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纯音乐版权问题

纯音乐版权问题

锌财经版权竞争这七年在向“后版权时代”转变之前的这七年中,互联网技术与流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已经推动中国音乐产业走过了盗版时代、BAT时代和独家版权时代。2015年前的互联网世界中,音乐平台的“野蛮生长”带来了严重的盗版问题。为了规范网络环…

纯音乐版权问题

锌金融

七年版权之争

在向“后版权时代”过渡的前七年,互联网技术和流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音乐产业走过了盗版、BAT、独家版权的时代。

2015年之前的互联网世界,音乐平台的“野蛮生长”带来了严重的盗版问题。为规范网络环境,2015年7月9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权令”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提供者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发布,“责令”一词首次出现在相关部门的通知和规定中。

当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大音乐平台下架了超过220万首未经授权的歌曲。当时仅百度音乐就下架了60多万首歌曲,一度陷入将被出售的传闻。

2015年的这一纸通知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走向。

当时,为了快速获得正版版权在市场上的优势,音乐平台纷纷选择通过合并来扩大版权储备。阿里巴巴将天天音乐与虾米音乐融合,百度音乐拥抱了太合音乐。次年,腾讯以资产置换股权的方式收购了中国音乐集团61.64%的股权(主要是QQ音乐业务),所获得的唯一控制权也促成了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的合并,形成了今天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当时在合并和版权竞争的趋势下,单打独斗就意味着被淘汰,国内网络音乐逐渐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对此,当时的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评价:中国音乐产业经历了艺术团、电视台、唱片公司、盗版时代,最终进入BAT(分别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时代。

然而,BAT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独家版权就是竞争力的时代,发展的机会稍纵即逝。一些平台在“史上最严版权令”颁布前一年疯狂购买版权,建立“护城河”;对于没有版权优势的音乐平台来说,已经注定了“消失”的命运。

可见短暂的BAT时代只是持续数年的独家版权时代的开始。自“史上最严版权令”以来,音乐版权一直是音乐平台发展的主线,以版权为王的过滤器最终筛选出一个“一超一强”的音乐产业格局。

几大音乐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让独家版权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音乐版权价格被“炒”到2013年的50多倍。

2018年,百度音乐曾试图以版权破局,但计划最终因购买版权需要的高昂代价而夭折。同年,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版权之争,相关部门要求平台间实现99%的相互授权,而平台们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1%的头部版权。

2018年,百度音乐曾试图以版权破局,但该计划最终因购买版权成本过高而夭折。同年,为遏制愈演愈烈的版权纠纷,有关部门要求平台间99%的相互授权,平台将目光投向了头部版权的1%。

终于在今年7月,一纸禁令叫停了独家版权。在《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非法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及经营者集中案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独家版权禁令》)中,有关部门责令腾讯音乐在一个月内撤销独家版权。自此,中国音乐产业开始向后版权时代转型。为什么“去独家”还很遥远?

独家版权禁令出台后,版权乱象确实得到了解决。比如音乐平台取消了歌曲上的“专属”标签;今年8月31日,腾讯音乐发布《关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的声明》,称大部分版权人已如期取消独家版权供应。也有网友反映,有一次灰色作品回来了。10月下旬,国内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Modern Day 空、综艺节目《歌手2018》、《歌手2019》也回归网易云音乐。

但更多的网友反映,虽然取消了“专属”二字,但名不副实。禁令出台三个月后,很多“灰色作品”(下架作品)依然没有回归,甚至有些歌曲已经从曾经的独家供应平台上消失了。据了解,网易云音乐与一些主要唱片公司的非独家版权谈判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对于这些唱片公司等版权方来说,独家版权的放开意味着他们的议价能力将被大大削弱。虽然“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手握头部版权的唱片公司依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因此,目前很多海外版权方处于观望状态,事实上继续保持着“独占”状态。

此外,不排除部分版权人可能想以另一种独家版权形式维持高额利润。在“独家”版权禁令中,有关部门要求停止支付高额预付款等版权费用,但“高额”一词没有明确规定,难以说清楚。如果某个平台为版权支付了足够高的费用,版权人可以选择“独家”向该平台供货,而不必承担释放独家版权带来的损失。

对比两次自上而下的政策效果,可以看出,相关部门的态度和持续努力将对音乐版权“去排他性”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最严版权令”颁布后的4个月内,相关部门出台了《版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可见当时相关部门打击盗版的决心。但独家版权禁令到期2个月仍难有成效,也可能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持续努力。

在音乐平台选择较少的当下,持续的压力可能更不利于相关部门倡导的良性竞争。真正的“后版权时代”还有多远?

值得注意的是,打击独家版权并不意味着压制版权应有的价值。好音乐值得花钱。

在向“后版权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唱片公司和音乐平台签订相对平等的协议是主要问题。既然想要“相对平等”,音乐平台在因“去独家化”而获得“减负”的同时,也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没有“高额担保费”的前提下,我国版权收费的逻辑是平台按照播放歌曲的数量向版权方结算收入,即唱片公司的授权费收入取决于音乐平台中版权曲库的数据表现。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总干事郭坤曾指出,音乐行业反垄断尚未解决的问题是,版权人从平台获得多少版权费才算合理?

长期以来,音乐平台的数据被质疑“不透明”,国内平台支付给版权人的分成低于国际水平。据媒体报道,Spotify的版权分成比例是3: 7,即平台拿30%,内容、制作、版权代理等。获得70%,国内平台支付30%左右。

目前“去独家”的难点在于音乐平台无法打动上游版权人。一纸禁令和为中国音乐产业创造更好市场环境的说辞,远远不足以说服版权人放弃高额回报。其中,上游版权人手中的头部版权也将受到更大的打击,如果不能提出让他们感到兴奋的价格,更多的版权人可能会采取措施强制执行“歧视性”的许可政策。

在“去排他性”的大背景下,反垄断推进缓慢的困境或许可以通过“营收”来解决——平台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平台数据透明,适当提高对内容方、制作方和版权代理方的付费分成,或者可以说服版权方签订相对对等的许可协议。

这就落到了“后版权时代”的真正内涵——良性竞争。在这个阶段,音乐平台应该努力获得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和准确、贴心的内容服务。

2014年,版权之争刚刚开始的时候,酷狗音乐就提出了“听、唱、看”的立体化声音和娱乐体验。阿里音乐也试图通过泛音乐交易平台“阿里星球”来“自救”。可惜当时的比赛主题不在这里。

如今,独家版权禁令为平台间多元化、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前提,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趋势——提升用户体验再次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主题。在一些平台的推动下,科技赋能音乐再次受到业界关注。

此外,相关部门的“非独家”禁令规定,独立音乐人可以与平台签订为期三年的独家协议。在这种“向独立音乐人敞开大门”的背景下,音乐平台孵化音乐人的步伐也在加快。酷狗音乐持续加码,助力音乐人的众星计划。网易云音乐的“音乐人培训班”已经开始首期招生。不久前,QQ音乐还针对校园音乐人,推出了“你好,大学声”品牌——越来越多的新锐原创力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可见,音乐平台在独家版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良性的竞争思维下,还可以逐步提高版权谈判中的议价能力。

在独家版权时代,“冰冻三尺”,解冻自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好在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们看到了积极的趋势,“后版权时代”不会太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1781.html
上一篇奢侈品通过电商渠道卖的好吗
下一篇 零食店变化趋势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