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

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

离地390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遥看地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分别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留下中国印迹,嫦…

同心共圆飞天梦——记航天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

在距离地面390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河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站;

3000公里,在这个轨道高度,北斗卫星遥望地球,指引前进方向;

距离地球38万公里,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分别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留下了中国印记。嫦娥五号成功将1731克月壤带回地球,上演了“月宫取宝,月轨对接,送太空”的壮举...

所谓的功勋,都是因为奋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在太空报国的“嫦娥”、“神舟”、“北斗”团队。他们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嫦娥”队:九天离云取月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百米冲刺返回地球,引起一片硝烟。

作为21世纪的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没有超出预算,没有降低目标,没有拖延时间。它如期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在探月领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回顾“嫦娥”团队走过的艰难探索之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探测的成功,让中国人实现了“去月宫一探究竟”的梦想。

“一旦我们通往月球的大门打开,深空空探索的步伐就不会停止。”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说。

身经百战、顽强拼搏的“嫦娥”团队,以“以国家任务为己任”为誓言,以自主创新为团队成长的动力,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铺就了一条完美的登月之路,让“中国探月”这块“金字招牌”在浩瀚无垠中熠熠生辉空。

"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是没有动力的."从嫦娥四号到月球背面,再到嫦娥五号获得最年轻的月壤,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始终在思考,“想得更远。”

从嫦娥三号、玉兔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中国探测器成功探月描绘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追梦足迹。“神舟”团队:托起千年飞天梦

“心比天高,眼比星远。”这是中国航天员最真实的内心写照。此时此刻,抬头望去,三位中国航天员正在泰泰空遨游,中国正在梦想空之间迈出新的一步。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唐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向天空,成为首批入驻中国空空间站和核心舱的乘员,开始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

从女神补天、夸父的日常神话传说,到屈原田文、李白钱柜的文学想象,举起我的杯子,问明月,飞离地球,遨游太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空。为了实现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直在实践中探索飞行之路。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时,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多年的齐发仁院士第一次有机会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他的眼睛一度湿润,但面对记者时,他退到一边,把采访机会留给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年轻的女总设计师易毅,并笑着说:“见到她就好办了!”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载人飞天的巨大挑战,谈何容易!“神舟”团队就是这样顶住压力,把困难变得容易,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不知道困难,面对载人飞行的巨大挑战,真不容易!神舟团队就是这样顶住压力,化困难为容易,化不可能为可能。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几代“神舟”团队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像螺丝钉一样拧进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祖国的航天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用实际行动兑现着“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创造辉煌”的庄严承诺。“北斗”团队:中国北斗闪耀天空。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工作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持续奋斗,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的北斗精神。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团队抱着这个信念,让中国的北斗在天空中熠熠生辉。

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一步步战略决策,到中国特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再到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500多种器件和元器件的国产化研发,无不显示出北斗团队的创新雄心和追求。

“这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展大国重器的又一次胜利。”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自豪地说,“北斗已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名片。”

“除了上天,我们的卫星更需要‘着陆’,需要与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发挥更大的效益。总之,航天最终要惠及老百姓。”孙家栋说。

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来源:新华网)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更加泛在、综合、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进一步提升时间空信息服务能力。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好的性能服务世界、造福人类。(来源:新华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716.html
上一篇“盐三代”游强:传统制盐技艺的“非凡”传承
下一篇 张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灯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