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一朵棉花的旅行,一粒小种子的旅行,一朵棉花的旅行

一朵棉花的旅行,一粒小种子的旅行,一朵棉花的旅行

陈丽萍用绿皮火车打造一个客栈,用两年时间走遍江南调查手织布,今年开始系统学习织布和染布,白略的生活,如此洒脱、纯粹。三月,浦江,火车栈。帛叠展,看一颗棉籽开始的旅程。棉花、棉线、棉布;纺织、染色、剪裁、缝纫……那些由棉花织就或蓝或青、或朴素…

陈丽萍

搭绿皮火车建客栈,花两年时间走遍江南考察手工编织。今年开始系统学习如何织布染布。我的生活是如此的洒脱和纯粹。

三月,浦江,火车栈。

折叠丝绸,看看一个棉籽的旅程。

棉花、棉线、棉布;纺织、染色、切割、缝纫...

那些用棉花织成的土布,蓝色或绿色,朴素或花哨,变成了衣服、珠宝、茶垫,甚至是装置艺术…

一切都和一个小女孩有关——白略,“火车栈”是她的青旅空,手织面料是她近两年的收藏。“严格来说,我收藏民宿已经有七八年了,就连这个展览也想了五年。”

吕火车客栈

“男生在铁轨上钉钉子,等火车过了,你就有自己的小李飞刀了。女孩期待火车带她们去远方,她们永远不会嫁给邻居家的小黑人。我们对这么大的铁箱心存敬畏,能跑得这么猛,跑得这么久。”

——周云鹏的“绿皮火车”

今年3月之前,更多人知道白略是她的“火车栈”。

这列火车是一个由餐馆、旅店和艺术空组成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几列绿色的火车站在街上,感觉像是在穿越空。

“这是我父亲的收藏。当时买了几节火车车厢,一节机车。”她笑着说,它已经放在铁路局了。前几年铁路局要求赶紧拿走,不然就报废当废铁卖了。她不得不把它运到这里。本来她也没想怎么办,只是想着不能淋雨,就搭了个大棚。修平台的时候,我就想,既然地面破了,顺便挖个地下室;它看起来像一个火车站,所以建立另一个候车室。后面的马车空开了,你怎么不做餐厅?于是项目越做越大,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前前后后,差不多用了两年。”

火车栈被一个火车头、五节火车车厢和一个玻璃房子包围在一个正方形空的房间里。玻璃屋是前台和酒吧,两个隔间是餐厅,三个隔间是客栈。走进餐厅,有一种误入火车餐车的感觉。车厢比较豪华,按照20世纪30年代欧洲东方快车的车厢设计,有很浓的老欧洲味道。

在绿色列车的站台下,是曾经举办过“丝绸折叠”展览的艺术室空,呈之字形,纯白色。没有展览,整个空房间显得空摇摆。

“希望它成为‘火车栈’最重要的地方,以后会举办很多活动,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她说,“比如,一个集市可以做成一个长期的、没有噱头的、真正的集市,就像城镇周末集市一样。到时候大家都来赶集买菜喝茶聊天晒太阳。”火车栈没有做任何带有火车主题的事情。她觉得这个主题只是一时的新奇,很难长久。她想要更多:把火车堆变成一个不那么单一、有趣的生活方式空室。

然而,今年5月,白露辞掉了车辆段的日常管理工作,因为她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手工编织上。

旅程从一粒棉花种子开始。

“也许你最后看到的是一块棉布,但请你想象一下,那是一场以一颗棉花种子开始的旅程。经过无数双作者的手,终于到了你的手里。多神奇啊。”

-白略

你为什么收集手织面料?我说不清楚。不得不说大概是从小的感情吧。

她是浦江镇人。她小时候每天上学都要穿过一大片棉田。到了收获的季节,棉桃吐出白色的棉团,全村的奶奶们都戴上花袋子到田里摘棉花。这些包包都是浦江镇特有的手工编织面料。

“在我妈的嫁妆里,压在樟木箱子底下的是一卷用红线缝的布,是我奶奶织的。”外婆去世后,她在阁楼里翻出了外婆结婚前做的婚纱。“算了70多年了,还是崭新的。估计我结婚的时候会穿。”

看这些布衣,好亲切好熟悉。“棉花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种植了700多年。一颗棉种起步不容易,要经过种植、采摘、轧花去籽、弹花、纺纱、染纱、络筒、经编、穿综插筘、打结机编织,最后变成一块棉布到达我们手中。”它们在生活中自然存在,是她和这片土地的纽带。

为什么一定要去农村调查?大约是因为《江南土布史》这本书。“这是吴居石给我推荐的,他也收藏手织面料。是一份前后耗时三十年的江南地区棉纺织实地考察报告。”可惜书里没有图片,提到的很多布的名字都和她现实中见过的不相符。她想自己调查并找到这些衣服。

2010年,她邀请摄影师到原下江南做实地调研。两年后,她走在上海郊区、苏南、浙北的村庄里,敲着陌生的木门,走访了几十个织过布的老太太,向她们询问手织布料的情况,收集了300种上千块的旧布。“收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再收了。”白微微笑了笑。“先是占用空和钱,然后才意识到无止境的收藏也是一种无止境的‘占有欲’,这样不好。”后来,她会逐步出售收集的布料。既然她已经做到了“过去有”,就不需要靠“我有很多布”来证明她在做相关的事情。

今年3月的“丝绸折叠”展览是对这些年田野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参展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非常用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看到平时可能被当作废品丢弃的布片,被做成精致的首饰、模块化的家具,甚至是大气的衣服,她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

她喜欢野外工作的过程。对于参观的人来说,编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男耕女织,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我看到了过去的人是如何“珍惜东西”的。一块蓝色印花被用来掉色,打了补丁还在用。最后,它坏到可以用来做尿布..."物尽其用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更多手工编织的可能性

“在做实地调研之前,我尝试过手工编织制作一些产品,但并不理想,及时停止了。在对它了解不够的前提下,我觉得还是不要做的好。”

-白略

不再收藏后,白略想做新的手织面料,把古老的工艺和现代简约的设计结合起来。“与独立服装设计师合作,从衣服本身设计面料,而不是一味的编织面料。”

为了探索手工编织的更多可能性,今年,白略开始系统学习编织。“以前是随便一个手势。”其实就算她说“只是打着手势”,她也已经有很多死忠粉了。她学习的地方是金泽工艺博物馆。跟随张喜梅老师,她开始一次又一次地经纱,专注于四综织机能织出多少种图案。

“我之所以喜欢金泽工艺馆,大概是因为这里门槛高,没有门槛。”她解释说,高门槛不是接待与纺织无关的人,无门槛是只要是真正热爱纺织的人,都会受到特别友好和慷慨的对待。老师受人尊敬但不高人一等,有点乌托邦但一点也不矫情。

6月中旬,她在金泽美术馆学习了一周的蓝染。老师是杨建军,清华美院染织服装系的老师。这一周,她系统地学习了从制作靛蓝到染布的整个过程,包括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染料以及不同的染缸建造方法。

为什么要学染布?因为她在收集手织面料的时候,发现植物染色和化学染色的价格会低很多,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植物染色都是鱼龙混杂。“大部分植物都是染色的,都是有味道的。”她学的是蓝染,因为手织面料大多是蓝色的,她想从源头了解手织面料。

在接触了蓝染之后,她发现商家夸大了植物染色的“环保性”。至今保留下来的布料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基本都不是天然的蓝色染料。即使天然靛蓝被自然还原,也会有少量污染,因为兰草发酵后必须制成靛蓝泥,以方便储存和运输,而且必须加入石灰将靛蓝泥还原成染液。她想学会分析和辨别。

“除非现在采摘染色,否则不可能达到所谓的100%环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在家门口种了一大片蓝草。今年7月,蓝草成熟了,她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摘蓝莓”。摘完叶子,村里的娃娃都来帮忙,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不断重复着“泡、挤水、氧化”的口头禅。各种操作染出来的蓝色颜色和质地差别很大。她不抗拒化学染色。“她只是想在了解之后,清楚地告诉别人其中的区别。”

张喜梅是著名的纺织研究专家。她是一名教师。当然,她不只是学习如何染布。她要从这里的源头学习布料的纹理走向和编织工艺...今年十月,她将去金泽学习织布。“继续学习。能在有生之年研究出这种布料,已经很满足了。”

采访后记

虽然白略说手工编织其实并没有占用她太多的时间,基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但是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不自觉的看看布,染一下。甚至当她出国时,她也会寻找当地的纺织品和植物染料。八月份去老挝的时候,她忍不住染了布。看她的微博和微信,几乎都是和火车栈、手织面料、染料有关的。这个时髦的女人真的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生命,以此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6742.html
上一篇在厨房定制一条牛仔裤
下一篇 心诚所致金石为开五祖,心诚所致金石为开的英文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