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具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是我们滋养廉政初心、淬炼廉洁灵魂的法宝,是我们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开展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具有超越时代空的穿透力。它是我们滋养廉洁心灵、锤炼廉洁灵魂的法宝,是我们汲取信仰力量、寻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进行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滋养初心,锤炼灵魂。”[1]

廉洁从政是我们党的初心和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指出,腐败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它伴随着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是一切肮脏事物的温床。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彻底根除腐败的毒瘤,为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和廉政建设奠定经济和政治基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公仆,应当履行廉政职责,为人民服务。因此,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诞生于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久就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盛行,贪污成风。党坚决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更加注重追求廉洁政治,坚决清除那些思想作风不纯、腐化堕落的分子。192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坚决肃清贪污腐败分子的通知》,要求地方党组织迅速审查混入党内的腐败分子。“必须毫不留情地把党洗出来,不能让它留在党内,不能让它腐败,不能让它在群众中威信扫地。”[2]这个公告是党最早的专门反腐败的文件,表明了党清除腐败分子的决心,也表明了建设廉洁政治也是党的初心和追求。

为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我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公开表明自己的旗帜,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改革政治机构,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3〕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治目标。

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次参议院,制定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策纲领》,明确规定:“发扬艰苦作风,廉洁从政,消除腐败。”[4]1940年,陕甘宁边区修改了《政策纲领》,经中共中央批准后于次年5月1日公布。修订后的《陕甘宁边区政策纲领》再次提出了廉洁从政的思想。第八条规定:“执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触犯法律的党员将受到严惩。”[5]“对违法的党员从重处罚”是中共中央在审议时故意加上的。这些廉政条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精神,再次表明廉洁政治是党的坚定不移的目标。

用延安精神滋养诚信初心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土地革命的优良传统,面对抗日战争的困难局面,经过艰苦的生活,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这一精神要求下,我们党为了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实现廉洁政治,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工作生活条件的严格要求,以滋养初心的廉洁,实现廉洁政治。

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贪污、扣压应当给予或支付的财物、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等十种行为,都属于贪污。贪污数额在五百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死刑;贪污数额不满三百元的,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一百元以上不满三百元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不满一百元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劳役;腐败分子除了要依法惩处,还要行政惩处。[6]由于货币贬值,1939年边区政府修改《惩治贪污罪条例》时,将贪污罪的死刑数额由500元以上改为1000元以上。

1941年,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边区水、旱、蝗等自然灾害不断,陕甘宁边区陷入严重困难,“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没有纸,没有蔬菜,士兵没有鞋袜,冬天没有工作人员的被子”。[7]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求陕甘宁边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边区政府还颁布了“厉行节约”的五项规定,提倡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坚持廉洁节约的作风,严格反对腐败。

1942年2月,边区政府对劳动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边区政府首脑以上只能有一个勤务兵,住一个洞的窑洞,配一匹马;3个科长带1个勤务兵,住1孔窑洞,不配备专用马;按行政编制25人配备一匹公马;专员公署只配了2匹马和1头驴;县政府只有一匹马和一头驴。直到1945年,延安公务员都有一套棉衣,一套单衣,一套衬衫,几双棉鞋。大米一天16两,蔬菜1斤。猪肉一个月2两,食用油1.5斤。当时,延安的公教人员生活十分艰难。所有的机关、学校、部队,早晚都有干小米白菜汤,中午有小米粥,素菜,每周一次肉,每月一次白面馒头。在困难时期,自救、互救,、朱德、耕地种菜,、任还亲自纺毛线。在“背枪上战场,锄头上田庄”的口号下,陕甘宁军队在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开展了开荒运动,开垦土地。

惩治腐败的制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边区政府和公务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延安精神的体现和具体化,培育了陕甘宁边区的清廉行为和清廉追求。因此,边境地区的腐败已经减少到绝迹。1940年,陕甘宁边区的司法机关审理了644起贪污案件,1941年下降到153起。到1943年,边区政府官员中的腐败现象基本被取缔。

党和政府对公务员艰苦生活的要求,不仅是由当时的物质条件决定的,也是由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防止干部腐败变质的要求决定的。公仆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艰苦奋斗、积极奉献的好作风,与国民党统治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廉洁政治、廉洁生活的形成,是延安精神的结果和生动写照,也是延安精神的必然反映。

用延安精神提炼廉洁的灵魂

延安精神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层面,还表现在宗旨意识、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了或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独立运动,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运动。”[8]这种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初心,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延安精神在廉洁灵魂深处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少数人为自己谋取私利和特权。

毛泽东指出:“我们所有的工作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人民。”[9]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延安精神意志品质的体现,是我们在心中炼就廉洁灵魂的灵丹妙药。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精神支配的,总是受精神支配的。树立廉洁意识,坚持廉洁行为,用延安精神来检验和衡量,无疑是一个党员干部最好的试金石。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1943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政治纪律总则》、《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条例》、《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等一系列干部管理条例。,以规范党政干部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5月8日颁布《边区政府官员公约》,要求边区政府官员严格遵守政府纪律,服从整体利益,公正廉洁,遵纪守法,互相规范,互相帮助,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军队,积极帮助军队等。[10]全面规定了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纪律。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再次从思想上纯洁了党组织,从精神上炼就了浩然正气。在整风运动中,他专门把郭沫若的《为沈嘉三百周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之一,要求全党吸取李自成入京后由于骄傲自满和下属腐败而最终失败的教训。1944年4月,他特别提醒全党:“我们把郭沫若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印出来,也是告诉同志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他们胜利时引以为荣的错误。”[11]同年11月,他又给郭沫若写信:“把你的《沈嘉三百年祭》当作一个整风文件。小胜得意,大胜更得意,人一次次吃亏。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真的很值得注意。”“虽然我兢兢业业,也怕出什么事,但说不定什么地方会出什么事。”[12]可见毛泽东防止腐败和骄傲以及提炼思想灵魂的良苦用心。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用延安精神规范党员干部的廉洁行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总结说,延安有“十无”:“这里没有贪官污吏,没有两个土豪劣绅,没有三个赌博,没有四个妓女,没有五个小妾,没有六个乞丐,没有七个结党营私,没有八个萎靡不振,没有九个吃摩擦饭的人,没有十个发国财的人。”[13]这“十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令人向往,催人奋进。

在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滋养廉洁的心灵,锤炼廉洁的灵魂,始终保持蓬勃进取的姿态,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传承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品格,用延安精神汲取信仰的力量,找准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这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力将势不可挡。

给…作注解

[1]《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个确保”任务,努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赶超新篇章》,《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83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5页。

[4]《陕甘宁边区文献选编》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04页。

[5]《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集》A 2,中央档案馆1994年出版,第354页。

[6]《陕甘宁边区文献选编》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5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2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9]《毛泽东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3页。

[10]《陕甘宁边区文献选编》第7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3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48页。

[12]《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1页。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18页。

作者简介

张,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廉政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568.html
上一篇经济复苏背景下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分析与疏导策略
下一篇 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