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藏绣艺人杨华珍:与国际品牌合作、走进联合国

藏绣艺人杨华珍:与国际品牌合作、走进联合国

蓝草杨华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户刺绣世家。 在当地,由于她家的绣品特别精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而在家族刺绣文化的熏陶下,杨华珍也爱上了刺绣。6岁的时候,她跟着母亲学习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小小年纪的杨华珍,用稚嫩的小手…

蓝草

杨震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刺绣世家。在当地,因为她的刺绣特别精致,吸引了很多人来买。受家族刺绣文化的影响,杨华珍也爱上了刺绣。6岁时,她跟随母亲学习贾蓉藏族编织和刺绣技能。年轻的杨华珍用稚嫩的小手模仿母亲的刺绣,为家人缝制衣服。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杨华珍不断学习、探索、钻研藏绣技艺。从生疏的技艺到优雅的刺绣,杨华珍掌握了藏绣的各种刺绣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绣娘。

当时杨华珍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为了贴补家用,杨华珍把自己的刺绣拿到市场上卖。杨华珍的刺绣基础很好,她的刺绣很受客户欢迎,每次都会被客户抢走空。她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父母减轻了生活压力,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然而,她并不满足于内心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觉得,要想把这个民族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向外界展示藏绣的独特之美,就必须走出大山!

于是,她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应聘了《阿坝日报》摄影记者的工作。她打工赚的钱一部分用于生活,一部分用于学习新技能。杨华珍的母亲是藏族,父亲是羌族。受父母影响,她学习了藏绣,同时接触了羌绣。为了传承藏羌绣技艺,她用相机记录下自己走过的风景,然后将这些风景元素融入到藏羌绣中。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她也在努力创新藏绣。有一次,她在礼县看到一顶绣有羌族“天地吉祥”图案的华盖。她把兜帽檐带回家,用放大镜一点一点整理出图案,然后把图案组合起来给姐妹们试绣。结果深受大家喜爱。经过不断的努力,她成功地挖掘、整理、复制了代代相传的金秀等技艺。

在邛崃南宝山镇,有两个村是从汶川地震灾区搬迁过来的。村民们常年接受在华阳收集的羌绣技能培训,他们可以在家里灵活地使用他们的技能找到工作。

2008年,杨华珍原本打算去西藏拍一些高原盆地的美照。然而,汶川地震打乱了她的计划。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心系灾区的杨华珍没有犹豫,立即向报社要求前往灾区救灾。来到灾区后,当满目疮痍的汶川县城映入眼帘时,杨华珍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短暂的悲痛过后,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每当她走向一片废墟,她都会大声呼喊。她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帮助更多被埋在废墟下的人。杨华珍也捐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帮助灾区重建。

2009年灾区重建后,杨华珍再次来到灾区。但是,面对重建的灾区,她的内心还是很复杂。因为她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失去亲人和家园,充满心理创伤的灾区妇女来说,未来的日子可能更加艰难。他们不仅面临经济问题,还面临心理问题。看着灾后的家乡,她心里一直在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家乡尽快从废墟中恢复过来?我们不能让家乡父老一直靠援助生活!想到这里,杨华珍更加坚定了传承藏绣技艺,成立十字绣协会,把藏绣打造成村里的支柱产业。

楊华珍在传授藏羌绣法杨华珍在教藏羌绣。

说干就干,杨华珍用自己仅有的3万元积蓄成立了十字绣协会,从阿坝州带了七八个姐妹到成都,在东珠寺街租了一间房,开了一个不起眼的刺绣作坊。刺绣作坊开办后,她到汶川、茂县、理县、黑水、小金等地,走访精通刺绣的民间艺人,动员他们和她一起工作。在文殊坊设立“藏羌绣苑”,作为藏绣传承保护基地。

基地建立后,她组织培训灾区妇女学习藏羌刺绣技艺,让受灾妇女通过刺绣增收致富。起初,女性学习刺绣的热情不高,认为很难学,所以很多人放弃了。看到这里,杨华珍鼓励姐妹们说,女人在刺绣方面很有天赋,你们要相信,凡事都有回报。之后,在杨华珍的悉心指导下,姐妹俩都学会了刺绣的基本功。没过多久,他们就创作出了精美的刺绣作品,并将刺绣换成了真金白银。尝到甜头的姐妹们越来越有活力了。他们觉得杨华珍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让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加美好。

西藏羌绣园成立不久,他们就接到了10万元的订单。杨华珍先在成都绣出样品,然后带回汶川、理县、茂县等地让当地妇女跟随绣制。同年,他们签下了75万元的大单,绣手袋、文件袋、化妆包、抱枕。每次接到订单,杨华珍都不厌其烦地把样品和加工原料发给姐妹们,让她们快速加工。杨华珍店里加工的刺绣将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结合在一起。不仅刺绣质量好,而且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给人以视觉冲击和享受,很受顾客欢迎。依靠“藏羌绣苑”订单的支持,杨华珍带动了300多名当地妇女就业。2010年,她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绣传承人。

从2008年开始,杨华珍在中国汶川建立了藏羌绣苑、藏羌绣培训中心,在成都、汶川、邛崃分别建立了非遗宣传站和大师工作室。除此之外,杨华珍每年还在农村、社区、大学举办十余场培训班。这些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3000人,有的增加了收入,有的成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的成了她的徒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级政府和家乡姐妹的支持下,杨华珍的事业越来越好,刺绣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藏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杨华珍的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

201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艺术组织在南京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青年大会。杨华珍凭借藏羌绣获得特别荣誉奖、最佳文化遗产奖、最美中国工艺奖,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刺绣文化。这个活动实力的展示,让很多国际品牌争相与她合作。2014年,她与植村秀合作,为他们设计的限量版产品包装充满了西藏风情,神秘而迷人。植村秀公司的设计师是这样回复杨华珍的:你的设计稿让我感受到一种永恒的美。知名咖啡连锁星巴克也请来了杨华珍设计星卡。

在2011年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杨华珍和60多位资深绣工一起,创作了一幅高21米、宽15米的巨型藏羌绣观音菩萨唐卡。2013年6月17日,一幅由杨华珍姐妹在基地刺绣的巨型唐卡《五文殊菩萨》在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殊坊会场展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唐卡艺术是藏族文化的独特展现,是中国民间艺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华珍说:“在唐卡刺绣的过程中,有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其中,大家共同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希望通过藏绣这一传统技艺向世界展示丰富的藏族文化。”

从2015年开始,杨华珍每年都会带着刺绣去国际授权展。作为藏绣的传承人,她在过去带来了精美的刺绣,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刺绣技艺。杨华珍也通过展览获得了更多国际时尚元素的体验。在后来的创作中,她有意识地将更多的国际时尚元素融入到藏羌绣中,让藏羌绣越来越适合国际舞台。

由于杨华珍和她的姐妹们的努力,藏羌绣不仅在中国闻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带领村民传承藏羌绣技艺,拓宽致富之路的同时,杨华珍用5年时间创作了藏羌绣完美结合的作品《莲花变形记》。《莲花变形记》的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杨华珍以高超的藏绣和羌绣技艺,将壁画中讲述的故事完美地呈现在刺绣上。看过的人都说这幅荷花蜕变图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凭借这件作品,国际知名品牌爱马仕注意到了中国的藏绣和羌绣,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2020年,杨华珍参加国际授权展时,她的两幅作品《莲花花生图》和《花十二月》被爱马仕以800万元的价格买下,作为爱马仕新装的设计图案。后来爱马仕邀请杨华珍参与了很多新品的设计。爱马仕之所以青睐杨华珍,是因为如今在国际时尚舞台上,融入中国元素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而杨华珍的刺绣可以为爱马仕的服装增添独特而神秘的东方气质,给女性消费者带来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短短几年间,她与1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刺绣产品艺术授权收入超过800万元。在学习刺绣技艺的过程中,杨华珍开创了“非遗授权”这一垂直领域,让更多的品牌和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藏羌绣打开了新的局面,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2021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对有关杨华珍的新闻报道大加赞赏,将杨华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对中国刺绣感兴趣的人开始关注杨华珍,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藏绣。如今,她不仅将藏绣带上了世界舞台,还在家乡创办了以山命名的工作室。她通过藏绣让更多的村民改善了生活,推动了当地政府“一村一业”的实施,实现了帮助灾区姐妹致富的愿望。

杨华珍曾说,“希望通过美好的方式,传递民族融合团结的美好情感。”现在看来,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杨华珍很感慨。在长达12年的非遗传承过程中,杨华珍践行了一种迎合市场需求的传承模式,较早地走上了“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的发展道路。在建立自己品牌的同时,杨华珍也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变成了拥有千万身家的商业精英。谁也想不到,这个当年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如今能站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藏绣成就了她,她让藏绣走向了世界。从无足轻重到功成名就,杨华珍不仅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也为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贡献。

编辑/一禾

电子邮件:yihehe@163.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0020.html
上一篇新华社首位赴南北极采访的女记者张建松:追逐梦想是永恒的坚守
下一篇 宠妻变成“发明达人”:爱人是我灵感的来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