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浅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浅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李璐洋 李铜山摘 要:本文从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理性阐释。关键词:藏粮于地;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藏粮于地,顾名思义就是“把粮食藏在地里”。换句话说,就是要使耕地具有足够的所需要的粮食生产能力。用学…

李鲁阳李同山

摘要:本文从我国实施地面储粮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而理性的阐述。

关键词:地下储粮;必要性;重要性;紧急

藏粮于地,顾名思义就是“藏粮于地”。也就是说,要让耕地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用学术语言来说,在地下储存粮食意味着通过改进耕作方法、增加耕地保护投资、提高广泛土壤肥力技术和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确保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中国为什么要实施地储粮战略?中国实施该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成为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的现实问题。

第一,我国实施地面储粮战略的必要性

客观地说,我国之所以实行地面储粮战略,是因为它在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基础地力、转变粮食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5。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庞大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耕地必须具有较高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目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充分发挥丰衣足食的“压舱石”作用。

(2)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提高基础地力的核心手段。

在粮食产业发展中,基础地力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能力。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基本肥力不高。为了实现高产和可持续的粮食供应,我国普遍采用高复种来提高耕地产出率。这种高复种耕作直接导致基础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通过加大投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要素投入和耕地质地,不断改善和增强基础地力,同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粮食质量,确保粮食产业既增产又提质增效。

(3)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转变粮食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转变粮食发展方式的主要内涵是推动粮食产业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变,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增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我国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主要是粮食的刚性需求、财税政策的有效性、粮食保护价的作用、科技兴粮。通过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及时转变空,促进粮食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最终稳固“中国的饭碗”,保住“大国的粮仓”。

第二,我国实施陆储粮战略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实施地面藏粮战略,对于提高耕地质量整体水平,防止耕地数量减少,防治耕地污染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提高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十分重要。

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根据农村农业部发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2.7%,特别是低产田超过30%,因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不足30%。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可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升级,整体提高农田质量和产出效率。

(2)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防止耕地减少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交通网络建设和工业发展,占用耕地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很多地方名义上是占补平衡,但实际上得到补偿的土地根本不能高产,甚至根本不能用于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刻认识坚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性,用“长出牙齿”的硬措施,避免公共设施和建设用地过度占用耕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三)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对防治耕地污染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耕地污染普遍严重,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塑料薄膜造成的化肥流失、农药残留、塑料薄膜污染是我公司比较常见的空。此外,工业污染和城市“三废”污染转嫁,造成大量耕地污染。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避免土壤养分流失,防治耕地污染,使耕地特别是粮田永远处于“健康状态”,保证生产出优质粮食和“营养粮食”。

第三,我国实施地面储粮战略的紧迫性

从时间上看,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迫在眉睫,因为这对于扭转耕地重利用而轻耕种的现象,阻断耕地生产力的逐步下降,合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迫切需要扭转耕地重复利用、忽视耕种的严重现象。

如东北黑土地因为长期不合理耕作和高强度开发,没有进行保护性耕作,没有形成“用耕并重”的良性循环,导致土壤水蚀风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耕层板结,生态功能退化,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50% ~ 60%,土层厚度由50 ~ 60cm减少到20 ~ 30cm。近两年,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真正解决问题,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全国黑土地保护工程。通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完善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不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牢固树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科学保护理念,从根本上改变耕地重复利用而忽视耕种的陋习。

(2)当前,迫切需要遏制耕地生产力的逐步下降。

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退化问题相当严重,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一些学者甚至基于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耕地生产力下降的现状,提出了耕地生产力透支的观点。通过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可以重构耕地透支的治理机制,推广耕地修复的耕作方式,普及耕地保护的技术,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不断实施耕地保护工程,不断涵养耕地,不断改善土壤质量,不断推进耕地保护的法制化,从而从根本上有效恢复、稳定和提升我国耕地生产力。

(3)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合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政策”。

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措施”是指那些与限产计划支持的直接支付“黄箱措施”分开采取,就可以直接免除减让的特殊措施。从政策制定的初衷来看,“蓝箱政策”原本是为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量身定制”的专属政策。,食品供大于求,食品工业发展采取大量休耕措施。多年来,美国和欧盟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政策”,大张旗鼓地增加对弃粮休耕者的收入补贴,进而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巨大优势。过去,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在对农业和粮食的支持和保护上,即使想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政策”,也是“异想天开”。如今,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库存相对充裕,部分粮食品种仍有阶段性盈余,完全可以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换句话说,目前我国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全可以通过实施藏粮于地的战略来实施耕地休养生息政策。同时,合理运用WTO农业协议中的“蓝箱政策”,可以创新农业支持和保护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寻求粮食供需平衡。

参考资料:

[1]李同山。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的若干合理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5): 16-20。

[2]云纹-朱。“藏粮于地”不能重用,轻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5-15(03)。

[3]郭晓燕。中国耕地生产力透支的影响机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20 (03): 26-33。

(作者简介:李路阳,河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李同山,河南工业大学粮食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贸易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9616.html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设计服务介入乡村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 商水:清水河畔春意浓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