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郭万刚誓把黄沙变绿洲

郭万刚誓把黄沙变绿洲

耿国彪作为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子承父志,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守得沙漠变绿洲。2003年到2020年初,他带领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2019年3月,中宣部授予八步沙…

耿郭彪

作为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一棵苗一棵苗,一碗水一碗水,把沙漠变成了绿洲。从2003年到2020年初,他带领林场完成造林6.4万亩,造林11.4万亩,相当于建设了又一个“巴布沙绿洲”。2019年3月,中共宣传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治沙造林三代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称号。

“武威的肉包子很好吃……”68岁的郭万刚坐在沙丘上,咬了一口手里的馒头,用力地嚼着。他能听到迎面从他嘴里传来的哗啦声。

在巴布沙林场以北干燥的马岗沙漠,这种工作餐其实很难下咽——只要风沙来了,薄薄的沙砾就会钻进你的嘴里,打磨你的舌头和牙齿,还能尝到一点苦和咸。沙砾也会被吹到眼睛和耳朵里,模糊了视线和听觉,但郭万刚说话依然清脆。“再过10年,古浪县260万亩沙化土地将全部压沙造林,子孙再也不用吃沙了……”

自上世纪初以来,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巴布沙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总面积达4万多亩。或者,看沙漠吞家园,吃农田;或者,种树治沙,靠暴躁的黄沙为生!我该怎么办?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土门公社义泉大队的队长石曼老人。“六老”和郭朝明、何发林、罗、程海、张润元一起卷起衣服,带上干粮,走上了“一树一把草压黄沙挡风”的治沙之路。

郭万刚是《八步六老》中郭朝明的儿子。

那一年,“六老”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上按下了红色的手印,吃下了治沙造林的定心丸;那一年,老人们约定,如果这辈子治不了沙,就让后代来治。再苦再累,家家都要有个继承人,管住八步沙!

那一年,63岁的父亲病了,进不了沙漠。郭万刚被要求代替他去打沙漠。当时,31岁的郭万刚正在土门供销社工作,是一名令人羡慕的国家工作人员。从内心来说,他非常不愿意丢掉这个“铁饭碗”,去沙漠防沙治沙。然而,看着父亲热切的眼神,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该怎么办?当郭万刚陷入困境时,常老人来看望他的父亲,并为他做思想工作。想想那些愿意放弃社队干部帽子,辞掉“官”去治沙的家长们。什么图?就是为了乡亲们少受点沙害,过安稳日子!于是,郭万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加入了治沙老人的行列,成为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这一等就是整整40年!

父子间的绿色接力

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00多万亩。岜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以前这里风沙肆虐,“秋风吹田,春风吹死牛”。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六位老人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上按下了手印,发誓要用自己的白发换绿洲。40年来,“六老”的后代接过父辈的铁锹,继续着治沙造林的事业。

据测算,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绿色走廊,确保了甘乌铁路、省道和西气东输、西油东输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

“以前在八步沙地区,每年都有五六次10级以上的大风,现在刮的次数减少了,级别也降低了。”郭万刚介绍,在林场的养护下,附近一带草木茂盛,县城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

四十年前,“六老”卷起衣服,拿干粮。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沙窝窝种下了近万亩树苗。但是到了冬天,两股西北风吹走了一半的树苗。看着光秃秃的沙漠,几棵顽强的树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要有一圈草,树苗就能活下来,再大的风沙也吹不倒。第二年春天,清明节刚过,“六老”动员了6个家庭40多人,再次向大漠进发。不到30岁的郭万刚被父亲拖进了沙窝窝。

郭万刚回忆,“那时候真的很苦!”在沙地上挖个洞,用木棍支起来,盖上茅草,就成了“地上窝棚”。有时候半夜突然刮起大风,茅草被撕得七零八落,大家只好把被子蒙在头上,在冰冷的沙坑里一直呆到天亮。

郭万刚和罗的儿子罗兴全、程海的儿子程胜学、何发林的儿子何、的儿子时银山、张润元的女婿做了同样的选择。2016年,郭朝明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郭Xi也来到八步沙...

风餐露宿,穷途末路,靠着“六老”的精神力量支撑着。

春天去秋来后,以郭万刚为首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一棵一棵的幼苗,一碗一碗的水,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欢离合,终于腾格里沙漠被他们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沙退了,苗长壮了,树变绿了,花开了,鸟来了。

硬沙控制道路

作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今年已经68岁了。

“说实话,刚开始走进沙漠的时候,面对一望无际的黄沙和枯燥艰苦的造林生活,我是沮丧的,也是后悔的,但真正让我更加坚定治沙信念的,是那场难忘的沙尘暴。”郭万刚说。

1993年5月5日下午5时许,郭万刚和罗正在八步沙的森林里巡逻。中午,他们又累又乏,吃了些馒头,就躺在沙梁上休息。突然,一股刺鼻的灰尘味惊醒了他们。罗老汉说,老黄毛峰来了,快跑!郭万刚抬头一看,不远处,黄毛黑浪向他们滚滚而来,天色顿时暗了下来。没跑几步,裹着沙子的风把他们扑倒在地,天太黑了,他们什么也看不见。那一刻,郭万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他们挣扎着爬到山脊下避风。过了很久,有了些光亮,他们起身向前走,却又迷路了。在沙漠里迷迷糊糊的徘徊了六七个小时后,两人从沙窝里走了出来。

第二天,郭万刚得知,12级以上的打黑风暴已经造成古浪县23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学生。没想到,一场大风造成了这么大的灾难。经过这次天灾,郭万刚下定决心要治沙,不管多苦多累。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他也要治沙!

一个冬天的早晨,郭万刚骑着自行车去林场上班。到了现场办公室,发现一向早起的何发林老人还没起床。进了屋,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何发林和常直挺挺地躺在炕上。郭万刚摇了摇何老汉,催他起床。但他哼了两声,却没有回应。那时候外地的房子很简陋。为了保暖,窗户都用土块封上了,门外还挂着一块布帘。郭万刚突然意识到他们是被煤烟毒死的!不幸的是,昌老人被煤烟深深毒害,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再也无法治沙。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何发林老人慢慢恢复了健康。家人劝他好好休息,他不听,一心治沙。他说,我是党员,我说话算数。身体有点问题就打退堂鼓不是党员的做法!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三北”防护林政策的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997年的秋天,我们几个人坐在沙梁上,看着眼前郁郁葱葱、顽强生长的花棒、柠条、梭梭,不知所措——要么卖树,要么另辟蹊径!”郭万刚说。

说到分手,老人们的约定又在耳边响起。不能分手,更不能放弃!为了生存,郭万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林场附近,按照政策,打个机井看看,开点荒地,发展集体经济,补贴造林费用。

大家一听,都坚定地说,好,就这么办!但是,看一眼井要花近30万。这对几个农民来说有多容易?郭万刚上至古浪,下至武威,千方百计寻求贷款。同时,他动员6户人家集资3万多元,先把土地平整好。但贷款迟迟不还,前期投入的六家资金全部砸进了沙窝。这时候家里人怨声载道,邻居们也都笑了,自己都快被逼到墙角了。

没办法,郭万刚只好动员大家卖猪卖羊卖粮食,想尽一切办法再筹钱。后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的贷款终于批下来了。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打成了一口156米深的井。看着喷涌而出的井水,郭万刚忍不住哭了。这是救命水,也是希望之水!

2003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7.5万亩巴布沙得到了彻底治理。巴布沙虽然被控制了,但是它的北部还是一片大沙漠,不控制迟早是一场灾难。再说林场要发展,就要重新创业,而不是只摆地摊。于是,他们主动承包控制了八步沙北部的黑岗沙、大草沙、莫米沙三大沙嘴。经过12年的努力,在治理了那里的11.4万亩沙漠后,2015年,他们承包治理了距离巴布沙80公里的北部沙区蚂蝗塘,挑战那里的15.7万亩沙漠。

就这样,40年来,巴布沙林场一步一步,一亩一亩地,把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40年来,他们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治理面积达37.6万亩,相当于多建了4个八步沙林场!

治沙与财富。

在接过父亲的希望时,郭万刚在想,老一辈的无私奉献要发扬光大,但劳动创造的财富价值体现也要考虑。当时“六老”为了保卫家园,按下手印承包沙漠治理。今天,我们希望沙漠能够回报我们的努力。虽然这个回报现在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努力。郭万刚决定集资办农场,对周边沙漠进行治理开发,向沙漠要效益。经过讨论,我们一致同意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和发展按劳核算、折股受益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在治沙过程中,郭万刚和大家总结出的治沙之路,更符合新一代八步治沙人的实际,即“以辅补林,以农促林,以林治沙,多元经营,综合开发”。

治沙是人与沙漠的对抗,更是人与岁月的较量。四十年过去了,“六老”只有两个还活着;如今的“六哥”也在一天天老去。现在,第三代已经开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他们的治沙技术在进步,机械化程度在提高,沙产业也在发展。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曲折。治沙是第一位,效益是第二位。治理巴布沙后,他们进军到一个更大的沙漠。黑岗沙、曹爽沙和沙漠沙,面积达11.4万亩,分布在铁路、公路和农村周围,多年来灾害不断。郭万刚带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一棵棵幼苗,一碗碗水,红柳、田埂、白刺、花枝等适应沙漠生长的植物,一寸一寸向沙漠深处延伸。种树后,风把它们吹死了。死后重新种树,无数次重复,无数次悲欢离合,腾格里沙漠终于接受了他们的爱与奉献。沙漠也露出了她另一张可爱的笑脸,拥抱并接纳了他们。苗壮了,树绿了,花开了,鸟来了,沙产业生机勃勃。最后,治沙的人获得了胜利。虽然这个收获微不足道,但希望和曙光的出现,足以让治沙人欣喜。

作为第二代治沙人的领军人物,郭万刚不仅从父母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树苗,还接过了“治沙扶贫”的重担。

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郭万刚带领八步沙林场开始了技术、管理、产业发展的新尝试。他们探索出“先治窝、后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应用“网格状双眉”沙障结构,实施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尝试割草广场、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模式新技术,逐步走上了市场化治沙之路。

2010年,八步沙林场转企改制,成立八步沙绿化公司,探索出一条“以农促林、以林养辅、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2018年,八步沙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黄花滩移民区2500多户贫困户的1.25万亩土地发展经济林,通过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林场还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养殖沙漠“溜达鸡”,年收入20万元。

现在郭万刚也成了“郭厂长”、“郭董事长”,实现了他带领大家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梦想。但他更像“郭老汉”,与沙漠打了多年交道。他看上去又老又黑,又瘦又弯又白。他每年都会走访另外5位老人的家庭,向两位健在的老人汇报工作,并向去世老人的亲属表示慰问。“不做这些工作,你就慌了。”他说,“前辈们不能忘记,没有他们奉献和奋斗的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作为八步沙治沙二代的老大哥,我会和兄弟们一起,牢记父母的生死约定和庄严承诺,带领乡亲们治沙致富!”郭万刚如此说道。

40年来,三代治沙人坚持不懈地挑战沙漠和贫困,誓要把“黄龙”变成绿洲,用生命和汗水,锻造了一道非常坚固的生态屏障。

记得继续奋斗。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距离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30多公里的八步沙林场考察。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巴布沙林场治沙情况的是郭万刚。总书记称赞他们是当代愚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让绿色长城坚不可摧。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万刚说,“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今后一定不负众望,一代又一代继续努力,把巴布沙办得更好。”

一年来,八步沙林场累计造林面积23000多亩。在郭万刚的带领下,林场职工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我们的员工一年能挣六七万。自己种30亩口粮田,然后搞水产养殖,业余时间打工挣钱。你的生活没有经济上的困扰。”郭万刚说。

“春秋两季植树任务比较重。现在是秋天,管护任务也比较重。”年近古稀的郭万刚依然忙碌。作为古浪县巴布沙林场的场长,他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休息。

自2020年疫情好转以来,绿色生态旅游迅速回暖。连日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治沙纪念馆和治沙现场参观学习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有游客来林场参观时,郭万刚也会负责一些接待和讲解。

郭万刚说,自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林场以来,到八步沙林场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八步沙林场已被南开大学、甘肃省委党校等18个省级单位命名为党性教育基地,承担了省内外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170多期培训班11000余人次。共有2689批13.59万名党员干部到八步沙林场开展专题教育、主题党日、调研实践等活动。党性教育的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面对来到林场的群众,特别是来八步沙林场举办主题党日的群众,郭万刚以八步沙林场的发展历史和资料为内容,上了一堂党课。“党课讲好了,巴布沙精神就发扬好了。”郭万刚说。

当时,为传承和弘扬八步沙精神,甘肃省委组织部于2019年10月批准成立八步沙干部学院。白沙干部学院围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生态发展教育+扶贫实践教育”的主题,分模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特色课程和基础教材,运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对省内外党员干部开展特色党性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万刚等人接过了教学的重任。作为时代楷模巴布沙林场先进集体的一员,治沙造林的见证者郭万刚,主要讲述了三代人在大漠中的坚守,为绿色承诺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理念的顽强拼搏精神。

“如果八九十年代不治理八步沙的老人,那我们祁连山就成了一片沙海。”郭万刚说:“清澈的水和郁郁葱葱的山是无价的财富,我的梦想是山更绿更清。我会把一生献给巴布沙,我会一代一代做下去,坚持下去。”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是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一棵一棵苗,一碗一碗水,把沙漠变成了绿洲。从2003年到2020年初,他带领林场完成造林6.4万亩,造林11.4万亩,相当于建设了又一个“巴布沙绿洲”。2019年3月,中共宣传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治沙造林三代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称号。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到治沙造林的带头人,40年如一日,他抗击沙尘暴,与沙漠作斗争,保护家园,繁荣产业。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实践中,他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时代之歌,让沙漠绿得金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5012.html
上一篇生态扶贫实现保护与脱贫双赢
下一篇 炊烟里的味道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