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

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

从天然海底森林养护,到人工海底森林构建,再到海藻相关产业发展,烟台长岛孙家村的海藻资源科学利用已逐步走上正轨,渔业经济也正悄然转型升级。这一转变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指引,离不开渔民的积极配合与响应,更离不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从天然海底森林的保护,到人工海底森林的建设,再到海藻相关产业的发展,烟台长岛孙嘉村海藻资源的科学利用逐渐步入正轨,渔业经济正在悄然转型升级。

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离不开渔民的积极配合和响应,离不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分子藻类学与产品工程团队提供的强大创新技术支持。

秦松,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藻类学与产品工程团队负责人。多年从事海藻资源利用和海洋生态工程研究。长岛孙家村是他的团队选定的海藻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研实验示范点。

2005年,自然保护与人工建设相结合,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在海岸带研究所分子生理学和产品工程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面向大海的长岛孙嘉村正在谱写“蓝色的乐章”。

保护海藻和支持渔业。

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海藻是“海底森林”的主体,海底森林不仅具有固碳减氮的功能,还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并能为许多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提供躲避敌人、寻找饵料和产卵的庇护所空,从而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海藻是一种优质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有机肥等多个行业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如何维护天然海底森林,建设人工海底森林,科学利用海藻资源,是传统海藻产业大省山东近年来加强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海岸带研究所近年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海藻资源利用和海藻生态工程是团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研究事业。多年来,团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子藻类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发现藻红蛋白适应和进化的证据,揭示藻类独特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机制,建立海带遗传转化体系,致力于藻类在海洋生态工程和高价值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先后获得国家海洋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海洋工程科技二等奖1项。

选择长岛孙家村海域作为示范点,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长岛孙嘉村位于烟台南长山岛东岸,属于《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的南麂岛休闲度假区。拥有1200亩优良的天然海藻场和丰富的天然渔业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长岛一直未能有效开发自身最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海藻资源。孙家村也一直在走传统的渔业经济路线,主要以筏式养殖、底播、增殖、渔家乐为主。因此,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

基于此,2015年,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与长岛县孙嘉村组成科技帮扶对口单位,致力于通过海藻资源保护技术的输出和试点,促进当地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和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试点工作从彻底的调查和工具选择开始。

由于海底森林对沉积物、水温、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很高。,海底森林的建设地点位于天然海底森林的基岩岸线附近的区域。因此,构建人工海底森林的前提是首先了解天然海底森林的现状。经过一年的周密调查和监测,队员们摸清了藻类、水文、泥沙情况,同时筛选出适合孙家村海域环境的藻类工具物种。

通过一年的马尾藻移植试验。和扦插苗,小组成员确定,马尾藻属。一种本地马尾藻。,能在长岛长期自我维持,能度过夏季和冬季,适合作为工具物种。同时,确定了马尾藻生长的最适水深。也确定了越冬,初步形成了马尾藻养殖场的养护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2017年,海岸带所分子藻类学与产品工程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孙家村申请了山东首个藻类增殖放流站的审批,研发了以铜藻为工具物种的新型放藻装置,启动了“放而不流”的人工海底林建设。

在实验前期,团队开发了两套技术模式,即绑苗投石技术和悬浮布局技术,便于藻礁布局。

在铺设藻礁的同时,团队还确定了主要的渔业资源保护对象——许氏拟水藻,重点研究了前期实验中观察到的藻类明显的捕鱼效果,开展了人工海底森林及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确定了其在该海域的主要活动路线和时间空分布规律,从而为藻类的精确铺设确定了依据。

2019年第三期海藻布局增加了新的工具物种——油葵,并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将海藻场布局范围调整为H形。

第三年第三期,团队初步建立了“以藻收鱼”的海藻场维护建设技术,共种植海藻植物10万株,藻礁1000余个,其中铜藻2787.2亩,海粟1114.2亩,总示范面积3901亩。

通过5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跟踪调查和数据模型的构建,团队发现“藻场3月龄许氏鲇幼鱼的平均体长、体重和尾密度明显高于对照区”。同时,数据显示渔获生物量密度和尾部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2019年8月(夏季),渔获生物量密度比2018年8月增加63%,渔获尾密度比2018年8月增加43%,渔业生物资源量明显增加。

这一数据令人振奋,表明人工海底林的建设对许氏平鱼幼鱼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和保育效应,意味着海岸带分子藻学与产品工程团队实现了孙家村试验海区海藻资源的保育,同时有效支撑了当地优势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目前,海藻场已纳入国家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但主要实施区域位于东海和南海,以铜藻为工具物种的海藻场生态工程主要集中在东海。长岛孙嘉村的海岸带研究所分子藻类学和产品工程小组的试点工作是黄渤海最大的海藻保护项目。其推出的海藻保护技术体系是基于黄渤海有针对性的开发,显示出突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参考价值。

海上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何“吃”是有讲究的。

团队一直知道,海藻资源的保育“不同于繁殖、保护和修复,是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实践思路”。兼顾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也是实现海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重要途径。

孙家村海域5年的科学研究工作证明,选择合适的海藻工具物种铺设人工海底林,可以为多种渔业经济物种的仔稚鱼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如鲇、小樽等。,并显著提高它们的存活率。海藻资源的保护和补充可以帮助喜礁的经济物种度过生活史中最脆弱的时期。因此,保护长岛天然海藻资源,布局人工海底森林,是休闲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长岛天然海底森林中冠层藻类种类较多,适合作为生态工程工具物种的种源,服务于黄渤海海域修复和渔业资源恢复。这部分海藻种质,在克服繁殖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在保存生物资源的同时,形成稳定的资源输出模式,从而实现作为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

在海岸带研究所分子藻类学和产品工程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除了发展现代渔业外,孙嘉村的生态旅游、海洋文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也在逐步建设中。

通过初步的科学考察,团队确定孙家村海域的黄渤海常见海藻有40多种,以鼠尾藻、鼠尾藻、野生海带、裙带菜、石花菜为优势种。

2019年,团队邀请专业水下摄像团队进行了测绘工作,发现该海域天然和人工海底森林的水下景观价值较高,分布着多种底栖生物和游泳经济生物,具有在“海藻公园”开展浮潜体验和水下垂钓的潜力。

目前,一个“海藻公园”已经在孙嘉村建成。后续将进一步完善“海藻公园”在沿海季节的展示路线,建设相应的岸上展示室空,开发以海藻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有望成为当地渔季的重要经济来源。

据了解,接下来,海岸带所的分子藻类学和产品工程团队将在长岛乃至黄海、渤海示范推广海藻养殖场的保护工作。预计三年内可扩展至一万亩以上,有效补充高温季节沿海大型海洋植被,为各种喜礁经济鱼类的仔稚鱼提供栖息地,从而促进自然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另一方面,团队将积极推进海藻资源的就地加工利用。“简化海藻肥的配制工艺,针对马尾藻、水曲柳等海藻生态工程的工具物种,形成适合海岛环境条件的海藻‘小盆肥’加工工艺,并应用于长岛苹果、樱桃、大棚蔬菜等当地经济作物的种植,实现化肥的替代和增效。以海藻肥为载体,通过绿色加工技术实现海洋生物质的规模化转化,从而推动海岛生态农业。”

科技将推动海洋发展和绿色发展。在陆海双生态、环境与人类双健康的发展思路下,相信未来在以分子藻类学和海岸带产品工程团队为代表的海洋科学家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孙嘉村落在蓝色经济的大潮中实现蓬勃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544.html
上一篇乌东德水电站见证新壮举
下一篇 船用雷达专家马绪华助力智能航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