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户外 天津生产的自行车

天津生产的自行车

余海峰新中国建立初期,自行车产业在天津得到迅速发展。这个行业本钱投入少、设备简陋、人手也少,大部分是父子作坊、夫妻店。由于自行车零部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即便是一个小钢珠也要经过断料、捣坯、渗碳、磨光等多道工序才能完…

天津生产的自行车

于海峰

新中国成立初期,自行车行业在天津发展迅速。这个行业资金投入低,设备简单,人力少,多是父子作坊,夫妻店。

由于自行车零件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操作技术水平高,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钢球,也要经过切割、冲压、渗碳、抛光等多道工序。,于是小作坊之间的合作自然形成,成为产业链的雏形。虽然当时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手工操作者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这种形势下,在天津工会和区工会领导的帮助下,自行车工匠们组织并形成了许多自行车工具生产队。1954年10月,来自5户人家的33名工匠组成了车辆工具第二生产队。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钢圈产量从每人每天一对增加到三对半,产品质量和规格完全达到国有企业规定的标准。由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本也降低了22.12%,生产资金从最初的600元增加到3万多元。由于团队信守合同,重视并及时完成国家生产任务,深受国企好评,成为一个口碑好、素质高的协作生产团队。社员的生活水平也因生产的发展而提高了。国家还从供销和技术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

国营企业于1955年下半年与第二车辆制造集团签订订货合同,上级协会调拨了一批国家通关物资(车床、刨床、冲床等。)作为对本集团的长期贷款。这个团体已经焕然一新。当时,集团已拥有2台车床、1台牛头刨床、5台钻床、环机、捣固机等设备,固定资产已达2100元。钢圈的产量从每人每天3.5双增加到6双。轧辊产量也提高了2倍,成品合格率平均高达98%,杜绝了退修现象。由于生产的发展,集团自有资金增加到4.2万元,购置了5个车间,由原来的分散生产变为集中半机械化生产。1955年9月,该集团被正式批准改组为天津第四汽车制造合作社。1956年初,在天津工匠合作化高潮的带动下,第四汽车工具生产合作社从38个增加到228个,增长了5倍。与此同时,三人及三人以下的手工业作坊组织的合作社(天津有400多家)相继诞生,如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六汽车工具生产合作社,基本结束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父子作坊、夫妻店。

1958年,市作协改为天津市手工业管理局。多家自行车生产合作社合并,更名为天津市手工业管理局自行车一厂,全厂职工1106人(当时天津有400多个自行车车间,如果有400个车间,每个车间不到3人)。1959年6月,天津市手工业管理局第一车辆厂更名为地方国营第六车辆厂,隶属天津市轻工业管理局车辆工业公司。1962年,第六车辆厂与天津公私合营自行车厂合并,更名为天津公私合营自行车二厂,厂址仍在河北区雁门路1号。

1956年,在中共天津市委的领导下,天津工商联组织工商界在全行业掀起了申请联营的高潮。天津第一批合资企业中,就有私人自行车行业。当时所谓自行车行业的私人工厂,就是四人以上的私人工厂。“这些工厂大多是15人以下的中小型民营工厂”。包括9家公私合营企业,将301家这样规模的小厂合并为全行业36家企业,成立了天津车辆工业公司(当时不适合天津自行车厂)。职工人数达到5043人(合资企业除以301后,平均每个公司职工人数仍不足17人,可见当时私营工厂的规模),隶属天津市机电工业局领导。这些企业可以制造除自行车链条以外的所有自行车零件。

全行业公私合营当年,车辆工业公司组织合作配套,天津公私合营自行车厂与河西区铜楼附近堤道新吉利的自行车车架厂、自行车叉厂合并,开始生产整车。

当时的车间很简陋,很多设备都是手工操作,自行车组装都是在院子里露天进行的。真是晴天一层土,雨天一层泥。以公私合营和车辆生产这两件喜事为历史背景,生产的车辆命名为“双喜”牌自行车。整车除了英国凤头、日本富士雄、英国汉堡女车的结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色,自行车叉、前管都做了技术上的修改。

“双喜”牌自行车堪称美观大方,质量达标,尤其是漆膜饱满、光亮、平整、均匀。1956年生产了23060辆“双喜”牌自行车。1962年,车辆工业公司成立公私合营的天津第二自行车厂,继续生产“双喜”牌自行车,年产量为5.8万辆。

1963年,天津自行车厂并入自行车装备工业公司,大大加强了自行车装备工业公司的实力,使公司年产自行车36万多辆。到1964年,车辆工业公司已形成拥有2个整车厂、2个品牌(飞鸽、红双喜)、11个零部件厂,生产规格和生产能力较为齐全的自行车工业公司,在国内首屈一指。

车辆工业公司集中统一的天津自行车工业,是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典型。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统一的天津自行车行业的组织形式和名称已逐步调整和改变,但其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运行特点。当时企业内部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是根据年度和月度计划安排的。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配套设施由国家计划调拨,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可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只是完成指令计划的生产车间,企业不直接与市场接触。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将一定数量的产品销售授权给企业。有了这一政策,企业可以直接与市场联系,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但由于自销比例小,企业与市场的对接受到很大限制。

从新中国成立,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天津自行车工业统一在车辆工业公司,可以说历史上天津自行车工业全面快速发展,完全纳入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原因如下:

首先,新中国的成立和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给了中国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与历史上连年战乱带来的局面相比,天津自行车行业无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机。“飞鸽”牌自行车的诞生就是这一历史机遇的证明。

其次,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一五计划的实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理想,为天津自行车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三,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自行车的迫切需求成为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标志。市场上自行车短缺。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自行车行业的生产力发展很快。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年恢复的经济政策,还是后来逐步实施的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国有企业、私人工厂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品种和规模迅速扩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天津的自行车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双喜”牌自行车在公私合营的高潮中诞生并大量生产,是当时天津骑行者心态和能力的真实体现。

第五,政府对天津自行车产业的投资和技术改造是天津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比如1956年,制管采用电阻焊技术;同年,框架采用盐浴浸入式焊接技术,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适合大批量生产。1957年采用氰化钠液体渗碳工艺,显著提高了热处理工艺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1958年,天津诞生了单镀籽机械自动电镀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连续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1960年3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视察天津自行车厂,详细察看了电镀自动化车间、螺丝生产线自动盐炉钎焊等先进生产线,勉励职工争创技术第一。

第六,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联的发展模式成为重要的制度资源和学习模式。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天津自行车工业统一于天津车辆工业公司的历史现象。在当时,这种学习并没有阻碍天津自行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以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1965年,公司更名为自行车工业公司,隶属于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局。此后两年,公司先后成立了天津链条厂、天津飞轮厂、天津鞍座厂、天津钢铁改制厂,使自行车零部件更加齐全。1966年,“双喜”牌自行车在“文革”中以“扫四旧”为名,改为“红旗”牌自行车。1970年,天津自行车产量为11243万辆,首次突破百万辆,产业从业人员也达到12482人。到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天津自行车年产量达到1958349辆,是1949年天津的280多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9242.html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抽检结果
下一篇 :疫情期间推出新一代城市电动自行车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