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鲁艺文艺工作团在前方

鲁艺文艺工作团在前方

陈小玮 侯婷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办的第一所文艺院校,不仅在抗战时期发挥了唤起民众、宣传抗日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更是对新中国的文艺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鲁艺是一个活的当代中国文艺和革命文艺史的课堂,是一个集中国革命文艺家和共和国文艺领军人…

鲁艺文艺工作团在前方

陈晓薇·侯婷

陆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办的第一所文艺学院,它不仅在唤起民众、宣传抗战方面发挥了一系列重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艺鹭是中国当代文学和革命文艺史的活课堂,是收藏中国革命艺术家和共和国文艺领军人物的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革命艺术家博物馆。

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位于延安桥儿沟,现属延安新区。

一座青砖顶的西式教堂,是鲁迅艺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远远就能看到。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如今,教堂的布局仍保持着六届六中全会会场的样子。

教堂前的大广场周围,摆放着与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艺鹭”)有关的老照片黑白照片,如1941年李焕之排练的《凤凰涅槃》合唱。老砖窑前的空地上,有一幅毛泽东的全身像,像基上镌刻着“文艺为人民”的金字,再现了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给艺鹭师生作报告的情景。不远处的墙上是毛泽东为艺鹭题写的校训——“紧张、认真、勤奋、虚心”。

诞生在延安窑洞里的艺术院校

1938年2月的一天,在延安中央招待所的一间房子里,毛泽东、张闻天、李富春等中央领导为话剧《血祭上海》的演员们举行了庆功宴。

司机胡阿毛被日军抓去运军火。他开车冲进黄浦江,壮烈牺牲。《血祭上海》是一部根据胡阿毛事迹改编的四幕剧。1938年初,该剧在延安连续演出20天,引起轰动。

就是在这次庆功宴上,中央决定成立鲁迅艺术学院。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亡之际,延安成为中华儿女的圣城,大批沦陷区和大后方的进步青年和文化界人士奔赴延安。据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通过八路军驻Xi延安办事处前往延安的知青就多达2288人。“延安的大门整天开着,年轻人整天从四面八方来,背着行李,怀着希望的燃烧,进入这个大门。”何其芳在《我歌唱延安》中这样写道。

据延安历史学家朱说:“抗战前,国民政府所属的大专院校有学生5万多人。大迁徙之后,真正重新入学的只有近3万人,这近2万流失的学生中,差不多有70%或80%去了延安。"

1937年秋,上海救亡剧第五队来到延安,这是第一个来自大都市的文艺团体。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会见了所有成员,并招待了他们。随后,上海救亡话剧第一队的李丁、王振智、崔伟,北平学生流动宣传队的姚世孝,上海蚂蚁社流动宣传队的张庚等话剧工作者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随着聚集在边疆地区的艺术家越来越多,成立艺术学院的条件也相应成熟。

1938年2月,由、牵头,林、徐特立、程、艾思奇、周扬等人共同出版了《鲁迅艺术学院创建的缘起》。都说艺术是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艺术干部是抗日战争的当务之急。所以,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应该走鲁迅开辟的道路。

中共中央委托沙可夫、李伯钊、左鸣等人负责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在没有固定地址的情况下,我在延安凤凰山脚下的鲁迅师范学校借了几间房子,开始招生。陕北、福建公学中对文艺感兴趣的学生,以及从全国各地刚到延安的青年艺术家,成为陆毅的第一批学生。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

艺鹭的开幕式在市中心礼堂举行。毛泽东出席了仪式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这样形容鲁的艺术家:“亭子间的人”和“山顶上的人”曾经遥相呼应,却从未谋面。现在他们在艺鹭会面。

“亭子间的人”是指在上海等城市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人物,“山顶上的人”是指在革命根据地从事文艺活动的人。毛泽东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了艺鹭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在民族解放的伟大时代中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日中国的使命和作用。”要“把过去十年的文化成果组织起来,培养成千上万的文化干部,派到全国各条战线去工作”。

起初,陆毅学校坐落在延安北门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旧文庙被翻修成为教学活动的场所。陆毅一期只有音乐、戏剧、美术三个系,共招生60人。文学系从第二届开始招生。

1939年8月,艺鹭迁至桥儿沟天主教堂,成为艺鹭的礼堂。

万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他在延安就读于艺鹭文学系。他对艺鹭的描述是这样的:学校门口有一块长长的木牌,上面用黑色大字写着“鲁迅文艺学院”。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大门内矗立着一座高耸的教堂,可容纳五六百人。教堂里有一个平台,以前是牧师带领信徒祈祷的地方。现在它已经成为我们表演中外名剧的舞台。

我们是艺术家,

我们是抗日战士,

用艺术作为我们的武器,

为了推翻日本帝国主义,

为了争取中国的解放和独立,

战斗到底!

这首由沙可夫作词、陆机作曲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歌曲,时常回荡在延安空。

陆毅成立后,陆毅总统暂时不在,沙可夫以副总统身份主持工作。1939年夏,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办华北联合大学,中央任命吴为院长,周扬为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

1940年,鲁迅艺术学院更名为“鲁迅艺术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后,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但“艺鹭”的简称一直没有改变。

《文章小米青年》

《文章小米青春》,这是陆毅美术系原主任蔡若虹在追寻那一年难忘的岁月时写的一首诗。

像延安的其他政府学校一样,陆毅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供应制度,食物、衣服和用品由政府免费提供。但由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长期封锁政策,延安各种物资严重短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食物的一般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半小米,一美元油,两美元盐。主食是小米饭,几乎每餐都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者南瓜汤。

“一个月一到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会改善伙食。但是,面条往往切得像小拇指那么粗。即便如此,只要那桶面一抬出来,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抓。”陆毅美术学院前院长蔡若虹在《延安陆毅风云录》中这样描述。

华曾经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吃面条》。画面中的人,拿着特大号的锅,挥舞着勺子和筷子,一起“冲刺”向那桶面,有的不着地飞奔起来。有些人不仅帽子上有面,头发上和肩膀上也有面。这幅漫画刊登在艺鹭的墙报上,学生们看后忍不住笑了。从此以后,我们再见面吃面,都互相迁就。

图书馆里的书很少,学生抄书成了校园里的一种流行风气。文学系二年级学生毛星和文学系三年级学生井研敦的抄写本只有巴掌大小,长约十一二厘米,宽七八厘米,很薄。毛星临摹了屈原的《离骚》,京燕顿临摹了歌德、伯恩斯、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艾青等中外诗人的三十四首诗歌和四首蒙古族民歌。

艺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大量来自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诗人、画家、小说家、音乐家、戏剧电影明星聚集于此,将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外来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信息带入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延安。

学院先后成立了路社、小剧场、鲁迅漫画研究会、民歌研究会等文艺社团。,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定期出版《路》、《我的老乡》、《艺鹭漫画》等墙报,以及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展览。每年校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举办大型创作展,展出诗歌、散文和小说手稿,以及音乐和艺术作品。在土洞里,设立了一个有点异国情调的“文学沙龙”。

鲁美术师生的穿着也颇有个性。在延安引领时尚潮流的女学生,领到部队发的制服后,总要修改一下,要么在领口翻出一个白领,要么在袖口填一块其他颜色的布。有些学员的帽子扣在后脑勺,类似西方人戴的贝雷帽。据说我在延安看到有人歪戴着帽子,就知道是艺鹭的。

曾在陆毅教过《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的茅盾说:“陆毅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动研究和各自的特长为主体,辅以教师的讲解和指导。”《陆毅第二概况与教育计划》(1938年9月)对教学方法规定如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一方面设法激发自动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给予指导和引导。“学生个体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练习自学,建立严格的自学纪律,自学的时间全部在课外。

1940年,顾源创作木刻《圣经时代已经过去》。画面中,一个年轻的学生正在树荫下看书,远处可以看到教堂的一角。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茅盾在《鲁迅文学院实录》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教堂周围的树荫下,“总能看到一些男男女女,侧躺着一张简易的木凳,靠在树干上,作为所谓‘延安式’的躺椅,在那里愉快地读书”。

为了节省时间,顾源提前投入学习,前一天晚上刷牙,第二天早上起来做完练习就去学习,其他人还在洗漱。他自己雕刻了100多幅木刻,但当时雕刻木刻用的木板需要自己刨平打磨,一块木板往往要在教堂台阶旁的水磨石上磨上几个小时。

艺鹭学生还定期外出实习,或进行实习,或举办展览,并经常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并从他们那里获得经验和批评。

1939年3月至12月,陆毅实验剧团举行了112场晚会,演出了26部戏剧,进行了462次街头宣传,创作了24部戏剧,并举行了群众大会、座谈会和演讲晚会...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一九三八年冬,胡一川、罗、、华山等地。延安陆毅木刻研究会是陆毅木刻工作组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北方局宣传部长的带领下,渡过黄河,越过封锁线,直奔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木刻为主的宣传工作,创作了《王家庄》、《张大成》、《太行山下》等木刻连环画,深受军民喜爱。

当人们读到顾源的区政府办公室、结婚登记和离婚诉讼,李群的丰衣足食、帮助群众修理纺车,马达的打磨、挑沙丘、烧雕像、破除迷信等作品时,读到了土地革命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的崭新的社会风尚。当人们看到韩嫣的《当敌搜山》、《不要让敌人夺食》、胡一川的《不要让敌人过》、牛楼的《换队》、刘闲的《反扫荡》、《莲花湖对敌》、《伏击敌火车》等画作时,他们读到的是艺术家们塑造的英雄形象。

1938年11月,冼星海应陆毅音乐系全体师生的邀请,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踏上了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诗人。一看到光然写的《黄河之歌》,冼星海的创作热情就喷涌而出。他连续苦干六昼夜,谱写了不朽的乐章——黄河大合唱。

从重庆回来的周恩来,在欢迎会上听了300人合唱的《黄河大合唱》,题词“为抗战怒吼,为大众发声”。直到今天,无论你在哪里听到黄河大合唱那激动人心的旋律,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后来,冼星海担任陆毅音乐学院院长。

各系师生自制教学设备,美术系师生上山砍柴搭建画室和画架,烧炭条写生;戏剧系师生自建排练室、体育室;大提琴家张振富在山沟里建立了一个乐器试验室,制造出了第一把精致的小提琴。

艺鹭学生排演的话剧《拿枪的人》首演时,为了让斯大林和列宁看起来更逼真,演员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他们从山上找来各种矿物泥来塑造脸型。首映成功后,毛泽东给所有演职人员两碗猪油卸妆,但大家都舍不得用它卸妆。相反,他们把它做成猪油和炒饭来犒劳自己。

起初,陆毅实行“三三制”,即在校学习三个月,去前线实习三个月,回学校提高三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学习时间延长到八个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各系开设必修课,高级阶段,学生分专业组,选修专业课。比如美术系,高级阶段分为木刻、雕塑、漫画三个专业组。

1940年,艺鹭在总结近两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政策、计划和机构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制定了趋于“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的学习时间全部延长至三年。第一年注重一般基础知识,尤其是各种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同时打下一定的基础;两年后趋于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

1941年2月,艺鹭对教学体制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设立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专业系,正式步入了正规、专业化的教学轨道。

1940年,陆毅还举办了军事艺术干部培训班,约200人在陆毅总部接受了培训。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鲁师生积极投身于群众生产运动。1939年开垦土地433亩,1940年开垦土地616亩。他们种植谷物,纺羊毛,烧木炭,在蔬菜等粮食作物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不仅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在工作中得到了锤炼,锤炼了意志,激发了鲁艺术家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造就了他们崇高的信仰和浪漫的情怀。

延安艺鹭音乐系原教师陆机的女儿吕回忆了一次大生产的结果:1945年秋收后,教堂前堆满了南瓜。我和弟弟坐在南瓜堆上,我们非常开心。

抗战胜利后,陆毅这个培养抗战所需艺术干部的机构的历史使命在延安终结。鲁师生告别延安,奔赴各根据地和新解放区,有的去山西太岳,有的去东北、华北。现在我们知道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东北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陆毅是它的发源地。

在延安的七年半时间里,陆毅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共培养了685名学生,其中文学197名,戏剧179名,音乐192名,美术147名。、何敬之、、李焕之、、刘迟、、、、、罗、、李波、石、、于蓝、秦兆阳、黄冈、康猛等作家、艺术家和新闻记者都是陆毅的学生。

到群众中去

1942年5月初,鉴于当时边区文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央召集边区文化界人士召开座谈会,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资料显示,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有97人,其中艺鹭约30人,可见艺鹭在延安文化圈的地位和分量。

陆一新教案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起门来改进的偏差。曾在艺鹭文学系任教的作家周立波回忆说:“我们和农民可以说是比邻而居,喝着同一口井里的泉水,住着同一个格式的窑洞,但我们都是'老死不相往来',而这种文化”在当时的延安,不仅有很多艺鹭,还有少数其他文艺团体……”

曾在艺鹭文学系任教的作家严文井后来回忆说:“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当然,农民不在我们面前...我们中的一些人坐在山洞里,写我们五年前或十年前的爱情。”

1942年5月,延安注定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什么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他号召“有前途的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地、全心全意地、无条件地到群众中去,到工农兵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座谈会后不久,毛主席亲自给陆毅作了讲话。据贺敬之回忆,“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见到毛主席。我坐在第一排,很近。主席穿着一件旧军装,打着补丁。正是在这篇讲话中,他提出了“大艺鹭”和“小艺鹭”的著名命题。毛主席说:“你们艺鹭还是一个小艺鹭,还有一个大艺鹭,就是广大的社会和广大的群众。你应该到人民中间去,到激烈的斗争中去。“它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民艺术家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早在1938年4月28日陆毅建校时,毛泽东就来到陆毅,对陆毅师生发表演讲:“红楼梦里有大观园。你陆毅是个小国。你的大观园是吕梁山,太行山,全中国。你们青年文艺工作者都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或者林黛玉。你应该住在这个大观园里,做一个考察,快速游览一下。

艺鹭开始改变正规化、专业化的办学方针,掀起了走出校门、向民间文艺学习的热潮,走向了“艺鹭”的世界。

为了迎接1943年元旦和春节,成立了以、蒋丰为副队长的宣传队,邀请驻地村桥儿沟村的杨氏兄弟等人来院教秧歌。今年春节,陆毅秧歌队扭出了“新秧歌”,表演了“新秧歌剧”。

王大华和李波是艺鹭的明星,他们的《兄妹开荒》是最受欢迎的新秧歌剧,首次展现了农民翻身的形象。只要他们有演出,老百姓就说:“看王大华去吧。”

作家艾青看完《兄妹开荒》后写道,“成千上万的观众热烈欢迎,我深受感动。”后来,他自告奋勇当了中央党校秧歌队的副队长。

《拥军花鼓》、《七朵花》、《运盐》、《旱船》、《兄妹开荒》等一批艺鹭新秧歌剧走上延安街头,获得巨大成功。

老百姓争相告诉对方:“艺鹭的家在这里!”“艺鹭贾”是老百姓对艺鹭秧歌队的亲切称呼。我为群众秧歌队编了一首歌谣:“同志们听我说,种谷要种狼尾巴,种花要种绿种子花,看秧歌要看鲁艺人!”

毛泽东看后高兴地说:“像一个为工农兵服务的人!”在艺鹭的推动下,20多个著名的秧歌队在那年春节期间出现在延安。

鲁秧歌队返校后,时任副校长的周扬高兴地说:“过去你们关起门来改进,自称‘专家’,群众却不认这个‘家’。现在你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一旦你开始做某事,他们就称你为“家”。可见,专家不专家,还是要看是否与群众相结合。”

据统计,当时延安有27个秧歌队,上演了150多个节目。其主题和内容新颖,大多反映了边区的男耕女织建设、互助合作、劳动竞赛、表彰先进、拥军、支前、破除迷信、扫除文盲等内容。如马建陵的《十二镰刀》、的《刘二始》、埃瓦尔的《一朵红花》、贺敬之的《种树》、凯尔的《夫妻识字》、陆适的《动员》、苏的《红布条纹》、谭碧波的《瞎了眼》、王的《边境线上》等,都是群众中的。

鲁美术系师生开创的木刻作品,多采用黑白对比的画面结构,以阴线手法刻画人物。而这种手法刻画的人物,有明有暗,老乡们不喜欢,认为“不美”,是“阴阳脸”。

1939年,顾源考入陆毅美术学院第三期。1940年2月毕业后,被派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乡实习,任乡政府文书。工作之余,他给老乡们做了一些识字画。顾源发现,村民们喜欢把画有大公鸡、大公牛、大肥猪,以及骡子、马、驴、羊的识字图贴在墙上,以备随时查看。由此,他也了解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顾源为村民创作了牛、羊、锄草、家四幅木刻。村民看了讨论说:“牧羊人应该带条狗。他不带狗,就要受狼之苦。”你还应该带一个麻袋,可以挡风遮雨。当你遇到一只母羊,你可以把它装进麻袋带回家...村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很多建议。顾源按照建议在适当的地方加了一只狗,又在牧羊人手里加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羊,让作品更加充满了生活气息。

顾源从碾庄回到陆毅后,创作了《我哥的假期》、《减租会》、《马锡五婚姻诉讼调解》、《人民的刘志丹》等多幅木刻作品。其作品曾在延安和国内外报刊上广泛发表,也曾在延安和重庆展出,获得广泛好评。艾青认为,从《固原》木刻中取材的题材,几乎都是中国革命新环境下令人振奋的新面孔、新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作品“在画面上展现了一个生动健康的生活形象”。在参观了重庆的全国木刻展后,徐悲鸿说,他发现了“中国艺术界杰出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伟大的艺术家顾源”。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美术系的木刻艺术家考虑到农民对彩画的喜爱,开始尝试创作彩色木刻。胡一川第一个雕刻“牛的胭脂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接着,固原刻下了治旱和菜园子,刻下了担架养人和藏人,李群刻下了丰衣足食,鲁艺校的场景,以及学习文化的情景。

美术师生还深入民间,收集了大量窗花。顾源、、孟华凤、、罗等受民间剪纸艺术的启发,创作了一些反映边疆人民新生活的窗花。1944年在延安召开的边区文教会议上,顾源的《卫生》、《装粮》、《喂猪》、《送饭》四幅木刻窗花很受欢迎。

东方是红色的,太阳正在升起,中国有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寻求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1943年冬,为了表达贫苦农民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李由由创作了一首10多首歌词的民歌《移民歌》。1944年初,到郏县观光的鲁艺术文艺工作者凯尔、刘迟、张鲁等人录制了这首歌。

后来,文艺工作者根据群众的意见,把这首歌整理修改成三首耳熟能详的歌词,重新命名为东方红。1945年9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改编后的《东方红》。从此,这首歌以强大的凝聚力从陕北流传到了大江南北。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鲁迅艺术研究所的文艺工作者两次大规模地搜集陕北民歌,对其发展和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2月,陆毅采风团在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地采风近百首。从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初,艺鹭派出了以张庚、田放等为首的最大规模的工作组。,历时4个月,收集66次,收集陕北民歌400余首。以陆毅音乐系师生为骨干的民间音乐研究会,收集了大量的民歌,收集了2000多首民歌。

1943年冬,刘迟随艺鹭队来到绥西马蹄沟等地游览。临近结束时,时任绥德区委书记的Xi·仲勋要求艺鹭团队进行一场大型演出。新编秧歌剧《减租会》两天半就完成了剧本创作,只剩下一天半的时间给刘驰安排。他决定用新道情音乐改编。

后来《减租俱乐部》里的一首《翻身真相》,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解放后,成为世界上新中国最早获奖的曲目之一。

在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鲁艺的多位文学家、音乐家于1945年完成新歌剧《白毛女》创作,为党的七大献礼,也为中国新歌剧音乐树立起一座里程碑。《白毛女》这部由贺敬之主要编剧、由鲁艺人集体创作的民族新歌剧,突出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305.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东渡
下一篇 省四师:重庆红色火种的播散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