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学 哈利波特逃课(哈维尔逃课)

哈利波特逃课(哈维尔逃课)

董兆林下午,在去学校的路上有些百无聊赖。在北方这座城市,你刚刚感觉到春天的宜人,春姑娘便回眸一笑,嫣然离去,徒留依稀倩影来折磨人。这座城市的春天,恰如姑娘的短裙,看着确实赏心悦目,但显然有些太短了。再有两个来月就将迎来高考。我的高中生活即将…

董·

下午,我在上学的路上很无聊。

在这座北方的城市,就在你感受到宜人的春天时,春姑娘会回眸一笑,带着微笑离开,只留下淡淡的影子折磨人。这个城市的春天,就像女孩子的短裙,真的很赏心悦目,但显然太短了。

还有两个月就高考了。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心里很茫然。我和同学杨走在一起,我们把路边的鹅卵石踢来踢去。

当我们路过每天都要上学的电影院时,被售票窗口的小黑板吸引住了,上面是每天放映的电影的片名。今天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着:“上海电影译制的《王子复仇记》,票价15分钱。这是1979年4月。我十六岁。

正如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所说:“就像春天的风,在夜里吹来,吹开了万株梨树的花瓣。”人们的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大批过去只听说过片名,却始终无法认清庐山真面目的“复映”片,取代了早已索然无味的“八大样板戏”。1977年元旦,第一批六部老电影《东方红》、《洪湖红卫兵》、《天山红花》、《秘密图纸》、《小战士张嘎》、《平原游击队》率先上映。我们知道未来可能会有些不同。

我和同学杨面面相觑,想不出这是什么电影。王子?白马王子?我听说过,但是“复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巨大的疑问抓住了我们有限的想象力。“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哪个更高贵?”看还是不看,这是一个问题。哪个更重要?下午有班主任杨老师的语文课。如果无故缺课,明天怎么解释?

经过长时间的犹豫,我和杨决定做一次坏学生。当我们买票的时候,我们给了自己一个理由:当我们紧张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放松。

走进电影院,里面的观众并不多。电影开拍不久,一股凝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鬼怪的出现所带来的神秘气氛完全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银幕上。当荷瑞修说他的台词时,“看,黎明穿着红色的外套,从东山之巅踏上了露珠。按照我的想法,我还不如把今晚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哈姆雷特。我深信对我们沉默的鬼魂会对他说话的。”我们立刻意识到这部电影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哈姆雷特》。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偶然发现了一个宝藏,对自己的无知颇感惭愧。如果能偶然看到名著改编的电影,缺一节课也是值得的。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黑白电影让我难忘。且不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台词优美,最后结局出人意料。给我的感觉是,名著光怪陆离,扑朔迷离,引人深思;但是,如何“深入思考”,当时只是一种直觉,想不出一个丑陋的招数。由孙道林、程志、邱岳峰、丁羽、尚华等艺术家为电影配音。,而那些穿透力极强的声音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令人着迷。即使是第二天上课,我还是时不时想起。杨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是我感觉无故旷课还是让老师的脸色有些阴沉。杨是班上的尖子生,很受杨老师的器重。后来我听他说,杨老师知道我们要去看电影《王子复仇记》的时候,他慢慢叹了口气,说,哦,是哈姆雷特,就没再多说什么。

1980年,我和同学杨如愿以偿,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我报了中文系,他去了历史系。上大学后不久,我在图书馆借了卞翻译的《哈姆雷特》。一本不太厚的书在我手里相当重。素雅的封面上,蓝色的花框里写着“哈姆雷特”。迫不及待地打开书……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渐渐沉浸其中,逃课看的电影里的画面与书中的场景重叠,让人沉醉在欧洲中世纪丹麦王宫更迭的悲剧中。哈姆雷特这个在后世引起争议且颇具哲理的形象,引人入胜。他纯洁、高贵、忧郁,充满道德心。面对铺天盖地的邪恶,逃避不了的复仇责任,以及一些思想对行动的犹豫和彷徨,一个独特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脆弱几乎是每个人的可能,也难怪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到了大学二年级,我已经写了一篇关于哈姆雷特形象的分析。至于这篇论文发明了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当年的文笔肯定是不成熟的。摘录一段当年读完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后写在日记里的读书笔记。“3月24日,星期二。昨天下午和晚上,我被伏尼契的《牛虻》吸引住了,这真的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即使在今天的课间休息时间,我也没有错过。在19世纪的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许多爱国者。这部小说就是以此为蓝本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牛虻’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当时那些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热情,使这部作品浸透了革命英雄主义。描写牛虻为意大利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英勇牺牲的部分,可以说是这部小说中最精彩、最感人的部分。读到这里,我差点流下眼泪。牛虻的坚强和无畏,他钢铁般的坚韧,他对敌人的仇恨和蔑视,以及他不会屈服于任何折磨和羞辱的坚定性格,真的教育和鼓励了我。”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在图书馆、自习室、树下的草坪、湖边的石凳上,阅读几乎成了每个学生的常态。除了专业课的课本,大量的阅读开阔了人的视野。对于自己最初的阅读情况,大致可以用“无头苍蝇——乱撞”来形容。《堂吉诃德》、《子夜》、《女神》、《叶甫盖尼·奥涅金》、《神曲》、《唐璜》、《受辱与受损》、《太阳照常升起》、《家》、《春》、《秋》、《悲惨世界》、《月亮与六便士》、《一家四代人》这不仅是80年代文学的辉煌,也是文学期刊的青春佳作。中国的文学刊物种类繁多,每一期新的,尤其是有煽情作品的,都成为学生争相阅读的对象。以当时文坛颇有影响的《小说月报》为例。在班上的八十名学生中,有三十人订阅了这份刊物。每个月新一期一到,班长就来教室发一堆崭新的刊物。课堂上热闹非凡,拿到刊物的学生喜出望外。那些没有预订出版物的人急于预约。这本刊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也读到了许多突破藩篱和禁区的好小说。没想到,大学毕业后,我成了《小说月报》的编辑。从我意外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所学献给这本刊物,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这是后话,不说了。

进入大学大四后,我把学习和兴趣放在了明清小说上。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重要的繁荣时期,因此明清小说的阅读逐渐成为焦点。随着学术工作的进展,我想每一个修这门课的同学大概都会有一个坎,就是《金瓶梅》情结。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只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却很难看到它的书。

在明清小说班上了一段时间后,看《第一奇书》《金瓶梅》的欲望似乎越来越合理,“正经”了。如果你不读这本书,你就不配做中国学生。当时《金瓶梅》在图书馆里是作为禁书来管理的,一般人很少看到。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版了《金瓶梅·花刺》全书的限量版。全书21卷,两封信。由于其有限的印刷量和内部发行,它是罕见的,非常珍贵。当时我们系有一套小说戏曲,看这本书极其吃力。一是向系里申请,二是要老师签字,三是阅读时限。反正从我提交申请开始,一直到学期结束,我都没有排名。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感恩”一睹《金瓶梅》之美。直到1989年,我已经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五年。听说齐鲁出版社出了新版绣像评《金瓶梅》,是崇祯派的整版,我就托出版社的老编辑通过关系买了一套。当我收到这套厚厚的两卷本,竖版和繁体,定价175元,据说只发行了8000套的珍贵书籍时,我特别庆幸。对小说《金瓶梅》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我看到了真相,想起了我们中文系的宁先生说的话:“《金瓶梅》是一部化丑为美的奇书。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然后我想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这本书的评价:“虽有一些猥亵之言,其美自在”,“作者对世界的贡献是极其真诚的……无以复加”,所以我知道它被称为“奇书”是有我自己的原因的。至此,有种明清小说阅读课圆满落幕的感觉。

有一年暑假,我班同学傅去日本探亲,回家途中路过香港,带回一套社出版的四卷本《射雕英雄传》。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港台出版的书,也是金庸先生的知名武侠小说。真是大开眼界。这套书必须是竖排的,传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每本书在正文之前都有好几页铜版纸的彩色插页。宋、元、明、清的山水画,以及古代人物、地图、瓷器、印章等画面精选,使其具有历史文化纵深感,让人忍不住想一睹为快。文中的白色插画,形神俱佳,与小说的故事相得益彰,看得你欲罢不能。这套书立刻成为班上男同学的最爱。大家轮流排列顺序,一个人看完后马上传给下一个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半夜一个同学拿着一本书叫醒另一个同学。这位同学揉揉惺忪的眼睛,点上床头的蜡烛,埋头看书。他废寝忘食,彻夜未眠,因为还有一个同学在等他。那时候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人不读书不罢休”。为了开夜车,几乎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袋白蜡烛。估计学校食堂几年的库存都被我们盖了。我上课也是安安静静的看书,所有同学都心心的遵守这个秘密。后来有几个女同学也知道了,觉得忍无可忍,跃跃欲试。很快,这群充满刀光剑影和侠义豪情的“宠儿”在女生宿舍温柔的家乡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离开学校的日子越来越近,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青春终将逝去,一切都会变得怀旧。四年学分修完了,毕业论文也快写好了,以后的工作就不用担心了。当时国家也是保证分配的。我们上课的主楼118教室,学生的第三食堂,睡觉的第十三宿舍,踢足球的操场,甚至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我们临近离别的日子里,都让人更加激动。学生们常常三五成群,或三五成群,或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四处游荡,拍照留念。

那个暑假,我只在家里呆了几天,然后就回学校了。班里有个同学,已经落实的工作单位有瑕疵。部门正在帮他协商解决,所以没有回老家。我和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同学准备和他一起过暑假,在等待结果的同时,我们也想在学校多待一段时间。

有一天,系里的班主任来到宿舍。本来学校图书馆打算利用暑假整理一些旧书,想找几个同学帮忙。我们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来到了图书馆。这座庄严典雅的图书馆建于1958年,每个学生都很熟悉。当我们第一次进入学校,我们的新生排队参观图书馆周恩来总理纪念馆。作为1919年该校招收的第一名文科学生,年轻的学生周恩来在这里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铭记历史,每个学生都以和总理是校友为荣;四年来,这里有很多学生青春的回忆,我们也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上课的图书馆老师来接我们,让大家穿上蓝色的外套和袖子,从后门进入图书馆仓库。楼上,安静的走廊,寂静无声,穿过一个藏书室,路过古籍善本室时,隐约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檀香味。老师说这里有一千多种古代经典,很多都是善本,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听到这里,我感到敬畏。

虽然大学四年来去过图书馆无数次,但接下来的场景是我从未见过的。老师打开了一扇沉重的门,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书!一排排书架,一摞摞成捆的书,有的叠得整整齐齐,有的堆成小山。显然,有些书已经“尘封”很久了。哇,有这么多书。我太傻了。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一个角落的书掸掉灰尘,整理好,用手推车运到仓库的另一个房间,放在书架上,整理好。就这样,我干了整整一周。回过头来看,整理好的书在仓库里只是沧海一粟。面对这么多书,有点绝望。再考虑一下。我大学四年读的书和现在的情况比起来,就像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一样微不足道。

7月的毕业季是暑假,校园比以前安静了很多。不远处,学校马蹄湖的荷花碧绿婉约,摇曳生姿,湖边垂柳繁茂,芳草萋萋。夕阳,带着些许明媚的阳光,刚从图书馆出来,一会儿还很刺眼。夕阳西下,我们不禁驻足。从远处看校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附近的湖像烟雾一样。就像我们小时候的银色梦!回宿舍的路上,几个人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毕业前在图书馆的这一周义务劳动,触动了我的心。面对浩瀚的书海,人们似乎更容易理解“学海无涯”的深刻含义。短短一周劳动所获得的收获和“学无止境,知无止境”“学无止境,书无止境”的感受,可以说是我在学校学到的最后一课,也应该是我即将走向社会的第一课。

主编袁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071.html
上一篇雀鼻集
下一篇 我和酒酒一起做(酒与人际交往)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