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马兰后人”邓小岚:带着山里娃唱响《奥林匹克颂》

“马兰后人”邓小岚:带着山里娃唱响《奥林匹克颂》

绿萝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个可爱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站在舞台中央,用希腊语为全球观众献唱《奥林匹克颂》。天籁般的歌声没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真挚的情感。清澈、纯净、空灵的童音响彻奥运场馆,人们被深深打动了。 这个来…

绿萝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4名可爱的小朋友穿着虎头衫和鞋子站在舞台中央,用希腊语为全球观众演唱《奥林匹克颂歌》。天籁般的唱腔没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真挚的情感。清澈、纯净、空童声响彻奥运场馆,让人深受感动。

在这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马兰花童声合唱团”里,年龄最大的孩子11岁,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之所以能走出大山,站在冬奥会的舞台上,是邓小兰十几年的默默奉献。是她在这个贫穷的山村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了在心里唱一首歌谣,让孩子们知道,爱在人间;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了带上一束鲜艳的花环,那里埋葬着抗敌的英雄……”

这是一首飘扬在马兰村的童谣。表演者是马兰村的孩子,指导老师是邓小兰。马兰村,名字像一朵花,是一个小山村,700多户,2000多人。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山区。

马栏村在邓小兰的人生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片血雨腥风的土地,既是邓小兰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父辈们战斗过的地方。

邓小兰的父亲是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家在马兰村。邓小兰的母亲丁宜兰后来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中担任播音员。当时她也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邓拓和报社工作人员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太行山区进行“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强迫村民询问报社工作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为了掩护报社同志,19名村民被杀。

1943年,邓拓的妻子丁依兰在突围后生下了邓小兰。她父母的工作很危险。为了邓小兰的安全,她在当地老家被寄养了三年。邓小兰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受到了老乡们的悉心照顾。她在伊家庄村、马蓬村、马兰村长大,总说自己“吃着富平老乡的奶长大”。直到1946年,邓小兰才回到父母身边。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攻,《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转移到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区,坚持每天出版报纸,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多年后,母亲丁宜兰送给邓小兰一张邮票,上面刻着“马兰后裔”几个字。我父亲邓拓在《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文章时署名“马南邨”,谐音“马兰村”,也是对他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回忆。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父亲情结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邓小兰对马兰村有着深厚的感情。邓小兰从小跟着父母长大。清华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山东工作。1995年,她被调到北京市公安局科技部门。但无论身在何处,富平县马栏村永远是邓小兰最深的牵挂。

1997年,邓小兰第一次回到马兰村,寻找父母战斗过的地方。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当地人依然能清晰地叫出她的婴儿名字,邓小兰不禁泪流满面。“当时我只请了两天假。虽然我看了一眼花,但当我看到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难时,我想帮助他们。”因为工作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邓小兰帮助村民的想法一直埋在心里。

2003年,清明节,退休的邓小兰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一起来到马兰村,为烈士扫墓。看着山村里破败的房屋,那一刻,邓小兰下定决心要在马兰扎根。“当年,马兰村村民为报社献出了19条鲜活的生命!我必须为村民做点什么。”

2004年,邓小兰从北京来到河北马兰村。她心里一直有个结。上次她回马兰村的时候,活动安排她和小学生们一起唱了一首歌,但是孩子们都没有张嘴唱,只是面面相觑。“你会唱什么歌?给我们唱首歌吧!”邓小兰试着说出《向雷锋学习好榜样》《少先队队歌》等歌曲的名字。她唱了一首又一首歌,但是孩子们一直摇头。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国歌,有些还跑调了。旁边的人跟邓小兰解释,“他们什么歌都不会唱。”

这样的场景深深刺痛了邓小兰的心。邓小兰从小就热爱唱歌和音乐。没有音乐和歌唱的童年是多么苍白啊!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我要让老区的孩子童年有音乐。”于是邓小兰开始在马兰村小学教音乐。

离北京马兰村300多公里,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邓小兰会从北京坐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坐车到富平,最后从富平坐班车到马兰。她早上8点出发,晚上7、8点就到了。这期间邓小兰走了18年。

起初,邓小兰利用周末和假期教孩子。后来她干脆住校,在山里待了半年。山村的生活环境不好,尤其是冬天零下十几度的环境。没有加热,没有空音,很难。晚上睡觉的时候,戴着帽子的邓小兰能感觉到刺骨的寒风透过门缝钻进屋里。他只能缩着脖子勉强入睡。

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兰不享受悠闲舒适的退休生活,还要折腾自己。这时,邓小兰总是微笑着回应,“我相信,美妙的音乐能让人想起生活美好的一面。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将能够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

邓小兰发现,山里的孩子虽然不像城市里从小接触乐器和音乐教育的孩子那么懂音乐,但是很有天赋。她经常简单的重复几遍教学,孩子们就能完整的唱一首歌。邓小兰眼里是幸福的。孩子不仅有天赋,而且非常有毅力和耐心。他们能吃苦,一直坚持学习和训练。

邓小兰刚去马兰小学教音乐的时候,简陋的学校只有四栋破旧的楼房。为了建一个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金,还动员在北京的弟弟妹妹一起捐款。共集资4万元,村里建起了7栋校舍,大大改善了马兰小学的办学条件。

邓小兰四处“化缘”,向亲戚朋友家讨要闲置的乐器,并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试图从北京把小号、单簧管、电子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带到学校,手拉手教孩子们演奏。

魏太行山,清胭脂河。邓小兰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经过邓小兰的悉心指导,孩子们逐渐能够演奏复杂的音乐,歌唱技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6年,邓小兰组建马兰小乐队,带孩子练习中外民歌《雪绒花》、《山楂树》、《告别》等。邓小兰从父母手中接过火炬,用无私的奉献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音乐不仅给马兰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邓小兰带着孩子们去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让他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开阔见识。2008年,她还带着孩子去北京旅游,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和地铁。邓小兰带他们参观了鸟巢,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这些山里的孩子能真正看到山外的世界。

2013年,70岁的邓小兰发起了马兰儿童音乐节。“国内有很多成人音乐节,孩子也应该有音乐节。先说我们马兰村吧。”邓晓宇说。

在准备过程中,邓小兰骑车不慎跌入坑中,导致左腿小腿骨折。她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偷偷恢复,坚持通过网络“指挥”进度。仅仅休息了半个多月,邓小兰就准时来到了音乐节开幕式现场。村民们很感动,竖起大拇指:“邓老师,坚强点!”

次年,邓小兰带领孩子们回到母校清华。孩子们参观了第二校门、工字厅、清华、水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并在附近的春园遗址公园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欢乐颂》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5年,邓小兰亲自设计并筹集资金,将小学旁边的荒坡变成了一座三层的“音乐城堡”。邓小兰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马兰之歌》,让马兰村的名字进一步传开。

音乐成为马兰村的一张名片,邓小兰用音乐改变了一个村庄。由于邓小兰的努力,社会各界对马兰村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惠农扶贫政策的实施下,马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生机。

如今的马兰村,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背靠青山,四周碧水环绕。从远处看,它像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空。这是邓小兰资助新建的月亮舞台。未来,马兰儿童音乐节会有真正的舞台。

2021年,富平县程霞学区的校长刘凯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自称“北京冬奥组委”,提出去学校看马兰乐队表演。原来,张艺谋总导演在筹备开幕式时,提出邀请大山里的孩子们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得到了北京冬奥组委的支持。

当张艺谋第一次听到这些儿歌时,他非常感动。“孩子们很真诚,也很单纯。我觉得这是天籁之音。它真正传达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新面貌——人民下一代的新面貌。”

经过层层选拔,选取了富平县城南庄镇5所小学的44名孩子,其中8人来自马兰小乐队。邓小兰激动了:“我们山里的孩子,眼睛清澈,像天上闪亮的星星;他们的声音像山泉一样甜美。孩子们即将登上北京的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真诚和友谊!”

孩子们在北京训练彩排的时候,邓晓兰一直记在心里,平时和他们一起训练,彩排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等待,一起期待舞台的那一刻。2022年1月31日是除夕,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4天。邓小兰特意去合唱团驻地给孩子们包饺子,给他们加油。

2022年2月4日,44名可爱的小朋友身着虎头服、虎头鞋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上,用希腊语为全球观众演唱《奥林匹克颂歌》。近四个月的训练结果终于震惊了世界。看到孩子们完美的表演,邓小兰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归来后,邓小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位于大山深处的马兰村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全国各地的媒体蜂拥至此。邓小兰的内心是平静的,个人荣誉不重要,她更关心马兰村和孩子们的未来。

邓小兰教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大学毕业。这些山区的孩子们因为受到音乐的启发而改变了命运。说起自己的学生,邓小兰如数家珍:“孙志学,考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系;白鹏从河北省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工作。李振涛考上了河南大学,那是我父亲邓拓曾经就读的大学……”

18年来,邓小兰从北京到马兰村,行程20多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5圈左右。“起初,我父亲和我们都很担心我母亲的健康,但看到她发自内心的幸福,我们不得不停止拖我们的后腿。”邓小兰的女儿刘明明说:“妈妈用行动诠释了她的梦想和坚持。她太厉害了!”

“铁关山高,胭脂河潺潺……”在邓小兰为孩子们写的歌词里,有一个她行动胜于语言,默默奉献的故事。这是革命后代红色传承的承诺,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追求中国梦的缩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545.html
上一篇年次手术,邻居爷爷托举“瓷娃娃”圆梦大学
下一篇 你的眼睛眨一下,你的眼睛眨一下,我想对你眨眼睛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