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摘 推动什么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推动什么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张敏向北开放文化走廊是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加强向北开放文化走廊建设有助于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近年来,从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到边境城市不断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国家…

推动什么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张敏

向北开放文化走廊是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加强向北开放文化走廊建设,有助于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近年来,从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到边境城市,我们不断加强与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为形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缺乏渠道支持,文化走廊面临建设瓶颈,文化结构差异导致的“文化折扣”阻碍了文化走廊的建设等。因此,有必要以“海池桥”国际次区域合作为重点,促进文化融合与发展;通过战略对接,建立多层次参与的全方位文化合作格局;以及多渠道发挥作用,厚植文化交流的基础等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域狭窄。蒙古东部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和蒙古与中国东北和东部,蒙古中部连接蒙古与京津冀,蒙古西部连接蒙古与河西走廊。是辽宁中南部、京津冀、东南沿海经济腹地“北上西进”的重要通道和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内蒙古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处于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在中国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沿边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作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向北开放文化走廊意义重大。

(一)文化走廊建设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

“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于人的相亲,人的相亲在于心。”从世界的发展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首先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的影响超越时间空,跨越国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搭建友谊与合作桥梁的重要方式。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包括“人心相通”在内的“五通”标准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人心相通”的重要性,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于人民之间的友谊。要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加强人民友好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1]内蒙古毗邻俄蒙,是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从地缘、地缘政治、经济角度看,向北开放经济带涵盖“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载体。向北开放经济带“一带一路”的繁荣,是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基础,也是惠及众多周边国家人民长远利益的美好愿景。充分发挥文化对政府和民众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促进三国政策沟通,连接民心,为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2)文化走廊建设是向北开放的重要载体。

广义的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主体之间在各个层面(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民间层面)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外交、商业、教育、人口迁移等)进行的文化互动的总和。).“一带一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合作伙伴、多个区域板块、多个实施主体和多个重点任务。根据“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妇女交流、志愿服务等。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涉及政府和民间组织在教育、文化、旅游、宣传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互联互通,为向北开放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民心相通、文化认同最为关键,文化交流合作也是最受欢迎、最有效的巩固民心的手段。

(三)文化走廊建设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穿过内蒙古自治区,沿蒙古、俄罗斯和中亚北部向外,最终到达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体系中最早、最长、距离最长的通道,也是蒙古草原与欧亚大陆进行贸易的文化通道。[2]北方草原民族的迁徙和流动,促进了中西方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形成了属于北方开放地区的独特的文化纽带。因此,建设向北开放的文化走廊可以“将跨境民族的历史文化置于更大的地理空空间、文化场域、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中”。[3]有助于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建设从乡村、区域到边境城市向北开放的文化走廊

近年来,从国家、自治区到边境城市,不断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创新开放模式,努力形成引领国际文化合作的开放高地,为国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了贡献。

(一)国家顶层设计与对外文化交流

国家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广泛开展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根据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通过深化文化、旅游、考古、地方和民间合作,打造人文交流工程,强化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据统计,中国与中东欧、东盟、俄罗斯、尼泊尔、希腊、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联合举办文化年活动,形成了“丝绸之路之旅”、“中非文化聚焦”等10多个文化交流品牌,打造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节,在沿线国家设立了17个中华文化。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已达310个,成为促进民间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沿线57个国家签订了涵盖不同护照类型的互免签证协议,与15个国家签订了19项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或安排。[4]通过多次相互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互派文艺团体互访,开展专业领域的人员交流,加强人文领域的友好关系与交流,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互鉴。201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亿人次,来华外国游客达到3054万人次。俄罗斯、缅甸、越南、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成为中国主要客源市场。

(2)内蒙古自治区层面的对外文化交流

内蒙古与俄蒙山水相连,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自治区与俄蒙经济文化交流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内蒙古以各类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为抓手,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取得了一批相关重要成果。2009年以来,内蒙古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内蒙古优秀的民族表演艺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数量、质量、水平、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突破。全区80多个文艺团体在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了“草原文化之旅”,先后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等世界级艺术殿堂演出,并获得国际大奖。同时,为加强对俄蒙文化传播,内蒙古自治区构建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书店联动的“六位一体”宣传格局。自2005年以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办的“吉祥哈达”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内蒙古电视台的蒙古语节目已在蒙古国、布里亚特、俄罗斯、图瓦、卡尔梅克等地开播,让蒙古国和俄罗斯有更多了解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印象的渠道和窗口。这种由双方政府推动的官方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自治区驻外机构宣传推广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重要作用。既可以“走出去”展示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文化特色,也可以“请进来”向我国人民展示外国优秀文化,使对外文化交流相得益彰。

边境城市的对外文化交流——以二连浩特和满洲里为例

作为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和满洲里市扎实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正在发挥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作用。两市从单一的文艺演出开始,逐渐发展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包括展览、论坛、互市活动等。水平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为促进中俄蒙三国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二连浩特通过打造国内外“茶路”知名品牌,成功举办“白峰骆驼”重走茶路系列活动。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洽谈会已成为推动二连浩特乃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交易会不仅涉及商业领域,如民族手工艺品,民族饰品,食品,机械和矿产。还有专场经贸论坛、投资推介会、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不仅在经贸活动中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住宿、旅游、餐饮、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也展示了二连浩特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对外影响力。满洲里的“中蒙俄冰雪旅游节”、“中蒙俄选美大赛”、“中蒙俄经贸洽谈会”已成为满洲里对外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宾。在边境口岸城市,除官方活动外,民间组织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非常活跃,如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老年艺术团等民间组织经常邀请外国友人到内蒙古举办展览、参观考察,一些热爱公路旅行的车友也经常往返于国内外相邻城市之间,促进了两地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交流。与官方外交相比,民间组织在思想和文化交流方面更为密切,增进了人民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向北开放的文化走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根据文化地理学中“文化区”的概念,中国和蒙古属于远东文化区,也有学者将中国和俄罗斯归为泛太平洋文化区。无论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准确合理,地理上的邻近和历史上复杂的文化碰撞使得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这符合J. Strouhal的《超越媒体帝国主义: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和文化接近》[5],但现实中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地理上邻近俄罗斯和蒙古,并不真正具有文化邻近效应。

(一)缺乏渠道支撑,文化长廊面临建设瓶颈。

文化传播的内容就像文化的概念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概括。因此,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展示和贸易上,还表现在与旅游、教育、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融合上。因此,建设向北开放的文化走廊离不开其他因素的支持和共同作用。分析文化走廊建设的困境,还需要从文化与其他因素融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就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来华留学活动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尽可能清晰地说明这种情况。

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均与俄罗斯或蒙古国接壤,国际旅游主要客源地为蒙古国和俄罗斯(新疆第一国际客源地为哈萨克斯坦),但三省旅游接待总量和收入之和均小于云南省。但从留学的“热度”上更容易找到这个问题的原因,即由于自治区高等教育水平的限制,虽然内蒙古与蒙俄两国国民和人员的交流强度不低,但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大。然而,根据2016年教育部中国留学生统计,内蒙古自治区虽然有地缘优势,但并不是俄蒙留学生留学的首选省份。俄罗斯和蒙古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分别达到17971人和8508人,在国别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和第13位。[6]相比之下,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3666名留学生。[7]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受自治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限制。因为旅游是多维度的活动,是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支撑,需要载体的同步发展和支撑,才能进一步强化文化的价值,推动文化走廊的建设。

(二)文化结构差异导致的“文化折扣”阻碍了文化走廊的建设。

文化传播的困难不仅在于缺乏文化内容的支撑,还在于“文化折扣”的影响。所谓“文化折扣”,又称“文化折扣”,是指国际市场上的文化产品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被其他地区的受众所认可或理解,从而导致其价值降低。[8]即文化结构的差异是造成“文化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它受到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形成的不同文化的影响。这种差异表现在,两国在跨国合作中有不同程度的单方主动性,另一方冲突。例如,虽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与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战略相衔接,亚欧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但中俄自贸区的建设速度远慢于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贸协定。我觉得俄罗斯的弥赛亚情结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解释之一。“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最重要的不是俄罗斯本身,而是俄罗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首先,人们兄弟般的团结和精神上的自由。”[9]除了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反复提及“中国威胁论”也会增加阻力,破坏地区合作和民心。根据全俄舆论研究中心的数据,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反对中国移民;远东地区81%的人和全市66%的人认为中国人参与俄罗斯财富的开发是“危险的”。[10]俄罗斯政府官员公开宣称,不允许中国人和其他外国移民在俄罗斯建立类似唐人街的移民区。[11]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的张建华认为,“斯拉夫人大胆开放,他们从欧洲到乌拉尔、到远东、到黑海和波罗的海的长期迁徙,激起了他们的忧患意识,防备外敌入侵成为他们忧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无边界、宽边界、多民族的居住和共存也削弱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与其他民族的认同感。”正是文化因素影响着俄罗斯外交与合作的方方面面。

(C)需要加强非政府力量在促进文化走廊建设方面的作用。

文化如水,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文化交流需要多层次、广覆盖,才能燎原。政府牵头是不够的,需要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广泛参与。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中蒙俄三国文化交流在规模、内容和活动范围上都在不断扩大和丰富。2017年,中蒙文化周和中俄文化活动特别是中俄文化活动数十项,数十万人参与,不仅成为国家级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创了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同时促进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了解。

中蒙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是政府主导,民间力量相对较弱。因为国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国家部委牵头的活动频繁,而地方政府牵头的交流有限。在民间层面,由于特定的历史渊源,目前国内外各种复杂势力的影响,以及边境贸易初期法律法规缺失造成的不良欺诈所带来的后遗症,中蒙虽然有4700公里的边境线,但民间印象并不好。蒙古国立大学科学院社会调查系进行的“蒙古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的认知水平较差,[12]受访者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相当低,相对于对中国的想象和期待是相当积极的。57.8%的受访者回答不了解中国和中国人,只有11.5%的受访者回答更了解中国;听到“中国”这个词,调查人员认为是我们的邻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强国,是一个大多数蒙古人去做生意的国家等等。关于中国最有趣的信息是关于中蒙合作的信息。内蒙古和蒙古虽然同属一个家族,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最先接触到的是蒙古族人民的友好文化交流,但一些不法商人却用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欺骗和欺诈。近年来,虽然贸易环境逐年改善,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缓解,中国人在蒙古遇袭的新闻时有报道。在蒙古国,和平桥、乌兰巴托百货大楼、国家体育馆这些标志性建筑都是中国出资修建的,但人们心灵之间的桥梁似乎并没有完全畅通。

加强向北开放文化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6年,中蒙俄签署《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跨境次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就经济走廊建设规划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合作运行机制正在不断优化。向北开放文化走廊,实现国际次区域合作,是国家层面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手段和综合平台。同时,也为内蒙古加强与俄蒙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创新合作模式提供了更多机遇。

(一)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自治区的国际地位和文化效益

立足内蒙古,放眼世界,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全局意识谋划未来发展,充分发挥内蒙古向北开放的文化走廊作用。依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和融入环渤海区域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密切与内陆腹地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胡宝余音经济区和胡宝鄂豫皖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向北开放经济带的同时,全面提升内蒙古软实力,打造覆盖自治区、连接内陆腹地和沿海地区的区域。一个连接俄蒙欧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发展新格局,将内蒙古打造成面向俄蒙欧、服务区内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桥头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向北全面发展、稳步推进,同时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协调、全面、高质量发展。

(2)聚焦“海池桥”国际次区域合作,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从世界的发展来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是搭建友谊合作桥梁的重要途径。“海赤桥”次区域国际合作金三角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促进中俄蒙周边地区的友好关系,畅通国际走廊,可以充分发挥内蒙古边境地区的区域优势,促进跨境务实合作,将边境地区从国家的“边缘”地区转变为新的区域增长极。通过政府支持、设施联通、资金融通、企业集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通过战略对接,建立多层次参与的全方位文化合作格局。

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在向北开放经济带中的作用,首先要从政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利用一带一路与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对接,建立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支持机制。首先,应尽快启动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援助的立法工作,构建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和国际化战略的法律基础,确保社会组织“走出去”有法可依;其次,成立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具体政策和相关工作,并进一步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商界和学术界的互动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政策对话的平台 “一带一路”的协商与沟通,从而促进“一带一路”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学术界的集体行动; 第三,设立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专项政策基金,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对外援助。

(四)多渠道发挥作用,为文化交流连接人心奠定基础。

教育在与蒙古和俄罗斯人民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现有高等教育格局的制约,自治区在教育资源方面落后于其他省份,但也应认识到自治区具有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等多重优势。自治区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科研援助、技术培训、教育合作等方式,帮助自治区内的大学或职业院校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教育合作的优先选项,设立蒙俄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本国青年学生到自治区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资助自治区内高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蒙古国和俄罗斯合作学习,增进多方了解和互动。还可以借鉴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教育交流周、“世界青年文明论坛、中马青年儒学交流峰会”等项目,让两国青年学者在享受更多互利的同时,赢得更多认同,消除微弱杂音。其次,旅游与民心相通息息相关,不仅是促进人民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最直接方式,还能直接带动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关注。我们可以利用友好城市的关系,相互举办旅游年,借助友好城市和旅游年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活动,邀请游客、旅游媒体和旅游院校更多地了解自治区。另一方面,可以为蒙古和俄罗斯的游客开发专门的旅游线路,以吸引游客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最后,在有限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免签旅游,进而提升双方民众相互了解的整体水平。

参考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2]崔雪艳,董佳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内蒙古经济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15): 48-49。

[3]王锴。“万里茶道”的新契机:中蒙俄跨境民族走廊研究[J].福建茶叶,2020 (5): 275-276。

[4]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一带一路”的举措:进展、贡献与展望,新华网http://zj.zjol.com.cn/news/1184126.html.

[5]约瑟夫·斯特劳布哈尔。超越媒体帝国主义: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和文化接近。大众传播批判研究,1991。8(1):39-59.

[6]2016年中国来华留学生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JYB _ XWFB/XW _ FBH/MOE _ 2069/XWFBH _ 2017n/XWFB _ 170301/170301 _ SJTJ

[7]蒙古国和俄罗斯成为内蒙古留学人员的主要来源国。近千家香港企业在此投资。内蒙古日报中蒙博览会特刊,2017年9月28日,https://img.guanliwo.com/upload/2022/05/29/u2xmgtrhvp1.html _ 9958604。

[8]科林·霍斯金斯和r·米鲁斯,美国在电视节目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J] .1988 .

[9][俄]别尔嘉耶夫,雷永生、邱寿娟译。俄罗斯思想[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1版:98。

[10]王显举:探索俄罗斯性格[M],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120。

[11]俄罗斯官员说,如果不允许外国移民社区存在,唐人街就不会出现。中国网,2006年11月20日,7378001.htm 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1/20/content。

[12]孔子学院总部/中国调查汉办:蒙古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M].2016年第1版:103。

作者简介

张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0648.html
上一篇大学足球裁判证怎么考
下一篇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其利用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