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大吴泥塑吴光让

大吴泥塑吴光让

谢凯大吴泥塑,以其特有的“多层贴塑”技艺成为中国泥塑中的一朵“奇葩”。在延续7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历经风雨、起伏跌宕,但仍然一路绽放。在中国,叫“大吴”的村落有很多,然而以泥塑闻名的只有一个,它就是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村。自南宋末年泥…

大吴泥塑吴光让

谢凯

大武泥塑以其“多层粘贴”的独特技艺,成为中国泥塑中的一朵“奇葩”。在7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依然一路绽放。

在中国,有很多叫大武的村庄,但以泥塑闻名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广东潮安县富阳镇的大武村。自南宋末年泥塑艺术家为躲避中原战乱举家南迁以来,泥塑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700多年,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符号——大悟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中国三大泥塑”。

在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武泥塑一路跌宕起伏。它经历过村里“人人会泥塑,家家有作坊”的辉煌时期,也经历过只有一两个人坚守,技艺几近失传的孤独时光。2008年,大武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年来,承载着国字号荣誉的大武泥塑现状如何?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期待,我们走进了大吴村。

专家认为它丢失了。

走进村子,一路都能看到一股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气息。宽敞笔直的水泥村道绿树成荫,厂房、民房井然有序。走着走着,我想起了以前商人在村里挨家挨户买“安仔”(潮州人对大吴泥塑的称呼),而现在除了杂货铺,街道两旁已经看不到泥塑了,直到我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吴村大道41号的吴广让泥塑工作室。

一个老人正在里面做着手里的泥活,厚厚的老花镜耷拉在鼻梁上,镜片后面微凹的眼睛盯着眼前已经成型的人物的泥塑毛坯,手中的泥刀快速准确地修饰着细节。从年龄和外貌来看,他应该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拜访的人——大吴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广让。在我们表明我们的意图后,吴老先生并没有停止他的工作。”当他这样做时,他说,“我在报纸采访时总是这样做。"

66岁的吴光让出生在一个泥塑家庭。14岁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吴来书学习泥塑。当时人们在婚嫁、婚姻、传统节日中使用“安仔”,泥塑这一手艺就成了“香饼”。当时吴村有1000多人,其中400多人以做泥塑为生。村头巷尾、房前屋后、路边树下,摆满了各种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泥塑制品;每到傍晚,烧制泥塑的小窑里袅袅白烟,映着晚霞……这一时期的大吴泥塑制作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当时国内最著名的泥人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武泥塑没有与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同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广让停下手中的工作,有点遗憾地说:“北京的专家还以为大吴泥塑已经失传了呢!”原来“文革”时期,以传统戏剧为创作题材的大武泥塑受到冲击,艺术家纷纷转行,导致这一技艺几近消失。到了2000年,村里只剩下吴光让和其他一两家做。2003年,潮州群众艺术馆馆长陈湘君写了一本名为《潮州大吴泥塑》的书。这本书到了北京的专家手里后,他们都很惊讶地知道还有人在做这个东西,于是大吴泥塑就被重视了。“第一批在我们上报之前已经过评审,所以只能入选第二批。”

至今,吴广让还清楚地记得在北京与专家的那次会面。让他特别难忘的是,一位专家握着他的手很久,激动地说:“还好你还在坚持。不容易,不容易……”

“加法”的艺术

吴代泥塑种类繁多,分为戏剧人物、爱童人物、泥塑玩具、人物雕像、塑像等。不过现在最常见的还是戏剧人物,用一组人物来固定戏剧中的某个特定场景,让人们在看泥塑的时候就能知道该剧的全貌,指出该剧的主题。制作戏剧人物有一套固定的工序,分为采泥、练泥、捏塑、烧坯、上漆五个环节。雕、塑揉、糊、刻、画并用,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与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中的其他泥塑相比,大吴泥人最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多层裱糊,即捏好人物后,将泥塑卷成薄片,然后按照“先穿内衣后穿外衣”的原则将泥塑片“穿”在人物身上,并根据人物的体态进行折叠翻转,使之与人物完全吻合,“压成碎片”。“其他地方泥人的服饰都是整体成型的。即使有贴塑的技术,也只是用在衣服处或袖口等地方,而大吴泥人的服饰是整体穿上的,几件衣服会贴上几层泥片。雕塑是把多余的泥巴一点一点去掉的艺术,是‘减法’的艺术,而贴塑贴是把泥巴一层一层贴上去,再加上去的艺术。”

为了更直观地向我们展示糊塑的手法,吴广让小心翼翼地将身后玻璃窗里一组名为“赵武娘找老公”的泥塑中的“赵武娘”去掉。赵武娘的服饰繁复,有领、衫、袖、带、裙、袍...作品从里到外贴了4层。吴光让介绍,这是他做过最难的工作。从早到晚用了五天,这组作品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地方奖’金奖”。

大武泥塑是用当地的“牛顽土”制作而成,含有大量水分,质地厚重。用这种土做出飘飘裙的轻灵感是很难的。为了突出抹灰的特点,泥塑艺人还特意选择了潮剧中服饰复杂的人物作为主题,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抹灰的难度。难怪即使在清朝到明朝时期,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只有少部分人掌握这项技艺,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要掌握这项技能,除了多年的琢磨,还有一些窍门."比如切泥也是一样。“小丑”的衣服和“担脚”的衣服裁剪方法不同。“小丑”的裤腿要剪成弧形,看起来感觉邋遢;“丹娇”的裤腿要剪平,左右对齐,突出斯文的特点。吴光让回忆,“文革”期间,当时不允许做传统题材的泥塑,只能做毛主席头像。为了学习传统的泥塑裱糊技艺,他只能晚上点煤油灯偷学,怕被别人看到惹事,只能含着眼泪把作品砸了。

一个订单20多万。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大武泥塑的重视和媒体宣传,以及参加文博会、工艺展、世博会等各类展览,大武泥塑作为地域民俗文化的象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藏家和海外华人,中国名人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农业美术馆都先后向吴广让订购泥塑作品。

前不久,吴广让接到一个订单,广东省博物馆向他订购了一套潮汕民俗大型泥塑作品。这套作品分为13组,共134个人物,表现了潮汕人从新生儿到老人,不同年龄阶段所经历的“开腥”、“满月”、“出园”、“结婚”、“过生日”等13种习俗。从草图设计到泥胚制作,再到烧制、上色到最后完成,吴广让倾注了大量心血,耗时一年多才完成。

问及收入,吴广让笑着说:“20多万。”当我们都一脸惊讶的时候,他补充道:“其实也不贵。如果我的作品平均两个万元,那就远不止这些了。”

与吴广让同村的吴伟清是大武泥塑省级传承人。2000年左右,放弃务农从事泥塑制作的吴伟清和他的家人住在一个又黑又窄的老房子里。当时默默无闻,作品卖不出去,家里每天收入不到50元的,生活异常艰难。为了补贴家用,他们的女儿和儿子高中毕业后都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外出打工赚钱。被评为省级传承人后,吴伟清逐渐走红,一套作品能卖到2000元左右。现在他用创作泥塑赚来的钱盖了一栋4层400多平米的新楼,还开了一个专门的泥塑工作室。原来,在广州工作的儿子也回到了家乡,向父亲学习了大武泥塑的传统技艺。

与吴光让和吴伟清利用家庭作坊制作泥塑不同,村里的另一位泥塑艺术家吴德相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吴德相就开办了泥塑厂,利用逆向成型技术批量制作大型雕像和佛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村里唯一一家生产泥塑产品的企业。据他说,工厂的利润每个月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有人说我抛弃传统,但我不这么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能赚钱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吴德相坚定地说。

传承路上的困惑

千百年来,大武泥塑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律。这种单线封闭的传承方式虽然有利于维系家族技艺,保护家族利益,但不利于技艺的广泛传播。新时期,这一规定虽有所淡化,但也逐渐开展了一些针对市民和学生的宣传和讲座。然而,核心技术的传承仍然局限于家庭。例如,光武让这个家族延续至今的塑料粘贴技术只遗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相比之下,作为“中国三大泥塑”之一的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在技艺传承模式上更为开放。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敬火,先后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任教,并成立工作室。先后在全国招收了五批学生,培养了一大批泥塑人才。无锡惠山泥人泥塑技艺也于2013年9月正式进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非遗班”,成为学校开始招生的特色专业。长此以往,大武泥塑面临失传的危机。

另一方面,虽然传统工艺制作的大武泥塑在市场上价格不菲,但并不能吸引村里的年轻人从事传统泥塑制作。原因是学习大武泥塑传统技艺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学了之后,要经过几年的磨练,作品才能卖个好价钱,远不如做其他事情赚钱,所以年轻人没有耐心去学。

不愿传承技艺和年轻人不愿学习,成为大吴泥塑传承路上的两个“拦路虎”。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成为当地非遗保护部门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将大武泥塑打造成一个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品牌,形成一个全新的泥塑文化产业,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新途径。一方面,大武泥塑的非核心工艺部分通过引入现代逆向成型技术生产,提高了产品效益,同时丰富了大武泥塑的产品种类,制作儿童玩具泥塑、趣味泥塑、礼品泥塑;另一方面,结合潮州的旅游文化,举办主题节庆活动,推动潮州大吴泥塑的市场化发展。比如甘肃每年都会举办香包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当大武泥塑产业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时候,这项技艺的传承就有了优越的自身和社会条件,就会广泛而持久地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8562.html
上一篇许进京中医
下一篇 石湾女郎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