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女人 何光华:创新就是用起来更方便

何光华:创新就是用起来更方便

世琪何光华(左)在电缆施工现场走进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的作业现场,有一位女性职工颇为显眼:短发、工装,气质干练,手里捧着图纸,她就是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电力电缆高级技师何光华。耳濡目染埋下创新种子何光华的父亲何有钧是…

石齐

何光华(左)在电缆施工现场何光华(左)在电缆施工现场。

走进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作业现场,一位女工颇为显眼:短发,工装,干练气质,手里拿着图纸。她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电力电缆高级技师何光华。耳闻目睹,埋下创新的种子。

何光华的父亲何友军是一名精通电气技术的电力工人。小时候,何光华经常看父亲修电器。“爸爸的手太神奇了!”她被它迷住了。“姑娘,把那部分传给爸爸。”“你看,就这么简单。”父亲经常让她参加维护,时不时鼓励她自己动手。渐渐地,何光华对电气设备产生了兴趣。

1996年,何光华考入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此时,何友军正在自费研制载波通信系统中阻波器和组合滤波器的自动测试仪。父女俩共同语言比较多,遇到困难会一起商量。暑假期间,所有的学生都出去玩了。何光华在家帮父亲组装物理模型,并自学软件编程,将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

经过父女俩的反复实验、组装、测试,该项目终于通过了市级鉴定,并申请了科研基金。这件事对何光华触动很大,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搞科研创新,要有勇气,要敢想敢做。”

大学毕业后,何光华成为国家电网无锡供电公司的一名一线工人。有线行业是男人的主战场,经常睡在风里,浑身是泥。何光华是有线班唯一的女性。在一次紧急抢修中,当一群男同事看着满地都是泥犹豫不决的时候,何光华已经爬下梯子,猫着腰在电缆井里查看。他的工作努力说服了他的同事。何猷君说,“在光华的字典里,只有永不言败,没有退缩的恐惧。”在工作中,何光华遇到过很多挑战,但她从小经历了无数的磨砺,早已习惯在逆境中面对困难。

2009年,无锡开始铺设2500毫米的大电缆,电缆截面有碗口粗,每米重38公斤,电缆隧道在地下15米。在狭窄空的房间里铺设电缆,电缆接头需要毫米级的精细化,施工人员蹲在隧道里接电缆七八个小时。腰肌劳损成了职业病。“怎么才能更方便呢?”看到工人们如此努力地工作,何光华常常愁眉不展。

有一次,何光华看着机械师用千斤顶给一辆工程车换轮胎时,眼睛突然一亮:“这个设施可以用来吊电缆吗?”她很快设计了图纸,并与团队一起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终于,缆索运输液压升降平台诞生了。手术后电缆铺设效率提高了一倍,工人腰肌劳损等职业病问题也得到了缓解。从专家到“领导者”

接下来,何光华开始“头脑风暴”,一批适用于电缆敷设安装的工具或设备,如新型电缆弯管机应运而生。她和同事们一起,将传统的下降法改为之字形牵引铺设法,并研制了与之相适应的工具和装置。一组地下电缆施工平均费用为78万元,可缩短施工时间10天,综合作业效率提高55%。该项目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何光华被聘为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技术专家,是当时江苏电缆行业最年轻的女专家。

随着地下电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日常维护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简化问题,何光华深入现场,摸索提炼经验,提出了“长电缆线多组分段”、“检修全过程管控模式”、建立“停电带电检修数据综合分析案例库”等工作方法,逐步解决了现场作业中的难题。

2011年,何光华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管理、技术、技能的项目管理模式,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培养创新型、研究型知识型、技术型人才。何光华说,“以前只要把项目做好,现在要考虑整体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她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工作,这使她更有活力。

何光华尝试将自学的“5S”现场管理方法运用到电缆抢修工作中,精心管理抢修工具,配备专用电缆故障车辆,区分不同电压等级,通过“细化事故预案、熟悉现场情况、工具仪器便携、抢修准备快速、现场作业标准化、事故演练常态化”的“六化”管理,形成一套标准化操作规程。2014年,无锡供电公司“电缆现场5S模块化管理”典型经验被评为江苏省员工“十大先进作业方法”。

故障检测技术的突破和电缆铺设成本的大幅节约,远不是何光华和他的团队追求的终点。在何光华看来,这更像是他们的出发点。坚持创新,永不言败。

经过多次电力设备抢修,何光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电缆敷设、电缆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为什么我们必须手动完成?如果能打造一个“一键联动”的工作系统,把大部分工作放在后台,岂不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按照这个设想,何光华和团队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电缆敷设技术,开始攻关。他们收集以往各类故障数据,整理成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技术,与多种预警型智能机器人相连接,形成一套初具规模的半自动电缆故障预警系统。

何光华(右二)悉心指导创新工作室成员按照这个设想,何光华和他的团队整合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缆铺设技术,开始攻关。他们把过去的各种故障数据收集起来,编成数据库,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技术,与多种预警智能机器人连接,形成一套半自动的电缆故障预警系统。何光华(右二)细心指导创新工作室成员。

有了这套预警系统,只需要一个手机App就可以实现AI主动预警,并将信号传输给前沿机器人进行故障处理和维护,实现了电缆铺设和故障检测的智能化和移动化。这个系统虽然还在实验阶段,但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4年,何光华成功开创了高落差高点无缝铺设工艺,开发了多套专有设备工具,实现了系统创新,使我国电缆铺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员工创新成果一等奖。

团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何光华创新的源泉,比如红酒开瓶器。这样普通的小玩意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何光华却受到了启发。利用开瓶器原理,她和她的团队研制出由调节手柄、绝缘棒、活动钢爪和套筒头组成的“电缆带电作业操作装置”,成功解决了带电拆卸电缆帽和挡盖的难题。“创新,简单来说就是用起来更方便,让大家用起来感觉更好。”何光华说。

从事电力电缆施工和运维20多年,何光华积累了50多项国家专利,多项科技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1月10日,她凭借“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4月,何光华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文明工作者”,同年11月24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何光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在基于数据的运维管理、带电作业、电力预警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我将尽我所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贾xjjyh_326@163.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3809.html
上一篇连香气都逼真的治愈微光
下一篇 仙草博士张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