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绿色 高寒草原保护修复 青海交出靓丽答卷

高寒草原保护修复 青海交出靓丽答卷

耿国彪巍巍巴颜喀拉山脚下,广袤的草原褪去夏日的青色,呈现出初秋的黄绿相间色彩。一位头戴毡帽,面容粗粝黝黑的藏族汉子,弯腰拔出一绺牧草,看看根系发育长度,放在鼻尖轻嗅。迈着瘸拐的步子,一边细数草原上鼠洞数量,一边盘算需要补种草籽的面积。他就是…

耿郭彪

雄伟的巴颜喀拉脚下,辽阔的草原褪去了夏日的青色,呈现出初秋的黄绿色彩。

一个戴着毡帽、面容粗糙黝黑的藏族男子弯腰拔一束草看根发育长度,放在鼻尖上嗅。迈着一瘸一拐的步子,我一边数着草原上的鼠洞数量,一边计算着需要重新播种草籽的面积。他就是65岁的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草原站原站长罗日盖。

这位常年奔波在海拔4000多米的黄河源头,与草原打了40年交道的“草原专家”,边走边说,“那片土地以前是黑土滩,寸草不生。早些年,走在草原上,经常会看到一片片黑土地,草稀疏,甚至没有草。这种土地被称为‘黑土滩’。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这里的草原已经饱受疾病折磨,退化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黑土滩会像传染病一样继续蔓延,危及周围的草原”。

草原是青海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青海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过程中,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意义不言而喻。

围绕穿境而过的黄河,达日县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大仙县是高寒高海拔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恢复需要一个漫长而漫长的过程。在草原保护与恢复过程中,达日县投入的项目资金高达空,目前共投入6.4亿元,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二期、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防治、草原病虫害防治、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退化草原、湿地保护等项目相继实施。

“达日县的草原生态治理项目,投资额度,治理规模等。在全国涉藏区县中均居前列。许多严重退化的草原重新穿上了绿色的衣服,贫瘠的鼠荒地和黑土滩被治理成了优质草原。”达日县委常委、麦基镇党委书记告诉尼玛,治理效果逐步显现后,达日县全力推进饲草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依靠绿色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产业之路。

达日县只是青海省和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稳步增强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男介绍,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退牧还草工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的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青海共建成草原围栏3293.3万亩,补播改良918.17万亩,退化草原797.81万亩治理沙化退化草地83.07万亩,建设人工草地135.32万亩。全省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57.4%,比2011年提高3.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草地植被盖度稳定、趋于改善的草地面积占86.85%。青海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向“黑土滩”进军

“做草原保护注定要比别人多跑路,多吃苦,多流汗”。每年种草的季节,也是洛日盖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去工地下乡要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夏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冬天,罗日盖要在达日县的沟壑沟壑间奔波。哪里有黑土滩,明年春天哪里需要种草,都是他脑子里的一笔账。

草原“黑土滩”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草原灾害。“黑土滩”的形成过程使原有的植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草群落。同时,草皮融化剥落,覆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直至滋生盐碱化,土层变薄,退化为砾石滩。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水土流失、鼠害等原因,黑土滩和坡地越来越多。草地退化严重制约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

他是蔡华达日县沙子那村的草原管理员。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家里有200多只牛羊,全家人的生活全靠放牧。但是前几年草原严重退化,他家的草原逐年减少。最后,他不得不搬到四川阿坝,租用当地的牧场放牧。”

对于草原退化的印象,蔡蔡说,“草原就像生病一样,一年比一年严重。黑土滩就像草原上的牛皮癣,蔓延得太快了。”更糟糕的是,退化的黑土滩到处都是老鼠洞,老鼠活动猖獗。老鼠也会对草原造成致命的伤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草原退化,尤其是黑土滩不及时治理,后果不堪设想。”就让尼玛说吧。

近年来,青海省加大了对黑土滩的治理力度,为了解决牧民生态恶化带来的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与黑土滩展开了一场“斗争”。

2019年,青海省首个退化草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在达日县启动。达日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告诉当州,自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退牧还草、黑土坡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项目实施以来,达日县共完成投资约6.4亿元,治理黑土滩122.46万亩、黑土坡7.5万亩。通过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综合治理,达日县草原植被覆盖率由46.7%提高到58%,天然草地鲜草平均亩产由11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公斤,人工草地鲜草平均亩产大幅提高到现在的790公斤。

满乡是达日县草地退化最严重的乡镇。全乡70%的草地变成了黑土滩,今年这里种草7万亩。

在张曼乡的一个山坡上,记者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草原像锦缎一样铺展开来,草丛中一些金黄色的油菜花顽强地绽放着,让这片草原显得生机勃勃。

“这是今年6月种的,两个多月前种的,长势很好。这种草适口性好,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长势高,专门用于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罗盖告诉记者,这草就是老芒麦。

“过去,我们也从其他地方引进草种。把它们种在黑土滩上后,前一两年还可以,但后来降解速度很快,成功率很低。后来我们研究培育了适合高原种植的草地早熟禾和老芒麦。目前果洛州已种植近3万亩,正处于大量扩种阶段。”青海省林草局草原处处长张鸿铭说。

作为青海省第一个推广黑土滩治理工程的试点县,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达县探索出了一套黑土滩治理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高寒草甸的恢复治理提供了范本。

远处,几只鹰在空中间盘旋,它们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在果洛久治县门通乡门通村支部书记饶荣眼里,这片草原就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拉安对草原的变化感触颇深。他说,以前牲畜超载导致草原质量下降,大家都增加养殖数量保证收入。后来草越来越稀,黑土滩和草原鼠向我走来。

“你看,草长得这么高,但是你在草原上看不到一只牛或羊。Raong告诉记者,这是禁牧令。草原管理期间,3?牧场将关闭五年。过去,虽然牧民知道草原退化是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但他们没有如何治理的经验。禁牧政策出台后,久治县牧民非常支持。

在治理草原退化的过程中,最让拉昂感动的是,他第一次通知犁地种草的时候,本来要70多个劳力,结果来了400多人,而且基本都是村里的劳力。饶说,我相信过几年,草原会变得更好。

治理黑土滩,政府出政策,出资金,牧民出努力,出经验,形成了全民参与治理的模式。尼玛作为草原小镇的领头人,见证了牧民对草原态度的转变。“过去牧民放牧毫无节制,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现在,草原退化让牧民苦不堪言。同时,政府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宣传教育让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并制定政策下大力气治理退化的草原,给大家买了草种和有机肥,提高积极性。很多牧民用各种方式。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教授马玉寿说,之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25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黑土滩植被分类与恢复、人工植被次生退化防治、青年期放牧休息模式等一系列技术。

李小男这样评价达日县的黑土滩治理:“达日县克服自然环境恶劣、资金紧张、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等困难,全力推进草原生态的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治理了122.5万亩黑土滩和7.5万亩黑土坡。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典范。”

科学管理恢复草原活力。

秋天是广阔的。走在达日县,记者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这里的草已经干枯,呈现出成熟的金黄色;黄河静静流淌,不时闪过的猎鹰、藏原羚、郊狼、野鸭给草原带来了生命的气息。

草原退化治理成效初步显现。但要“治愈”草原,青海还在探索。

“新草必须被降级。草原上的高原鼠兔爱挖洞吃草根。根被吃了以后,最后存活下来的草就危险了。”罗盖站在草原上,筹划着新一年灭鼠种草的安排。

罗日盖看着手里的草,就像他看着一手带大的“孩子”一样。他两眼放光:“别看现在的黄草田。来年春风吹起的时候,它们会充满绿色的油,充满生机。”

以前种草不施肥,现在施肥了;以前种子不筛选,现在严格筛选,施工时要铺无纺布。这样,种草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以前成活率只有30%左右,现在提高到80%以上。

记者跟随罗日盖来到大山深处的施工区。远处有大片绿色。走近一看,原来草地上有一层绿膜。罗日盖说,有了无纺布的保护,草才会长得更好。在大风的冲击下,去年铺设的无纺布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无纺布下面的草牙已经呈现出一点点绿色。罗盖跪在地上,轻轻拔起一根草,仔细观察,高兴地说:“你看,这草长得多好,根扎得多深,抓地牢,这就是无纺布的贡献”。无纺布施工是达日县新的试点项目,适合在坡度较大的地方使用。可降解,对草原无损害,但起到了保暖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据悉,达日县退化草地人工植草恢复中,优先选择当地草种进行多品种组合搭配,采用混播草绿化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植被的稳定性;在黑土坡治理中,综合应用混播草、配方施肥、多种农艺措施组合等技术;在退化草地治理中,应发展飞播种草新技术,减少人类对原生态系统的干扰。此外,积极探索、示范和推广草种组合、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果洛在青海率先推行“草长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发展模式和最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州建立了草原管护网格化体系并组建管护队伍,将草原承包、草原生态保护、恢复、利用等活动纳入管护体系,形成全区覆盖。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畜联动,遏制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维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果洛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果洛州将建立健全包括草长制、草畜平衡制、管护员管护等制度,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整体水平。

按照草长制要求,果洛全面建立了国家、县、乡、村、社区四级草长管理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承包草场地块全部纳入管护体系,形成了全区覆盖。全州6县44个乡(镇)185个村585个畜牧合作社。全面实行草长制,草长制管理的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在久治县,副县长代勇现在正处于最忙碌的时候。明年,青海省草原保护和恢复的重点将转移到久治县,50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他和他的同事们应该密切关注恢复地块、区域和建设程序的实施。“草原是牧民的宝贵财富。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久治县的贫瘠草原变回大草原。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一定要带领群众走荒滩种草复绿的生态治理之路,找回曾经的水草之美。”代勇说。

53岁的班桑是达日县张曼乡查干村的草原管理员和牧民。他家有3000多亩草地,养了五六十头牦牛。草原管理师一职,一年能让他收入18000多元,再加上两万多元的草原奖补资金和畜牧收入。全家年收入五六万,他的生活蒸蒸日上。

“我们的牧场修好了,种上了草。政府没让我们出一分钱,还组织人力施肥播种。我必须照顾这个牧场。这就是我们牧民未来的幸福生活。”班桑动情地说。

“在大力推进青海草业发展的同时,富民增收的作用也得到有效发挥。”李小男说,青海省委、省政府通过扶持饲草生产、加工、储存全产业链发展,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探索出“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农户种植为辅,东西联动等规模化种植加工模式。同时,通过加大草原生态补偿力度,设立4万名草原生态管理员,积极吸引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三江源地区生态管理员年收入已达2.16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4713.html
上一篇洪湖的新生
下一篇 万物共生 和谐美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