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蚕桑福星

蚕桑福星

我国是蚕桑业的发源地,相传是嫘祖(黄帝的正妻)发明,距今已有4700年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古丝绸之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播之路。向仲怀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位蚕桑学界院士,他说:“蚕是发源于中国的,它根植于我…

它是中国蚕业的发源地。据说是雷祖所发明,距今已有4700年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古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一条经贸之路,也是一条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之路。

项怀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蚕业院士。他说:“蚕起源于中国,它根植于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养蚕人要有事业心,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子孙后代。向忠怀院士秉承蚕文化精神,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引领中国蚕业学科和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发现疾病的源头

20世纪50年代末,川北蚕区连年爆发灾害性蚕病,蚕茧产量一度低至单个品种仅5公斤。很多专家都去诊断过,但是没有结果。这对以养蚕为生的蚕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此时,向忠怀刚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毕业,留校任教。面对日益严重的蚕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四川省农科院蚕所夏如珊等4人一起被派往重灾区四川省射洪县,作为四川省蚕病工作组成员。年纪轻轻,他带着一台显微镜和几个玻璃瓶,来到川北重灾区,开始了蚕病的研究。

他们每天都要去蚕房查看蚕病发生情况,分析蚕病虫情。两个多月过去了,他们还是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没过多久,第一批蚕就死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定再次饲养第二批蚕进行观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事离开了研究工作,只剩下向忠怀和夏如山坚守岗位,继续研究。他们不停地在蚕房里跑来跑去,找标本,找资料,找病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一直没有新的发现,研究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们依然不收回初心,努力工作。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6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项中怀发现桌子下面还有一个标本没有检查,于是拿起来重新检查。向忠怀仔细观察这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标本,发现里面居然有虫子爬出来。然后他对这个珍贵的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这条爬出来的虫子是这次蚕病灾难的根本原因。这种寄生虫叫壁虱,雌虫用吻刺破蚕体吸取体液,同时注入毒素,使蚕中毒、昏迷、突然食欲不振甚至停止进食,最终导致蚕死亡。当时国内还没有与蜱有关的蚕病记载。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成为拯救川北蚕虫的关键因素,而且弥补了蚕学的一项空空白。解决了蚕病问题后,蚕茧的单个产量从5公斤提高到25公斤,为川北蚕茧增加了5亿多元的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当地蚕业的发展。

初出茅庐的学者向忠怀,在成功地完成了对蚕病病因的研究后,在养蚕界崭露头角。此时,他才22岁。

1979年,该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大会奖。

从家蚕基因库到家蚕基因组

蚕最早起源于中国的野蚕,但如今的蚕几乎完全丧失了野生功能,只能靠人工饲养才能生存。所以对蚕品种的要求更高,只有健康的蚕种才适合蚕农饲养。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并不简单。从培育到推广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向忠怀每天都在蚕房和实验室里跑来跑去,试图有新的发现,但往往要出茧率很高,蚕的健康状况很差,这让他很苦恼。

为了培育优质的桑蚕品种,向忠怀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和老师一起整理桑蚕品种资源,从未间断。目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已有700多个系统,是世界上遗传系统数量最多的家蚕基因库。此外,这些蚕遗传系统的生长、发育、形态和特征应详细记录并存档。黄纸饱含着向忠怀等几代人的心血,为家蚕的科研和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凭借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向忠怀带领团队培育了“董重x五七苏”、“日3 x中5.6”、“夏芳x秋白”等一批优质蚕品种,累计推广120多万片,增收过亿元,其中“夏芳x秋白”品种还在育成中。

中国曾经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和生产中心,但技术的停滞使得中国蚕业科学在上个世纪落后于科技发达的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茧丝绸产量逐步提高,但仍无法超越迅速发展的日本。1982年,45岁的向忠怀被派往日本学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必须学点东西,把先进的技术带回祖国,扩大中国蚕业的版图。

1984年回国后,向忠怀急切地分享他所学到的一切先进技术,带回了多倍体桑树育种技术,扩充了家蚕基因库,并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年轻教师。

1996年,钟槐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振纲教授共同提出了第一个家蚕基因组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发布,开启了生物科学的基因组时代,学术圈掀起了破解基因序列的热潮。随即,家蚕基因组成为新一代国际竞争的热点。向中淮组织团队推广家蚕基因组的研究。2002年在日本筑波举行的家蚕基因组计划启动会上,该团队展示的最新成果震惊了与会者。会后,日本科学家与中方协商,达成了中日国际合作完成家蚕基因组的计划。然而,2003年初,日本单方面停止了合作计划,独自开始了基因测序工作,并将这一年称为“日本丝绸之路元年”。

面对日本突如其来的猛攻,向忠怀和他的队员们心急如焚。同年4月,向忠怀启程赴日,试图扭转乾坤,却被拒之门外。回国后,向忠怀向学校提交了紧急推进家蚕基因组计划的报告,并组织团队致力于家蚕基因测序。

2003年,非典肆虐,人心惶惶,根本等不到国家项目的批复。向忠怀决定拿出实验室多年积累的1000万元,与北京华大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并借款2000万元紧急启动测序工作,誓与日本一争高下。6月,他组织各方面的队伍,派出夏清友率领的10人小组到北京华大参加突击。测序仪以每天10万条数据的速度高速运行,持续进行测序工作。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100多天的日夜奋战,11月15日,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家蚕基因组测序计划顺利完成。这个时候日本还在测序过程中。

几米长的画卷上标有各种基因序列。钟淮团队绘制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是世界上第一张高质量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覆盖了家蚕基因组95%的区域,已获得16948个完整基因,其中约6000个为新发现,标志着我国家蚕学术界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后来,团队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遗传变异图谱、桑树基因组、微孢子虫基因组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奠定了我国蚕业科学体系的领先地位。

从科学突破到产业创新

家蚕基因组的突破,将蚕业推向了现代生物学的前沿水平。桑树和家蚕微孢子虫的基因组有效地促进了蚕业的创新和变革。向忠怀在总结蚕业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产业转型方向。

“一个人给蚕找衣服不难,给桑找衣服难”。从古至今,养蚕业的发展首先是桑树。从现代科研前沿来看,蚕业的变革也是从桑树开始的。

在向忠怀看来,传统蚕业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链封闭,以蚕为主,产品单一,综合效益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机制。但桑树具有易栽培、生长快、生物产量高、用途多样等特点。只有多元化发展,蚕桑业才能融入大农业,丝绸业才能融入大纺织业,才有新的希望。“立桑为业,多元发展”就是在保持蚕桑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创新,培育饲料、果桑、茶桑、生态桑等新兴产业。

2015年以来,在向忠怀院士工作站的指导下,著名的“丝绸之都”四川南充,用三年时间在嘉陵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茶桑基地,这也是向忠怀带领中国走向“新丝绸之路”的实验基地。三四月份的桑芽嫩叶可以用来泡茶,五八月份的桑叶可以开发成桑叶粉用来泡茶和做糕点,十月份的霜桑茶也可以作为护肤品的配料...这样,桑葚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

此外,向忠怀还提出用桑葚作为专用饲料。他认为,所谓“专用饲料”在于其蛋白质含量高,可以部分替代豆粕,其丰富的功能活性物质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满了蚕茧,就可以不遗余力地付柴火。”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句,也是向忠怀的座右铭。从开始学习蚕业科学开始,他越探索越感受到蚕业的神奇,越来越依恋这门学科。他把“东方丝绸之国”的美誉牢牢地刻在心里,使丝绸大国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

“繁霜满心头血,洒千峰秋叶丹上”。他从事养蚕业已经60多年了,虽然现在已经八十岁了,但还在科研中摸索前进。他为我国丝绸文化在新时代的升华做出了贡献。他说:“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我在寻求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这个学科的地位,所以我很欣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552.html
上一篇谭述森:让中国北斗成为浩瀚宇宙最亮星阵
下一篇 不仅仅是一场年会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