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互联网造车现象与趋势分析

互联网造车现象与趋势分析

王子涵从传闻已久的小米造车终于“靴子落地”,到知名度不高的赛力斯获得华为助力后销量暴涨,再到OPPO、360等陆续入局车市,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近期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不论是亲自造车,还是战略投资,最近着实热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热度飙升的同…

互联网造车现象与趋势分析

艾达·王

从传闻已久的小米造车,到最后的“靴子落地”,再到低调的赛勒斯在得到华为的帮助后销量飙升,再到OPPO、360等等,最近一大批互联网科技公司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不管是造车还是战略投资,最近真的很热闹。在新能源汽车热度飙升的同时,很多人也对这样的跨界感到困惑。这些一直提供互联网服务或者擅长打造移动设备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如何在完全不同的汽车市场有大作为?

特斯拉点燃科技企业造车风。

现在只要提到新能源汽车,就绕不开特斯拉。这家企业由马丁·埃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k Tapenning)于2003年7月1日创立,其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从一开始就用IT概念造车,而不是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的思路。所以特斯拉造电动汽车的故事,往往被看做是一个硅谷男孩对抗底特律巨头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果。从濒临破产到目前市值数万亿美元,特斯拉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渐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志性存在。从2008年交付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到第100万辆电动汽车下线,特斯拉用了12年时间。2020年,特斯拉实现全球交付499,550辆,占美国新能源汽车近80%的市场份额。即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特斯拉的市值也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特斯拉于2010年6月29日上市,当时发行价为每股17美元。如今,特斯拉股价盘整在600美元左右,紧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已经遥遥领先于大众、丰田、奔驰等传统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短短十几年。

竞相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特斯拉“科技造车”的成功,以及generate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感到振奋。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包括小米、百度、富士康、滴滴、创维、360、OPPO等公司相继宣布布局汽车市场。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互联网服务、科技产品、家用电器、制造业...科技企业制造汽车的热潮正在兴起。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宣布跨界造车,很多网友调侃:“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我老干妈要造车,我一点都不会惊讶。”

事实上,在这一轮互联网科技公司抢滩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前,蔚来、、车和家(后更名为李)等造车新势力早已成为2014年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而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通过资本提前布局。随着时间的洗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亲自出马,这无疑打开了新的局面。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入汽车领域,他们大多会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当初,也是如此。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多选择与传统汽车公司合作,共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比如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车载系统和配套软件,进一步做无人驾驶相关的配套。然而,在宣布2021年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中,更多的是准备生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传统造车行业一直是重资产,从产品研发、制造到量产销售,前期投入巨大。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这与其轻资产的发展理念相悖。他们为什么选择投资it?造车门槛的降低和近两年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应该是两个主要原因。

人人都能造车的时代。

本来造车就是一个高门槛,几万个零件对应着五花八门的制造步骤,一度让外企自叹不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参与门槛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上。在政策支持和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游的原材料、IGBT芯片、中游的电池、下游的精密元器件已经相当完善。完善的产业链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

除了行业本身的成长,工信部去年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删除了《准入规定》第五条、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关于“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此举被外界视为在继续降低新能源汽车造车门槛的同时,明显在鼓励主机厂生产模式。在此之前,OEM从未得到明确认可,但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并未招致公开处罚。新能源汽车厂商为了规避风险,保证产品的稳定落地,往往以“品牌授权”、“合作生产”的名义与传统汽车企业达成合作。

除了新能源汽车制造门槛的降低,经过多年的发展,造车新势力的成绩也在最近两年逐渐显现。在刚刚过去的5月,以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中,蔚来5月累计交付6711辆,同比增长95.3%;Xpeng Motors月交付汽车5686辆,同比增长483%;李ONE月交付4,323辆,2020年5月同比增长101.3%。不仅销量上升,造车新势力市值也领先。看以下数据:截至2020年底,蔚来汽车市值一年增长1243%,增长12倍;Xpeng Motors市值增长328%,增长3倍;李的市值上涨了243%,翻了一倍多。去年蔚来市值一度超过宝马、福特等国际老牌汽车公司,风光无限。

从发展路径来看,造车新势力也各不相同。例如,蔚来与JAC合作,通过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展工作。Xpeng Motors开始选择海马汽车作为主机厂,然后自建肇庆工厂,完成了从主机厂到自建的转变。李通过收购力帆汽车工厂获得造车资格。

探寻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的真实逻辑。

不难看出,“造车”并不意味着要自己造车。互联网科技公司之所以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产业环境、政策支持、经验可循之外,恐怕还得从互联网科技公司自己造车的逻辑中找原因。

对于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来说。,当它们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它们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或细分市场以保持增长。目前只有汽车行业能装下这么多的资金、人才、产值和规模。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转向“技术公司化”。大众、宝马、吉利、SAIC等。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旅游服务品牌,直接

除了互联网科技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打开新的市场空之外,新能源汽车天然的“智能”属性蕴含着极具市场潜力的软件应用和服务生态,也是互联网科技企业高度重视的。从车载Al语音、ar导航到影音娱乐甚至汽车游戏,在软件服务领域的持续收入才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看重的,也是传统汽车厂商想要涉足的领域。

以小米为例。从2021年Q1手机出货量来看,小米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品牌。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将取代华为成为第三,但同时也将处于难以再次爆发的位置。其智能手机的未来销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增长。小米想要走得更远,规模和成长性兼具的汽车市场将是其不错的选择。同时,从整个企业战略来看,以手机为核心的AIoT战略完成了小米从硬件终端到软件服务的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既能满足企业持续增长逻辑的需求,又能强化万物互联的整个生态。

当我们理解了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的逻辑,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的整个路线就清晰了。

打造跨界车阵营

虽然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刚刚宣布了他们的造车,但是外界仍然很难深入了解他们的造车路径。但从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来看,前者还是会有自建工厂和代工两条路。然而,在制造业之外,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生态系统中的布局,或许是超越造车新势力,帮助其更快切入市场的关键之一。合作抱团也有望成为大势所趋。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太火了。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还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抱团在一起才能更快的争夺市场话语权。

以小米为例。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这样的投资金额对于汽车领域来说有些“杯水车薪”。然而,小米在造车方面并不是孤军奋战。从消费电子到汽车领域,小米可谓“有备而来”。2011年,雷军成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顺为资本,也是取自“跟风”。2015年、2016年,顺为资本先后参与蔚来汽车A轮、B轮融资;2016年和2019年,双威资本两次投资Xpeng Motors。

除了整车,顺为资本的版图还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自动驾驶(Momenta、智行)、电子控制(Oyx、迭亚科技)、激光雷达(北行光子)、智能车载新案科技\睿米)、电子导航Khalid)、新能源汽车交易(石马出行)等。——小米公司经常出现在联合投资人名单中。这意味着小米在亲自造车之前,已经通过战略投资完成了造车生态的构建。严格来说,小米在汽车领域并不是一个懵懂的新人。在消费电子领域,“米家”的成功打造让我们看到了小米在生态布局上的能力和意识。

而360在造车上有些“直接”,选择战略投资哪吒汽车。所有投资完成后,360将成为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30集团董事长周更是直言不讳:“智能汽车有望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车联网的安全必将成为未来360安全生态的重要领地。”

玩耍变得多样化了。

不难看出,2021年宣布进军汽车市场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很多都是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品牌。所以,当我们用一部“巨大的手机”来看待新能源汽车时,似乎汽车市场的玩法变得多样化了。以小米为例,其旗舰产品的性价比是其消费电子业务在市场上奋起直追的法宝。选择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当然有理由选择“移植”其在手机行业整合产业链中的成熟打法。小米当年刚刚进入消费电子领域,1999元的第一代智能手机价格成功让小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第一款面向年轻人的智能手机,到后来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现在涵盖了扫地机器人、手环、插线板、体重秤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当产品销量与成本产业链形成正反馈时,整个产业链乃至消费者都将是受益者,产品价格也将持续下降,让更多人轻松享受到最新科技。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整合能力”。服务业务不仅可以提高智能汽车的盈利能力,还可以降低整体成本。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当电力或氢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时,发动机、变速箱等能够实现差异化的地方会越来越小,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越来越像一个大尺寸的“手机”,一个准智能终端。软件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重要内涵,而这恰恰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专长所在。

写在最后

从上面不难看出,2021年,小米、360等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竞相造车。一方面,这些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继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磨砺,造车新势力逐渐开花结果,新能源造车门槛降低,为互联网科技企业进入汽车市场提供了可参考的道路。同时,在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过程中,智能化作为重要的一环,恰恰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优势所在。从软硬件结合到生态环境的建立,互联网科技公司有望在汽车市场复制其在手机等市场的成功经验。

但是,参与造车和自己造车有着巨大的区别。互联网科技公司冲进汽车领域的下一步必然是洗牌。洗完了,才能真正长大。对于拥有百亿能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这场造车大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1483.html
上一篇端游移植手游大作
下一篇 “”之后似乎迎来了攒机的窗口期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