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火神山copy小汤山背后的逆行英雄

火神山copy小汤山背后的逆行英雄

魏晓文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接收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与此同时,按照统一模式设计、规模更大的雷神山医院正在争分夺秒地冲刺。这是一场与“瘟神”的赛跑。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建设专门医院的…

魏晓文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接收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与此同时,按照统一模式设计、规模更大的雷神山医院正在与时间赛跑。

这是一场与“瘟神”的赛跑。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武汉按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专科医院的命令下达。目标是在10天内建成一家拥有10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常规流程,建筑体量超过3万平方米的工程至少需要两年,即使紧急搭建临时建筑也需要一个月。

但是有了小汤山的蓝图在前,一切又变得可能了。

17年前非典时期,建设者们仅用7天7夜就建成了占地25000平方米的专科医院,救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这一次,火神山复制小汤山首先惊动的是一位79岁的老人——黄希雨。春节期间,在大家都有危险的时候,他和很多抗疫一线的工人一起成了逆行者。

一个

任何建筑都是从设计图纸开始的。

黄汐源是小汤山医院的建筑师。

17年前。2003年4月23日,北京的SARS患者数量急剧增加。

62岁的黄汐源带病手绘了小汤山的设计草图。由于场地和材料的限制,小汤山医院各个科室的设计图纸都不一样。为了尽快画好图,黄希雨带领设计团队几乎24小时不停地画图。

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设计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座高标准的非典专科医院拔地而起。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球十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和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治愈率达98.8%以上。1383名医护人员全部无感染,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

五十一天后,小汤山医院被拆除,成为黄喜英设计的寿命最短但知名度最大的医疗大楼。

六年前,2014年。当我们采访73岁的黄汐源时,他获得了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

“梁思成建筑奖”是目前中国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被誉为“中国建筑师终身成就奖”。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有吴、、何敬堂等多位建筑师获奖。

评审团对他的评价是“对公共建筑尤其是医院建筑的布局、空之间的组织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和创新,提出了矩阵排列、庭院格局、交通顺畅等概念和手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医院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医患之间的亲情和温暖。”

六年后,春寒料峭,国难当头。

1月23日,欲复制小汤山建火神山医院的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发函紧急求助,请求中国中原支持在武汉建设新型冠状病毒急救医院。

中国中原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黄希雨设计了小汤山医院。

得知黄汐源设计的图纸第一时间到达武汉,他专门给武汉的施工单位打电话,提出小汤山医院设计中留下的遗憾和不足:病房离地面近,没有空地板,容易受潮;没有专门的病房走道,进门就是院子,不方便管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非典之后,黄希颖并没有停止传染病医院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几年的积累,主持编写了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二天一早,这位79岁的老人赶到退休多年的单位,递上一封邀请函。内容简洁明了,只有三句话:“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和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里顾虑少,有‘非典小汤山’的实战经验。”他说,他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参加(疫情)战斗。

这一天是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10天里,4000万网友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前期,网友们惊叹于它的建设速度,但后期,网友们更加惊叹于它的专业和科学的设计。

隔离层,混凝土基础,箱式板房,统一排水排污系统,病房高出地面30cm框架空,由两扇窗和通道组成的专用隔离防护窗...

黄希雨曾介绍,在医疗场所,要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清洁或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有的要严格划分和分流。“在医院的整体布局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明确的功能分区。应注意医疗区内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在处理人流、物流、交通,解决保洁和污水区分流的同时,要保证每栋建筑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基本条件。”

虽然时间很短,但小汤山医院仍然严格遵循传染病医院洗消分区分流的基本理念,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整个校园分为三个部分。新建病房为控制区,医护人员生活区为缓冲区,行政后勤办公区为洁净区,各区域人员分区,防止污染扩散。在病房里,采取了更严格的隔离保护措施。”此外,为保护医院周边环境不受污染,专门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并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处理装置,对垃圾进行收集、化学消毒和焚烧处理。

小汤山临时医院的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非典患者分散治疗、不利于隔离管理的压力,为有效控制和隔离传染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汤山不是黄汐源唯一的医疗建筑作品。

北京地坛医院是亚洲一流的传染病诊疗中心,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地之一。

根据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的要求,黄希雨采用了三区三廊的设计,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办公区和医疗区,做到人流和物流完全分离。楼梯相对独立,走廊并联,形成了传染病爆发时能战斗,平战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

在北京佑安医院的规划设计中,黄喜英的方案是,所有建筑都要严格划分,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设计要求划分。手术部手术室、产房设有负压装置;实验室、病理科和太平间按生物安全要求设计;还设置了负压呼吸重症监护室,最大程度满足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的特殊要求。

1月26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三家市级定点医院,榜单前两位分别是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

50年来,黄希雨在国内完成了200多项医院工程设计,比国外同行一生的成就多了5到10倍。

黄汐源出生在印尼的一个华侨家庭。16岁回国,18岁考入南京工程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大学毕业后,黄喜英进入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中原国际工程公司,并在那里待了一辈子。

1984年,43岁的黄希雨被派往比利时鲁汶大学学习两年。

鲁汶大学不仅是比利时最好的大学,在欧洲也是名列前茅,在生物、医学、建筑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最终,黄希颖选择了医学建筑方向,成为中国第一位医学建筑专业的留学博士。

他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提出了医院系统工程综合优化设计理念,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医院的新时代,被誉为中国医疗建筑设计的先驱。从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到中年人,再到如今白发苍苍的老人,黄希雨思考的是让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国内医疗建设领域落地生根,为国人建设自己的现代化医院,为国人改善就医环境。

“我们那个时代和现在不一样,毕业分配的时候强调服从祖国的需要。祖国的需要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就我而言,只要能学以致用,去一个能充分发挥专长的地方就好。"

祖国的需要,成了这个老人一生的信条。

79岁时担任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组长。

虽然有小汤山的先例,但是火神山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黄喜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武汉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设施,和北京小汤山医院一样,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但是,两地毕竟有气候条件和具体区域的差异。对比各地建设、设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我们也及时提出了建议。”

“看了一下报告,工地设置了夜间照明,集中了更多的施工机具,设置了多个摄像机,全程监控。这和17年前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出现的场景大不相同。”黄希雨一直关注着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17年来,黄希雨见证了时代的巨变,但初心不变,在危险面前逆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714.html
上一篇抗疫:一场从将军到士兵的战斗
下一篇 李兰娟,救命20天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