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常明昌:科技扶贫路上的种“菇”匠

常明昌:科技扶贫路上的种“菇”匠

李曼滴滴……微信提示好友验证通过,顺势打开常明昌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一排可爱的小蘑菇图标。他的朋友圈很有趣,在编辑每一条动态时,他都会加上数量不等的小蘑菇,蘑菇代表着他的心情,更代表着他的热爱,这位如蘑菇般可爱的人就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山…

李曼

姐姐...微信提示好友验证通过。打开常明昌的朋友圈,你会发现一排可爱的小蘑菇图标。他的朋友圈很有意思。在编辑每条新闻的时候,他都会加入不同数量的小蘑菇。蘑菇代表他的心情和他的爱。这个像蘑菇一样可爱的人,就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

看常明昌的朋友圈就像翻他的工作日志,脱贫之路。努力一阵子容易,努力一辈子难。36年来,常明昌致力于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先后在40多个县开展科技扶贫,培训农民4万多人,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在山西省多地推广香菇、木耳、白灵菇,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创造经济效益约42亿元。在他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三十功名尘,八千里云和月”,这是常明昌最真实的写照。

5月30日是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常明昌作为中国科协“十佳”代表来到北京。本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这位可敬的教授。

纸上谈兵会觉得练功浅薄永远不会知道

1984年,常明昌提出了科技扶贫的思想。产业扶贫是脱贫的主要途径,科技扶贫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根本支撑。从山西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他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工作。他一直专注于食用菌栽培、山野资源开发、真菌分类、保健食品和块菌研究,试图做食用菌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

一次偶然的经历促使常明昌走上了产学研之路。“那是1991年,我在中科院读书,还住在地下室。在麦当劳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门卫。聊天得知他其实一个月能挣400块钱,但那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114块,这让我很苦恼。我取得了如此多的科研成果。有什么价值?”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常明昌独自沉思,抬头看见墙上写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突然意识到,科研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必须与市场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会让这样的技术更有活力,利润更高。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创新将落在经济主战场。常明昌开始改变自己“论文研究”的现状,决心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也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1992年,常明昌创办了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走上了食用菌推广之路。

一块空地,几条壕沟,盖着塑料布,成了原来的蘑菇棚和常明昌的“办公室”。为了顺利种植蘑菇,常明昌和他的队员们经常连续几天待在湿热的蘑菇棚里,为蘑菇提供最好的服务,暖、光、汽、湿。常明昌通过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调试各种技术参数,几经努力,开发出一系列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1999年,他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扶贫,帮助安泽县建设了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了从第一年110万袋到第二年330万袋的产量。为了解决工业化生产中的绝育问题,常明昌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比较了国内所有的设计方案和方法,走访了各地的相关行业,咨询了多位专家,摸索出了一套新的连体双保险绝育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设计了“母子棚”,供两个农民共同使用,以降低成本。他设计的栽培方案,可以把废弃的水果和木渣变废为宝。随后,常明昌还在安泽县建成了山西最大的蘑菇基地,生产规模达500万袋。两年时间,安泽县增收4000多万元,常明昌因此当选“中国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和他一起扎根农村的还有李保国、何家庆、林占喜等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他是最年轻的。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这个“大农场主”。吕梁市临县、大同市广灵县、临汾市汾西县到处都有常明昌建立的食用菌基地。

2020年,常明昌团队在栽培黑木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一般在春秋两季种植黑木耳,但在吕梁山黄土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常明昌创造了“夏种”模式。目前“夏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在吕梁市中阳县,常明昌引进了中国最好的品种。得益于中阳县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黑木耳黑而厚,无污染。针对中阳黑木耳生长的“土壤机制”,常明昌采取了合理的疏枝,把原来的农家柴火变成了“财源”。未被污染的树枝是黑木耳最好的“大餐”。2019年,中阳县种植黑木耳282万枝,收获干穗29.45万斤,实现产值近千万元;2020年,全县黑木耳种植规模将达到1600万枝,黑木耳产业成为中阳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我做过扶贫,扶贫也成就了我。”常明昌总是亲切地称人民为农民朋友。他告诉记者,“农民朋友”的笑脸是他心里最大的安慰。

奉献就是爱国。

科技扶贫的路好走吗?如果你不在其中,你就不可能有同样的感受。

“科技创新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其实扶贫和乡村振兴也是如此。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一种久久为功、滴水不漏的精神。”这是常明昌的真实感受,也是这个“农民教授”最朴素的心声。

清晨,咨询电话,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和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饥肠辘辘,穿行在乡间。为了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常明昌和助手开车来回50多趟,800多公里,没有工资。一路上拉煤的拖车来来往往,把并不松散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多次险象环生,但他们无怨无悔。常明昌告诉记者:“我听了齐发仁院士在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在祖国,爱岗敬业就是爱国。没有什么辛苦的工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最崇拜的是袁隆平院士,他是我的榜样!"

让自己的工作有所突破,让农民朋友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是常明昌的动力。他时刻关注着海外食用菌的发展,发现发达国家都是工厂化生产,于是开始思考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升级食用菌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农业4.0。

现在的食用菌生产一般都是“庭院经济”模式,比如家庭农场,也就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小规模种植;规模大了,就要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比如大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是走向产业化,利用有限的空空间扩大产量。这时,栽培手段就会变成工厂化的生产车间;最后,最理想的农业4.0是发展成为全产业链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农业生态。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常明昌,无论是刚刚的脱贫攻坚,还是接下来的乡村振兴,都需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目前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国家的投入。因此,产业科技创新应该更多地依靠企业的力量,特别是借助龙头企业开发和推广最新的技术成果。在做原始创新的同时,还要做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要发展成高质量、高速度的现代工业,最重要的起点是科学技术。目前我们还是要解决两个瓶颈,就是食用菌产业链的两端。一个是种子芯片,要注意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这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另一方面,要发展冷链物流,注重深加工,走健康发展道路,甚至衍生到医疗保健行业、医药行业等。,从而提高食用菌作物的附加值。比如猴头菇有刺激食欲、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常明昌说。

开启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把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结合起来,才能释放出巨大的产能,这是常明昌给自己的长远目标。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对科技工作者最好的鞭策。潜心研究的目的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要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另一方面是培养人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应该以德育为根本,以强农促农为己任。”

常明昌不仅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还积极培养人才,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2012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全国率先开创食用菌专业本科教育。第一年录取研究生33人,录取29人。就业前景也很好。每年都有业内知名企业来山西农业大学招聘。截至今年6月,这里已经培养了6批本科毕业生。

常明昌在山西农业大学教食用菌栽培,330人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参加学习班的大学生约1.2万人,培养了一批创业扶贫成功的典型,如获得“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的蘑菇王子黄超、获得“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的姜立斌等。这些人在科技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扶贫骨干,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头雁”。

2020年3月3日,他和他的团队历时9年申请的“食用菌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开创了中国食用菌科学大学教育的先河。

2021年4月,常明昌的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所食用菌学院——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这也加快了山西乃至全国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进程,造就了更多服务于食用菌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除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常明昌还培养了一批批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他非常重视农民技能的提高。举办食用菌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培养了一批批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我在和农民朋友打交道、培训他们的时候,第一节课就告诉他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在他们的传统认知里,艰苦的生活已经太久了,我会帮他们算账,然后教他们技巧。并且带他们从头开始管理菌袋,什么时候通风,什么时候喷水,怎么防虫...几节课是上不完的,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况。“常明昌的手机从来不关机,担心菇农找不到他,无法正常培养蘑菇。

郭,吕梁山临县清凉寺乡人,师从常明昌。“常教授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总结成一个简单易懂的技术流程,只要按照流程中的时间节点上架、切袋、补水...如有异常,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绝对没有问题。”说起常明昌,郭有说不完的话。

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授予常明昌“2020年全国扶贫奖创新奖”称号;同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常明昌的一生中,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那些悲欢离合,他都欣然接受。他说:“行善不为名,不为利。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后,我会继续带领食用菌团队,坚持为祖国写论文,用小蘑菇支撑大产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276.html
上一篇孙文彬:推动生态发展的“践行者”
下一篇 科技创新引领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