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人物 郑毅让老北京地名活起来

郑毅让老北京地名活起来

2021年10月8日,郑毅在胡同深处的家中接受采访。(本刊记者 王喆宁 / 摄 )走进北京的东四二条,便一脚从喧嚣踏入寂静。整洁的灰砖奠定了胡同的基调,茂盛的树木和古老的院落为其增添了一抹亮色。一路走到底,是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原所长郑毅…

郑毅让老北京地名活起来

2021年10月8日,郑毅在胡同深处的家中接受采访。(本刊记者 王喆宁 / 摄 )2021年10月8日,郑毅在深巷子的家里接受采访。(记者王艺凝/摄)

走进北京东四二条,从喧嚣中步入寂静。整齐的灰砖奠定了胡同的基调,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古老的院落为它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直走到尽头,就是北京钟鼓楼文物保护中心原主任郑毅的家。据记载,六七百年前,元大都街区的街道、小街、胡同的宽度都有既定的标准。当时城市被分割成面积基本相同的“棋盘”块,其规则的形状被到访的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誉为“东方明珠”。东四二条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最初叫“二条胡同”。1949年以后,因为属于东四北街东侧的胡同,排名第二而得名。

"把北京所有胡同的历史连接起来,就是一部北京史."对郑毅《环球人物》记者说。今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郑毅在东四二条住了50多年,对胡同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上周四,他收到了东四街21个胡同的名称汇总,请求帮忙修改。他手写下这21个地名的来历,其中16个被列入最近公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几十年来,在与北京的互动中,郑毅挖掘并记录了许多时光洪流留下的痕迹。地名也能变“丰满”

8月,北京正值酷暑,郑毅家里却少了些热气。在办公桌前,他专注地看着眼前的胡同地名信息。

最开始拿到资料,郑毅大致翻阅了一下,觉得现有信息过于简略。“因为北京以胡同为特点。地名一部分来源于官方,一部分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大都与当地民俗、环境等有关系。只简单介绍胡同的长度、宽度、哪一年出现,撑不起历史内涵。”于是他决定重新写一份资料。

左图、中图:郑毅编写的《东四·历史文化街区的记忆》一书及他在书中做的标示。右图:郑毅收到东四街道办事处的感谢牌匾。一开始郑毅翻看资料,觉得现有资料过于简略。“因为北京的特点是胡同。地名一部分来自官方,一部分是老百姓建立的,大部分与当地的民俗和环境有关。单纯介绍胡同的长度、宽度、年代,支撑不了历史内涵。”所以他决定写一份新文件。左、中:郑毅撰写的《东四历史文化街区的记忆》一书以及他在书中所做的标记。右图:郑毅接受东四街道办事处感谢牌匾。

房间里的圆桌再次成为郑毅的工作位置。他手头有这些年来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他翻阅书籍找出自己不确定的地方。“我发现,我在记录某处一条小巷的名称时,原始资料多次引用古代地图信息作为凭证。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有时地图信息不准确。”因为他亲身经历了胡同的变迁,所以能很快发现一些细节上的错误,比如拆迁日期、长度、宽度、起止地点的不准确等等。

他根据历史脉络,逐字逐句记下胡同名称的由来和变迁,以及胡同内重要居民的故事。

第四街区建于元代,被称为“十字街”,位于古代皇城的东侧。从元朝到明朝,再到清朝和民国,历代名人辈出,如傅康安将军、段、茅盾、叶圣陶等...在郑毅的作品中,胡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街名、变迁、名人轶事,渐渐清晰起来。“如果不把胡同的历史讲清楚,地名就会变得死板。把故事讲清楚,突出文化感,地名就会‘活’起来,更加饱满。”郑毅说。

为了让地名“活”起来,郑义在溯源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东四区很多胡同都是元代出现的,离现代还很远,相关文献早就失传了。此外,胡同中的一些院落以“XX”命名,而这些门牌号往往与以往记载的地点和来源有较大出入,因此很难确定地名的来源。

比如以前的东四三条12号,现在的35号,就是蒙古的车俊宫,已经有270年的历史了。郑毅从35号一步步向前推进,找到了它的名字来源。清朝末年,住在这座宅邸的最后一位皇子是成吉思汗的第29世孙元太祖车林巴布,这座院落被命名为车王军府。

四合院属于四院,横跨两条胡同。最后一个院子的门开在东四四条,挺大的。北平解放后被没收;1952年成为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场所;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主厅接待室会见了越南领导人范文同及代表团成员,并签署了《中越友好文化交流协定》。现在,即使它已经成为一个居住的地方,但它的历史痕迹可以从门口的台阶,门把手和台阶上看到。

将郑义的地名信息改写后,提交给街道办。“这次保护传统地名意义重大。”郑毅说,“地名不再是简单的名字。从保护胡同的角度来说,实物和历史的结合也能更好的呈现北京的传统文化。”几十年的时间累积下来。

郑毅如果没有他多年研究东城区胡同、街道的经验,是无法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的。上世纪80年代,任鼓楼中学副校长。1983年,学校开设了“文物班”,专门讲授文物,并派中专技术人员到故宫、北京历史博物馆等。因此,他接触了很多故宫的文物专家,第一次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并通过书籍了解了一些知识。

同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钟鼓楼,将其建成北京中轴线北端的旅游景点。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钟鼓楼的第一次修缮。因为之前有学工科、务农、接触文物的经历,郑毅被调到钟鼓楼修缮处任副主任,负责修缮现场的监督工作。

1984年1月初,鼓楼开始修复。要爬鼓楼,需要爬69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比普通台阶高一倍,陡一倍。当时,北京市政府主管鼓楼修缮工程的副市长白介夫经常视察鼓楼遗址。有一次,他建议建电梯,解决老人爬楼梯的问题。经郑义方面专家咨询,认为电梯内部会对原有木结构产生影响,而电梯外部会破坏整体景观。但为了以后接待游客,还得修。

郑毅为此很着急。有一天,他要登上鼓楼二楼,检查修缮进度。突然,他发现白色大理石台阶中间有一个被泥土堵住的大圆洞。他很快找到了钉子,打开一看,发现是一个圆眼。他抬头一看,每隔一级台阶都有同样的圆孔。他马上想起,1925年鼓楼改名“明耻楼”后,二楼陈列“八国联军侵华罪行图片展”,是为了参观者上下楼的安全,加了扶手才留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和技术人员沟通,最终重新组装了扶手。

郑毅总是想着修好的产品的用途,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我必须考虑如何开发和使用它,我必须不断补充相关知识。”首先是古建筑知识。“有时我不得不使用专业术语来写报告。柱子、横梁、棱角分明的云...我必须在我修理它们的每一个地方说清楚。”除此之外,钟鼓楼的历史才是最重要的。“不如故宫早,历史脉络也不够清晰。没有统一完整的信息。大多数人只知道它起到了报时的作用。”

那时互联网没有普及,郑毅为了了解钟鼓楼历史,需要去图书馆、档案馆翻找典籍,将其放在北京历史背景下研究,因此积攒了不少胡同、街巷演变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之外,他花了将近20年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在2009年出版了《钟鼓楼》一书。多年来实地工作的经验和编书过程中的日积月累,也为他日后研究东城区胡同历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上图:东四二条现状。下图:2018年,郑毅在东四胡同博物馆。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普及。为了了解钟鼓楼的历史,郑毅需要去图书馆、档案馆寻找经典,并在北京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因此积累了大量关于胡同、街道演变的知识。日常工作之外,他花了近2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于2009年出版了《钟鼓楼》一书。多年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在编书过程中的积累,也为他日后研究东城区的胡同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图:东四二条现状。下图:2018年,郑毅在东四胡同博物馆。

走过街道寻找历史

1985年,钟鼓楼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郑毅任所长。此后,他负责钟鼓楼的文物保护工作。退休后,东城区地方志项目启动。他当时被调到文物局,在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纂东城区历史文物的相关内容。此外,他有更多的时间在胡同里漫步。对于董郁而言,他不仅仅是一处民居,更是一处发掘历史文化魅力的绝佳宝藏。

走在街上,他发现许多胡同都有特殊的名字。北京以“李”命名的胡同不多,但东城区有一个地名叫“李”——。出于对此的好奇,郑毅到这个地方寻找昔日的痕迹,看了很多北京的地图、典籍、街道名录,发现了事情的始末。

1937年4月,住在东四六条30号的赵新建了十间平房,开辟了一条新胡同。这条巷子南接东46,北接东47。他把它命名为“李德华”。在民国时期,“里”是高档住宅的代名词。以后以此命名街巷也将成为一种祈福方式,如平安里、静安里等。

郑毅一直以“破沙锅到底”的方式追溯着胡同的历史。当他发现任何不确定性时,他会进行实地考察、询问朋友和拜访专家。经过多年的走访和考证,他编撰了《东四历史文化街区回忆》一书,并于2019年出版。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从胡同的历史沿革,地名的演变,到文物古迹,再到民俗风情。现在你翻开他桌上的这本书,还能看到他用笔在里面做的详细解释和标记。

现在,郑毅已经82岁了,他依然对东四胡同的每一段历史如数家珍。偶尔他想不起哪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就拿起桌子旁边的手稿查阅。“有时候会收到电视台的邀请,或者报纸的稿件等等。我还在研究胡同的历史。”郑毅说。从记者堆放的书籍中望向他,这个多年来穿梭于胡同里的身影,正挺拔地坐在古老的院落下。

郑毅

生于1939年,曾任鼓楼中学副校长、北京钟鼓楼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编撰《钟鼓楼》、《东四历史文化街区记忆》等书籍,2021年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提供相关资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5851.html
上一篇刘成章:因为魂牵这地方
下一篇 王文禄-的“街头哲学”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