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这个农技二传手,果农喜欢

这个农技二传手,果农喜欢

乔栋杨良杰,山西稷山县翟店镇南小宁村人,2004年返乡后创办农业科技公司。17年来,他坚守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一线,通过技术创新和保姆式服务,推广果业技术,带动40万户果农增收,服务果园面积上百万亩。杨良杰和团队每年开展多场技术培训,创建“千…

桥东

杨,山西省稷山县翟店镇南小宁村人,2004年回乡后创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17年来,他坚守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一线,通过科技创新和保姆式服务,推动果业科技进步,带动40万果农增收,服务面积百万亩果园。

杨和他的团队每年进行多次技术培训,打造“千村千村”手机应用,打造信息传播和寻人平台;建设6800多亩现代果业示范基地。2021年,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创业经历

那些想走捷径赚快钱的人,农业是做不好的。创业初期,规模一定要适度控制,要算细账。不要因为成本比较低,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同时,要求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现代管理方式、营销方式、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

中午,山西南部的土地正被烈日蒸烤着。在山西省运城盐湖区西张庚村,中条山脚下,村旁的一片果林不时传来蝉鸣。在干净的水泥路上,很久没有看到一个人。只有专程赶来的杨戴着草帽,钻进了桃林。

“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我做不到不担心!”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笑着摘下草帽当粉丝。这片矮桃林,不高,却“婀娜多姿”。“从养殖到管护,都是按照示范园区的高标准建设的。”跟在杨后面,树枝上的果子已经红透了。他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果树。

教授新的农业技术,通过降低密度来增加产量。

果树密密麻麻,产量却没有增加。果农纳闷,“真奇怪,产量不如前两年。书上不是说七八年后才是成果期吗?”

2004年,杨回到郓城时,看到了一片果园,期间的情景和果农的迷茫让他终生难忘。

这种情况在当时太普遍了。“从一亩苹果园种55株到83株再到110株,果农以为种的越多,产的越多,却因为种植密度过大而关闭了果园。”凭着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在北京果树示范基地的见闻,找到了杨的原因。

那时,杨已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多年。负责农技版,接触相对前沿实用的果业技术。“下去采访多看,学到很多东西!”杨把自己训练成了一名“技术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一些果树的几种树形。”

我找到了原因,但是这个道理我怎么跟果农解释呢?

杨从来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名“老师”。他清楚地记得那特殊的“第一课”。2004年,当他还是一家报纸的编辑时,他被邀请到家乡教书。当“技校”真正与当地氛围接轨时,他感受到了果农对技术的渴望:在临猗县吴村的舞台上,前来听课的果农不仅带着小板凳,还有床垫和被子。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杨用投影仪做了一次图文并茂的讲座。果农用白床单当投影幕,把被子缝在一起,挂在舞台上,把“大被子”挂在手里,让简陋的舞台“密封”起来。

看到村民们的意图,杨心里感到一股热流涌动。他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果树太密了,就像排队等一顿饭。靠得太近不仅打胳膊,还会把饭打翻。”一阵笑声过后,杨趁机给大家讲了一下瘦身的好处。“种植密度与树形不匹配,导致封闭、不通风、透光,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间伐就是锯掉一些树,交错间隔,把每亩的树从110棵减少到20多棵。”

连续四场讲座后,会场座无虚席,杨也“火”了。随后,果农接二连三的电话和来信,让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专门从事果业技术培训。2004年,他回乡创业,随后成立了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公司,拉起了一批培训师“讲师”,给运城果农进行技术培训。

接下来,杨进入了“讲师”模式:白天,当农民们忙着在田里干活时,他开始在晚上讲课,有时直到半夜。如果安排不了,他会在早上5点开始谈。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做了3000多次讲座。

拥抱互联网,推动技术升级。

“有时候上课挺好的,大家都在听,频频点头,回去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这是杨回国创业后对的最大感受。

“有榜样带动更多人。”杨决心发动一批带头人,建立一批示范果园。西五村村民张银群自愿在他的果园里示范间伐。真到了要砍的时候,他媳妇心疼树,搂着他的胳膊说:“种了这么多年,你怎么舍得砍?”

杨终于想到了一个绝招。他带着村里的学生现场讲解。“嫂子,你和领导小组回去给大家蒸几个馒头。中午我们去你家吃饭吧!”张心领神会,带着妻子离开了果园。两人一离开,一群人就抓紧时间锯掉了一些树。

最终的输出证明了杨的技术是有效的。万县薛颠村的深有感触:“我家有15亩果园。以前每亩种83株,每亩只收4000斤。间伐后亩产稳定在7000斤以上,工作量和用药成本大大降低。”采用杨技术的果农也纷纷效仿。很快,在疏果技术的影响下,运城各果区启动了改造提质工程。

就这样,到2014年,已经有17.8万果农在网上跟着他学习提高。公司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模式,在各个乡镇设立果农站,在各个村成立果农协会,精心培训有经验的果农,让这些农业技术的“二动子”辐射带动更多的人。

到2015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内外地方联系杨提供服务。他盯上了智能手机:如果能为果农开发一款手机应用,既能扩大覆盖面,又能让培训更方便?

然而,移动互联网是杨的知识盲点。他去上海深圳看了一圈,还是有点雾。“有人让我做平台,有人叫我利用好数据。”杨对笑笑,“你怎么知道的?先做手机应用吧。”

没想到,麻烦随之而来。2016年手机应用“千村”上线后,虽然推广了培训班,但半年过去了,下载量只有几万。杨跑到果园,遇到60多岁的果农罗建设,想推荐他下载。罗建设说:“我们连网都上不了。我们可以在哪里搜索这个东西?”杨想了一晚上,花了70万元订购了一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分发给一些种植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种植户。

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杨等待另一个出口:短视频直播。他们之前组建的视频拍摄团队派上了用场,把果农感兴趣的技术点,制作成了大家容易接受,也能看懂的视频产品。原来负责技术推广的“二传手”也有了新任务:网络直播演讲。现在通过“千村千村”手机应用,不仅可以在线授课,还可以直播带货,影响人群超过40万。

带头规范流程,提高质量。

2016年正月初七早上,杨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临猗县寺后村的果农在电话里大喊:“快点,大家都在等你!”杨以为果园里有紧急情况,于是他急忙跑出门去。刚开车进村,一群果农敲锣打鼓欢迎他进村,给他系上红丝带。原来,在杨团队的带领下,该村果农当年获得了大丰收。过年的时候,果农念及他的好心,把他“骗”成了惊喜。

“挺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得到了果农们的认可。”但杨良杰没敢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他开始琢磨下一步的发展:最近几年,苹果价格波动大,产量虽然有提升,但果农利润被压缩不少。“能不能成立销售公司,帮助大伙儿统一销售,这样也能有更大议价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8217.html
上一篇返乡养虾成就田园梦
下一篇 信贷直通车活动申报量湖北缘何做到全国第一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