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地域文化写作

地域文化写作

马良孔见写了部大书。作为一个热爱海南历史文化的人,我一直期待有一部深入挖掘、诠释海南人文历史的著作出现,帮助我等充分汲取这座岛屿土壤里的有机成分。今天,我觉得这个愿望实现了。到目前为止所有写海南岛人文历史单本著作中,孔见的《海南岛传》无疑是…

地域文化写作

马良

空见写了一本大部头的书。

作为一个热爱海南历史文化的人,我一直期待着一本深入挖掘和解读海南人文历史的书的出现,帮助我们充分吸收这座岛屿土壤中的有机成分。今天,我想这个愿望实现了。迄今为止,在所有关于海南岛历史的单本著作中,空见的《海南岛传》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结构性著作。如果你选择一本向外界介绍海南历史的书,我一定会推荐这本。同时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海南的某个角落。作为当下中国流行的一种地方性人文历史书写,《空见》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如何书写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具有借鉴意义。

虽然我没有深入研究过空见以前的作品,但我读过一些。空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小说、诗歌、散文、文学批评都有涉猎,但准确地说,他的心思主要花在散文上,是一位擅长思想性写作的优秀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作不那么浪漫,更多地集中在哲学和文化领域。在哲学方面,空见对儒释道都有特别的研究,对佛道有很深的理解,这是他的特长之一。他还涉猎了思想史。但总的来说,虽然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但儒释道,无论是仁义还是进化论,都是太大的命题。魏晋玄学学者在谈玄学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空,可见要谈这些大命题有多难。空见作为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写椰树沉香梨子的时候,往往能看出他的味道和风格,这也是他的一大长处。但是,他总觉得,要做自己,就少了点什么。在我看来,《海南岛传》的写作,由于历史的加入,尤其是空见出生的海南岛的历史,最终成就了空见杰出的文学和哲学实力,他对历史的把握是扎实的。此外,空见更关注生动的历史人物,这可以利用他在小说中创造人物的技巧和他在散文中犀利优雅的风格。在空见,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三位一体”第一次完成了,它们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支持。这样,在实现空见的“这一个”的条件下,诞生优秀的作品是顺理成章的。这里稍作引申,空见一直不满于受“翻译风格”影响的当代文学的“纯情描写”。他认为缺少思考,回味少。其实我觉得包括《海南岛传》的写作,空见更像是在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人的写作传统,在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一个地区到了特定的时间,一定会去寻找“认同”。古往今来,海南岛的书写耗费了学者们的心血。即使在建省30年来,这种写法也屡见不鲜。但客观来说,很多历史学者和作家往往只看到树,看不到森林。他们还沉浸在不漏一点的“田野考古”描述中,缺乏精辟的思想升华,导致读者淹没在“小径交叉的花园”中;其他作品多少有些概念游戏,缺乏生动的历史细节和独特的发现。虽然空见以前写的不是太多的历史,但这部海南岛传记表明,他实际上是历史领域的先驱,水平很高。当然,这与《海南岛传》是他的决心和志向之作有关。他不想把这本书写成娱乐的可有可无的作品,所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古人对话。在广泛占有史料和认真甄别的基础上,空见做出了大胆的选择。总的来说,他在细节和阐述上做得很好,有很多“好历史”的优点。比如空见,他不像某些历史作家那样盲目相信民间历史和传说,而大多采用正史(他在地方志、回忆录等一手资料上下了很大功夫,不像某些作家大量使用二手资料)。然而,与某些学者僵硬地忽视传说不同,空见并没有放手民间传说的生命力,而是没有陷入“怪力之乱”的幻觉。相反,他有判断力,也更正直。所以,整篇文章讨论的内容很少。也正因为空见对历史有着独特的洞察力,《海南岛传》不仅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准确,而且充满了胜利和正义,在众多海南岛人文历史著述中能够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海南岛的历史从来也不仅仅限于海南的范畴,无论是与中原文化的几千年的融汇、互动,还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支点与外界的联通,对海南历史的书写,显然要有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通识,在这方面,孔见的《海南岛传》做得颇为到家。更加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孔见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文化史、思想史的高度,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此前所见地方人文历史写作中所不太具备的;尤为可喜的是,孔见在对与海南有关的历史文化人物的描述、评论,主要写其海南经历,但也以相当多的篇幅兼及其“全人”,这样一部海南岛史,实在是分量十足的。例如孔见对苏轼的书写、对海南文化传承宋文化的论述,都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当然,关键还在于孔见这样的人文素质包括其丰富经历,并不是很多人文历史写作者所能具备。但是,既然孔见创造了这样的标高,则我们不妨也张扬一下海南人文历史写作者的自信,就像当年的白玉蟾、丘濬、海瑞等琼岛先贤一样,在他们坐享海南的地利、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之后,开始了海南文化向外输出的过程。今天,曾经领改革开放之先、又拥有世界最大自贸港的海南,回首历史,比如黄道婆、下南洋、“十万人才下海南”等等,也曾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何不能于当代人文历史写作方面,也于全国同行中领先一步呢?在我看,孔见的《海南岛传》绝对是各地人文历史书写中的翘楚之作。

海南岛的历史从来没有局限于海南的范畴。无论是千百年来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互动,还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支点与外界的联系,显然海南史的写作必须要有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的通识。在这方面,空见的《海南岛传》做得相当好。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空见总是体现文化史和思想史的高度,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以往的地方人文历史写作所不具备的;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空见对海南相关历史文化人物的描述和评论,主要集中在他在海南的经历上,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完整的人”,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样一段海南岛的历史,真的很有分量。例如,空见写的苏轼和他在宋文华对海南文化遗产的阐述都有惊人的发现。当然,关键在于空见的人文素质,包括他丰富的经历,这是许多人文历史作家所不具备的。但是,既然空见创造了这样的高程,我们不妨表现出海南人文历史的文学家的自信,就像白玉蟾、秋梦、海瑞等琼岛先贤,利用海南的地理位置,吸收中原文化的精华,开启了输出海南文化的进程。今天,曾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拥有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回望历史,如黄道婆、夏安洋、“十万人才去海南”等等。为什么不能在当代人文历史写作上领先一步,在全国同行中也是如此?在我看来,空见的《海南岛传》绝对是全世界人文历史写作中最好的作品。

写上面的结论,稍微展开一下,你得写一个比作曲家更好的前奏。孔的《海南岛传》投入到海南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波澜壮阔。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跟随空见的步伐,去领略这部巨著的美,去探索它的奥秘。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妨提一下空见的历史观和《海南岛传》的选文方法。历史书,当然是从古到今,但取什么史料,强调哪些,忽略哪些,才能显示出历史作者的修养和见识。孔绝对无意写编年史、通史、物质文明史、社会风俗史。他更看重与海南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想通过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描述和评论来贯穿海南的历史。所以说他写的是海南人的文史,一点也不夸张。

当然,海南的历史人物虽然不算浩如烟海,但也有千千万万有姓氏的名人功不可没。其中沙中难寻金,此处可见坑洞。

因此,孔见将海南岛的上古史一笔带过就不显得突兀了,“一座岛屿的诞生”,不仅描述了地理意义上的海南岛的创生,由于孔见贯穿始终的对岛人心理的探索兴味,其始便写下 “没有分歧与争论的过程,显得平静无比,海南岛的时光就在花梨木的芯格里默默地流淌,洇漫出隐秘而绚丽的花纹,等待着人类的到来。”这样诗性与思想一并闪光的句子。在我看来,孔见整部书都可以当成一部长诗来读。

因此,空见穿越海南岛的古代史并不显得突兀。《一个岛屿的诞生》不仅描述了地理意义上的海南岛的创建,由于空见一直有意探索岛民的心理,他从一开始就写下了“没有分歧和争论,看起来是那么平静。海南岛的时光,在紫檀木的核心里默默流淌,铺展着隐秘而绚烂的图案,等待着。这样一句闪耀着诗意和思想的句子。在我看来,空见的整本书可以作为一首长诗来读。

在短短的开篇,空见仍然从地理到人文写下了他对海南岛原住民黎族的印象。比喻不落俗套,文字优美,一针见血,“黎族人是一个很有眼光和想象力的群体。”《大力士》和《干公鸟》,前者描写阳刚之气,如盘古和后羿形象的拼接,表现了一个民族对划时代创造力的推崇;后者叙述了女性的情感,表达了爱情的忠贞,一阴一阳,神话的双重组合构筑了黎族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两种精神的交汇,才使得这个民族在荒岛上开辟了生命的疆域,并得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此后,空见写下了海南岛上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台风和洪水,并感慨道:“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岛屿扎根是多么困难,正是这种艰难险阻造就了黎族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后来的人,和他们交朋友,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简短,但第一章应该说是整本书的“定音鼓”,这里已经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文主题。

从《富博将军的白马》到《天下母仪》,讲述了海南岛从进入中国版图到真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时间跨度从秦汉到隋朝。主要人物有卢博德、马援两位富博大将,以及女主角冼太夫人。看孔对人物的选择,不仅细致得体,而且寥寥数语,颇有性格。如第一任将军卢博德和副将杨仆,“杨仆作战莽撞,但卢博德既威且仁,两人搭台唱红脸白脸”,表现了西汉南征时两位将军高度精细化的特点,而当初征服的海岛却是“无政府状态,民风彪悍”,这也导致了民众起义,导致了贾捐所主张的“弃珠断崖”。而东汉的马援,他“不仅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完成了第二次“伏笔开疆拓土”,为整个岭南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动乱之后,朱雅郡又回到无政府状态,“海南真正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使其从属于王华。”“这个看似妩媚柔弱的女人,她所有的智慧、仁爱和勇气,都让一个男人自叹不如。”

尽管岛上有白马井、军坡节等文物和习俗,但空见坚持“没有证据讲故事”(胡适语)。他不确定和冼夫人有没有去过海南,但他也是这样写的:“人物未到,神力已在,也是一种真实的到达。”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文字的光芒来自于历史的洞见,也是思想在发光。

第四章“千年流放史”,从最早的流放者隋朝的杨伦说起。奇怪的是,空见并不局限于写海南的流放史,还追溯到从姚舜禹开始的中国流放史。有人会觉得这是闲笔甚至是废笔,但我觉得这是这本书的一大优点。大大加强了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书写的厚度。事实上,通过对整个历史的观察,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出来。为了比较,空见可以这样总结:“明朝以前,最受流民欢迎和敬畏的海南岛,在海外是独一无二的。”

从“千年流放史”的宏观角度,到“住在鬼门关”,重点是杨炎,然后是王、魏志毅、李德裕等。写在《杜琼的祖先》、《命运的抛物线》里,还有苏东坡:一个死去的伟人,还有李刚、李广、赵鼎、胡荃等。都写在《从武功庙到圣德堂》里。

其中,“杜琼祖师”和“苏东坡”是最重要和精彩的。《杜琼始祖》把流放的历史和移民的历史联系起来,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海南是一个移民岛,流放是移民的一种方式。......该岛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家庭到了岛上,基本都在里面生活繁衍,不再迁徙。所以世系相当清晰,有非常完整的族谱。”

孔建如肯定了王的成绩。“海南岛的公立教育是从零开始的,人性的种子也是在荒野中播下的。”再比如李德裕的画像。“李德裕到死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他是一个心碎的人,已经到了世界末日。”“多年来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维人格,使他在遇到挫折和跌倒时,缺乏回旋的余地和解决的良药。”

可见,孔见一个敢上月球的人,与他丰富的儒释道文化修养有关。之后我们会看到他在“苏东坡:一个借死而死的大活人”这一章把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在我想到全书最重要的章节“苏东坡”之前,空见先插了一句“坎坷之路”,写到海上丝绸之路,写到唐代鉴真下西洋看海南。就像写流放史追求厚度一样,海上丝绸之路全程的追求也显示了海南人文历史地理的价值,冯若芳在岛上的“经商偷盗”也揭示了唐代海南独特的社会形态。虽然这一切都在宋代发生了改变,大人物苏东坡登岛的时候,岛上的社会人文状态还是相当原始的。

东坡在琼仅住了三年,空见却为他写了三万六千字,占全书的十分之一。你不是说细节合适吗?这不是又轻又重吗?为什么东坡居琼三年,在空见笔下,却突兀如孤峰?个人认为,首先当然是苏东坡在海南的重要性和这个人物的丰富复杂性,不仅培育了海南为第一举人的具体历史事实,也为海南文化乃至海南历史树立了一个海拔,为中华文化走向了极端。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分析苏东坡,空见是在向中国文化致敬,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峰。当他写完苏东坡那一章的时候,他其实达到了自己写作的一个高峰。其中融合了自己对儒释道的修养,苏东坡在海南的名胜古迹乃至一生,海外诗文,毕生创作,以及海南的人文历史地理等。,并实现了一种转化。

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三年没讲苏东坡的海南。他表现了苏东坡的整个人。应该有人说,空见兄弟跑题了。写苏东坡的少年、成功、乌台诗案、黄州顿悟、徽州磨砺等干什么?众所周知,如果想了解苏东坡在海南的三年,但是之前不了解苏东坡,可以从哪里说起?孔看到这本《海南岛传》,就有跳出海南说海南的远见。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他写了海南的流亡官员,追溯了中国几千年的流亡历史。后来写南宋的南渡,追溯到东晋以前的“永嘉南渡”。这种写法绝不是俗人以为的“添油加醋”。他其实是在增加历史的厚度,探索历史发展和人物成长的本质,让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有更复杂透彻的了解,每个历史个体更普遍。更令我佩服的是,空见的笔力,如旧官破狱,犀利如他的眼界开阔。

再回到苏东坡,孔见为了与其“肉搏”,不仅啃了苏东坡全集,还读了数本苏东坡传记,他称没有太令他满意的,他可以拥有这样的自信,因为孔见的知识结构自有其他东坡研究者没有的优势。孔见甚至还挑起了东坡的毛病。确实,目前在研究界颇有神化东坡的风气,都快把东坡夸成“新时代楷模”了。苏轼自有其伟大的地方,但他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个人,孔见就不客气地说:“作为诗人的东坡,带入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说起别人的坏处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极尽机巧挖苦之能事,显得过于嫉恶,有失宽恕。”“东坡虽然是一个通家,却不是一个完人,他对三大文化资源都有深入的开采,却不能说已达到穷尽的止境。”

回到苏东坡,空见不仅啃了苏东坡的全集,还读了几本苏东坡的传记,以便与他“肉搏”。他说没有什么太让他满意的,他能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空见的知识结构有其他东坡研究者所没有的优势。孔甚至惹了东坡的麻烦。的确,目前研究界颇有一股神化东坡的风气,几乎是在吹嘘东坡是“新时代的楷模”。苏轼有自己的伟大,但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个体。空见直言,“东坡作为一个诗人,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把别人的缺点说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又极尽讽刺之能事,显得太可恨,太不可饶恕了。”“东坡虽是大师,却非完人。他深度挖掘了三大文化资源,但不能说已经走到了尽头。”

然而,空见也用不同寻常的赞美之词赞美了东坡和苏东坡。“他海南之行的非凡成功,在于他内心的跌宕起伏和精神世界的非凡开放;他发现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宝藏。正如秦观所说:‘苏轼得意之时道最深。“他把儒家的帮助、道家的仁爱、阐释者的慈悲、解脱,灌注到自己的骨髓里,体悟到世间法与世俗法的联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达到了一种什么也克制不了的活泼禅定。这就是我生命中‘这次独特的旅行’的意义。”

“他成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标本。在他之前,中国文化人格是儒道二元互补结构;对他来说,儒释道是相通的,或者说是三位一体的结构。从此,一个由中国人对自己负责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三种素养,不整合这三种素养,不与时俱进,不活用这三种素养,就不会有健全的精神人格。”

应该说,《海南岛传》如果有文学眼光的话,在“苏东坡:一个大活人”这一章。通过这种写作,孔也充分释放和完善了自己。在平地拔起这座高峰之后,《海南岛传》的写作变得更加顺畅。当然,并没有滑向平庸,相反,是峰峦叠嶂,高潮迭起。

因为东坡在宋代,不仅成为了东坡那样的文化高峰,也定义了海南。五所公学中的四所也在宋代来到海南。北宋时,杜南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南北格局。空见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在这里,他再次看到了空见的智慧。他不仅讲述了对闽桂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移民历史,而且追溯到以前的永嘉杜南等地。这种优势并不局限于海南的历史,而是具有中国历史的高度。

但是等一下。在此之前,空见插上一支闲笔,写下了《沉香:朽木的魅力》。就像后来的《黄华丽》一样,空见不仅写了海南岛的两大珍宝,而且对宋(香火为四大雅事之一)和明(明式家具)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沉香出类拔萃。

在苏东坡创造中华文化巅峰的宋代,海南也迎来了最重要的移民潮,从根本上塑造了自己的文化之根。这是空见的第十三章,“穿着衣服去南方:从闽南到南屿”。空见不仅打开了历史的广角镜头,还将五朵野花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的“关彝南渡”、靖康之乱后的南渡一一呈现,揭示了这第三个南渡,也是与海南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南渡的文化意义。“这次关彝南渡,一直持续到蒙元占领中原,南宋灭亡,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从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的经济文化变得郁郁葱葱。从此,中国形成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的格局,延续至今。元朝建立后,随着种族压迫的加剧,尤其是女性初夜权的强行让渡,北方汉族混血儿,语言态度和生活方式变得粗暴刻薄,失去了原有的优雅基调。最致命的是,草原游牧民族以掠夺为能力,以实力取代正义与忠信。他们进入中原文化,注入了戎狄的傲慢、狡诈和无赖。......是南方和南方的南方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的韵味。只是没有北方文化那么浓烈,因为失去了力量,多了一些女人味。”“虽然在地理上,海南与广西、广东相邻,历史上先后属于两广,但在地理上,海南是闽南文化的一个单元。更准确地说,海南文化是宋文化的遗存,是汉文化相对纯粹的支流。”

很难说这是否是空见的唯一观点,但它肯定是本书中最有创意的观点之一。个人认为,这一章,即苏丽珂东坡章,对全书具有支柱意义。

"闽南的文化特质包含了孔子所推崇的南方力量."“和福建、潮汕、台湾省等地的闽南人一样,海南人的主体属于宋朝人的后裔。今天,就需要他们唤醒自己的文化记忆,把隐藏在基因里的宋韵味表现出来,演绎成深沉华丽的乐章,从而冲淡混杂在中国文化中的荣了。”

空见发出了勇气和智慧的召唤!文人写历史是那么的自发、真诚、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空见在“南下”之前写了《黄道婆》和《白玉蟾》两章。事实上,这两位主角早已开启了海南文化影响大陆文化的进程。黄道婆“借用黎族的灿烂文化,她用纤细的手指发动了一场纺织革命,创造了三锭纺车,改写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松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中心,有“宋军棉布、服装、被子遍天下”的美誉。”白玉蟾,海南人,“他想另辟蹊径,走出尘世的名利,探索一个不同于别人的境界,一个进去了就出不来的洞穴。”“实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战争。所谓的胜利,其实就是战胜自己,摧毁自己一直坚守的堡垒,让自己没有依靠,没有立足之地。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甚至不是帝王将相能做到的。除了外在的艰辛,我们还要面对身心的动荡和自我的挣扎。”

下面是一个简短的结语,《从边缘到边疆》,简要回顾了海南当代近70年的历史,用多一点的笔墨讲述了橡胶战略、南繁、1988年海南建省、本世纪初的国际旅游岛和今天的自由贸易港。孔写道,“渡海之战后,海南岛传可合。但出于系列的整体考虑,出版者希望在时间上延续,以保持形式的工整,于是有了这个结局”。

在孔的后记《时光之石》中,有一段夫妻的深情自言:“这本书的写作,打开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紧闭的大门,让我与他们同进退,同生共死。”“这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坚实的原点。它既是出发的地方,又是到达的地方,一个可以让你挺立的地方。”“看不见的文字,因此变成了有笔画的文字,是对我出生的海南岛的一种回应和解释。我不是不能什么都不做,而是愿意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除了表达自己的抱负,空见还理性地提到了自己的历史观。“这本书首先是一部历史传记,然后才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作品不仅仅是想象的产物。作者在尊重基本史料的前提下,力图再现历史的场景,复活最初的人物,并试图与他们对话,在细节上做必要的展开。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要在具备材料的条件下,尽量做出采信的选择;不能定论和证伪的历史事实,可以浪漫化为一种可能。至于风格的运用,我愿意保留切换的自由,把叙述的事情放在一个广阔的视野中,照顾和处理,从而得到一个充分说明的余地,而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列表...我无意写通史或全史,只是通过一些有趣的人物活动和事件的演变,寻找历史深处的入口。"

这也是我写这篇长评论的力量所在。我尽可能的搜索这本书的精华,详细的准备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尝试着做了一个指南,引起了大家对这本大书深入阅读的兴趣,更想引起大家对这本大书中所写的每一个人物的深入探索(不妨看看我曾经推荐过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系列》,虽然这套书的质量在书籍中有些不平衡)。当然,也必须提到,没有人或书是完美的。读书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章节都在鼓掌,但也不时有争论和遗憾。在我看来,《梅朗双塔》这一段是原创的,但空见对《老友记》的评论还是不够。空见解释佛道的修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偶尔也趋于神秘。此外,作为一个本地人,他对启功、军坡等民俗以及海南基层的宗法社会结构关注不够。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清末民初建琼台书院的焦、潘村、王,似乎也要投入一些笔墨,尤其是对于海南建省后的历史,更是当代人特别关注的。至少“十万人才去海南”还能多写点。然而,也许是丰富多彩的当代历史和千变万化的局势让作家们难以措手不及。让我们也拥抱“理解同情”,享受空见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海南人文历史篇章!

总的来说,空见的《海南岛传》是一部历史知识渊博、脉络清晰、细节恰当、意蕴丰富、笔法犀利、文字隽永的佳作。常读常新,愈精愈醇,足以示范性代代相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071.html
上一篇黄晓辉短诗
下一篇 阿凡达的中心思想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