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王一川:电影的符号

王一川:电影的符号

本期嘉宾王一川,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文艺美学和艺术理论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形象诗学》《中国现…

王一川:电影的符号

本期嘉宾

王一川,北京文学批评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文学美学和艺术理论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美学》、《中国意象诗学》、《中国现代性经验的发生》、《文学理论修订版》、《中国现代研究导论》、《艺术的大众鉴赏》等28部学术著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大学教材10余种。

2010年5月8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电影节圆满落幕。又是一年。看着年轻的新面孔闪耀着自信和感激的光芒,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理想站在那里。它不仅让王一川想起了他在开幕式上说的话:“我相信,在这个中国电影承前启后的特殊时刻,年轻的飞虎队将深感荣幸,能够亲自参与创造中国电影的新历史,并愿意献出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活力!”

没错,作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主办方之一,他最清楚,所有为这个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各界人士、组织和部门,都是如此渴望这只小飞虎能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学生新生力量助力保驾护航。

到了2020年,十年过去了,王一川在新的起点上,亲眼见证了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的过程。有了电影的想法,艺术传媒,一个大学生,认真的经历和反思,把自己和时代的价值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用作品梳理观众和这个时代,努力弘扬主流价值观,焕发青春,提炼专业素养,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的学术道路相当艰难。当时艺术生的学术理论和学术交流的资源和平台非常有限,作为大学生,不能退缩。因为时代的责任,需要他们坚定发展的决心。不仅仅是他们,整个中国电影人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在努力为未来的电影艺术家创造更好的理论指导、环境和平台。对王一川来说,他能够而且必须做的是找到一种更科学的艺术理论。

1988年,牛津大学。如果我们那时是王一川的同学,我们会看到他在外国的顶尖大学里游荡。作为一个来这里进行文学理论深造的博士后,他所遇到的所谓“语言学转向”与当时国内的学术氛围完全不同,足以让他感到难以言喻的震撼。

在来牛津之前,王一川骄傲地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实用”的教条美学,转向强调独立艺术价值的“体验美学”,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当我们说某种文学形式让我们觉得美时,不就是某种体验从形式的束缚中走出来吗?

“春秋的月亮是什么时候?你对过去了解多少?”我们认识每一个字,但是我们能说出这些字,代表了这个字的意境吗?这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贯穿了王一川上牛津大学之前对美学的思考。然而由此引发的困境,这位敏感而又进步的学者却清晰甚至痛苦地感受到了。

如果把美学的一切研究都集中在“经验”和不可言说的“意境”上,那怎么进行“文学批评”呢?什么可以说是不形式(文字),如何用文字解释?

王一川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文学理论的现实环境在教条的形式和不可言说的经验之间,还缺少其他理论成果。对于当时还在二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选择经验而不是经历,并不是教条。对他来说恐怕是个合理的选择。

然而,当他进入牛津大学并师从当时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之后,这一选择的合理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学转向。

意境不是在语言(形式)之外,而是在语言符号的众多符号之中!

春秋的月亮是什么时候?你对过去了解多少?我们在欣赏、判断甚至体验这个词所传达的意境时,不应该把意境和语境割裂开来。

春花,秋月,往事,以及其他词语的排列...通过对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符号和不同的概念,不同概念的排列组合延伸出不同的意境...语言把意境的内容“限制”在一个可以清晰分析的结构里。艺术价值不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是可以用语言分析的实物!

纯粹的体验美学在这种语言学转向的文艺理论面前骤然间变得极度暗淡……这应该是王一川在牛津时所有困惑的来源。形式和体验这种显然的两分突然间被崭新的视角打破了。当上进的中国学者们大部分认为在美学研究中,需要摆脱形式桎梏的时候,语言符号学的崛起,却又从某种程度上彻底将纯粹的体验美学挤到了学术潮流的边缘。

纯粹的经验美学在这种语言学转向的文学理论面前突然变得极其暗淡……这应该是王一川在牛津时所有困惑的根源。形式和体验之间的明显区别突然被一个新的视角打破了。当大多数有志的中国学者认为美学研究必须摆脱形式的束缚时,语言符号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将纯粹的体验美学推向了学术潮流的边缘。

我相信,对于一个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年轻学者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容易的难题。我该怎么办?完全接受这个新的理论工具?还是还有坚持体验美学的理由?

这样的问题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解决的。王一川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痛苦的反思。这一反思对他后来的学术生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杰出的学者,王一川并没有按部就班地遵循任何既定的理论。困惑和动摇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也不是全盘接受的借口。作为一个成功的学者,所有人都渴望众口一词!

对王一川来说,这一家所说的是“修辞美学”,他并没有从根本上作任何改变,尽管他后来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这不仅是王一川一个全新的学术起点,也是促使他有效而独特地进入电影批评领域的一个主要动力。也就是它在牛津读书的时候,张艺谋的《红高粱》登陆了英国。

“中国人怎么能拍出这么粗糙野蛮的片子?”王一川在英国的邻居,一位神学博士问他这个问题。这让他感到一种“刺痛”,然后当它看到日本麻风病协会呼吁抵制这部电影时,这种刺痛的想法引起了他对电影批评的兴趣。

他第一次试图用他的修辞美学来解释这种文化无意识的“分歧”。也是在这次尝试之后,王一川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如果说修辞美学的建立是王一川轻松评论电影的学术基础,那么在北师大读书期间的“欣赏电影”则是另一种“物质积累”。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拿到“观影卡”看电影可能有点困惑。我们处在一个文化产品丰富的时代。电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是对于90年代的中国文化市场来说,电影,尤其是大量的外国电影,仍然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而王一川则摸到了电影资料馆的观察卡的灯,能够看到很多那个时代的外国经典电影。

经验的丰富和理论的完备。我们还能给一个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和一个优秀的电影评论家提供什么更好的机会呢?王小川最终进入电影业的所有先决条件都很清楚。

继续写优秀的影评。你不会被邀请做各种电影节评委的原因是什么?当评委们极其出色地履行职责时,王一川深入电影行业,参与更具体、更深入的筹备和管理,是顺理成章的归宿。

对于王一川来说,修辞美学的建立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评论电影,但作为一种更大众化、形象化的文化产品,电影对文化市场的影响是文学等纯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它的影响力,塑造国家文化形象,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大概就是王一川愿意投入更多经验的原因吧。

正如他在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介绍中所强调的,在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我们需要更有青春激情、学术品位和文化自觉的电影。

一个1989年在牛津的学者,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化批评的评论,一个在90年代开始严肃但充满激情的电影批评的年轻人。时至今日,我能为晚辈做的恐怕也就这些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158.html
上一篇相米慎二:与青春有关的漫长等待
下一篇 温润奇绝梅花玉茶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