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数控女杰”赵晶,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精品

“数控女杰”赵晶,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精品

吉意     赵晶与工友们交流工作“女刀客”练工一鸣惊人2003年,19岁的赵晶从技校毕业,来到了离家较近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工作,成为公司一名屈指可数的“女刀工”。刚参加工作时,她跟着师傅学技术,师傅说:“车刀是车工的灵魂,一定要认真打磨…

善吉

赵静与工人们交流。

《女剑客》练习生一鸣惊人。

2003年,19岁的赵静技校毕业,来到离家近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工作,成为公司里为数不多的“女刀工”。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跟着师傅学技术。师傅说:“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必须精心打磨。”起初,车间里只有普通的车床,赵静从最基本的磨刀开始学习制造最普通的车刀。她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站在磨床前练习磨刀。半个月的时间,赵静的手磨破了好几次,车刀也越来越细。当她兴奋地把车刀给师傅看时,师傅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师傅一声不吭,给了她一把老刀,让她继续磨。“当时就觉得脸烧红了,心里很难受,但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做。”尽管赵静很困惑,但她没有和老师争论,而是专心致志地做作业。

大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赵静终于磨出了第一把像样的刀,师傅看着很满意。如果磨刀是体力活,看图就是不折不扣的脑力活。看图纸是制造零件必不可少的一环,零件的图纸和纸张比较复杂。“我记得刚进厂的时候,看一张复杂的图纸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把图纸看透彻。”赵静说熟能生巧。只要你肯学习,肯努力,再难也一定会有收获。

2004年6月,赵静的车间引进了第一台数控机床。就在大家讨论怎么操作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我来试试!”赵静自告奋勇。然而,当按下数控机床的启动按钮时,赵静感到内疚。这套设备与所学的数控机床完全不同,其操作系统“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赵静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面对比砖头还厚的英文版说明书,赵静没有退缩。她努力自学。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机械制造、金属材料等十几门课程,结合工作实践写下了数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几年的努力,赵静编制了5000多个数控程序,并精通5 ~ 6种操作系统。她能操作整个车间将近一半的数控设备,每天能同时开2 ~ 3台机床。

是锤炼技能最好的“试金石”。2006年,入行仅三年的赵静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华中数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当时她比其他选手提前一个小时完成了所有的部分,现场的评委都被她的速度和细腻的手法震惊了。一位输给她的男选手很有把握地说:“这个小姑娘有着超越年龄的智慧和冷静!”2008年,赵静代表内蒙古包头市参加自治区数控大赛。那次比赛,她获得了内蒙古第一名,顺利拿到了全国比赛的门票。

2016年4月7日,在央视《中国大能手》的“数控刀”比赛中,赵静作为中国十强中唯一的女性,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顶尖的切割技艺。比赛是加工一块不超过0.3毫米的薄壁玻璃,赵静操作熟练,沉着自信。她不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赛,还凭借出色的切割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冠军。不久,以她名字命名的“赵静双刀套零件操作法”被申报为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四届创新大赛特色操作法,堪称“绝活”。努力做到产品和任务的极致。

追求完美的赵静始终坚持“更好”这个词。无论是加工产品,还是攻克技术难题,她都能做到100分,从来没有99分。一直以来,赵静坚守岗位,不断创新。她知道,为了践行工匠精神,她必须以极致的姿态精心雕琢自己的产品。

“其实我刚进厂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觉得做好工作就够了。”赵静说,让她改变的是每一位大师的责任感。“最小的部分最终会成为战车的一部分。我每加工一个零件,都是在为国防事业做贡献。”有了这种责任感,赵静不得不在加工产品和克服技术问题上追求“更好”。

2016年8月,集团接到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一批备件,专门用于国家某型号装备试验项目。这批零件要求精度极高,设计加工精度要达到0.005mm,但当时一般加工精度是0.03mm,任务又急又难,没人敢接这个生产任务。这时,赵静勇敢地站了起来。她反复揣摩,带领团队一次次试制,一次次研究产品参数,一次次琢磨加工方法。经过五天四夜的连续奋战,她终于成功排除了加工中的不稳定因素,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100%,被客户代表称为“免检”产品。

2020年上半年的一天,赵静接到了制造战车传动箱和传动部件的任务。与其他零件不同,传动箱和传动零件是所有零件中最关键、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设备。但这种类型的箱体和传动部件要承受高温、高压和高转速,使用的材料也是特殊的高温合金。而且设计出来的壁很薄,加工时容易变形,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做不完的。为了保质保量,赵静经过一个多月的“闭门造车”,在传统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加工方法。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在某新型主战坦克发动机的制造任务中,赵静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甚至突破了十余项加工难题,确保了该型装备能够顺利批量生产。别人做不到,她就来;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她去做。客户代表高度赞扬了赵静精湛的技术。

赵静最满意的技术创新项目是“螺纹钢套筒提质增效”。在日常操作中,螺纹钢套筒的加工量很大,但一直沿用的工艺加工精度差,废品率高,每个零件的加工时间长达65分钟。为了克服这个难题,赵静尝试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并专门编写了加工程序。“我利用下班时间在家把程序写在纸上,然后第二天就去电脑前,再修改完善。”一个模块接一个模块,赵静写的程序终于达到了30,000到40,000字节的容量。她的想法没有白费。改进后的螺纹钢套筒生产工艺可一次性加工成型,仅需5分钟,废品率也比以前降低了30%。赵静正在努力工作。

赵静正在研究如何使用这台机器。

之前公司有一单作业要加工200多件铜套,外圆要求加工到0.013mm,而赵静用的车床只能达到0.03mm的加工精度,按照常理,她的设备不可能完美加工到这个精度。“一块和两块都可以。就算我手工打磨,200多块也太难了。机床和刀具的重复定位精度,材料的振动和变形等。,会影响最终的尺寸精度。”这个极其严格的要求难倒了所有人,所有人都叹了口气。赵静正面临困难。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她反复试验,反复试验,研究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加工方法。当时,赵静被附身了。她边吃边睡,思考着如何解决关键问题。她老公一脸心疼,说:“你为什么要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产品合格率终于达到要求。凭借“精密加工”这一独特工作,赵静攻克了30多个型号、数百个零件的加工难题。同事们赞叹道,赵静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卓越”的代名词。尽力培养技术人才。

当时加工一个新产品需要七把刀,而车床只有六个工位,需要工人做两次。这种标准的处理程序已经用了几十年,大家都习惯了。没人觉得有问题。“不能马上处理完吗?”于是赵静努力研发了一个刀架来扩充设备,然后改进工装后换了刀具,最后调整修改了加工程序。经过七八个月的技术攻关,终于完成了。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级“赵静技能大师工作室”诞生,2017年,国家级“赵静数控大师工作室”成立。许多工人和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想成为工作室的成员。“是公司培养了我,我要回报公司。”赵静说。多年来,她带领整个团队攻坚克难,创新技术,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让年轻人成长为人才。所有团队成员都在赵静的捐赠中得到了最快的增长。经过赵静的徒弟陆建东“一对一”的重点培养,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还拓展了数控设备调试、优化等技能,成为公司的“一对一”人才。另一位徒弟龚建新,经过赵静的数控车床技能培训,半年后在内蒙古数控车床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赵静

2020年3月17日,赵静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技能大奖。当了老师后,赵觉得当一名好老师不容易。她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徒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我是他们工作中的主人。工作以后,我们就是姐妹兄弟了。”她不介意她的门徒在饭桌上取笑她。她只有一个要求,绝对不能含糊,也不能将就工作。为了提高学徒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赵静根据每个学徒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培训方法。同时,她还以建设智能数字化生产线为契机,对自己的徒弟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在线演示和培训。就这样,赵静为公司培养了500多名数控机床操作工,带出一批关键人才,成为公司的人才孵化器。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行业相关技术人员也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赵静已经培训和指导了1000多人。

多年来,赵静带的徒弟们先后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成果等。改造后,生产工艺效率最高提高了20倍,每年为企业创造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此外,他们还在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各种技能比赛中获得过金牌、银牌,屡创佳绩。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领头雁”;更有弟子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和荣誉。除了教学生,赵静还积极参与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导师和评估员,她已经教了400多个课时。她还把自己多年的读书笔记和操作经验编成数控加工培训教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技师。“培养有匠心、有手艺、有手艺的工匠精神,加速高技能人才凸显,让更多普通劳动者成为国家栋梁,是我最大的心愿。”赵静说。老爷家传承好家风。

“我为妈妈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赵静上一年级的儿子说。一开始儿子很迷茫,但是我妈早出晚归。你在忙什么?但每次凝聚着母亲心血的装甲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孩子都明白母亲执着的责任和使命。

“虽然妈妈不能经常陪我,但我知道她每天都在做着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事情。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她一样,成为一名能工巧匠,为祖国做贡献。”看到儿子的感悟写在日记里,赵静很欣慰:“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当工人,但新时代的科技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这不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而且前途光明。如果孩子合适,愿意当工人,我会非常支持他。”

赵静动情地说,“对于我们这些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的人来说,家庭建设主要靠精神传承,营造劳动光荣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劳模、工匠精神,也就意味着我对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做出了贡献。”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我只想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精品。我要做好,就得吃苦!”2021年4月12日,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赵静向连队员工作报告,打着地板说。

2021年8月1日,中国兵器集团代表来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第四分公司,向赵静赠送了一面锦旗,感谢她多年来作为兵器集团聘用的关键技能带头人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18年来,赵静获得了无数荣誉:全国最美工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共十九大代表。她对着荣誉淡淡一笑,“这激励着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编辑/高爽

电子邮件:359240593@qq.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0294.html
上一篇航天英雄聂海胜:三探苍穹,家有贤妻放心飞翔
下一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把最好的年纪奉献给了祖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