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去彩云之下寻香格里拉

去彩云之下寻香格里拉

楚门说到“藏地”,人们总是先想到西藏、青藏或川藏,其实归属云南的滇藏,也特别值得一探。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绘了一个隐秘的理想境地“香格里拉”,让许多人向往。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楚门设计

提到“西藏”,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西藏、青藏或川藏。其实属于云南的滇藏也特别值得探索。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描绘了一个隐秘的理想境地“香格里拉”,令许多人向往。现实中的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

从纳西人的家园丽江到腊普河臂弯里的塔城,再到光影迷离的香格里拉,一路上遇见各种珍贵风物、隐秘风景、善良真挚的人还有纯净安宁的梦……

从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到拉普河怀抱中的塔城,再到光影迷离的香格里拉,一路上你遇见各种珍贵的风景,隐藏的风景,善良真诚的人们,纯净平和的梦想...

先有茨曼,再有丽江。

我云南之行的第一站是丽江。我厌倦了商业古镇,所以即使去丽江,也避开了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选择了依然延续着纳西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茨曼村。

茨曼村是丽江最古老的纳西族村落之一。玉龙山的水流向青龙河,青龙河流经慈曼村,丽江城之前就有了。起初,来自北方的外国人定居在这一地区,他们自称为纳西族。后来他们建了丽江城,自然就成了当地人。

茶道时期,茨曼村是丽江的第一站,商队商旅经常在此驻足。后来,轰鸣的汽车取代了骡子和马,奇曼村又变回了这个国家某个角落里的一个宁静的村庄。得益于此,纳西族的传统生活习俗在这里得以延续,如今村里还有一座百年纳西族传统四合院。

参观完纳西民居,可以向师傅学习如何制作古老的东巴纸。普通纸湿了再干就会起皱,泡在水里就会腐烂。东巴纸不一样。它的原料是野生了哥王,其纤维比普通造纸植物更长更有韧性。

有了上佳的手工纸,下一步自然是书写文字了。主人进屋后,我们围着热呼呼的火塘,一边吃茶点一边听主人解读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纳西人能歌善舞,临走前大家在院子里手挽着手,在欢快的芦笙伴奏中,舞起了纳西“打跳”……

有了好的手工纸,接下来自然是写字了。主人进屋后,我们围着滚烫的火塘,一边喝茶,一边听主人讲解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纳西族能歌善舞。临行前,大家在院子里手拉着手,在芦笙欢快的伴奏下,跳起了纳西“大跳”…

世外塔城不想回。

几年前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前景是长满绿色水稻的弧形梯田,前景是高耸的雪山,中间是与世隔绝的幽谷。那时候,我牢牢记住了塔城乡,一个世外桃源般的隐秘之地。

从丽江到塔城乡有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沿着S226号公路蜿蜒前行。过了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窗外右侧流淌的金沙江。进入未夕县,藏族和傈僳族的村庄散布在路边,大麦、荞麦和水稻在田野里交替生长。

哈达村和齐别村位于塔城乡拉普河右岸的林坡上。四野苍翠,绿林溪流。稻田和果园分布在山谷中。一年四季都是满眼绿色,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的民居散落其中,是一个诗意的田园之地。我们居住的“松赞塔山居”隐藏在两个村庄交汇的山坡上,背靠一片长长的葡萄园,面对着老树和稻田,多年来似乎已经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

“那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和竹子的属...但不知有无汉,不论魏晋。”房间窗外,是丰沛的山谷和梯田。淡淡的蓝色,空灵的薄雾飘在半山腰,瞬间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早上不再被手机闹铃打扰,而是在远近不同的鸟鸣合奏中渐渐醒来。走在上面的露台上,我用芬芳的草木拂着我的脸,向东看,我可以隐约看到达摩山最高峰的金色圆顶一直延伸到司源寺。

早饭后,我们开车经过,天下着小雨。当我们下车时,我们在考虑是带把伞还是穿件雨衣。厚厚的云层突然裂开一个大缺口,耀眼的阳光瞬间充满了山顶。未来,司源寺新建的金顶将大放异彩,加上大殿后面山上涌动的雾气,眼前的景象犹如琼台仙境。

赖斯寺后面有一条三四公里长的翻山越岭小路,踩着脚下的落叶,穿行在苍松掩映的群山和云雾之中。气氛静谧禅意,有一种呼吸天地精华的感觉。小路弯弯曲曲,没有路标,但不用担心迷路。路边总能看到不同时期雕刻的经幡和摩尼石。

在山的尽头附近,有藏传佛教噶举派的达摩祖师洞,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民间传说,达摩祖师在此洞成佛十年,留下许多圣地。

不远处,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和汉族混居的哈达村里散布着酒坊、铁匠铺、弦子坊、油坊、豆腐坊……可以去挨个体验。我们走进一座门外写着“金秀豆花”的宅院,74岁的纳西族老奶奶手把手地教我们转动传统的石磨盘,将饱满的黄豆一点点碾成乳白的豆糊,然后燃起炉火煮浆,现场做出鲜嫩的豆花。豆花配上几碟当地的小菜和茶点,每个人都吃了个肚儿圆。

不远处,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汉族杂居的哈达村,酒铺、铁匠、黑仔作坊、油坊、豆腐坊星罗棋布...可以去一一体验。我们走进一栋门外写着“锦绣斗花”的房子。74岁的纳西族老奶奶手把手教我们转动传统的石磨,把饱满的黄豆磨成乳白色的豆瓣酱,然后点火煮浆,现场制作新鲜豆花。加上一些当地的小菜和茶点,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滚滚的肚子。

山里的精灵和人们手中的黑陶

未夕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白马雪山终年耸立。白山从未夕向北延伸,穿过云南最北部的德钦县,一直延伸到西藏最南部的芒康县。它是滇金丝猴最重要的栖息地,约有1300只野生滇金丝猴生活在这里,超过所有野生滇金丝猴的三分之二,其中塔城有700 ~ 800只。

从松赞塔城山居到云南金丝猴国家公园只有15分钟的车程,但进入景区后要走到观猴点绝非易事。湿滑的山路和3000多米的海拔让人喘不过气来。看滇金丝猴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里共有12个大观测点,为了保护生态和猴群健康,观测点每过两三天就会换一次。我们沿着山间小道不知道爬了多少米、拐了多少个弯,总算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坡地,在几百米外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森林边缘,终于看到滇金丝猴的踪迹了。

这里有12个大型观测点。为了保护生态和猴子的健康,观测点会每两三天换一次。我不知道我们沿着山路爬了多少米,转了多少弯,但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的斜坡。在几百米外以云杉和冷杉为主的森林边缘,我们终于看到了滇金丝猴的踪迹。

云南金丝猴是世界上栖息地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它只行走在2500米以上的雪山中。这群滇金丝猴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季节,他们吃菠萝,一种冷杉树的附生植物,作为他们的主食。如果菠萝长得太多,枞树就会因为养分的吸收而死亡,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直到春夏,滇金丝猴都可以吃阔叶树的嫩叶、花和果实来改善它的食物。

当我们下山回到车上时,滇金丝猴的兴奋已经褪去,疲惫和饥饿正在袭来。还有什么能比去泥溪镇吃一锅热腾腾好吃的泥溪土鸡更开心的呢?尼西陶罐炖藏香鸡原汁原味,汤色金黄,让人欲罢不能。

尼西位于茶马古道上,这里的民间制陶工艺已经代代相传了近千年。像漆一样黑,像玉一样亮的尼西黑陶,早已成为藏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黑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这里家家户户做出美味的秘诀。

下塘堆村有一百多户人家从事制作黑陶。酥油茶壶、炭盆、黑陶壶、八宝、香炉、酥油灯、茶具和酒具...用当地特有的粘土制成的黑陶制品,涵盖了藏民的日常需求。松赞林寺模糊的背影

从汤堆村到香格里拉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快开到市区的时候路过纳帕海观景台,过往的大小车辆都会在此停上片刻,凭栏遥望纳帕海的迷离光影。我忽然想起来,当年我第一次被碧蓝的纳帕海惊艳时,香格里拉还叫做中甸。这么久过去了,如今水岸对面的建筑明显比当年更密集了,海子边也有了一条漂亮的环湖观光路。

从塘堆村到香格里拉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到了闹市区,会路过纳帕海观景台,过往的车辆都会在这里停留片刻,看看纳帕海模糊的光影。突然想起来第一次被蓝色的纳帕海惊艳的时候,香格里拉还叫中甸。时间久了,滨水区对面的建筑明显比当年密集了,海子旁边还有一条美丽的环湖观光路。

那次香格里拉之旅,因为赶去德钦看梅里雪山,错过了郊区的松赞林寺。这一次,我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我住在松赞的香格里拉卡琳酒店,隔着一片散落着夯土房和青稞架的小牧场,近在咫尺地看着松赞林寺,这样我就可以一直看着不同光影下松赞林寺迷人的背影。虽然是背影,但却完全屏蔽了游客的喧嚣,显示出它应有的庄严、肃穆和神秘。从黎明到日落,窗外光影变幻无穷。一把椅子,一杯茶,可以静静地看很久。

如果说松赞林寺的背面是庄严神圣的,那么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的正面则是雄伟壮观的。一座金顶白墙的寺庙矗立在一座独立的小山上,四周是红色的僧房,铺满了整个山头。远处有一个藏寨,炊烟缭绕。眼前是拉阳错湖,倒映着天空和云彩。寺庙的镀金铜瓦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当我看到这张美丽的图片时,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穿过正门,沿着你面前的大道爬上楼梯。高原上的147级石阶对游客和朝圣者来说绝非易事。但到达峰顶后,回头看你来时的方向,堆叠的建筑一直延伸到山脚。拉姆阳错的另一边是起伏的山峦和流动的云朵。即使你还在气喘吁吁,但你的心情却很遥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4371.html
上一篇舌尖上的越南
下一篇 眼部“魔法”,和衰老say bye-bye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