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地面效应:飞机降落时的物理规律

地面效应:飞机降落时的物理规律

七君飞机的地面效应飞机在降落时难以着地,起飞时难以升空,常常要在跑道上“漂浮”一段时间大家平时在搭乘飞机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飞机在降落前,会在跑道上“耽搁”很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种著名的物理现象,并且还…

琦君

飞机的地面效应

飞机在降落时难以着地,起飞时难以升空,常常要在跑道上“漂浮”一段时间飞机降落时很难降落,起飞时很难上升空。它经常要在跑道上“漂浮”一段时间。

大家平时坐飞机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飞机会在跑道上“延迟”很久才降落。为什么?其实这是一个著名的物理现象,也被用来制作被称为“怪物”的军用飞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每个乘客都遇到过,却很少有人知道的“地面效应”。

据美国海军学院介绍,在起飞和降落时,飞机常常要在跑道上“漂浮”很长时间,这就是地面效应的作用。那么地面效应是什么原理呢?地面效应主要来自阻力的减少和升力的增加。飞机在飞行时,遇到的一大阻力来源是机翼末端的翼尖涡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介绍,当飞机贴近地面或水面的时候,翼尖涡流遭到破坏,阻力就会减少,这种由翼尖涡流破坏带来的阻力降低被称为翼展主导的地面效应。

接近地面时,翼尖涡流(图中圈圈)被破坏,因此阻力下降根据美国海军学院的说法,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往往会在跑道上“漂浮”很长时间,这就是地面效应的作用。那么地面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呢?地面效应主要来源于阻力的减小和升力的增加。飞机在飞行中遇到的主要阻力来源之一是机翼末端的翼尖涡流。根据NASA 空的说法,当飞机接近地面或水面时,翼尖涡被破坏,阻力会减小。这种由翼尖涡破坏引起的阻力减小被称为翼展主导的地面效应。接近地面时,翼尖涡(图中圆圈)被破坏,因此阻力减小。

另外,飞机在贴近地面飞行时会遇到气垫。这种气垫也被称为无形的“上帝之手”,为飞机提供了强大的升力。这种在接近地面时获得的空气系技能提升也叫跺脚效果。

早在20世纪20年代,飞行员们就已经通过一手的飞行经验了解地面效应了。1934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一份技术报告《Technical Memorandum 771》就指出了地面效应对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影响。

德国巨型飞艇 Dornier DO-X早在20世纪20年代,飞行员就已经通过第一手的飞行经验了解了地面效应。1934年,美国国家航空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771》指出了地面效应对飞机起降的影响。德国巨型飞艇多尼尔DO-X

一些飞行员甚至故意使用地面效应战术来节省燃油和低空飞行。比如1930年,德国巨型飞艇多尼尔DO-X在飞越大西洋时就利用了地面效应。二战时,当飞机没油或发动机失灵时,一些飞行员会在海面上低飞,以借助地面效应让飞机飞得更久。

如此诱人的“加血加魔”物理法则,军方自然不愿意放过。上世纪60年代,苏联和德国都在积极研制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1967年,当苏联研制的地效飞行器“里海怪物”的原型机出现在里海时,美国情报部门大为震惊。

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分析师看到 Ekranoplan 的卫星照片时,搞不清楚它到底是船还是飞机,因为它的吨位和船一样大,超过当时已知的任何飞机,但机翼又很小,而且还能高速飞行(最高速度为560~740千米/小时)。因此,他们给这种“元祖”地效飞行器取了个绰号——“里海怪物”。里海怪物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以飞机的速度运行,载重却和轮船一样,因此“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也常被称为“航空母舰的杀手锏”和“突击登陆的理想工具”。

由苏联研发制造的地效飞行器 Ekranoplan,常被称为“里海怪物”当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分析人员看到里海怪物的卫星照片时,他们搞不清楚这是一艘船还是一架飞机,因为它的吨位和船一样大,超过了当时已知的任何飞机,但它的机翼很小,可以高速飞行(最大速度为560 ~ 740公里/小时)。因此,他们给这种“元祖”假发工艺起了个绰号——“里海怪物”。里海怪物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可以以飞机的速度运行,但它的负载与船的负载相同。因此,“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常被称为“母舰杀手”和“突击登陆的理想工具”。里海怪物是苏联研制的地效飞行器,常被称为“里海怪物”

那么,为什么现在看不到成熟的军用或民用地效飞行器呢?首先,地效的优势反过来也是它的劣势:地效飞行器只能在接近地面或水面的高度飞行,一般在机翼长度的15%以内。地效飞行器遇到障碍物时,无法硬抗,通常只能绕道而行,很容易因为地面或水面的异常凸起而发生灾难。

此外,早在1926年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就在第265号报告中指出,地效飞行器的另一大技术难点在于,一旦飞离地面或水面,地效飞行器很容易莫名“傲娇昂头”,也就是纵向稳定性比较差,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在困扰着研发人员。正是这两个劣势限制了地效飞行器应用的扩散,现在在民用领域只有极少数地效飞行器在市场上使用。

此外,早在192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咨询委员会(NACA)在其第265号报告中指出,地效飞行器的另一大技术难点是,一旦飞离地面或水面,地效飞行器就容易“骄傲自大”,即纵向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然困扰着RD人事。正是这两个缺点限制了地效飞行器应用的推广。目前,只有少数地效飞行器用于民用领域的市场。

赛车的地面效应

一些赛车底部凸起,形成了文丘里管,制造了一个低压区(红色部分)一些赛车底部凸起形成文丘里管,形成低压区(红色部分)。

然而,地面效应的一个反向“双胞胎”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竞技领域。如上所述,飞机在接近地面时会很难下降。事实上,如果改变机翼的形状,它可能会被地面吸走。当机翼下部凸起时,飞机可能会被地球“吸走”。

这是因为,此时,在凸翼和地面之间形成了文丘里管。由于伯努利定律,此时机翼下方会出现一个低压区。这种现象也恰好被称为“地面效应”,在20世纪70年代被F1赛车俱乐部发现。

我们知道,车辆转弯时应该减速,否则很容易翻车。但如果车能在地上“吸”,转弯就没必要减速。一辆能吸在地上的车,在过弯时给对手留下微弱的抓地力,就能在弯道中轻松超车。

20世纪70年代,莲花F1车队开始使用赛车底部的文丘里管开发加速“皮肤”。从图中可以看到,莲花78赛车的底部是凸起的,与地面形成文丘里,形成低压区,从而被吸在地面上。后来莲花78的改良升级版79在1978年夺冠。其他车队看到后纷纷效仿,F1赛车一时间变成了地效装备大战。

不过和飞机版的地面效应类似,赛车的地面效应也危机重重。当文丘里管的气密性被破坏,“抓地力”会突然松脱而导致车辆失控。比如在1982年的荷兰大奖赛时,著名车手瑞内·阿尔努的赛车失控摔向轮胎墙,就是车辆底部的文丘里管失效引发的。因此在1983年,F1管理机构(FISA)决定限制地面效应,规定各车队的底盘必须要平,不得再使用“氪金皮肤”来使赛车得到地面效应。

莲花79和80底部的文丘里管造型然而,类似于飞机版的地面效应,赛车的地面效应也陷入了危机。当文丘里管的气密性被破坏时,“抓手”会突然松开,导致车辆失控。比如1982年的荷兰大奖赛,著名车手勒内·阿诺的赛车失控撞向轮胎壁,原因就是车辆底部的文丘里管出现故障。因此,1983年,FISA决定限制地面效应,规定每个车队的底盘必须是平的,不得使用“氪皮”来使赛车获得地面效应。莲花79和80底部的文丘里管形状

总而言之,这两种“接地气”的地面效果虽然是高端玩家玩的,但也能杀人。

(本文授权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官方账号,有删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6076.html
上一篇这个鲜有厂商提及的参数,是贯穿整个手机屏幕供应链的利益博弈
下一篇 俞敏洪:心情一点都没有不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