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生活 大数据操纵与社交机器人

大数据操纵与社交机器人

大数据具有科技和政治的二重性:一方面,大数据是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大数据也会基于政治因素被人为操纵。大数据操纵比以往任何操纵人心的方法更为强大且隐蔽,让人难以察觉。大数据操纵与社交机器人大数据操纵与社交机…

大数据具有科技和政治的双重性:一方面,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大数据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会受到基于政治因素的人为操纵。大数据操纵比以往任何一种操纵人心的方法都更加强大和隐蔽,而且难以察觉。

大数据操作和社交机器人大数据操作和社交机器人

“润物细无声”的门槛下

隐藏信息影响人的潜意识,可谓“润物细无声”,在心理学领域有个专有名词——潜意识。阈下是指阈下,也可称为阈下刺激、阈下效应、阈下知觉和感觉阈。这是一种阈值以下的潜意识刺激引起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因为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适当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阈值)才能触发感觉。

受阈下信息的启发,人们开始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阈下信息影响目标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其特点是呈现的快速性、传递的弱隐蔽性和影响的潜在性。这在广告中很常见。信息的接受者表现为,他可能感觉到有东西暴露了,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出现。这就像电影《盗梦空间空里的情节,信息的发送者偷偷潜入你的梦境,给你注入一个想法,你以为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

例如,大型超市的轻音乐可以让顾客放慢脚步,购买他们可能不需要的商品。时尚娱乐行业引入了网络游戏等各种非主流文化,让青少年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偏执和紧张。政治家和顾问一起审视自己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比如衣着、语调、表情、妆容、发型、言谈,以此来说服选民。

但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堪比潜意识信息的数据操纵正在兴起,数据操纵远比过去已知的操纵手段更加强大和隐秘,可谓隐形。

数据指导你的行动。

曾几何时,当你打开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网站的主页,一行大字跃入你的眼帘:“数据指导你的行动。”如今,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于用户数据分析的行为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有时,这也被称为“计算机说服技术”,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行为设计师福格在1996年杜撰的。这种技术来源于一个尖锐的名词——豚鼠经济,意思是人就像豚鼠一样,经过训练和引导,最终习惯了自然。

今天,数据不仅会反映我们是谁,还会引导人们决定他们到底是谁。互联网公司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定制产品和信息服务,让其推送的产品和信息与用户的喜好相吻合。但是,要引导用户的行为,首先要做好用户的画像。

“交互设计之父”艾伦·库珀(Allen Cooper)首先提出了“用户画像”的概念:用户画像是目标用户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基于一系列真实数据的目标用户模型。它根据用户的社交属性、生活习惯、口味偏好、消费行为等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从每种类型中提取典型的标签特征,如姓名、性别、地域、场景等。,从而形成用户画像的雏形。

用户画像就像打开了“上帝视角”,每个用户的社交属性、使用行为、消费行为、偏好属性、潜在需求都清晰可见。互联网一旦掌握了这些用户画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用户投放个性化的信息流和广告,用数据引导用户的行为。《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说:“技术狂热是我们的自然状态。我们热爱我们的事物,并受其指引。”当用户习惯了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他们就成了被信息喂养的人——技术已经瓦解了“自我真实”。久而久之,互联网公司的推送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决策,“数据指导你的行动”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数据指导你的行动”的能力,甚至强大到可以改变人们对“我是谁”、“我想成为谁”等问题的回答。虽然互联网公司只是尽量最大限度地参与和引导用户的购买决策,而不是操纵用户的世界观,但它们已经成为各种势力利用的工具,利用大数据操纵舆论已经成为现实。

数据影响你的情绪。

你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

199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提出了情绪传染理论。他认为人类有自发模仿周围人的言行,并与自己的行为同步的习惯。指向情绪就构成了情绪传染。2012年,脸书首席数据科学家亚当·卡拉默、康乃尔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伊斯兰大教堂·盖洛里和杰弗里·汉考克秘密进行了一项“社交网络中的大规模情绪传染”实验,对象是68万名母语为英语的脸书用户。在这些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修改他们可以联系的新朋友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帖子,研究了情绪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和扩散,以及他们是否可以横向操纵用户的情绪。这项实验的研究论文《社交网络中大规模情绪扩散的实验证据》发表在201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实验表明,情绪可以在网络上传播,网络对情绪共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项研究真正让人们感到恐惧的是,脸书拥有大规模操纵情绪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信息流轻松操纵人们的喜怒哀乐。现在信息流和推荐算法无处不在,并不只是指我们在浏览什么。脸书的情绪传染实验只是简单地检查了信息茧房的假设,结果发现信息流可能会影响人的情绪。事实上,我们在选择阅读、购物、旅行、音乐等方面都受到信息流的影响。

数据操纵你的价格。

近两年,“杀死大数据”成为一个热词。

杀人自古有之,但今天互联网产品或服务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分析用户的习惯和使用记录,为用户量身定制定价,“让愿意花10元的人花10元,愿意花100元的人花100元”,从而实现千人一价。

2015年1月,微信正式向用户推送朋友圈广告。宝马、可口可乐、vivo手机是微信最早的广告主。有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刷出了宝马汽车广告,也有用户刷出了vivo或者可口可乐的广告。根据统计调查,苹果手机用户收到宝马广告最多,宝马广告只发给19-50岁一线城市用户,或者移动支付消费超过一定标准的用户。于是,微信用户的不满情绪飙升,有用户认为自己被划入了更低的社会阶层,抱怨“连腾讯都发现我只能买得起可口可乐,一辈子都买不起宝马。”微信使用的是精准投放,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数据歧视的起源。

脸书曾经在发送定向广告时提供排除特定民族、性别和家庭背景群体的服务,可谓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差别待遇,其恶劣影响甚至比杀人还恶劣。比如,当大数据和算法判断求职者为男性时,为其推送高薪高管职位消息的概率远大于同等条件的女性求职者;利用大数据计算参与恐怖活动的概率,不同程度地采取限制出行或监控的措施;在没有直接信用记录和数据的情况下,信用评分是根据其他信息(如电话费、教育背景、社交网络等)估算的。),最终导致特定群体无法申请小额贷款;银行之所以降低某人的信用卡消费限额,并不是基于持卡人的消费和还款记录,而是基于被归类为“同类型”消费者的持卡人的共同记录和特征。

社交机器人操作

社交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在社交媒体上模拟人类用户,独立运行,自动生产和发布内容的算法代理。它是一个模仿人类社交媒体言行的计算机程序。社交机器人可以模仿网络上真实用户的行为模式,与真人进行社交,经常进行对话、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等操作。它们是廉价的工具,让内容或主题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受欢迎。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社交机器人,它们可以在注册账户的信息填写、社交网络的构建、信息发布的规律性等方面很好地模拟人的行为。2006年,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所长菲利普·霍华德(Philip Howard)在其专著《新媒体运动与被管理的公民》中首次预言,社交媒体将被滥用于操纵舆论、歪曲政治信息和进行虚假宣传。2009年,市场咨询服务公司Sysomos报告称,约24%的Twitter内容是由社交机器人生成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共同指出,Twitter中至少有7%的社交机器人账户。国外学者曼森通过对比脸书官方数据指出,脸书账号有5% ~ 11%是假的,背后并没有真正的人类用户。

近年来,许多案例表明,主动社交机器人可以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和马萨诸塞州特别选举中,社交机器人生成了数量惊人的包含超链接的推文。这些超链接都指向预先建立的虚假新闻网站,这些网站支持自己的候选人,并攻击其他候选人。2013年4月23日,叙利亚电子军控制了白宫的推特账号,发布了“白宫发生爆炸,奥巴马总统受伤”的消息,在社交机器人的帮助下疯狂传播,最终重创美国股市。谢弗和其他学者认为,安倍在2014年日本首相选举中获胜,是因为推特的大规模机器人军队,帮助他在网上迅速构建了一个民族主义议程框架。在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公投期间,77000个机器人参与签署了在线公投请愿书。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的推特粉丝中约1/4是机器人,近19%与选举有关的推文是由社交机器人发送的。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亚历山德罗·贝西(Alessandro Bessie)和埃米利奥·费拉拉(Emilio Ferrara)的研究发现,大约有40万个社交机器人在选举前日夜运作,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在推特上发推文和转发,施加强大的影响力来左右和扭曲在线讨论。人们不善于区分自己接触到的信息源,而社交机器人因为活跃可以产生更多的推文,被转发很多次,让人误以为有些候选人似乎真的在网上获得草根支持。事实上,那些支持者是机器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Twitter社交机器人产生了1.4亿条推文,包括400万个相关话题;脸书机器人分享了3800万条虚假新闻。

可以说,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竞选。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西方政客操纵舆论的工具。针对社交机器人的政治操纵,研究者提出了“政治机器人”这个术语。政治机器人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建立社交关系,传播幕后操纵者的政治主张,混淆视听,操纵舆论以达到政治目的。它们被称为隐形操纵和隐蔽说服,这也衍生出了恰当的术语“伪草根营销”或“推特炸弹”。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操纵: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论战》,作者:张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1675.html
上一篇“天价彩礼”的背后是什么?
下一篇 “时尚女王”香奈儿:爱情与婚姻的角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