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大山里的映山红

大山里的映山红

徐晓民 陈通 李文勇这是被大山隔开的村子。大山的这边叫贺家屯,大山的那边叫秋岭屯,两个村子都属于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的自然屯。苍青色的大山连着大山,峰峦起伏,那青绿色的波浪就像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海,有微风吹过,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从村…

许晓敏陈同立文勇

这是一个被群山隔开的村庄。山的这一边叫何家屯,山的另一边叫丘岭屯。两个村都属于绥中县甲北岩乡黄木张子村自然村。

蓝山连山,峰峦起伏。一眼望去,碧绿的海浪就像大海一样。有微风吹过,引起阵阵涟漪。从村子的这一边到村子的另一边需要多长时间?大横岭路开车1小时50分钟;骑摩托车到周陵,爬山要40分钟;穿过车岭沟茂密的森林,再翻过露出褐色岩石和悬崖的大山,需要两个小时。这三条路的出口都在秋凌村的村口。1943年,辽西第一个党支部在秋凌山的一个小山洞里建立。秋凌村的中心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矗立着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的集体雕像。如果我们想走完黄木的整个张子村,开车和骑摩托车需要一整天。

这是女村支书何玉福走过的多少年,也是她几乎每天都要走的路。当然,她现在最常走的大道是大横岭。7月初,何玉福出现在我们面前,声音略带沙哑,脸黑得像大地的红高粱,40出头的年纪,个子不高。他身材敦实,充满北方人的豪爽,就像她身后的群山,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后来的谈话才知道,她的确切职务是乡党委委员、乡党委书记、乡妇联主席、黄木张子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其实,她更喜欢别人叫她“村支书”。

一阵噼里啪啦的倾盆大雨过后,雨初,山上白云蒸腾,缕缕阳光透过云层,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在绿草地和一簇簇杜鹃花上。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就像燃烧的云朵,又像人间的仙女,散发着阵阵清香。红色和粉色,一个接一个。山谷里,石板路上,汩汩的溪水在流淌。鸟儿在森林深处歌唱,偶尔拍动翅膀,俯冲而下,消失在森林深处。空空气中有青草的味道。在一条宽约两米的山路上,何玉福骑着轻骑在前面,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这是她骑过的第四辆摩托车。首先,我们开车到沟口,然后我们必须步行进入山区。

我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贺书记和大山之间那种说不出的情感,那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情感。

车沟路:从秦煌古道到青山绿水。

何家屯后有一条车岭沟,延伸到深山里,顺着山势形成一条沟。从何家屯到丘岭屯最早也只能走这条沟,这也是到丘岭屯最短的路。村里以前有句话:“一进西北沟,一步一步踩石头。”沟里有条石板路,沟上的路有两米多宽。刚沿着河沟走,山脚下的河沟已经干涸,一条涓涓细流在大山深处涌出。当我踩到路上的石块时,我的脚很痛。但走了三四里路,石勒子路就成了绿草下一条模糊的路,大概四五里路。

这是怎么回事?何玉福给我们讲述了这条路的历史渊源——

按照村里老一辈的说法,这条路叫秦煌古道。秦始皇修建碣石宫时,就想把这里的黄树砍掉。黎蒴树随处可见,木质坚硬,适合建筑。黎蒴的叶子可以包粽子。这里有一种特别的食物,叫“黎蒴叶饼”,就是用淀粉包裹在黎蒴叶里做面包馅。但是黄树怎么运出去呢?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秦始皇古道,就是这条小路。修了三四里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修了。也许是山路太难修,或者是时间等不了。还有一个传说是古道修到了南井沟,但是路怎么修到井呢?秦始皇大怒,人把山上的黄树都烧了。他不会用,也不会让别人用。多么恶毒的心啊!二十多年前,烧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国家已经禁止烧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环保意识已经深入村民心中。现在,山上不仅有许多黄色的蕨类植物,还有桦树和其他树种。看这棵树多茂盛啊!

我看到何玉福扬起的脸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她指着远处的山对我们说:“过了这道梁,就是河北的龙王庙。”龙庙是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个乡镇。秦煌古道位于黄木张子村西北,村西南与河北阜宁县相连。黄木张子村有219户772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民比较分散,很多都住在山麓。

在去车岭沟的村道上,我们曾经在村头遇到一个60多岁的圆脸村民。他开始和我们交谈。他非常健谈。他的名字叫何李婷。他是村委会的前任主任。他还担任过村民兵的连长和安全主任。现在他是村里的风纪监督员。他说他当村干部的时候,去甲北岩乡政府开会。每次要走两个半小时,一天来回要走五个小时。他走了10年,然后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他要花两个小时步行到丘岭屯,爬山,走车岭沟。他指着何玉富说:“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很大,修了路,办了木耳合作社,办了养猪场。这支队伍是历届村干部中最聪明、最有活力的一支。”指着不远处的一辆绿色农用三轮车,回头说:“现在你去村里,大家都开这个。”他说,何家屯到乡镇的路到2018年就能修完,铺上水泥,路会宽很多。过去走路坐车就够了,要是赶上公交车就太糟糕了。现在两个村委会都修了新路,大家出门都不用担心了。

一路上,我们也采访了很多村民。何家屯与其同名,很多村民都姓何。我们才知道,何家屯姓何的村民,都是山东移民的后代。康乾年间,黄河泛滥,山东无数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的祖先从山东来到河北大营。曹颖,位于河北抚宁县东北40多公里处,是秦皇岛海港区下辖的一个镇。其名称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东汉末年曹操在此驻扎而得名;一种说法是,明初守将因在此行医而得名。曹操营毗邻甲背岩乡,皇族祖先从曹操营迁至黄木张子村。

现在,何家在何家屯已经10代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数百里外的“大肚子”常常沿着这条小道潜入村里抢劫财物。这伙人是附近的土匪。他们进村什么都抢,什么都吃,被村民称为“大肚子”。“大肚子”总是在黑暗中潜入村子,把所有的家庭都捆起来,用衣服蒙住头,抢走所有的东西,然后沿着小路逃走。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都害怕这条路。

姓何的先民的迁徙史,其实就是一部苦人流离的历史。建国后,皇族人才彻底摆脱了苦难的命运,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山里藏着多少秘密?黄木张子村委会文书陈英回忆说:“有一次我骑摩托车翻山越岭,一条蛇在我面前爬,吓了我一跳。”她说:“山里有松鼠,山兔,野鸡。”

村民杨武山的故事更是惊心动魄。小时候,他看见狼闯进羊圈吃羊。那时候我七八岁。早上他听到隔壁羊圈里有人叽叽喳喳,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他过去常常看到羊躺在那里,鲜血淋漓,肚子被剖开。大人们痛心疾首地说:“这只狼真可恶!”他也见过野猪晚上从村子中间经过,路边的玉米大面积成灾。晚上,他听到山上有小孩哭的声音。他问他的父亲,这是谁的孩子?他的父亲告诉他,那是狼在叫。很多年后,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声音,因为在漆黑的夜晚,在茫茫大山里,那声音真的很吓人。他年轻时和狼有过面对面的遭遇。晚上七八点,山里的暮色凝重。他刚出家门,就看到一只耷拉着尾巴、绿眼睛的“狗”痛苦地跑开了,背上还背着一只“哼哼”的猪。当“狗”走开的时候,他意识到那是一只狼!由于这里原生态密林,成为黑木耳、榛子、野菜、人参等纯天然农产品的原产地。

洼地里的杜鹃花四处丛生,在青山绿树间生根发芽,使整座山显得空含蓄而充满生机。

周陵盘山路:从革命路到致富路

第二条路是从何家屯后山。何玉福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车,进入了被密林覆盖的周陵。一株杜鹃花正欢快地站在路边。先是我们开车跟在后面,过了一会儿,在石腊子路上走不动了。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何玉福显然对这条路太熟悉了。她开着摩托车拐过街角,消失了一会儿。我们过来的时候,看到她在路上等我们。这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在半山腰拐了几个弯。如果不熟练,一失足,很容易滚进沟里。沟里是阴森森的树林,沟很深。沟里到处都是逆风而立的杜鹃花。不时有鸟儿在密林深处唧唧喳喳地飞来飞去。

这就是老英雄董万公的革命道路。他痛恨日本鬼子和汉奸。就是这条路,他翻山越岭,加入了抗日队伍。每当说起董万公,我都能感受到何玉福的崇敬。

这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村庄。

当时日本鬼子把周围的人都赶进了“人圈”。“人圈”里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董万公宁愿睡在山野,也不愿进入“人的圈子”。他家是当时八路军的机动枢纽和后勤部。董万公带领自卫队打游击战,制造地雷,制造手枪和矛头。有一次,日伪军在扫周陵沟时陷入自卫队布设的雷区,被炸得倒地不起。绥中武装自卫队缴获了许多日本枪套和文件夹。董万公当时住的窝棚就在山脚下。自卫队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在棚屋工作,点蜡烛,提着灯笼和煤油灯出门。棚子里有土炕、水壶和水碗。董万公被授予“人民的柱石”锦旗,现保存在辽沈战役纪念馆。

秋屯村民杨武山的父亲,曾经是抗日英雄书信修复的使者。他的父亲叫杨忠福。他驼背又小,但他是一个强壮的人。每次吃饭时父亲说起抗日经历,都要讲一个多小时。他能感受到父亲的骄傲。“新秀”是笔名,真名叫孟。1942年12月任福临灵清绥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兼行政公署民政科长;1943年任灵清绥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兼行政公署主任,领导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突击组。

宽敞的院子里,星光下,杨武山和妻子李书祥包着“云实叶饼”,讲述着他所了解到的抗战故事——

1943年腊月,日本鬼子把村民赶到“人圈”。那时候董万公家没进“人圈”,我们家也没进。当我听到魔鬼要来的消息时,我奶奶抱着一条鱼跑上山。这条鱼是八路军到村里时送给她的。多年以后,奶奶总是说起这件事。奶奶还记得,八路军一进村,她就对爷爷说:“老大爷,别怕。我们是人民军队。我们将与你同吃同住。”信介带领一支游击队。有一次,他让我父亲送一封鸡毛信到山海关。父亲走着走着走着山路,用了半个月才赶上队伍。

我们村有英雄主义的传统。当时八路军没有粮食,我爷爷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换粮食给别处的八路军。1943年秋,日本鬼子扫荡南靖沟时,伪军中有一个叫王的地下党,托我父亲给信治送信。所以八路军提前得到消息,他们埋伏在车岭沟门两边的山里。鬼子一进大门,就遭到八路军伏击,死伤惨重。八路军缴获了许多武器,并将缴获的大豆、小米等粮食分发给村民。

在讲述这些英雄的故事时,杨武山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越讲越激动。他的妻子李书祥对我们说:“如果你们想听抗日故事,就问他。他爸爸经常给他讲。”

杨武山憨厚地笑了笑,指着身后的山说:“在大盘梁上,八路军连日本鬼子都打过。当时日军在沟里,八路军在山梁上。日军的重武器搬不上山,也不熟悉地形。这些180里的山头,董万公都去过。那时候冬天很冷,窗户都结霜了,水溅到地上马上就结冰了。洼地最深处的树叶堆起来有一人高,能把人埋了。冬天,自卫队有时会睡在树叶中。董万公带领自卫队火攻,壕沟里的日军被打得很深,输了。后来我上山砍柴,捡弹壳。”杨武山给我们讲了一个生活细节:“儿子三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把玩具枪。孩子拿着玩具枪很兴奋,抱了我爸爸一会儿。父亲脾气很好,五个儿子只有一个孙子。平时喜欢,但是没脾气,从来不发脾气。但这次父亲大怒,拿着枣棍追孙子。我父亲说枪永远不应该指向自己人。这件事我印象深刻。”我们也能理解老人的举动。毕竟他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

黄木张子村的村民永远不会忘记董万红和其他革命先辈。村民们特别尊敬董万红。村民何志清对我们说:“董万公为人正直。每次给部队送猪送羊,部队首长都会给他一张借条。他总是说,你不用打。当你还我钱的时候,我的生活就会好起来。解放后,每次政府领导问他有什么困难或要求,他总是说没有,再苦也不会给政府添麻烦。”这些深深影响着今天的村民。

这条英雄路,年轻一代何玉福也走了无数遍。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村民们描述的画面:那是2016年7月20日,暴雨“俯冲”不休。何玉福安排两委立即下到村民小组检查危房,通知低洼处村民立即转移。放下电话,穿上她的雨衣,骑上摩托车,往山上跑。下雨天,山上的碎石有时会掉下悬崖,非常危险。杨燕姿视察情况时,由于雨天路滑,何玉福的摩托车不再像往常一样随叫随到,她连人带车溜进了沟里。她不顾伤势,起身,继续推着摩托车上路,不情愿地跑过了剩下的几组。当她回到家时,她发现摩托车油箱漏油,右腿被划了一道口子。她丈夫痛苦地抱怨说她“疯了”。

采访中,我们感觉何玉福是个急性子,他的秘书特别着急。这是驱动器!

村委会书记陈英回忆,木耳在生产中要灭菌,20多天,贺书记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她盯着锅炉,及时往里面加煤。有一次开会,她坐在炕头上,歪着头,睡着了。人们看她心疼的样子,知道她太累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的一声炸雷空把我们拉回了现实。此时,我们来到了周陵的半山腰。

康途养猪合作社的猪舍建在半山腰。绿树下,露出一片灰色的围栏,既醒目又不显眼。一条水泥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刚下过一场大雨,景观汩汩地顺着水泥路流下,夹带的泥沙让路面变得异常湿滑。这一路,何玉福骑着摩托车走过无数趟,每一个弯道、每一个坎都烂熟于心,但这次她上山,在几个急转弯处滑倒了。刚才的大雨会毁掉猪圈吗?何玉福着急了,直接开着摩托车到了猪圈门口。果然猪圈里下雨了。何玉福的丈夫,穿着水靴,正站在猪圈门口清理积水。大约20厘米深的“粪水”差点把靴子给丢了。“刚给你发了微信,你怎么不回?”何玉福生气地问。“刚才雨下得太大了,猪圈被淹了。我冲过去排水。结果雨把家里的WiFi给毁了,现在都没网了。”憨厚的丈夫解释后,绕到屋后排水。

自从建了这个猪圈,我老公就过上了“与猪为伍”的生活。他每天“生长”在猪圈旁边,在恶臭中浸泡,铲粪,喂食,清洗,消毒,养殖……忙得团团转。“这是大家的猪。我得盯着它。”丈夫傻笑着说。

何雨复平时最喜欢的电视剧是《亮剑》。李云龙敢作敢为的性格深深感染了她,她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做事果断,从不拖拖拉拉。她曾三次到大梨树村参观学习,毛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部名为《丰碑》的纪录片,毛敢为人先而不蛮干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暗下决心要带领黄木张子村的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何玉富在种植黑木耳后探索出的第二条致富之路。

2013年,在何玉福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年,她拿着村书上欠下的3000元债务,一分钱不花就接手了这个摊子。她自费拿出2万元购买设备,启动了第一个致富项目:发展黑木耳产业,在绥中县注册成立了和佳福木耳专业合作社。劝丈夫辞掉道士班的工作,替她管理菌棚。2016年,黑木耳专业合作社被县乡政府定为黄木张子村精准扶贫新项目。村里有100多户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何玉富免费发放了5万根菌棒,带领贫困户在院内种植黑木耳,并与他们签订了委托协议和高价回收合同。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全部脱贫。同时,村党支部带头从村民手中承包土地并转包出去,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黄木张子村的第一笔副业收入超过了传统收入。

2019年,何玉福带领村民成立了康佳土猪合作社,目前仍以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运作。早期,为了消除农民怕赔钱不敢养的心理,何玉福果断砍掉了自家的300棵梨树,率先在这里建起了猪圈。康佳本地猪主要用玉米、麦麸、豆饼喂养,饲养期近一年,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年猪”。这种猪肉不硬不鲜,嫩而软,一旦投放市场,就供不应求。看到养猪的前景,村民们纷纷加入合作社。

在合作社里,除了部分村民把小猪带回自己家里,大部分都集中养在这里,既能规避一些风险,又能节省外出打工的精力。对于个别贫困户,何玉福给他们授信先养,等猪出栏后再支付原来的仔猪费用。如今,合作社养了160多头猪,一头成年猪能达到400多斤。仅去年一年,康佳本地猪就卖了20多万元,农民手里有钱也高兴。

“虽然我们这里土地少,山地资源有限,但只要我们愿意做,就能做到。”何玉福反复说着这句话。

看着这一切,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野外火红的杜鹃花是春天的使者。在生命的绿色出现之前,她是第一个把春天的气息带给世界的人。

大岭路:一个封闭的村庄,直通外面的精彩世界。

从周凌路口出来,眼前是一条宽阔的柏油路,有四辆车的宽度。这条路从秋凌屯一直延伸到远方,经过九弯十八弯的大横岭,一直到甲背岩乡政府。从甲北岩乡再向西走30分钟的水泥路,就是何家屯。大岭最险,蜿蜒徘徊。据说这条柏油路是政府耗资2000多万元修建的。从此,丘岭屯的村民出行方便多了,也真正开了眼界,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当地村民感激地告诉我们,没有* * *,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耶!辽西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

我们沿着石阶走到了羊岩子丘岭沟的半山腰,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山洞。这是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秘密建立的旧址。那是1943年4月。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李玉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那以后,这里的老百姓就是向导了。2019年,辽西首家党支部纪念馆建成。与此同时,广场上雕刻了“英雄会”的雕像。雕像包括第一党支部6名成员和以刘福裕、董万公为代表的地方抗日英雄,寓意中华民族在中国* * *的领导下,所向披靡!山上的杜鹃花是用我们祖先的鲜血开出来的花。花开的时候,就成了青山绿树间的一抹绿色。

在村子深处,不时看到红色的封面和横幅,上面写着一家农家乐。有两层小楼,有屋脊的有屋顶的房子。我们也看到,不时有来辽西第一党支部参观的单位开着大车过来,也有偶尔来访的。

面对广场的是自然居所。在丘岭屯,有10家农家乐,自然民居是最火的一家。田驹的主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杨武山。他是一个40多岁的健壮和蔼的男人,而女主人李书祥则坦率敏捷。现在她是村纪委委员。自然居所前,有一个烤羊烤鸡的烤炉。住宿,吃饭,一切。他们家有野菜、河鱼、烤全羊等特色菜。

一边摘菜,李书祥一边告诉我们,他们家是2016年底率先开农家乐的。“红色旅游项目是皇家秘书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刚开始,贺书记来我们家劝我们开农家乐的时候,我还在嘟囔,这深山里能有人来吃饭吗?当时卖菜的都不愿意进来。但是何书记给我们分析了市场形势,说服了我们。村里成立了红色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集中管理农家乐。2016年,秋凌屯开了三家农家乐。何书记也获得了我们的政策支持。你看,这个空曲子,餐桌,被套,墙上的装饰画,都是政府提供的。开业后,生意非常好。其他家陆续开业。最忙的时候还要雇人帮忙,上菜,摘菜,洗碗,一顿午饭给80块钱。其他村民也有额外收入。现在,我家厢房有三口大锅和小锅,正房有两口大锅。后天要接待80个人,今晚还要准备。”

杨武山一边在水龙头前洗菜,一边转过身来说:“现在,我们村也富了。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很难娶到媳妇,山里也没有姑娘愿意嫁。我骗了我媳妇。”说完哈哈大笑,“我婆婆问,那边交通方便吗?我说,方便,别招手就行了。”杨武山笑着说:“只有山地车才是所有司机熟悉的。能不招手就停下来吗?”那公交车是哪里来的!“李书祥和杨武山是在秦皇岛工作时认识的。李书祥是一个城市女孩,她的家人来自山东菏泽。她接过话头说:“我和姐姐结过一次婚。山地车让我们心烦意乱。我姐姐不同意,我父母也不同意。我们结婚的时候,他们没来。那时的家是什么样的?小黑白电视机,炉子着火,前门后门冒烟。窗户是纸做的。我吃了培根片,那是当时最好吃的菜。餐桌是红色的桌子(现在桌子的角已经磨破了)。我不习惯盘腿坐着。说,我爸妈能同意吗?有了孩子后,父母同意帮助我们。"

杨武山回忆起儿子上小学时的情景。他说他的儿子不得不独自步行五英里到山门,在那里他可以乘公共汽车。这条山路,孩子走了六年。之后还要去村里的中学,路程更远。他凌晨三点出发,背着行李一个人在山路上走了三十里,翻过几道山脊,然后去同学家把存放在那里的自行车取来,才骑到学校。这座山,曾经翻过,翻过三年。

穷人家的孩子是早期的主人。经历了求学的艰辛,他从小就学会了规划人生。考上专科后,他觉得学历不够,就偷偷报了本科。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杨武山和李书祥才知道这个好消息。“孩子从小做东西,我们从来没有顾及过学习。学费也是孩子通过假期打工赚的,包括参军。”李书祥说。

从小就听爷爷讲八路军的故事。他对军队有特殊的感情。大专毕业前,他正好有机会参军,就背着他去应征了。这一次,杨武山和妻子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孩子们掌管自己的生活。“爷爷是他心中的榜样,去部队锻炼身体一直是他的心愿。他在学校入党,现在在部队干得不错。”李书祥的话语中充满了她无法掩饰的骄傲。“前段时间,孩子打电话回来,说服完兵役,要继续上学,考研究生。孩子有出息,我们都支持。”

看到李书祥脸上的幸福,我们也为她高兴。事实上,她是对的。当时,年轻人的婚姻是全村的难题。何玉福告诉我们,现在村里还有二三十个四五十岁的光棍。我们在寻找过程中遇到了几个人。前段时间,一位领导到村里视察,问村民“还缺什么”,一位50多岁的村民回答“什么都不缺,就缺个媳妇”,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但是这个魔咒在年轻一代身上被彻底打破了。

在黄木杖子村,年轻人再不会因为贫穷和交通不便而娶不到媳妇。秋岭屯都是杨姓,杨姓也是黄木杖子村第一大户。无论杨家、贺家,还是其他家,年轻一代都到外面读书、闯荡去了,他们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有了更远大的追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0844.html
上一篇小蛋壳孵出大“鸡”遇
下一篇 歌唱家章之宝 与《我和我的祖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