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

黄乔生在北京市中心的沙滩五四大街29号,矗立着一座红砖砌成的大楼,是北京大学第一院、图书馆和校部旧址,俗称“北大红楼”,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时曾在这里办公,李大钊先生曾在此任职北大图书馆馆长,文科学长陈独秀先生在…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

盛桥

在北京市中心的海滩伍肆街29号,矗立着一座红砖建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学部旧址,俗称“北大红楼”,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在此工作,李大钊先生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在此工作,文科生陈独秀先生在此主编《新青年》,鲁迅先生在此讲学。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是北京大学和他在《新青年》杂志的同事。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励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才,在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凝聚和辐射出巨大的力量。北京大学红楼师生以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理性在运动中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五四运动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付诸实践和行动,是思想启蒙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021年5月,我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的一次读书活动开幕式上发言:

北大红楼不仅有一栋楼,还有一位大师,是他赋予了这栋楼深刻的历史意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大师,以及众多北大师生,让这座建筑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熠熠生辉。

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一个贯穿古今、融合中外的巨人。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民族面临危机时,文化都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导向作用。与唐宋古文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也诞生了英杰,他抱着“文学八代衰,道纪溺”的远大志向。与唐宋古文运动相比,世纪之初北京的新文化运动范围更广、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新文化先贤和唐宋名家一样,尊崇元典,传承文化脉络,顺应时代要求,勇于变革,善于创新。在与外来文明的碰撞中,他们坚定了文化自信,在中西文明交融的关键时期,为中国的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们的成就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而且在许多领域。他们勇于探索,坚守道德,专攻艺术;她们优雅、博大、深邃、犀利、有才、温柔。

提到新文化运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领袖鲁迅。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给他的结论。这很好。鲁迅的成就和影响很大,应该专门写一本书。但是,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广泛的运动,是由一个团体发起和进行的,周围有旗手和领袖,有一个组织严密的队伍,能够担负起发扬民主科学、启迪民智的重任。新文化运动是一座巍峨连绵的大山,其中可能有一个高峰,也可能有一个主峰,但一定是群峰千石争美。

我想用一张图来说明。

这幅画是现代人画的,题目是《北大钟声》。陈独秀从上海带来《新青年》杂志后,放在北大编辑。于是,北大的教授们成了这本杂志的同事,从而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这幅画里有九个人,分别是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钱、刘半农、沈。当然,我们可以在标题中说“从左边”或“从右边”来了解图片中的所有人。但大多数人总是关注中间的一个或几个,也就是中心主题,在外语中就是“C”。

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我去大学和学生交流,从图像学的角度介绍了这幅画。讲座的题目是“边缘还是C——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这幅画创作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距离五四运动已近百年。人们的思想变化很大,学术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客观了许多。画面中间站着的是陈独秀,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过去少有的一幕!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总指挥。没有他的号召和组织,一群新文化英雄不会这样聚集在一起。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陈独秀被公认为共产党的创始人——早期几次党代会选出的领导人都是他,但由于他后来犯了党的路线错误,也影响了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用的评价。如果你以前画这样的画,当然没有他的位置。但是现在我们看问题更客观更全面,有历史的眼光,所以画家把他放在中间。但是,他虽然在画面中间,但是在第二排,形象有点小,不能说是c,那么,谁在中间,谁在前面呢?蔡元培与鲁迅。校长蔡元培当然是核心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包容新旧精英。但画家还是把鲁迅和他并列在中间位置,不过是习惯性思维和潜意识的影响。

这九位文化大师在各自领域创造了卓越的成就,是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和展览的重点。2019年,我策划了一个展览《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八大作家》,选取了其中的八位,主要对应唐宋时期的“古代文学八大作家”。虽然画中的沈被弃,但实际上,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和书法家,在近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我想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几位新文化先贤的特点和成就。

首先,他们是新思想的先驱,勇敢的时代潮流,有强烈的进步意志。蔡元培,旧时代的人物,在清代获得了很高的名望:中进士,入翰林院。然而,蔡元培并不保守。他厌恶官场争斗,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兴办教育。甲午战争爆发,他开始接触西学,同情变法。1998年9月回到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督学,倡导新学。1904年,蔡元培感到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与陶成立了光复会。1905年,光复会并入新成立的同盟会。他被孙中山任命为同盟会上海支部的负责人。

蔡元培虽然有很深的老学功底,但并不守旧。为了民族进步,中年发奋图强,出国留学。1907年5月赴德国柏林,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心理学、美学和哲学。除了学习,他还教唐(后来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的四个侄子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他的新教育理念很难与民国初年的统治者调和,所以很快就辞职了。1916年12月26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9日,北大校长发表就职演说,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持宗旨,二是磨砺德性,三是尊师重道。他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办学方针,吸收新的学术思想,与他在德国的学习有关。他视野开阔,眼光独到。他兼容并蓄的思想使他在选拔人才、实行“教授治校”、倡导学术民主等方面都坚持一种模式。辜鸿铭,曾经的清朝元老,因为学识渊博,视野开阔,被聘为教授。梁漱溟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专精于此道,就把他招去教书。徐悲鸿从日本东京回到北京,被他聘为北京大学绘画研究会导师。至于陈独秀,他不仅对草堂高度关注,甚至伪造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简历,被聘为文科学长。胡适从美国回来了,但他还没有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蔡元培为了进北大,第一次叫他博士。因为蔡元培的新思想,一派一刊一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很大的贡献。

陈独秀于1896年被接纳为学者。曾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学过法语和造船,后留学日本,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早在1904年3月,陈独秀、方、吴寿彝就创办了《安徽俗语报》,显示了他追求新知、启发民智的志向。1915年创办《La Jeunesse》(后改名《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致青年》,堪称新文化运动的宣言。其中提出了六条原则,都是历史进步的:第一,独立而不是奴隶;第二,进步而非保守;第三,进取而非隐退;四、天下而非锁国;五、功利而非虚假;6.科学的而不是想象的。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

胡适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之我见》,成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先驱。他出版了中国新文学界第一部白话诗集《试集》,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式,开启了“新诗时代”。胡适在哲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著有中国第一部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专著《白话文学史》。

其次,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是有成就的学者,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学者,更是进行了方法论创新的大师级学者。陈独秀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晚年的文献学研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和红学方面。影响最大的学术活动是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他更勤于“小心求证”。师从美国“实验主义者”约翰·杜威,强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将国故整理或国学研究纳入他的《中国复兴》中,而非一般所概括的“全盘西化”。他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突破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史学和思想史的观念和规范,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产生了示范效应,影响了一大批学者。

鲁迅当时擅长创作,他的作品至今仍为读者所熟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曾被选入中学课本。阿q、祥林嫂、孔乙己、润土等人物为妇女儿童所熟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300多部作品,翻译出来的文字几乎等于他创造出来的文字。他的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都不变。他抱着“硬译”的态度,希望通过引入欧洲长句来增加汉语的表现力。此外,他还在古籍整理和现代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中国小说简史》结束了“中国小说从来没有历史”的时代。郭沫若称赞他“为后学开辟了无数道路”,他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被视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双星。

“五四”前后,李大钊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我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学术造诣很深,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而且在中国社会分析和党的建设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是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他擅长音韵训诂。1919年成为统一国语筹备委员会委员,任驻官。同年,民国官话研究会出版了《全国语音学词典》,最终由教育部作为标准出版,钱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钱还提倡使用新的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纪年方法和汉字书写。在音韵学研究方面,钱的《音韵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1918年)有许多独创性的发明,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对此,评价说:“如果没有钱等前辈的不懈追求,也许我们今天就享受不到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好处。”

刘半农,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1920年春,赴欧洲深造,在英国伦敦大学语音实验室工作,后转到法国巴黎大学,在法兰西学院听讲,专攻实验语音学。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以外国名义授予的最高学术头衔的中国人。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系导师,并建立了语言与音乐节奏实验室,成为汉语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他在刘半农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致力于汉字声调的研究,测试了十二种汉语方言的四声,并撰写了《四声实验录》。他在北京大学成立了语言与音乐节奏实验室,记录了70多种方言,并根据这些方言材料编制了考察汉语方言的音标表。在语法研究方面,刘半农并不满足于《马史文通》对外国语法的机械模仿,而是主张结合汉语实际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1919年,北京大学出版集团出版了他的《汉语语法通论》。刘半农兴趣广泛,才华横溢。20世纪20年代,他写了《半农谈影》,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摄影的作品。

蔡元培评价刘半农说:“在《新青年》上提倡白话诗文,叙述地摊上所搜集的唱本,我们完全认为是文学家。后来……(他)专做语音学的工作,完全是科学家了。”

《新青年》和大师们蔡元培评价刘半农说:“我们认为《新青年》提倡白话诗,把地摊上收集的歌叙述出来,是作家。后来...(他)专攻语音学,成了科学家。”新青年与大师

第三,新文化的英雄们异口同声地回应,寻求相同的精神,紧密合作,形成一个团体的力量。比如,为了加强文学革命的声势和影响,钱和刘半农于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演了一出“双簧戏”——钱化名“王京选”,发表《文学革命的回应》,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与弊”,抨击《新青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作为新文化运动捍卫者的刘半农,则发表了《答王京选》,对其进行了逐一批判。

这个群体的强大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李大钊被军阀政府杀害后,沈、周作人等人保护其遗孤,千方百计供养其生活,保存李大钊手稿并积极争取出版。鲁迅还为李大钊的遗作《寿昌全集》作序。1939年1月,为了解决李大钊子女的生活困境,筹集到延安的路费,钱带病四处奔波,接触、推销李大钊的书籍,因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去世。

当然,新文化英雄们之间也有意见分歧、矛盾纷争。但总的来说,他们在一个时期内共同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奠定了新文化的基础。这一点,他们事后回忆,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一个展览,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套书,都是说不完的,值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北京是一座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城市。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强调的是,北京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文化新旧转换的典范城市。回到这幅画上来,正是在图上工作的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见证并与人一起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创新过程。

我们应该向这些建筑的主人致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190.html
上一篇北漂一般住在哪里
下一篇 大揭秘鲁迅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