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李新创:“五度思维”统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李新创:“五度思维”统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郑挺颖 罗梦雁 宋潇阳编者:“钢铁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部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任重道远”,这些看法来自不同学者和专家。那么,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路在何方?2021年4月30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一行专程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

郑廷瑛罗宋晓阳

编者:《钢铁工业是我国高能耗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低碳转型任重道远》。这些观点来自不同的学者和专家。那么,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出路在哪里?

2021年4月30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一行专程来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冶金规划院”),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请他谈谈钢铁行业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环境与生活:作为“十四五”国家专家委员会委员,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

李新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意义重大。我个人有以下想法:

第一,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为争取更大的发展主动权,党中央提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增添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协调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平衡。坚持结构优化导向,提高企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效率和质量并重,这是发展的两个轮子。没有效率就没有发展,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效率和质量原则,是保证实现国产大循环的必要条件。

第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推动形成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先进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第二,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期间,要坚持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的绿色转型。推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发展绿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

环境与生活:您对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李新创:钢铁工业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也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应坚定将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李新创:钢铁行业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也是实施碳减排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要牢牢把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是建立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利用环保、碳排放、能耗等约束条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预警,防止粗钢产量过度释放;研究钢材进出口调整政策,缓解国内钢材消费旺盛带来的粗钢供应压力;驱动创新不断提高有效供给水平,创造和引领新需求,与钢铁行业紧密合作,大力发展具有轻质、长寿命、耐腐蚀、耐磨、耐候等特点的绿色低碳产品。,引导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产业的绿色低碳消费。,并鼓励政府项目优先考虑绿色低碳钢铁产品。通过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下游产业可以减少钢材消费,促进全社会的低碳发展。

二是优化能耗和工艺结构。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企业开展高效球团生产工艺、熔剂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高炉高效利用块矿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降低烧结矿用量;继续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降低焦炭消耗。引导电炉短流程有序发展,加强废钢资源循环利用,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向电炉短流程企业转型;推广新型节能电炉冶炼、废钢预热等先进技术,进一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钢铁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实现多能互补,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结构。

三是强化节能及能效提升。加快提升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自发电率,积极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促进高能效转化工艺、装备、管理技术创新开发及应用,实现降耗及提效;鼓励钢铁企业及以钢铁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建设智慧绿色微电网。推进能源管控系统优化,构建设备、工艺、系统“三位一体”能源管理模式,建立能源预测及调度优化模型,实现对能源产生和消耗的预测、平衡和優化调度,全面推进能源配置智慧化,通过精益化管理为节能降碳赋能。建立并完善碳排放和传统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治理制度与体系,积极开展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相关研究,筛选编制《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推广目录》,引导企业优先采用具有更好协同治理效果的技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三是加强节能增效。加快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自发电率,积极推广应用国家节能低碳重点技术目录中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推动高效节能转化工艺、装备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实现降耗增效;鼓励钢铁企业和以钢铁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建设智能绿色微网。推进能源管控体系优化,构建设备、过程、系统“三位一体”能源管理模式,建立能源预测和调度优化模型,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预测、平衡和优化调度,全面推进能源配置智能化,通过精益管理赋能节能降碳。并建立健全碳排放和传统污染物减排协同治理体系和制度,积极开展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相关研究,筛选编制钢铁行业污染减排协同技术目录,引导企业优先采用协同治理效果较好的技术,实现污染减排协同治理。

四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钢铁生产过程的能源加工转化功能,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实现与周边工业企业、居民和商业用户的气、汽、氧、氮、氩、水互供,以替代区域内高能耗、高污染物、高碳排放的供应设施,实现区域能源环境资源的协调优化。大力推广以高炉渣和钢渣粉为原料的生产和应用;鼓励钢铁企业与水泥企业合作,延伸产业链,建设绿色低碳水泥及制品。鼓励开发应用高活性矿渣粉和钢渣粉技术,提高水泥熟料替代率。推进钢铁化工联产,依托钢铁企业副产的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等丰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建立“产学研用”调质热电联产创新平台,统筹有序推进钢铁和石化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研发推广调质热电联产先进技术。

五是突破低碳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高炉富氢(或纯氢)冶炼和气基竖炉富氢(或纯氢)冶炼技术路线,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形成成熟的低成本制氢和富氢(或纯氢)冶炼商业化、产业化应用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利用现有高炉,开展氧气高炉低碳冶金产业化研究和试验;引导和鼓励发展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非高炉炼铁技术,发挥非高炉炼铁和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协同降碳效应。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方法,将地质利用或封存、化学利用和生物利用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试点示范工程。采取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投资和国际合作,加速实现大规模应用。

第六,注重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可以通过加快融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碳监管刚性约束体系、推进碳管管控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强低碳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促进钢铁行业率先实现高质量的峰值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碳中和愿景的实现。

《环境与生活》:早在20年前,冶金规划院就布局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研究,也是工业领域第一个成立低碳研究中心的机构,当初为何会有这种战略性、前瞻性的研判?冶金规划院具体开展了哪些相关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对如今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环境与生活:早在20年前,冶金规划院就布局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也是最早成立工业领域低碳研究中心的机构。为什么一开始就有如此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判断?冶金规划院开展了哪些相关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对当今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新创:钢铁行业是重点碳排放行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发展是钢铁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发展规律已经确定,冶金规划院早在20年前就开始布局低碳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这也是我们“高”的思维在五维思维中的具体体现,从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来考虑行业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低碳发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钢铁生产能源结构高度碳化、突破性低碳技术支撑不足、配套技术工具不完善、基础能力薄弱等。冶金规划院作为“政府机关的总参谋、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规划的智囊团”,致力于助推钢铁行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开展行业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冶金规划院牵头成立了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在钢铁碳核算方法论、碳配额分配技术方案、减排路线图、减排成本分析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展了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研究与核算、钢铁行业全国统一碳配额基线制定、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研究、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分解与实施方案、钢铁行业深度脱碳研究、钢铁行业碳交易技术指南、参与碳市场测试运行方案、钢铁行业中长期电气化战略发展研究等碳减排专项研究工作。

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已经上升到政策指导的层面。例如,碳排放监测和测量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了2018年国家MRV体系(碳排放量化和数据质量保证)的修订,包括监测、报告和验证Verfication,以及2019年碳交易试点地区广东省碳配额分配实施方案的调整,正在推广为国家基线制定方法。

同时,在构建钢铁低碳发展理论和方法方面,冶金规划院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钢铁C+4E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围绕提高碳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协同治理、构建钢铁生态产业链),设计了一套系统的碳减排数据监测、测量和评估工具。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成果产品化,建立碳排放全过程控制与评估的信息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的准确监测与评估,并进行差距和潜力分析,在现有经济技术可行条件下,确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获得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推动钢铁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冶金规划院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领域重要的支撑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成立的冶金标准化咨询服务事务所培育试点单位。设1个标准化研究中心、多个专业分技术委员会,已构建成熟的“技术+标准”双轨并行的标准化服务模式。二是推进低碳钢标准体系建设。冶金规划院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领域的重要支撑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培育冶金标准化咨询服务企业试点单位。成立了标准化研究中心和多个专业分技术委员会,构建了成熟的“技术+标准”双轨并行的标准化服务模式。

目前,冶金规划院牵头并参与了80余项与绿色发展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低碳标准化工作。自2013年起,冶金规划院全面参与钢铁及焦化生产企业现行碳核算方法论研究,是《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2151.5—2015)和《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 251—2018)两项标准的主要参与者,两项标准已完成并发布。同时,在推动行业夯实基础能力方面,正在着手编制《钢铁企业碳平衡编制方法》(2018—0453T—YB)、《钢铁企业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2019—0392T—YB)等行业标准。

三是推动行业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院先后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中国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国际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减排验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研究工作,梳理了钢铁行业减缓气候应对技术清单,全面开展了低碳技术减排成本测算。今年,冶金规划院还当选为“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低碳发展研究工作组和低碳标准研究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冶金规划院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批从事低碳研究的专业化机构,拥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专业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钢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内外钢铁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沟通合作关系, 为确保中国钢铁行业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钢铁企业在碳竞争环境中争取有利时机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助推行业开展低碳人才储备。能源、资源、环境、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低碳融合研究,需要储备多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冶金规划院拥有地质、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水电大气、技术经济、总图、环保、低碳能源、管理、金融等多个专业和领域的人才队伍和专业设置。围绕低碳钢铁转型发展各领域遇到的特殊问题,可以起到很好的咨询服务作用,为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的工作提供全面支持。

五是实施碳减排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低碳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其中工业领域将成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重中之重。钢铁作为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已经启动了钢铁行业碳排放峰值和碳减排专项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2020年底,冶金规划院受生态环境部委托,配合开展《行动计划》相关目标、路径和配套措施的配套工作。经过内部和外部讨论,已经提交给各部委。目前,冶金规划院还为多家钢铁企业开展了具体的低碳发展规划、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减排行动计划。

《环境与生活》:请介绍冶金规划院在钢铁产业超低排放领域为政府、为行业和企业做了哪些支撑服务?成效如何?还有哪些需要继续提高的?环境与生活:请介绍一下冶金规划院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领域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服务?有什么效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新创:冶金规划院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领域充分践行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行业发展引领者、企业规划智囊团”的自我定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来说,在服务政府层面,我院直接参与了超低排放的顶层设计和详细方案,并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参与了《关于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施工作的意见》(环大清〔2019〕35号)、《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价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大韩庆〔2019〕922号)等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

在行业层面,为帮助行业全面理解政策,我院协助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写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环协[2020]4号)等超低排放相关政策文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解读工作,提高行业超低排放意识,帮助行业实施全面改造项目。

在企业层面,自2019年底《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下发以来,我单位已为全国数十家钢铁企业开展了超低排放基础条件评估或正式评估。作为主要评价单位,参与了首钢迁钢全行业首家超低排放企业、A级企业的评价过程。该项目获得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截至2021年3月,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正式进入公示链接的15家钢铁企业中,有12家企业接受了我院的评价监测。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协助生态环境部实施超低排放项目,推动环境空气体质量持续改善;切实提高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树立行业绿色发展新尺度,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环保系统解决方案,帮助钢铁企业实现全方位长效超低排放标准。

环境与生活:在您对冶金规划院官网的演讲中,您说冶金规划院的发展记录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冶金规划院还形成了钢铁规划咨询综合服务的独特优势,赢得了政府、协会和企业的认可。请谈谈在哪些方面的独特优势?

李新创:优势之一是人才团队和专业支持。冶金研究院拥有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规划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知识和熟悉国家政策、工程咨询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家队伍。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7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占50%。覆盖钢铁行业全流程所有领域,具有“一站式”综合咨询服务的独特优势。

第二个好处是为长期服务各级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冶金规划院完成政府专题研究、行业和企业规划、技术咨询等项目数千项,其中包括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原冶金工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一大批重大专题研究。参与编制了《全国钢铁工业五五至十四五发展规划》、《钢铁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工业发展政策》、《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国家出台和解读钢铁工业发展政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针对各级政府,我们编制了钢铁行业联合重组规划、钢铁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集群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山东省、河北省等产钢大省的钢铁产业调整规划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赞扬。

第三个优势是为很多企业提供策划咨询服务。冶金规划院完成了数百家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几个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五年发展规划;编制企业钢铁结构调整规划、联合重组和产业布局规划、搬迁规划、技术改造升级规划、循环经济规划、总图物流规划、节能减排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清洁生产建设“两型”企业规划、超低排放预评估和改造实施、低碳发展规划;铁矿资源开发规划;钢材市场、钢材物流园区规划等规划咨询项目,为各类钢铁企业规划发展全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

第四个优势是引领世界的国际视野。冶金规划院先后完成了40多项国别计划和100多项海外咨询服务,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好评。为国内企业提供“走出去”资源开发和钢铁发展规划;参与中美战略对话、OECD钢铁论坛,积极参加各种国际钢铁及相关会议和论坛,代表中国钢铁行业在全球发声。

简而言之,成立于1972年的冶金规划院,已成为“政府机关参谋、行业发展引领者、企业规划智库”,整合百家之长服务一家,充分发挥“1+N”整体解决方案集成、人才团队、政策研究、理念、产业链、市场调研、平台、质量保障等优势,全力保障新时代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环境与生活》: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今天的冶金规划院已经成为钢铁发展规划咨询的权威机构,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表彰,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等诸多奖项。请问李院士,在“十四五”期间,冶金规划院在改革发展方面还会有哪些新布局?环境与生活: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今天的冶金规划院已经成为钢铁发展规划咨询的权威机构。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表彰,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等奖项。请问李院士,冶金规划院在“十四五”期间在改革和发展方面会有什么新的布局?

李新创:近年来,我院构建了以“一体两翼”为核心,多行业、多产业并举的大平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认知度不断提高,业绩再创新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五度思维”的纲领性指导,也离不开全院高效务实的执行力。

第一,“五维思维”引领发展。我提出的“五维思维”包括:高度、广度、深度、速度、满意度。是我院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我院服务政府、行业、企业的准则。

高度方向,高度决定视野,位置决定视野;

突出广度,用开阔的视野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同行学习才能进步,跨行学习才能飞越;

重实施深度,深入浅出强调实效,专业储备深度是满足企业关注,深度对接客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速度是机遇,掌握信息的速度是机遇,学习、创新、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是竞争力;

满意是目标,检验成功的关键标准是满意,对顾客满意的追求,对社会环境发展的满意,对顾客不同时间段目标的考虑,对短期、中期、长期满意的追求等。

第二,高素质人才团队高效运行。这是冶金规划院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我院高度重视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才力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活力,充分考虑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毕业院校等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做好内部培训,让员工的专业水平稳步提升,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干部的培养。年轻同志基本都要在设计院和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实习、借调,增长才干,开阔视野,紧密贴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院始终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智能制造、超低排放的布局。继续积极号召和推动兼并重组,在淘汰落后、压减产能监管方面提供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支持。

【绿色人物】[绿色字符]

李新创

李新创,男,1964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会长。被聘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研究室首席专家。

主持或参与研究制定我国钢铁工业“八五”至“十四五”计划及相关产业政策。丰富的大型项目组织经验,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动态有深入研究,主持或牵头承担了国内外数百家钢铁企业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代表国家参加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和G20钢铁论坛多轮谈判,参与多项国际规划咨询和合作谈判。

发表钢铁工业发展论文约150篇,编著出版了《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论》、《中国钢铁转型升级之路》、《中国钢铁未来发展之路——减排创新转型》、《钢铁全过程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中国钢铁工业路线图》等书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4862.html
上一篇“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
下一篇 张玉清:我国能源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