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 陈楸帆:中国科幻作品需要更多本土文化“加持”

陈楸帆:中国科幻作品需要更多本土文化“加持”

陈淑莲陈楸帆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年少成名,16岁时发表的《诱饵》就获得了少年凡尔纳奖一等奖,高考时,又以汕头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有别于其他专职科幻作家,陈楸帆一直游刃有余游走于科技、文学、商业等领域,他毕业后…

陈秋帆是当代中国最受关注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年轻时就出名了。16岁时,Bait获得少年凡尔纳奖一等奖。高考时以汕头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其他全职科幻作家不同,陈秋帆擅长科技、文学、商业等领域。毕业后加入百度、谷歌中国等搜索引擎行业,以创业者的身份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科技。或许是科技工作者和科幻作家的职业,又或许是出于天性。陈秋凡对世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技术、新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他关注人机共创的可能性,探索科幻与玄学的界限,对科幻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虽然偶尔对时事的评判过于冷静和执着,但他的浪漫情怀却从未缺席。

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创造者。

2020年10月,中国科幻AI人机共创写作首个实验项目《共生》已经正式启动。AI能否取代人类科幻作品,已经成为科幻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主要参与者,陈秋帆认为,目前还很难完全取代AI技术,但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创作者。

近年来,AI自然语言发展非常迅速。2017年,谷歌发表了多篇关于注意机制的论文,对Transformer(一种基于自我注意机制的新型神经网络架构,擅长处理语言理解任务,需要的计算能力更少)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不断有新的想法和技术推出。“我们现在使用的AI技术是有一定逻辑的,我们可以按照创作者设定的剧本进行创作。生成的内容已经语法流畅,有一定的文学表现力,甚至有惊人的笔触。普通读者有时很难区分哪些是人写的,哪些是机器生成的。”即便如此,陈秋帆仍然认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创作者。“人类有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AI没有这种意识。它只是一个数据再生工具,可以做好数据的分析整理,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他提到,这个AI人机共创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更好的作品,而是探索,尝试打破人机边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至于AI创作的作品是否会面临抄袭的风险,陈秋帆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人类为AI学习提供的数据或原材料是否经过授权,是否合法。Propp曾将故事结构归纳为31个功能项,提出大部分故事都是这些选项的重排。根据这一理论,许多新的创作和故事最终将落入一个框架。对于创作者来说,完全发明一个前人没有写过的框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而AI所能获取的数据远远大于人脑所能存储的容量。它可以评估获取成千上万的信息并重新存储,所以它“创造”的抄袭风险会远远低于人类。"在共生实验中,没有检测到抄袭的风险."

这是一个新的现代科幻神话。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伟大文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都与超强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息息相关。科幻作品可以说很好的承载了这种对未来的想象和思考,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反,科技的发展也拓宽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但陈秋帆并不希望大众读者把科幻作品捧到很高的位置,认为它其实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只是思维和技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至于很多科幻作品中的预言,他认为只是概率问题。基数这么大的科幻作品里,总会有一些预言会被大家记住。当然,也有一些科技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比如凡尔纳曾在《从地球到月球》中提到,探险家是乘大炮弹飞到月球的。后来,一些科学家受此启发,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火箭解决星际飞行问题的科学著作。“但这只是一个例子。科幻作品和真正的科学研究还有非常远的距离。科幻作品有时候只是提出了一个超前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但是需要非常严谨的科研实验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在讨论如何看待科幻与玄学的边界时,陈秋帆认为科幻作品中的很多东西都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玄学的边界。他提到自己参加过各种关于人工智能的论坛。这次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邀请了儒、释、道三家的一些人士参加并发表意见。比如儒家会讨论如何规范人工智能的道德感,佛教会讨论AI是不是众生中的一员,有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他认为这些讨论非常有趣。

“我一直认为科幻是现代的新神话”,陈秋帆提到。“有时候我们在书中构建一个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创造新的秩序和物种。这个过程其实和女蜗牛造人的传说很像。如果古人看现在的科幻作品,也会认为这是一个神话,因为以他们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难想象这些技术将来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认为陈秋帆现代年轻人很难相信神话,但对科幻小说的接受程度更高。也许和科幻作家与时俱进,运用新技术和新概念,用让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讲好故事有关。类似于过去那些通俗小说,科幻作家一直在表达永恒的话题: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在以后的创作中,陈秋帆想将更多的东方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高质量的内容有待发掘。与西方普世价值体系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有其独特的视角。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科幻的魅力。

科幻产业已经进入。

“大发展时代”

陈秋凡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中国科幻产业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他坦言,与过去相比,科幻作品至少不会被视为街头文学或儿童文学,受到主流文化的重视,在资本市场上也比以前更受欢迎。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也要看到,科幻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美国经历了从漫画、杂志、书籍、电影、游戏、主题公园,到整个产业链近百年的漫长成长和探索。虽然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先天优势。“我们现在处于科技创新大发展的时代,国家大力支持,政策倾斜等。,而且市场更加广阔无限。只要坚持面对困难,未来就有无限可能。我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谈及下一步,陈秋帆提到想更多地参与科普。去年,他刚刚被任命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席。前段时间还出版了《异星怪眼》这本书,是一本和动物眼睛相关的青少年科普书。他希望借此机会为中国青少年做更多的事情。目前市面上适合青少年的本土科幻作品太少,大部分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陈秋帆好的科幻作品可以为读者普及中国的前沿科技成果,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引导他们对科学和自然产生兴趣。其中,整个社会的创造力会逐渐提高,一部分人可能会逐渐走上科研之路。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所有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他希望和科研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交流。“很多科研工作者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却不知道如何讲故事。很多文艺工作者能讲好故事,但缺乏科学基础。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不担心源源不断的好科普作品出来了。我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永远把西方的科普作品当成启蒙读物来读。”

陈秋凡简介:科幻作家、编剧、翻译家。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主席、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SFWA)会员、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委员。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多项中外大奖。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他是第一个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上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狂潮》、小说集《人生算法》(获2019年亚洲周刊十佳小说)、AI2041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7374.html
上一篇鹿泉:不断创新,推行现代卫浴精品
下一篇 孟天广:重视科技赋权探索城市智能治理模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