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曾经在欧美所向披靡的“中国风”

曾经在欧美所向披靡的“中国风”

王元崇欧洲王室是引领这股中国风潮流的力量。1753年,即乾隆十八年,这年7月,出身普鲁士的瑞典王后路易莎·乌尔丽卡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她远在普鲁士王国的母亲索菲娅·多罗西娅,提到了她的丈夫、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在她生日这天给她的巨大…

王元冲

欧洲王室是引领这股中国风潮流的力量。1753年,在位十八年,这一年的7月,出生在普鲁士的瑞典王后路易莎·乌尔丽卡给远在普鲁士的母亲索菲亚·多萝西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提到了她的丈夫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在她生日时给她的巨大惊喜:

我立刻惊讶地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童话花园,因为国王陛下已经下令为我建造一座中国塔,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塔。侍卫们随身换上了一套汉服,国王侍卫的两个侍从也穿着满人制服。保镖还表演了中国式的操练方法。我的大儿子(这里是古斯塔夫三世,他将成为未来的瑞典国王,1771年至1792年在位)穿着中国王子的衣服在阳台的入口处等我,周围是一群打扮成中国公务员的绅士。王储为我朗诵了一首诗,然后给了我阳台的钥匙和里面的一切。如果说阳台的外部已经让我吃惊了,那么它的内部就更让我吃惊了

对我来说很神奇。......主房间以精致的印度风格装饰,四个角落都有一个大瓷花瓶。其他房间全是旧的日本漆柜和盖着印度布的沙发,都透露着精致的味道。一间卧室的墙壁和床上铺着印度布,墙上点缀着最漂亮的瓷器、塔、花瓶和鸟。一个古老的日本漆器抽屉柜装满了各种小饰品,包括中国刺绣。两翼各有一张桌子,一张来自德累斯顿(德国巴洛克艺术中心城市),一张来自中国。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令人钦佩。这时,国王陛下让人跳中国芭蕾...

早在1731年雍正九年,瑞典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开展对华贸易,主要是商船去广州返销茶叶和瓷器。乌尔丽卡女王给母亲写下上述信件时,瑞典对华贸易已经大规模开展了22年。从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东西,包括花瓶、瓷器、桌子、刺绣、宫廷文武官员的服装,甚至还有一个中式阳台,可以模仿中国军队的演练。此外,还有日本漆器、印度装饰布等。

瑞典女王还提到国王下令人们跳“中国芭蕾”,但不清楚“中国芭蕾”到底是什么。是专门设计的中国舞蹈吗?还是瑞典商人在广州周边学到的一些地方戏曲中的风格?同时期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中国舞剧,或许能让我们对这种“中国芭蕾”有所了解。1755年,一部中国喜剧芭蕾舞剧出现在巴黎,名为《中国的转变》。当时的报道描述了表演现场,说:

一开始,舞台的背景是一条街道,街道的尽头是一些台阶,通向一座高耸的宫殿。然后景色变了,眼前出现了一个广场,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广场后面是一个圆形剧场,16个中国人坐在上面。布景很快换成了32个中国人在上面……这些人下来的时候,剩下的16个中国人,官员,苦力也从他们的房子里出来了……这些角色都是由8个不同头衔的舞者扮演的,他们一起蹲下来,一个接一个地模仿海浪……最后,这些中国人重新出现在了圆形剧场里,这里突然变成了瓷器店。32个花瓶慢慢出现,32个汉字慢慢消失在观众面前。

这部舞剧很快传入海峡对岸的英国,11月18日在伦敦公演,英王乔治二世也亲临剧院。这些伦敦的观剧人、舞台演员、法国的舞蹈创作者、瑞典的乌尔丽卡女王,都是现实中喜欢喝中国茶,沉迷于中国丝绸、瓷器、漆器等物件的人。虽然该剧上演于1755年,但瑞典女王两年前看到的国王表演的中国芭蕾舞,很可能是从法国等地流传下来的类似舞剧。

虽然此时的中国风在欧洲开始受到挑战,但依然所向披靡。从教皇到枢机主教(枢机主教),连教廷都收藏中国货。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于1742年禁止在华传教士讨论礼仪,他痴迷于中国和日本的漆器和瓷器,是第一位系统展示其东亚瓷器的教皇。与此同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剧作家卡洛·戈齐于1762年左右开始根据《阿拉伯日》中的一个故事创作《图兰朵》,这是一部关于波斯东方世界的传说集。这部作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创作和改编,于1926年在意大利米兰著名的斯卡拉大剧院以三幕歌剧的形式首次出现在舞台上。这个故事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冷血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和一个对她一见钟情的流亡鞑靼王子卡拉夫之间的故事。齐格之所以选择这个有中国背景的故事,大概与当时中国风在欧洲的流行有关。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窥见当时欧洲社会流行中国风的一点。随着这股浪潮,中国风更加迅速地融入到欧洲同时期的绘画艺术中,许多关于中国风的绘画热情地表达了所谓“中国”或“东方”的异国风情。弗朗索瓦·布歇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洛可可画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了多幅以中国风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画面中汉字、服饰、建筑、自然景观、生活场景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对中国的想象,他画中的中国年轻女性的体态、神态与他作品中的法国女性尤为相似。

中国风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欧美到亚洲,许多艺术史学者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非常重视这一历史现象。事实上,中国风是在欧洲海外市场向印度和中国拓展的背景下,将商机和美学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达方式。正是因为这种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中国风在欧洲盛行的同时,清朝也掀起了一股谦和的西洋风,虽然主要局限于北京的皇家艺术。在中国,这种西方风格是由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而恰恰是这些耶稣会士关于中国的各种记载,从北京传回欧洲并传播开来后,与从广州返销欧洲的茶叶、瓷器一起,为欧洲人想象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和动力。

在当时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中国风很快沿着欧洲殖民者的足迹传到了北美,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而最早进入这一地区的中国风代表物品就是漆器。到18世纪中期,仅在波士顿就有超过12名从事漆器工作的著名工匠。可以想象当时漆器的流行,也可以看到中国风的影响。就实际成品而言,这些北美制造的产品远非中国制造可比,但逐渐形成了本土风格,被大众接受,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

直到今天,中国风还是美国。

日常消费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美国家庭在墙上或玻璃柜中展示青花瓷碟和茶杯,这是在新英格兰流行的中式风格的遗产。而当代中国移民美国的很多人都是跟风,流于形式,并没有太多的异国文化在里面,需要他们去欣赏。除了家庭,中国风的重要地位在很多美国历史博物馆中也可以看到。比如1951年,世界化工巨头杜邦集团杜邦家族的继承人亨利·杜邦将家族的主要住所改造成了温特泽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同于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它展示了一个美国上流社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风的偏爱,甚至展示了亨利·杜邦对中国和整个东方文物的痴迷。今天,这个博物馆展示了杜邦家族收藏的大量中国瓷器和家具。其中一个大型宴会厅装饰有中国清代人物的壁画,非常漂亮,营造出非常浓郁的异国风情。

(摘自文慧出版社《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亡(1784-1911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009.html
上一篇沉船发掘与水下考古的诞生
下一篇 法国国王们的餐桌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