草画。五年后,他创办了一家工作室。直到2008年,邓的稻草画才得以普及。

“奥运会前后,我热得像冰一样。”说起往事,他很感慨。他浸淫了20多年的稻草画,前10年很惨淡。对于一个起步较晚的匠人来说,这么晚了还是比较感慨的。

奥运会前,他的稻草画被亲朋好友买走,在小商品市场出售。虽然他获得了很多奖项,在业内也很有名,但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直到2007年,河南一家工艺美术厂邀请他为北京奥运会制作巨幅国画《国红》。刚满60岁,生活在异乡,他突然豁然开朗了很多。“其他人可以为奥运会提供牡丹。为什么我不能用稻草画说出我的心?”他很快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申请,用10公斤稻草制作了一幅长14米、高1.1米的稻草浮雕《清明上河图》,并参加了BOCOG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同时,他向北京奥委会赠送了价值20多万元的500幅稻草画“鸟巢”和“福娃”。奥组委把这些稻草画作为礼物送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不经意的馈赠,却意外开启了他的稻草生涯:2008年10月,他的《清明上河图》入选,送往人民大会堂展览;同年,其作品《水浒百单八将》、《观音百画》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展金奖、银奖;2009年创作《琼楼玉宇》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荣誉带来的是名利双收,他和他的弟子们的稻草画也在不断升值。价格涨到了过去的六倍甚至十倍,依然挡不住来这里的人的热情。多年的库存已经“一扫而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还将他的作品指定为对外交流礼品,远送亚、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这是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好运."其实这是一个年过一岁的老人的战略“最后一搏”。他凑了15万元做《清明上河图》,500多个小块。“当时我就决定,只有把民间工艺和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才能找到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而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绝佳的展示机会。”他赢得了战斗。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人生的这一巨变:“走出去,海阔天空空;在家就像在蜗牛壳里做道场——难。”

是家传也有苦寒是家史,但又苦又冷。

邓友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收藏室,其中一幅《观音像》是他父亲在他16-18岁时画的。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保存下来,一直收藏至今。稻草画虽然是祖传手艺,但因为种种原因,在他父亲那一代差点就坏掉了。14岁那年,我因为出生被迫辍学。他跟妈妈学剪纸,跟爸爸学皮影戏,有时候还会用稻草编织一些小玩意。后来,书画大师叶泽培学习书画。文革中期,龚教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救,被收为弟子,在艺术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触民间工艺是在1981年,当时32岁的邓友普被任命为三伏潭镇文化站副站长,接触了很多民间艺人。两年后,他是工艺厂的厂长,接触了棉画、贝雕、树皮堆画。这些都为他后来创作稻草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邻县毛嘴镇的一位外地师傅开办了一家草画厂,请邓友普担任技术指导。他才真正接触到稻草画,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精美的画。除了指导,他还时刻不忘偷师之术。

5年后,邓友普创办了一家草编工艺厂。他在草绘上做了许多改进,变平贴为浮雕,将工笔与国画写意有机结合,将西洋画的透视与传统线描融为一体,将抽象变为写实,大胆吸收了当地剪纸、贝雕、树皮画、羽毛画、国画等许多艺术元素。,制作出兼具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的低浮雕麦秆画。

没过多久,他就凭借一张国色天香的照片在业内一炮而红。他努力创作大尺寸的稻草画,如《花散天庭》、《桃花遍天下》、《锦绣长城》等。虽然拿了很多奖,但是市场一直不好。2004年,他与武汉的企业家吴振昌合作,建立了稻草画和稻草制品的生产基地,从家庭作坊走向工业化生产,但市场反响仍不理想。

说起这段历史,邓老乐呵呵道,“还好还好,也没有多艰苦。”工作室生意不是太好,倒也能糊口,他便不太计较,仍积极参与展会,思考改良办法,厚积薄发,直到涅槃。说起这段历史,邓老高兴地说,“没事,也不算太辛苦。”工作室的生意不太好,但还能维持生计。他对此并不太在意,依然积极参与展览,思考改进的方法,积累财富直至涅槃。

老马放余热。

邓友普坐在工作台前,为我们演示了稻草绘画的全过程。他把画好的草图压在草纸上,用铅笔把原图画出来,根据图案裁剪或雕刻出不同形状的草片,然后用烫笔在草片上烫出不同深浅的颜色,产生立体效果。

“熨烫是最具技巧的一个环节,作品成败皆在于此。”说罢,他拿起熨烫笔,笔过留痕,笔越快,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最后将所有熨烫好的麦秆片组装在一起,制作出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花鸟、亭台楼阁。“根据画作的大小、难易程度,完成一幅作品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年。”作品还涉及裁、印、编、雕等十几道不同工序的技术处理,如此既完整保留麦秆的自然光泽,又使之古香古色、花样繁多。“熨烫是最有技巧的环节,一件作品的成败就取决于此。”说着,他拿起烫衣笔,上面留下了一个印子。笔越快,颜色越深,反之亦然。最后将所有烫好的麦秸块拼装在一起,做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鸟、亭台楼阁。“根据画的大小和难度,完成一幅画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几年。”作品还涉及切割、印花、编织、雕刻等十几道不同工艺,既完整保留了麦秸的自然光泽,又使其古色古香。

艺术是无穷的,但这生命是有限的。大器晚成的邓友普60多岁才进入创作的“井喷期”,他更注重技艺的传承。只要他热衷于这门手艺,他就会倾其所有。“本来也不外传,以后也要公开。论地位,我已经是中国唯一的工笔画工艺美术大师;从规模上来说,我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他叹了口气,“可是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竞争对手少,只能说明做稻草画的人不多,后继无人。这样下去,稻草画迟早会灭绝的。”

出于传承的考虑,近年来先后在丰都、重庆、湖北当阳、哈尔滨、黑龙江等地举办稻草画培训班,传授邓的稻草画技艺。加上工作室带来的徒弟,现在全国有200多个徒弟。在他看来,传承的关键是把产业做大。“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稻草绘画,才能把技艺传承下去。”

“一个作品有两条线程,一条是看得见的工作线程,一条是看不见的生命线。”在谈到作品的艺术性时,他谈到了侃侃。“作品可见的线条在造型上是直线和圆弧,容易掌握;无形的生命线是艺术,更难掌握。人是活的,能走能跑,有各种动态美。动植物也是,尤其是书中的人物。不要局限于麦秸这种材料,只要把它想象成画笔,把自己想象成画家,赋予作品运动感、力量感和魅力。这些是生命线。”对于这两根线,他更关注的是看不见的生命线。

对于自己的麦秆画创作,邓老用一首诗来总结。“红满川原绿满畦,男儿斗胆越雷池;艺术铸我倚天剑,谁言草根不大师!”谁说草根不是大师呢!邓老用一句诗总结了自己的草画。“红满川原绿床,男儿敢渡河;艺术铸就我天剑,谁说草根不是高手!”谁说草根不是高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8650.html
上一篇笑对人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香亭新韵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