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姚雪垠的李自成写完了吗

姚雪垠的李自成写完了吗

方继孝姚雪垠住进复外大街22号楼大约是在1980年前后。因为这座楼是1979年才竣工的。1981年3月25日,姚雪垠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信,留下的住家地址是:复外大街22号楼2门10号。1975年10月19日,姚雪垠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长信…

姚雪垠的李自成写完了吗

方姬晓

姚1980年左右住在阜外大街22号楼。因为这栋楼是1979年才建成的。1981年3月25日,姚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去了一封信,留下了他家的地址:阜外大街22号楼2号门10号。

1975年10月19日,姚给主席写了一封长信,报告《李自成》第二卷初稿已于一年前完成,他的年龄、写作计划和志向,以及今后的艰巨工作。这封信由宋一平送给胡乔木,然后送给胡乔木,又请邓小平送给毛泽东。11月2日,身患严重眼疾的毛主席在说明胡乔木情况的信中写道:印发给政治局全体同志。我同意他写两卷、三卷到五卷的《李自成》。

1975年12月,姚从湖北武汉来到北京,住进了幸福村青年社的宿舍。他集中精力,抓紧时间修改第二卷的手稿。1976年初夏,姚终于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的修订工作。1977年,《李自成》第二卷和第一修订卷相继出版。不久,姚被正式调到北京;1979年,阜外大街大厦落成,姚搬进了22号楼2号门10号。从此,他安下心来,安心创作了李自成系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

姚,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生于河南邓县姚家寨。因属“关”辈,排行第三,故名。我父亲去了开封优秀师范学校。姚九岁时,土匪攻破寨子,姚家的房子和衣服都被烧了。从此,他随父母逃往邓县居住。在县城,先在私立学校读了一年多,然后去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三年。背了很多古文,练了文言文。1924年小学毕业后,我到信阳上中学。1929年夏,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同时,以“雪痕”为笔名,在《河南日报副刊》发表第一部小说《两座孤坟》等作品。这些小说写了被封建势力迫害致死的下层工人的悲惨故事,表现出明显的民主倾向。1931年暑假,姚因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政治斗争被捕,校方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将其开除。

他离开河南来到北平,住在海边的一间小公寓里。在北平期间,我经常在北平图书馆看书。从“九·一八”到抗日战争爆发,姚有时住在北平,有时回河南。1933年,我和朋友开了一家小书店,叫大陆书店,出版到今天。1936年,他收集了家乡的口语,编成《南洋词汇》。1937年8月,我从北平搬到开封,准备去延安。我没有去延安,因为我听从了刚从日本回来的王和在河南大学教书的纪、的建议。他们建议由姚、季、王三位编辑办一个刊物,叫《风暴》(周刊),共患难。

这份在当时影响非常好的刊物,很快就由中共河南省委直接领导。台儿庄战役后,他作为《暴风周刊》的主编和国家通讯社的记者,到徐州采访,然后写了一部简化的报告文学《战地书信》。此外,他还写了《白龙岗》和《可怜的麦秸》两篇短篇小说,寄给主编茅盾,发表在香港《文艺阵地》上。《可怜的麦秆》出版后,在中国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并由叶君健翻译成英文,随后又有几个文本版本。

因此,小说之所以受到文坛的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它成功地运用了生动活泼的群众口语,写出了农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觉醒和变化。武汉失陷后,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退守襄樊,后方留守处设在浚县。中共地下党与李宗仁合作,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由钱俊瑞、曹迪秋、胡绳领导。

1938年底,姚参加文化工作委员会,被派到浚县留守处从事进步的抗日文化活动。自1939年以来,在游历鄂、皖、川等地的过程中,姚主要致力于小说创作,如《春暖花开的时候》、《军马之恋》、《新苗》、《团圆》等。这些作品大多以抗战初期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知识青年为题材,写出了青年一代高涨的救国热情。也从侧面触及了国民党军政机构的黑暗腐败和地方封建势力的猖獗,揭示了抗战阵营内部的复杂斗争。

1943年初赴重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创作研究部部长。

在重庆期间,三卷本的《春暖花开》在当时被认为是畅销书。1945年初,离开重庆,到东北大学任副教授(后迁至四川三台)。抗战胜利前后,姚转向故乡和童年题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长夜》,并撰写了《我的老祖母》、《祖母的命运》、《大嫂》等一系列散文。《长夜》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的豫西农村为背景,描写了土匪队伍李水磨的传奇人生,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强人”形象。真实而有力地揭示了许多农民在破产和饥饿的绝境中成为小偷的社会根源,同时表明他们具有抵抗恶势力的巨大潜在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姚还写了爱国科学家陆荣轩的传记和短篇小说《人性的恢复》。1948年后,他先在浦东的高星农业学校教中文,然后成为上海私立大夏大学的教授,后来担任文学院的副教务长和代理院长。在此期间,姚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出版了《石敬瑭政权论》、《明初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著作。姚1981年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信

姚1981年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信

此外,还有两本未完成的手稿,一本是《明朝特务政治》。通过写这篇手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到明朝皇帝统治臣民的一种特殊手段,这种手段在唐宋时期是没有的。另一个是崇祯皇帝。当时他写作的目的是了解明朝中期以后各代皇帝的政治生活。一是考察崇祯所继承的历史包袱,二是探究形成其悲剧性格的各种因素。以上的研究和写作,为他后来创作李自成准备了条件。

《李自成》第一、二卷相继出版后,许多读者喜欢姚对崇祯的刻画,这与他1948年住在浦东农村时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上海解放后,姚仍在私立大夏大学任教。他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思考以后是教书还是继续创作,最后决定继续创作。1951年,姚赴浙东参加土改。因为不懂当地语言,听不懂当地风俗,他想到了回河南。在华东师范大学即将成立的这个夏天,他带着一些创作的愿望和希望,在家乡河南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夏,中南作家协会成立,转中南作家协会,迁至武汉。除了写少量的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杂文和杂感外,他的写作处于一个低迷时期。仅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发表了《论学者的思想内容》、《现实主义讨论中的一些问题》等论文。

1956年,他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捉虎》。讲的是一个面粉厂的老工人,技术很好,但是很保守。他的小徒弟,技术差,但有创新精神,被暗藏的敌人剥削,影响生产。后来敌人暴露了,师徒联手创新,做出了成绩。这部小说已经和作家出版社签约,即将出版。因为反右派斗争开始了,所以停止了。在创作和命运的双重打击下,他开始秘密撰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姚创作《李自成》时,因为被戴了“右派帽子”,没想到会有发表的机会。1957年10月开始写作,次年8月被派到东西湖劳动监察。我已经完成了第一卷,我已经写了第二卷的第一部分。

1960年国庆节,姚被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工作。在向当时的文联领导汇报创作时,姚谈到了《李自成》的创作,并拿出初稿让领导审阅。马上得到领导的支持,用半年的时间,第一卷就顺利整理出来了。1961年秋,手稿到达中国青年出版社,当即同意出版。第一卷于1963年出版。

第一卷写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冬到次年夏。农民战争正处于低潮。李自成在潼关附近被明军包围。经过一场英勇的战斗,全军覆没,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失去了。爆发时只剩下18个人。但他立即在商洛山区积极经营,克服种种困难,终于重整旗鼓,与突围的联手,推动张重新起义,把农民革命战争推向新高潮。在这一卷里,还写了明清时期的一场战争,以及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反战派与和平派的尖锐斗争。

《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第一次印了10万份,不到半年又印了10万份。从1964年到1965年,印刷量扩大了。姚的名字已经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第一卷的成功进一步加强了姚的创作激情。1965年,第二卷第一稿大部分完成。1966年8月初,正当有人要批判“大毒草”、“李自成”的时候,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王、列席了会议。对王说:“姚的《李自成》第一卷,我已读了一半,写得很好。告诉武汉市委保护姚银雪,让他写完。”次日上午,王致电时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的宋侃夫,向他传达了毛的指示。由于毛泽东在关键时刻的指示,我们得以继续《李自成》第二卷的写作。1972年,第二卷其余部分的补编完成。

1977年,第二卷和第一次修订卷分五卷出版。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年后,姚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1980年,姚已经70岁了,他的工作效率比往年低了很多。但他坚持写作,终于在1981年,第三卷出版了。同年十二月,以七十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

《李自成》是一部“长河体”小说。写于崇祯十一年,全面反映了明末李自成起义由穷转盛,再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历史悲剧发展过程。出版的前三卷,共八卷,长达230万字,突出了李自成从困境中挣扎并走向巅峰的事实,但同时,其巅峰中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作品既描写了农民军与明朝的大斗争,又写了当时激烈的民族战争,以及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李自成、张、罗汝才几支义军之间的矛盾,李自成军队内部的矛盾。它还写了晚明社会各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农民起义期间的各种变化。从皇帝、皇后、官员,到义军将领、士兵、各种市民、贫民,甚至清朝首领、文官、武将。从西北高原、中州中心镇、北京内城到偏远山村、关外城市。场景从战场厮杀、监狱对峙、密室密谋、边寨平叛,到宫廷宴会、祥符风光、都城灯火、军人婚礼,笔墨无不感动。

李自成塑造了崇祯、李自成、张、郝一琦、李欣、袁世忠、惠美、洪承畴、等一系列典型形象。,性格或遭遇都相当复杂——很多都是悲剧人物。不仅主人公李自成在这场大悲剧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就连他笔下的一些人物,如李信、宋献策、田见秀等也是如此。,有过深刻的悲惨经历。整个李自成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历史悲剧组成的。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晚明社会背景,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悲壮或悲壮的历史气息,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思想艺术力量。

《李自成》一书是姚在3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写成的。这期间难免有一些不足,比如文学思维不属于它,一些笔墨的延宕或现代化。按照姚的计划,这本书完成后,将进行修改和定稿。从1981年3月起,他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要求得到一本《杨文集》。可以肯定的是,在第三卷出版后,他就已经开始修改了。然而,1999年4月,姚逝世,享年89岁,只留下《李自成》第四、第五卷(1999年8月出版),由他临终前亲自口述,家人整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249.html
上一篇纪事录pdf
下一篇 北京历史书籍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