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中国画造型、构图、笔墨与形式的当代性思考

中国画造型、构图、笔墨与形式的当代性思考

郭子良简历1964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专职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作品参加第九、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各类全国性展览,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

郭简历

1964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专职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参加第九、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及各类全国性展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美展铜奖、历史画及主题创作展铜奖、第四届中国当代美展铜奖、第一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全国画院学术奖等。

中国画从来不缺少传统。

历代的绘画犹如绘画史上的明星。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从宋代的写实巅峰到元明清的无骨小写和文人写意,都是我们的传统。

中国画一直沉浸在传统的长河中。

我们学习传统要学什么?学习传统的精神魅力?学传统艺术态度?学习传统技能和方法?我也这么认为学习传统,然后呢?绘画必须非常接近传统,传统的背景从风格到技巧都是继承的,但是...遵循传统,我们能比传统更好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学习传统(绘画)是为了将来和它不一样。了解传统的面目和底蕴,然后就可以避免了。我觉得当代中国画更需要的是走出传统,多做一些“离经叛道”的探索。其实每个时代留下的艺术高峰,都是当时对传统的“反叛”所创造的。宋代的马援、夏圭、元四家,明清的八大,近代的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等。

中国画的主要元素是什么?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或黑白关系)、技法(写意技法、工笔渲染技法)最终形成这幅画的风格、格调、神韵等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谢赫所说的“六法”。关于绘画主题:

国画的题材,人物是一个大项,另一个是山、水、树、石、花草、动物、鸟、虫鱼、建筑、城墙等等。从表现手法来看,就是宏观的山水和微观的人物,花鸟动物。在中国画中,以上几种大致分为山水画、花鸟(动物)画和人物画。这些主题元素及其分类并无传统与现代之分,但在绘画的运用与表达上有传统与现代(当代)之分。现在的山水画大多还是山水树石(加上房屋建筑)的组合概念,世界看到的是大地(水),中间看到的是树林和房屋。今天的花鸟画还是以自然现实为基础,还是容易走向文人画的模式和套路。由于时代生活的制约,人物画确实比山水花鸟画更具当代性。而人物画的写实状态,可以通过工笔人物画的照片造型(照片的滥用),写意人物画的素描和水墨图案,一个“写实与主旋律”的魔咒来想象。关于造型:

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是绘画造型发展的基本规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西方美术的造型变化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有序(关注西方美术史的人都比较了解),中国正统的绘画史基本上以写实为主要脉络,但也出现了八大、陈老莲这样的变形大师。山水画与花鸟画方面更倾向于程式化的造型方式,总结出各种树法、石法、皴法、叶法等,这些已不完全是造型特征,而是带有技法肌理成份了。

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是绘画造型发展的基本规律,全世界都是如此。西方艺术的形态变化发展非常清晰有序(关注西方艺术史的人都很清楚)。现实主义是中国正统绘画史的主线,但也有像八大、陈老莲这样的变形大师。山水画和花鸟画更倾向于风格化的造型方法,各种树法、石法、皴法、叶法等。都是总结出来的,不完全是造型特征,但是有技术质感成分。

在现当代,我们的现代绘画如何吸收古今中外的造型特点,从而发展出更具当代形式和个性的中国画造型?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关于构图:

构图是中国画从传统形式走向现代形式的重要环节。山水画和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两大支柱。从宋元明清到现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构图格式大同小异。再加上一成不变的题材和造型习惯,越来越成熟的笔墨技法,中国画的风格化已经固化。所以中国画要想形成新的结构模式,构图的变化很重要。对带有主观和设计元素的平面构成理论的吸收和利用,将是中国画在画面形式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便捷通道。关于技术和材料:

技法和材料是界定中国画为国画的技术因素,也是本质因素。

中国画主要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奇怪的是,工笔画在宋代达到顶峰后突然衰落,写意及其相应的技法模式:笔墨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笔墨,原本是作为写意的表现手段,后来成为中国画唯一的技术载体,最后成为中国画的文化符号。现在业界谈中国画,最重要的话题是“笔墨”,主要的评判标准也是“笔墨”。作为技术语言的“笔墨”,其重要性压倒了绘画的两大基础:造型和构图。这是世界绘画史上非常奇怪的现象。吴冠中曾说“笔墨等于零”。吴冠中强调绘画形式的重要性,认为“脱离了具象的笔墨等于零”。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关于抽象水墨画:

“抽象”一词来自西方,指的是造型中脱离具体形象的一种纯粹的几何形状。中国水墨写意的“意象造型”和“抽象造型”有同有异,都是表现对象的某种虚幻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写意“笔墨”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效果,它的运动和渗透轨迹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好的写意的笔墨效果,应该有偶然性的成分(比如用大笔,断笔,会增加笔墨的偶然性)。但如果将写意的局部效果加强放大,就会产生另一种“抽象”的图式,其视觉效果与传统写意大相径庭。

不可否认,中国画的发展,尤其是创作理念和审美的更新,需要一些从业者敢于有所突破。突破可以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甚至笔墨的运用,甚至在创作思维、画面结构的处理上,进行全面的突破和改变。比如横向借鉴是中国画改革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在“现实主义”之外寻找创作途径。从古代艺术中寻找更新的元素,突破或避免艺术之外的一些干扰或限制,可能是艺术回归本真的重要途径(虽然很难,尤其是人物画)。

我的水墨系列有树木、岩石、动物等。,只是把中国画常用的一些元素从传统习惯的组合中分离出来,用单一的元素或意象去探索和研究绘画语言。然后用另一种方式拼起来(希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我尝试用山水画宏观控制整体结构,用花鸟画细节刻画微观表现,从而创作出我心目中的山水、树木、石头、动物、花鸟、花木。我只是一个画国画的画家,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水画家或花鸟画家。我一直在用我所掌握的传统笔墨来表达我心目中现代中国画的图式。我尽量用不同的方式去画,哪怕是同一个题材,但是我多年来形成的造型观念和笔墨习惯,会在我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

绘画是一种视觉经验的交流。我不想给我的中国画过多的超出绘画意义的阐述。绘画不是文学,也不是诗歌。绘画中的想象力必须通过图像而不是文字来完成。绘画不是哲学,没必要搞得那么神秘。作为一名中国画从业者,几十年来对工笔花鸟画和水墨写意的两端都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探索,深知突破和创新的不易。怀着对传统的敬畏和对未知的好奇,希望在个人的艺术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空间。国家画院(前身为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李可染有一句话:“要尽最大努力进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

我已经走进去过(哪怕只是一点点),现在我想走出来。

我已经走进去了(哪怕只是一点点),现在我想出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125.html
上一篇在价值趋同的认知里力求自己是画得最好的那一个
下一篇 杨韵作品选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